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朝在他的治理下呈现一片繁荣昌盛。驱逐匈奴,护民平安,在事业上,他雄才伟略,可在情感上,他又似乎有些绝情。
从金屋藏娇到长门废后陈阿娇,从歌女皇后到自杀身亡卫子夫,从晚年盛宠到杀子立母赵钩弋, 她们本身可能都有错误,但是也不可否认武帝的果决。
只见得,金屋藏娇新人笑,浑忘了,贫贱夫妻百事哀,到最后,糟糠之妻下堂来
这是文章里的一句话,概括的描述了冠满京华的翁主阿娇到被废皇后阿娇的命运。
阿娇是刘彻的表姐,青梅竹马,两人是从小的感情。
阿娇是馆陶大长公主的女儿,景帝当舅舅,文帝当外公,窦太后当外婆,是集万千宠爱的翁主。这样的她不必活得小心翼翼,更不必掩饰自己,从小便是如此,长大更不会改变了。
刘彻不是长子,登上皇位,阿娇的母家势力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阿娇更是在武帝和窦太皇太后之间起着调和作用,所以阿娇对武帝政治上的立足起了极大的作用。
这对年少夫妻也算是恩爱了十几年,可是阿娇没有生下孩子,也许是刘彻的羽翼丰满,不再用依靠阿娇的势力;也可能是这样杰出的帝王隐忍的多年后,渐渐对阿娇霸道的性格产生不满,又有温柔顺从的卫子夫和其他美人在侧,两人渐生嫌隙。
可是那样的阿娇,她自生来便是顺遂的,要什么便有什么的。刘彻又是她的夫君,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人,要她和别人分享,这在她的脑海中就是不可接受的,她闹,她吵,直到耗尽他的耐心。
因为巫蛊,阿娇走下了皇后的位子,那个让她欢喜,让她恼怒,让她惦念的少年郎终于把她丢下了。
不想说刘彻下旨就算废后,还是让阿娇住在长门宫而不是监狱,吃穿用度不改。因为这是阿娇应得的,这么多年的陪伴,陪他走过失意,走过得意,她真的是用一生陪伴了他,可是最后都没换来和他共葬的机会。
《金屋恨》是以刘彻和陈阿娇的故事为背景,但却改写了历史,让这对年少夫妻有了一个美满的结局。
故事是从废后长门说起的,穿越的第一幕阿娇被人追杀,说来也可笑,在心上伤痕累累的时候,竟然怀上了盼望了十几年的孩子。决定离开之际和那个男人又生出了联系。
这是一部多人穿越的故事,历史上的人物相继登场,只是剧情走向不是按照历史的发展来的。
被人追杀却遇到了神医萧方转危为安,一个二十岁的女孩一晃之间有了孩子,而这孩子的父亲还是一个她印象极为薄情的男人。
拜师萧方,在唐古拉山度过了七年,终于到了正视这一切的时候。
阿娇不能替陌儿做决定,他是皇长子,有他该面临的使命,无论怎样都应该由他面对。而阿娇能做的只是在这发生之前做好准备。
而且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抗拒而剥夺了孩子与父亲相认的机会,于是在七年后,她的心不那么疼的时候不得不回到长安,后来又因为一些事加速了她与他的接触。
于是,一切又从长门开始。
想在长门安稳度日的阿娇是不可能如愿的,不知道人是不是都觉得无法得到的才珍贵,抑或是拥有过后失去才知珍惜 ,刘彻在重见阿娇后除了撩拨阿娇,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看重阿娇。
刘彻作为一个帝王,深知自己不能过分喜爱一样事物,就这样就不会有软肋。于是他给自己画了一个界限,他以为他只是在这个界限里日复一日的增加对阿娇的爱。
但是,直到阿娇即使在他身边也不肯依靠他,一声不吭的上马去救初儿,掉下马,脸色苍白,血染衣裙的时候, 他发现阿娇和儿女已经成为他心里最特别的存在。
李夫人登场的时候,刘彻会因为阿娇毫无反应,满不在乎的态度而生气。
重要的东巡期间,因为太过思念养病的阿娇,率人提前赶回来。
赵钩弋出现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处决她,然后去追吃醋赛马的阿娇。
因为担心阿娇的身体,给阿娇配置不伤身体避子汤。
离世之前,也不舍得让阿娇殉葬陪他去死。 (这里应该是与历史上,钩弋夫人殉葬做对比)
这样的刘彻让阿娇心动,让阿娇放下过去的伤痛,让阿娇决定看向未来,与他并肩。
原来的金屋因为他的决然离去轰然倒塌,阿娇不肯回未央,他就以长门重新建了一座只有阿娇住的建章宫,用新的金屋来迎接新的阿娇。
故事是虚构的,但也算是还他们一个圆满了。
起:我于长门宫的尽头,送别母亲和司马相如,一连阴雨了数天的长安城,终于在那个傍晚,于天边现出一道晚霞,正是夕阳无限好的光景。
长安的秋,阴雨绵绵,从前夜到今天,从清晨到傍晚,一直淅淅沥沥,落在寂寞的空阶上,发出滴滴答答地声响,愈发衬托着长门宫的冷清。
这阴郁的天,亦如我的心情,难以展颜。
半年了,我从最初的癫狂,到后来的平静,再到现今的乞求。我放下坚守了半生的高傲,去祈望那个高高在上的男子。原以为我肯低头认个错,一切都能重来。
可惜,在人心与权力的博弈中,我远不及母亲,一切输得彻底。
说到母亲,很多地方虽然我不喜更不屑,却不得不佩服。她极度渴望权力,毫无节制地追求富贵,甚至已经到了贪得无厌的地步。可就是这样的母亲,能和风流倜傥的父亲一生一世一双人,更能左右逢源,哄得外祖母有求必应,让我的夫君尊重有加。
说来,我能和青梅竹马的恋人终成眷属,也亏得母亲从中斡旋和撮合。
如今我被废除,迁居长门宫,也是母亲想尽办法,为我排忧解难。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我想你应该猜到我是谁了吧。原谅我,不是我不想将故事讲得快一点儿,而是害怕自己无法接受落幕的方式,在明知一切早已命中注定的前提下,只能依靠那记忆中的甜蜜,冲淡如今的苦涩。
回首当年事,豆蔻年华时。纵观天下,有谁的出身能与我相比呢?我的父亲是功臣之后堂邑夷侯,我的母亲是备受宠爱的长公主,我的外祖母是当今大权在握得太皇太后,我的外祖父是那个被后世广为称颂的一代贤君汉文帝。
我是谁,相信不用介绍,你们也都知道。不仅知道,恐怕知道得比我自己还多。
比如,金屋藏娇。
比如,千金买赋。
忘记了岁月,但是忘不掉那天的光景。快二十年了,我依旧记得初见阿彻时的模样。他眼光澄亮,仿佛藏了星星,看我的眼神干净明朗,用脆脆的童声回答母亲,“若得阿娇,必以金屋藏之。”
我掩口失笑,一脸明媚。母亲则更是抚掌大笑,那时我天真地认为,她是为我而高兴。
不知道是蠢还是天真,我对政治竟然那样的不敏感,以至于数年后太子刘荣被废,改封临江王时,我还特意等在长安城外的长亭去送行。
自取其辱的结果可想而知,当我一身狼狈地回来向母亲诉苦时,她没有安慰我,反而笑了我足足半月余。我以为她笑我傻,却全然不知她是在为那唾手可得的富贵荣华而高兴。
一切如母亲所愿,胶东王刘彻被封为太子,而我则是钦点的太子妃。
那场奢华的婚礼可谓轰动了整个长安城,十里红妆算什么,光是脚下的红毯就从公主府一直铺设到东宫。传说为了装点我的婚礼,整个长安城的鲜花被订购一空。嫁妆更是从脚指头精致到每根头发丝里,凤冠上随意一颗珍珠,都是稀世珍品。
在我最好的年华,嫁给了心里最爱的那个少年,拥有全天下人的祝福和仰望。荣华富贵,权势滔天。不管是什么,只有我想不到,没有我得不到的。
渐渐地,开始有人说我骄纵,有人说我善妒。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我一眼相中的天子,怎容她人抢夺。要知道,我的外祖母是太皇太后。只要我在她老人家面前抹两滴泪,没有人敢违逆我半个字。
阿彻也不敢。
所以,每次吵架时,都是他主动认错讨好我,给我送东送西,讨我欢心。
即便成婚多年没有子嗣,他也不曾多说半个字。每次我吃完御医开的药,苦的五官变形时,王太后都是满脸爱怜地拉着我的手,宽慰我。
花无常开,人无常在。外祖母走过不过三个月光景,众人看我的脸色已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尤其是王太后,简直是判若两人的存在。
虽说人走茶凉,可我对时局就是那样的懵懂无知,越是委屈,越是向阿彻讨要更多予以补偿。多年来,没有人教我什么叫曲意逢迎,什么叫伏低做小。我生来就被捧在云端,看所有人匐在脚下。
失败,就来得那么地猝不及防。我高估了阿彻对我的情,一直以为他待我的心,会如我待他的心,至死不渝。
实际上山盟海誓远不如一儿半女来得实在。
外祖母走后五年,我被废除后位,迁居长门宫。
半年里,无论我怎么认错哀求,皇上都不肯再见我一眼。
铜镜里,红颜未老。
未央宫深处,恩已断。
听说汉武帝喜欢司马相如的赋,母亲不惜百金替我求之。
说心里话,接受母亲的建议并不是因为此人多么有才,而是我由心地佩服,如同佩服那位身居后位的卫姓歌女一般佩服他。所以,我一定要见见他。
他一个寒门书生,竟能凭借一曲《凤求凰》赢得卓文君的芳心,从家徒四壁到大富大贵;如同卫姓女子,本是平阳公主府的一名歌姬,就凭一曲便赢得帝王欢心,最终母仪天下。
他们都是命运的赢家。
而我呢,出身再高贵有什么用?
我的人生,终究没有像那久阴转晴的天空一样,迎来一线转机。
后人太低估了帝王之道,区区一篇《长门赋》怎么可能让我再得恩宠,那志在天下的汉武帝,怎么可能为了昨日黄花而驻足。彼时的卫青,早已挂帅远征匈奴,属于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或许,从母亲帮助阿彻赢得太子之位之后,我的价值,便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了。
后续的故事,你们都清楚。史书虽然对我的记载不多,但关于我的传说实在是太多,最被认可的估计是“施用妇人媚道,惑于巫祝”。
真真假假我不想争辩什么了,只是有个传说我特别感兴趣,百年后的大明宫里,据说有个颇具才情的失宠妃子曾模仿《长门赋》写过一篇《楼东赋》,可终究没能逃过如我一般的物是人非。
千年过去了,我更喜欢她留下的另一首诗:“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若有来世,我自会潇洒一把,亦如我离开的那般,看着火光从远处蔓延至脚下,肆意吞噬一切,包括痴念和生命。
我如往常那样,安静地坐在铜镜前,吟唱那首《长门赋》……
绿绮曰:题目解读:我—废后陈阿娇。长门宫尽头—冷宫深处。母亲—指荣华富贵(因长公主刘嫖甚是贪婪)。司马相如—指琴瑟和鸣。
绿绮后记:主人带我离开皇宫,不经意间我听到宫门深处那若隐若现的琵琶音……
注:文字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相关问答
北宋时期,王安石曾经创作了《明妃曲二首》,成为颂扬王昭君最好的诗作之一,在文学上和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其中,那句“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
“阿娇好否?”“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金屋藏娇”之后还有“巫蛊祝诅”、“千金买赋”。主角是汉武帝和陈阿娇。金屋藏娇汉景帝时期,薄皇后无...
...说刘嫖的话,可能有人不熟悉,但是说到“金屋藏娇”这个词就不会陌生了,当然这“金屋藏娇”里讲的“娇”不是说刘嫖,而且这个刘嫖的女儿陈阿娇。不安分的馆陶...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红粉骷髅,白骨皮肉!去除皮相,司马相如就是个会写美文的渣男!不能因为你英俊又有才华就做什么都原谅!今天我就来八一...他手下...
先后被幽居乾西的,还有定妃、冯嫔、恪嫔三人。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现坍毁)还有历代的废后大约除了汉光武郭圣通和明...
卫子夫被皇上赐死的侯门之女楚汉战争时期,陈婴曾随项羽征战,后降刘邦,并在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1800户(《汉书》云600户)堂邑侯[10][11]。汉文帝...
白雨轻轻放下手里的药碗,回身拿起桌上的布巾轻轻搽拭着床上女子的嘴角。“娘娘,您快醒醒吧,小公主都会翻身了,您怎么还睡呀?”白雨站起身轻轻走出房间,最后...他...
大家都知道,汉武帝一生立了两位皇后,一位是陈阿娇,一位是卫子夫。陈阿娇是皇亲国戚,卫子夫只是个婢女,为什么汉武帝会废黜陈阿娇,另立卫子夫?我们一来揭晓...由...
陈阿娇:大汉孝武陈皇后,是汉朝孝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血统上也是汉武帝的嫡亲姑表姐。幼时,刘彻曾许‘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这便是“金屋...
事情发觉后,汉武帝命令御史张汤调查审讯。张汤本来就是个酷吏,株连攀引,处死了三百多人。汉武帝于是收缴了陈阿娇的皇后印玺,将她幽闭在长门宫。几年后,色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