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建国后回到家乡,得知童养媳一直单身,等了他一辈子

在一千多名开国少将中,易耀彩这个名字好像不是很响亮,担任过第63军副军长、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等职,名气上跟钟伟、贺晋年等人没法比。

但是,易耀彩有一个身份比钟伟、贺晋年都牛,就是他有两个连襟,一个是开国上将,一个是开国中将。

军长家的童养媳全文 开国少将建国后回到家乡,得知童养媳一直单身,等了他一辈子

开国上将,就是王平,娶了河北阜平县老范家的大女儿范景新;开国中将,就是王宗槐,娶了老范家的二女儿范景明;开国少将易耀彩则娶了三女儿范景阳。

也就是说,老范家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上将、中将、少将,这在世界军史上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

今天,咱就来看看易耀彩和范景阳的故事。

军长家的童养媳全文 开国少将建国后回到家乡,得知童养媳一直单身,等了他一辈子

说起来,两人的婚事还有点赶巧,因为原本是另一个人去和易耀彩相亲的,范景阳只是陪着人家去的,结果反而是她被相中了。

这次见面一个月后,范景阳便接到了“马上成婚”的命令,而此时的她还完全蒙在鼓里,就连要嫁给谁都不知道,你说这事儿闹的!

后来,经过她的科长一番解释,范景阳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要和军分区参谋长易耀彩结婚。

其实,范景阳早就听说过易耀彩这个人了,那次的见面,也对他的印象非常好,所以就没有什么排斥,答应了下来,很快便顺利完婚。

战争年代的爱情婚姻,要比现在纯粹得多,两人的婚事虽然看起来很仓促,但一直到1990年易耀彩去世,夫妻两人都是和和睦睦,幸福地走过了50年金婚。

军长家的童养媳全文 开国少将建国后回到家乡,得知童养媳一直单身,等了他一辈子

如果说故事就这样结束了,那易耀彩和范景阳的爱情无疑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在易耀彩的生命中还有一个女人,名叫张凤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话还要从1927年说起。

当时的易耀彩虽然才刚刚10岁,但是按照家乡的风俗,已经到了定下童养媳的年纪了,所以,易耀彩的父母便在附近村子给他找了个童养媳,就是张凤娥。

但是后来,易耀彩一家遭遇巨变,父母被害,易耀彩为逃避追杀,跑出来参加了红军,只留下张凤娥一人守在老家。张凤娥是一个传统农村妇女,信奉从一而终,虽然丈夫不知所踪,但她也一直在家里等着他,始终没有产生过改嫁的念头。

而远在部队的易耀彩是完全不知情的,他原本以为张凤娥早已经嫁了他人,便于1940年与范景阳结了婚。

军长家的童养媳全文 开国少将建国后回到家乡,得知童养媳一直单身,等了他一辈子

(图:范景阳三姐妹)

多年之后,等易耀彩带着妻子儿女回老家探亲时,看见了依然单身的张凤娥,不禁愣住了,两人相对无言,默默地去给父母上了坟。

原本易耀彩第二天便准备离开,但他看到张凤娥如今的样子,终究还是于心不忍,不管怎么说,她都是自己的童养媳,更是为了等自己才一直未嫁。考虑到劝她再去改嫁已经不太可能了,易耀彩只能选择帮她改善一下生活,还专门跑去当地的乡政府民政局,给她争取来了烈士补助,这才让她拮据多年的生活有所改善。

说到底,这种事也怪不得谁,张凤娥的痴情苦等没有错,易耀彩自由恋爱合法结婚也没有错,真正错的,恐怕就是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吧!

好在易耀彩的夫人范景阳也通情达理,在了解了这段往事之后,并没有从中阻拦,反而与丈夫一道尽其所能接济张凤娥。

1990年,易耀彩病逝后,范景阳遵照他的遗嘱,将他送回江西老家安葬。8年之后,张凤娥也离开人世,范景阳又同意将其葬在易耀彩的身边,也算是给苦守一生的张凤娥一个名分了。

开国少将的童养媳终生未嫁,得到少将一家厚待,死后葬在少将墓旁

开国少将易耀彩是江西泰和县人,生于1917年2月。1927年,易耀彩的父母按照当地风俗为他养了一个名叫张凤娥的童养媳。1930年,反动派杀害易耀彩父母,还要斩草除根杀害易耀彩,13岁的易耀彩不得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军长家的童养媳全文 开国少将建国后回到家乡,得知童养媳一直单身,等了他一辈子

易耀彩夫妇年轻时

张凤娥9岁时进了易耀彩家做了童养媳,3年后易耀彩离开家乡参加了红军,此后2人多年未见。易耀彩跟随共产党经历了五次反“围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易耀彩担任军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中担任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副军长等职务。

1950年,易耀彩担任海军基地司令员,1953年到1958年,进入苏联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担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1年,易耀彩24岁时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他看上了和相亲对象同来的范景阳,经党组织批准,易耀彩和范景阳不久成婚。

1949年上半年,大战在即,六十三军副军长易耀彩拜托妻子一件事情:部队要进军西部,万一回不来,等到全国解放后,要她去江西老家给父母上坟,顺便打听一下童养媳张凤娥嫁在哪里,她如果有困难,要尽量帮助她。

军长家的童养媳全文 开国少将建国后回到家乡,得知童养媳一直单身,等了他一辈子

解放后的易耀彩夫妇

范景阳听了,赶紧给丈夫宽心,说你一定会凯旋归来的,等到全国解放了,到时候我陪你一起回老家!解放后,易耀彩担任海军基地司令员,1953年,中央决定调他去苏联海军学院学习。

临行前夕,易耀彩特意带着妻子范景阳回了一趟老家,夫妻俩这才得知,原来已经35岁的张凤娥并没有嫁人。易耀彩夫妇回来,张凤娥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为易耀彩夫妇泡茶做饭,还带他们去父母坟上。

张凤娥恪守当地老规矩:童养媳就是媳妇,进了哪家的门,就是哪家的鬼,怎么能改嫁呢?易耀彩夫妇觉得愧对张凤娥,两人都劝她嫁人,张凤娥只是淡淡地说,再说吧!

易耀彩夫妇亲眼目睹了张凤娥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破衣烂衫,经常饿肚子,当时部队实行的是供给制,职位再高也没有钱。易耀彩夫妇束手无策,拿不出钱来帮助张凤娥改善生活。

易耀彩想到当初父母被反动当局杀害时,张凤娥已经在他家做了2年童养媳,就去县里询问,为什么张凤娥没能享受烈属的待遇?县里答复说她不是烈士之女,烈士证应该发给易耀彩夫妇。

军长家的童养媳全文 开国少将建国后回到家乡,得知童养媳一直单身,等了他一辈子

上世纪70年代初易耀彩夫妇一家

易耀彩告诉县里:烈士证还是应该发给张凤娥才对,她9岁进易家,反动当局大屠杀时,她为易家担惊受怕,安葬父母时,只有她披麻戴孝,事实上她就是易家人了,就算是易家的养女吧!

县里觉得易耀彩的话有道理,于是,张凤娥这才得以享受了烈属的待遇。得到了政府发放的一些粮食和物资,张凤娥对易耀彩夫妇感激万分。此后,易耀彩夫妇总是想方设法资助张凤娥,想办法改善她的生活。

1955年,易耀彩被授予少将军衔,范景阳为大尉军衔,两人薪金不薄,很快就寄了一笔钱给张凤娥。文革初期,易耀彩夫妇给张凤娥寄了1000元;1971年寄给张凤娥1000元;1981年,范景阳又寄给张凤娥500元。

1989年,年事已高的易耀彩带着范景阳又回了一趟家乡,这时候的张凤娥已经是71岁的老人了,但她依旧是单身一人,这让易耀彩夫妇心里都特别不好受,觉得愧对于她。

第二年易耀彩去世,范景阳带孩子一起回老家安葬易耀彩,顺便看望了张凤娥,给她留下了一些钱和生活物资。1998年,80岁的张凤娥去世,村里人把她葬在易耀彩的墓旁。范景阳知道后,非常理解、也欣然接受了老区老百姓的这种做法。

相关问答

杨子荣是如何做到打入威虎山内部却没有被怀疑的?

您好,我是科罗廖夫,很荣幸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侦察英雄杨子荣战斗过的牡丹江地区是我的老家,所以我对这位英雄很有感情,也写过很多关于杨子荣的文字。说起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