作者 | Amanda
环球旅行家
微爱订制旅行创始人
想把周游世界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英国曾以老牌殖民帝国的魄力征战出“日不落”的疆土,时至今日派头早已不再,却始终保留着浓厚的贵族气息。尤其在伦敦,总能邂逅众所周知的精致与美好,如同瞻仰一位老牌的绅士。
伦敦作为一个文化熔炉,兼容着宗教文化和科技文明、古典与时尚,也锻造出了百花齐放的欧式建筑魅力。那些重归视线的红色双层巴士,经过改造后,已经变得更轻便、更透气、更环保,但穿行在街市间,这个庞然大物还是当之无愧的“路主”(Route Master),如果想巡游伦敦,搭乘双层巴士一定视野绝佳。
相比之下,黑面包出租车(Black Cab)轻巧的多。专为出租车设计出这么俏皮的造型,精心的程度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正因如此,游人们看到这一红一黑的交通车辆,才会条件反射似的联想起,这就是伦敦!
炸鱼薯条(Fish and Chips)是英国最传统的“国民小吃”,但大家向来对它怀有偏见,认为称不上美味佳肴。我到了伦敦,却志在淘到一家地道的炸鱼薯条,“国民小吃”能在全国流行必定有其道理。在朋友的推荐下,去了一家小店,大快朵颐后,我对炸鱼薯条赞不绝口,更想为它鸣不平。土豆的质感、炸鱼的火候和用油都很讲究,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还有人拒之千里?尝试后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一味保守、抗拒新事物将会错过真实,这是我在旅行中奉行的原则。
七月的伦敦,仍是沁凉,穿风衣、戴围巾御寒也不足为奇。都说在国内,见面寒暄习惯问“吃了吗”,在英国,碰面都爱聊天气,因为一日四季、阴晴不定在这都是常事。看到身着长风衣、手持长柄伞的伦敦当地人,我内心还是会有一股兴奋劲儿,就像电影情节重现——英国绅士身穿精纺的紧身马甲,配着花色跳跃的丝质领带,外加一件双排扣长大衣,脚上穿着镫亮的牛津鞋,手里拿着标准样式的黑色长柄雨伞。事实也的确如此,英国有“雨伞王国”的称号,但当地人出门带伞不会逢雨便撑,毛毛细雨下不用开伞,仗着风衣防水,人人步履匆忙,加之不绝于耳的纯正伦敦腔,置身其中,竟觉得有种别致的摩登感和贵气。
英国绅士可不仅仅是着装讲究,更重要的是温文尔雅的气质。进出商场能遇到男士开门礼让 “Lady first”;在地铁站提着沉重的行李箱,也总能碰到陌生男士主动地帮忙。种种体贴的细节,让英国女性生来就像被捧成了女王,国民幸福感也能骤升。
路过几处酒吧,门口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办露天派对,父母、朋友都穿的很正式,却没有人介意有没有位置坐、是不是在室内。公园里有不少人躺在草坪里晒太阳,有的是亲子,有的是情侣、朋友,在鲜少阳光明媚的伦敦,这样的天气格外令人兴奋,这份闲适也十分美好。
每个到访的游人都不会错过伦敦塔桥,从远处眺望,广阔的天幕成为塔桥最瑰丽的装点,船只漂浮在泰晤士河荡漾的水波上,也是一幅如画的风景,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经典的老民谣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伦敦塔桥附近的一家游乐场,游玩项目惊险刺激,值得一提的是“re-entry”通行证印章。国内的游乐场,一般出来后很难可以免费再进去,希望游客能够在游乐场里一次性吃喝玩乐消费个够。但这家游乐场不同,购票后允许游客当天进出自如,只要在手背上盖个“re-entry”(回头签)的章,再进来时亮出手背就畅通无阻了。这种印手背的方法既有游乐园本身的趣味性,又很人性化地留住了游客的心。
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又叫西敏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近千年的历史积淀,离国会大厦、首相官邸和白金汉宫都算是几步之遥。皇室成员和名人在这里举行葬礼,如戴安娜王妃;但与此同时,皇室成员也会在这里举办婚礼,近期的例如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这种喜丧办于一室的习俗平添了微妙感,也让这座古老的教堂时常热闹非凡。
唐宁街10号是英国首相的官邸,也是首相办公的地方,朴素的黑色木门缀以白油漆描摹的数字10,看起来很亲民,不过早有首相表达不满,这幢官邸恐怕过于简朴。唐宁街10号其实也是一座极具历史价值的地标,撒切尔夫人就曾说这是英国“全国的遗产中,最珍贵的珠宝。”
白金汉宫恢宏的气势自然不同,无论是灰白的四方建筑,还是六百余间厅室布置,抑或占地辽阔的广场、精致的大理石雕像、美不胜收的花团锦簇,以及建筑上方飘扬的英国旗、正门悬挂的王室徽章,无不彰显着英皇权力中心的气魄。
皇家卫队换岗仪式更成了游客青睐的旅游项目,仪仗队头戴高耸的熊皮帽,吹奏着闪亮的乐器行进;高挑的卫兵站姿笔挺,正气凛然;骑警胯下骑着毛色发亮的骏马,体态优美。
说也有趣,英国皇室一面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面不拘小节地为自己创收——皇室的教堂可以参观甚至使用,皇家博物馆可以参观,连家几乎都可以参观,而守卫的换岗仪式也成了吸引眼球的旅游项目。在白金汉宫前,甚至开了一家皇室御用瓷器的门店,精美有余,但价格也不菲。英国皇室的经济头脑和亲民气质真不简单。
伦敦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博物馆,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精致小巧。大英博物馆的地位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主要收藏着彰显人类文明历史价值的古物和艺术品。800多万件馆藏中,最珍贵无比的既有敦煌的壁画、技艺失传的唐三彩,也有古埃及的棺樽、木乃伊,秘鲁复活岛人头,东南亚地区精雕细琢的墙面石刻……所以他们才理所当然地撰写了《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把人类文明自古至今地梳理了一遍。
其实强掳强掠的帝国时期,英国从世界各地都搜刮了许多宝藏,当看到博物馆里一整面从他国搬回的石刻墙,不难想象这是一段多么沉重的历史。不过,也是出于对艺术的珍视,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藏被完好地保存在了大英博物馆的这一隅。所以可恨之人,也不完全可恶啊。
我个人更偏爱V&A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风格,展出的都是些皇室御用的珠宝、服饰和教会餐具、金属等等。比起大英博物馆的历史气息和大石头、大木材之类的粗犷,这里相对精细些,也不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艺术细胞,因为上百万件美物会不知不觉地让你眼花缭乱。身为女性,在精致的首饰面前,也会不由自主地对英国皇室的王妃公主艳羡一番,甚至会幻想一下,“今晚的舞会,我该挑选哪一套珠宝”。
英国诗人塞缪尔·约翰逊说过,“如果你厌倦了伦敦,就厌倦了生活。”幸好,我热爱生活,并且爱上了伦敦,就如同爱慕一位老牌的绅士。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微爱订制旅行”~
讽刺的是地球上居然还有一个信奉撒旦,以撒旦之名成立的教会,座落在美国纽约666号路西法基金会,路西法就是撒旦的名字,路西法基金会就是那教会旗下的。
我再重申一次我们不要去信奉西方文化,西方精神,西方历史,因为很多不瞒您说都是从东方抄袭来的,甚至连博物馆都放着抢来的东西,他们其实称不上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也更没有自由,民主,人权,这还真不是黑他们西方,是因为通过这么多年的行进历程,发生的的事件证实过的。
假设秦始皇侵略占领了欧洲会怎么样?当然还是统一文字,语言,统一度量衡,统一律法,这和只会烧杀强掠的欧洲做法,帝国主义做法截然不同,背后因为我们有文化!五千的的历史进程还不能把我们进化的有智慧有文化那还能怎样,更何况在2000年前我们就是世界中的佼佼者,不论茶器,茶叶,丝绸,指南针,火药,中药,造纸术,艺术,审美,音乐,器乐,我们样样精通,而此时的国外还是蛮荒之地,睡觉没有床,只会打打杀杀,上厕所甚至没有纸擦,用绳子。
这真的不是假话,是欧洲一段不愿提及的历史自己去查,后来有了丝绸之路,才打开了贸易大门,货物也是供不应求,深受贵族喜爱,他们纷纷抱着崇拜的与好奇不远万里来到东方拜访,我们在欧洲人当时的心里是神秘东方人。
但是随后发生的事就有点揪心,由于贸易逆差,犹太人勾结政府发动了鸦片战争,用鸦片打开了我们的国门,削弱我们的兵力,疯狂赚取我们的财富,二战后最富有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好像也和当时鸦片战争的窜谋者是一伙,具体无从得知。
但是中国人又在没枪没炮的情况下成功击败了八国,清退了日本,当时犹太人和日本人勾结在东北险些建国,不然今天东北就变成了以色列,史称河豚计划,这其中显示了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与坚强。中国人是团结的,多数人宁可自己over,也不允许国家灭亡,很多人都有家的意识,这意识根深蒂固。
即使近些年外国资本疯狂制造舆论,煞费苦心的教育我们要冷化,要躺平,要淡泊亲人其实我们还是有想当一部分国人出去吃饭总是喜欢热闹,过节了家人一定要一桌子吃顿饭,这就是文化,就像圆桌文化,筷子文化,长幼文化,生生不息,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瑰宝。
我们当拿起筷子那一刻就应当内心感谢老祖宗的智慧,中国人真的不该去崇拜外国人,崇拜西方文化,并不是看不上,而是他们的源头也是抄袭我们而演变的,了解了历史细节,你会更爱国,
我是慧涞,爱你中国。
相关问答
[回答]同了,它有着翻天覆地地变化,不得不使人感叹万分!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我们怎能不去避暑之地——玄中寺。在那里,每天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去观...在烈日...
很多时候你没有招惹到土匪强盗,跟他们不认识更谈不上结仇,但是对方还是会找上你对你进行抢劫和伤害,强盗的逻辑是我怎么做都是对的,你怎么做都是不对的,这就...
战国末期,秦皇并吞六国,横扫八荒,一统天下。秦朝城池固若金汤,坐拥雄兵百万,然而陈胜、吴广等山野村夫,手无寸铁,率领乌合之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四面...为他...
在天津教案中,曾亦以中国人的性命来安抚外国侵略者,一时间背负骂名。曾国藩对待革命人民穷凶极恶的态度与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投降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反人民...
依照题主所言,似乎中国在近代以前都不是一个“文明”的国度?难道对“文明”两个字有什么误解?文明是指,有历史以来所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