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系列:乔木何许》
耿乔、陆东霖
文案:
乔兮暗恋世交家的哥哥陆东霖十几年之久,但陆东霖直得不能再直,在女伴换了几十个之后,如今,陆东霖总算要走入婚姻的殿堂了。乔兮满腔爱恋只好发泄在烈酒上,醉酒醒来,发现居然和陆东霖公司的艺人耿乔有了床上关系,对方还比他小了五、六岁,W.T.F.
钱多得花不完的美艳富二代总裁受x工作太忙几乎没时间谈恋爱的上升期流量小生攻
《爱你系列:爱你是不悔的旅程》
卢峰、易潜
文案:
农民工攻和豪门受。
爱上你,是不悔的旅程。
《“分开后才能明白对方的好”系列:宠》
杨轩、陈言
文案:
在遇到杨轩之前,陈言从不相信一见钟情,遇到杨轩之后,陈言想尽一切办法讨好他。陈言曾以为,只要把他绑在身边就好,之后才明白,这根本不会获得幸福。
嘴硬巨星x痴情富二代经纪人
《爱你系列:男神突然来我家问我是不是要结婚》
闫然、萧子翀
文案:
#A和B#
和暗恋了十几年的男神在一起了~
《江山系列:冷草咸池》
易楚岫
文案:
刚穿越到新的身体里,易楚岫就被送去给皇帝做男宠,幸好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还管用,保住了身体还谋求了官位,本来想着为国为民好好当官,没想到却因为醉酒和皇帝发生了关系。
命运多舛的楚岫只好落跑,后来看天下百姓疾苦,只好回去继续做官,勤勤恳恳工作,对皇帝保持高度警惕,一路扶摇直上,有了钱有了权,也不那么怕皇帝了。
只是,明明是想做丞相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做了皇后呢!
《江山系列:清和月下觞》
苏涵
文案:
苏家乃贡阳望族,苏峥本是旁支子孙,在苏家,像他这般的子孙没有一百也有几十,三岁没了父亲,长到七岁又没有了母亲的他却比所有人都好运,被选上去做苏家忠国公的嗣子……
一切故事皆是从此而起……
《江山系列:穿越之武大郎》
武植/武大
文案:
看XXX突然喜欢上了武大郎,无论如何想看他变得貌美如花时候做总受的同人文,找了一遍没找着,就自己写一篇YY文好了。
所以,这篇文经不起推敲。
武植一觉醒来,变成了老实质朴卖炊饼的武大,只是为何潘金琏是个清秀貌美的少年,武松成了恋兄成癖的断袖,他武大也完全颠覆形象,一出门就迷倒了恶霸西门庆……
《棠梨系列:梦暖雪生香》
吴湘、容简
文案:
容简是先帝第三子,当今皇帝最看重的弟弟,尊贵的齐亲王。
当年,他的母妃并不受宠,不受宠也就罢了,还早逝,他在皇宫里的生活可想而知。
吴湘是吴家备受宠爱的幺子,姑姑是先皇最宠爱的吴贵妃,因吴贵妃不能生育,他被带入宫陪着吴贵妃,容简因此认识了他,从第一眼看到他,就再不能忘怀。
两位少年的爱恋抵不过先皇驾崩,新皇忌讳,吴家的家破人亡。
吴湘因假死而得救,容简却以为他真的死了,活在痛苦和缅怀里,直到七年后,在路上遇到一个和当年吴湘相像的人,两人的生命轨迹再次绞在一起。
《棠梨系列:穿越之满衣花露听宫莺》
魏颐、容琛
文案:
魏颐上辈子因白血病去世时才十六岁多,他一心想要见一面的暗恋对象却到最后也没有见到。
投胎重来,成了魏家的第三子,十六岁出门偶遇生死也不忘的暗恋之人,从此再不能放手,开始穷追猛打,总算得偿所愿,却不料命运无常,对方居然是九五之尊的尊贵身份。
本以为这已经是隔绝两人缘分的障碍,没成想还有更大的问题存在。
《棠梨系列:穿越种田之棠梨叶落胭脂色》
宋篱、董武
文案:
董武二十五岁上才娶妻,小娘子是一个从外面买回来的水灵灵的漂亮“姑娘”。
没想到新婚第一晚,“小娘子”就不堪受辱撞墙明志了,昏迷了三天才醒过来。
宋篱被歹徒刺杀推入海中而死,醒来后发现身在了古代,而且还已经嫁为“人妇”,他的身体明明是个男人,居然给人做娘子。
原来是他的夫君本身是个gay,买了个少年回家做“娘子”,也算是个比较有头脑的了。
《棠梨系列: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季衡、杨钦显
文案:
季衡,因为身体上的缺陷,出生后就差点被他父亲季大人扔在地上摔死,好在被他母亲救下来了。
在需要女子三从四德的古代,他注定要选择作为一个男人而生活,于是只能努力以获得季大人对自己作为嫡长子的承认,。
小皇帝七岁登基,后宫有太后掌权,前朝有首辅李阁老把持,每一步走得战战兢兢,这时候,季衡来到了他的身边做伴读,两人在扶持中一步步走向高处。
#五一假期日记#
跨越时代的文学记忆与“人文”温度
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70周年,这里问世的图书丰富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1951年3月28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下称“人文社”)在北京成立。
它是新中国成立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学专业出版机构,也一度是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学专业出版社。
1951年,首任社长冯雪峰刚上任,就提出“古今中外,提高为主”的出版方针。自此,中国的读书人,几乎不可能没读过人文社的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创社社长冯雪峰。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人文社提供
建社伊始,社里汇聚了大批一流作家、学者、翻译家、出版家,以顶尖的才智,花费顶尖的心血,共同致力于同一件事:给中国读者出好书。
如果你读古典文学,对“四大名著”进行校勘,并用现代汉语加以注释的做法,是人文社在上世纪50年代初开创的,“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古典文学出版事业的基础”。
下围棋的聂绀弩
当时的人文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聂绀弩主持了这项工作。时任古典部编辑舒芜作过一首打油诗,描述一众同仁埋头整理古典名著的情况:
白帝千秋恨,(顾学颉整理《三国演义》)
红楼一梦香;(汪静之整理《红楼梦》)
梁山昭大义,(张友鸾整理《水浒传》)
湘水葬佯狂;(文怀沙整理《屈原集》)
莫唱钗头凤,(李易协助游国恩教授选注《陆游诗选》)
须擎月下觞;(舒芜选注《李白诗选》)
西天何必到,(黄肃秋整理《西游记》)
东四即天堂。(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社址在北京东四牌楼头条胡同)
读现代文学,给“鲁郭茅巴老曹”等作家作品“以普通初中毕业学生能大致看得懂为一个大概的标准”加注释推出,以使之普及的做法,也是从人文社开始的。第一位作品享此待遇的作家是鲁迅。
1958年版《鲁迅全集》(10卷)
读当代文学,从1950年代的《保卫延安》《林海雪原》,1980年代的《芙蓉镇》《沉重的翅膀》,到1990年代的《白鹿原》《尘埃落定》,再到后来的《牵风记》《应物兄》《长征》《暗算》……都是人文社推出的佳作。十届“茅奖”的40来部获奖作品中,有19部为人文社出版。
读外国文学,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是人文社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原则出版的。
“网格本”: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杨绛译《堂吉诃德》,冰心译《泰戈尔诗选》,丰子恺译《源氏物语》,季羡林译《沙恭达罗》,傅雷译巴尔扎克,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叶君健译安徒生……
很多人文社编辑本身就是翻译家,例如,翻译《浮士德》的绿原,翻译《怎么办?》的蒋路,翻译《罗生门》的文洁若。
到了新世纪,“哈利·波特系列”“丹·布朗系列”等风靡全球的外国文学新作同样是人文社引进的。
时光流转,无论文学市场是冷是热,人文社总能聚集一代又一代有文学情结的编辑,他们一棒棒接力,生产一批批读者“信得过的精神产品”,丰富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经他们手问世的图书,许多都引领过时代的阅读潮流,成为国人共同的阅读路标。
人民文学出版社前楼。本报记者王京雪摄
70年来,也只有这家出版社能举重若轻地宣告:“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老一代传下来的东西
人文社同龄,王瑞琴今年也70岁了,是社里所有在职编辑中最年长、资历最老的一位。
作为将超级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带入中国的人,她的名字早被许多中国读者熟知。
哈利·波特系列
如今,同事们称她“王老师”,而在1977年,扎着两根小辫的王瑞琴刚踏入人文社大门,成为外国文学编辑室的一名阿拉伯语编辑时,她是前辈们口中的“小王”。
“那时社里的大师特别多。”她怀念那段时光,总感到自己身上留着“老一代传下来的东西”。
影响王瑞琴的人里,有时任人文社总编辑、后来的人文社第四任社长韦君宜。
“我永远记得她那几句话:人文社的编辑古今中外文学都应该懂,人文社是培养作家、翻译家、出版家、理论家的地方。我现在总跟年轻人提,出版要有使命感,也是受她影响。”王瑞琴说。
人文社前楼楼梯处
1978年,时代剧变。韦君宜等社领导注意到很多“文革”中毕业的大学生在学识和能力上有欠缺,不利于开展工作,决定工资照发、奖金照给,但为他们开办为期两年的脱产学习班,请来启功、王力、冯至、吴组缃、柳鸣九等著名学者讲授文化知识。
人文社为社内员工办文学进修班,这是课程表的一部分
“她对年轻人是真爱,从心里要培养我们,她为我们荒废的十年感到可惜,比我们自己的感受还深。她因此对我们很严厉,我们当时害怕她,现在想起来却好亲切。”王瑞琴说。
1983年,韦君宜(左二)去南方组稿时在淮安与当地干部座谈。
另一位带给王瑞琴很大影响的,是人文社编审、诗人和翻译家绿原。
夏天傍晚,绿原下班后总骑车去图书馆借书,王瑞琴也跟着骑车去借书读。
“绿原什么都懂,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古典文学、诗歌……我们几个年轻人最佩服他,常围着他聊天,什么都能聊。尽管他是我们父辈,尽管业务上我们跟他有很大距离,但在交往中,他就像同辈,就是担任人文社副总编后也是这样。”
绿原一生坎坷,却从未对苦难屈服。在他的言传身教里,王瑞琴体会到“内心强大”的重要,现在,她把“要内心强大”挂在嘴边,一遍遍讲给年轻的编辑听。
还有彬彬有礼的翻译家蒋路。
1989年,人文社翻译家孙绳武(右二)、许磊然(右五)、蒋路(右六)、卢永福(右三)、陈斯庸(右一)应邀访问苏联。
他翻译的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屠格涅夫《文学回忆录》备受称道,他指导了《巴尔扎克全集》《托尔斯泰文集》等全集、文集的编纂,但当经手的稿子被校对员发现有一两个错字或不合适的标点,他总会站到门口,向校对员表示感谢。
“这是一些我们编辑和年轻人应该引以为傲的人,从他们身上,不仅能学到文化知识,学到怎么编稿,怎么写前言,更能学到怎么做人。”王瑞琴说。
人文往事
第一代人文社编辑联手创造的氛围、留下的传统、埋下的伏笔,至今仍氤氲在朝内大街166号的大楼里,润物细无声。
1958年1月,人文社从东四头条搬到这里。自此,再未离开。
1956年,朝内166号大楼建成。1958年1月,人文社从东四头条搬迁至此。
现在,这幢见证着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灰色大楼,墙皮斑驳,5年前被挂上“已鉴定为危楼”的金属牌。它和它的部分桌椅板凳,比大部分在此工作的人更年长。
人文社当代文学编辑室主任赵萍2003年毕业入社后,曾暂住社里。她住的是“后楼”,一座位于人文社大楼后、看上去比大楼更“质朴”的红砖小楼。
人文社的“后楼”,冯骥才在这里住过两年,二楼是当代杂志编辑部。本报记者王京雪摄
1978年前后,冯骥才在“后楼”住了差不多两年,创作他的首部长篇小说《义和拳》,由此进入文坛。他也是“文革”后,首个在中国拿到出版社稿酬的作家。
这种“借调式写作”,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之策。作家们在“文革”时期被打倒了,为满足国人迫切的阅读需求,人文社从全国各地业余作者中挖掘有潜质的苗子,“借调”到社里脱产写作,在编辑帮助下修改作品。
2013年,冯骥才将这段往事写成《凌汛》一书,他说写作动力是,“那个时代对待文学特别纯粹,精神至上,在现在这个物质化的社会,特别让人怀念和神往。”
《当代》杂志编辑部
在冯骥才宿舍旁边,是人文社1979年创办的《当代》杂志编辑部,路遥在此修改过中篇小说处女作《惊心动魄的一幕》。
这篇后来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作品,此前已遭多家刊物退稿。在给《当代》编辑的信中,路遥说,如果这里也不用,他将把稿子一烧了之。
《当代》主编秦兆阳读完小说,立即请作者来京改稿。“秦兆阳等于直接甚至是手把手地教导和帮助我走入文学的队列。”路遥曾这么说。
编辑鼎力扶持作者,这一传统是人文社自冯雪峰时代开创的。
1953年,冯雪峰收到《保卫延安》投稿,随即约见作者杜鹏程,几乎手把手帮其进行大量修改,促成小说问世。
尽管绝大多数时候,编辑的姓名都隐身于作家和作品之后,但在人文社,还是留下了许多作家与编辑的故事,每个新人入社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听说。
例如,曲波的《林海雪原》是编辑龙世辉花了三个月帮着改出来的。
又如,1973年,编辑何启治在西安郊区街角找到推着自行车的陈忠实,劝其写作长篇小说。1992年,他收到陈忠实的信,说写完了《白鹿原》。
陈忠实后来回忆,将书稿交给人文社编辑时,他压下了涌到嘴边的一句话,憋得眼泪几乎涌出来:“我连生命都交给你们了!”
“老头版”的《白鹿原》。
还有些故事没那么著名。
一辈子研究鲁迅的老编辑林辰,72岁退休后,抱病主持编校《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直到78岁视力下降,不得已终止工作。“丛编”全部出版时,他几近失明,决定将全部藏书在身后捐给鲁迅博物馆。
巴金曾写信给编辑王仰晨,说:“是你默默地在给我引路。”
王仰晨协助出版过《天安门诗抄》,主持编纂《鲁迅全集》《茅盾全集》《巴金全集》,是首届“中国韬奋出版奖”票数最高的获奖者。在同事眼中,他每天最早来,最晚走,像“拧在人文社这架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直至离休,从来没有松动过、从来没有出过毛病”。有人推荐他去做领导,被他辞谢,他编了一辈子书,常跟人说,要“做一个合格的编辑”。
而促成被多家出版社退稿的《尘埃落定》出版的编辑高贤均,有句名言:“与其做个三流的小说家,不如做个一流的编辑。”
2003年入社后,赵萍跟着老编辑做的第一本书是王刚的长篇小说《英格力士》,原名《英语》。初出茅庐的她觉得“英语”听上去像教材,建议改叫“英格力士”,小说于是有了这个特别的书名。
人文社编辑之间一直有“传帮带”的传统。赵萍说,她从老编辑们身上学到了怎么跟作家打交道,怎么陪伴作家成长。
走在极具“穿越感”的大楼里,她感觉自己在同一个空间,与不同时代登场的前辈们做着同样的工作,用着同样的家具,这是一种有温度的传承。
人民文学出版社前楼入口。本报记者王京雪
摄赵萍喜欢搜罗人文社大楼里的旧物件。她屋里的沙发是几十年前的老沙发,在她之前,不知招待过多少编辑和作家。在她接手后,苏童、毕飞宇、徐皓峰等都曾在上面落座。
大约10年前,她在走廊上发现了一把被新办公椅替换下来的老椅子,搬回屋后,在椅子背部意外发现了旧主人的签名:“冯雪峰”,同事们纷纷围观,雀跃不已。
冯雪峰的椅子
时代在变化
几十年来,人文社一直延续着一种“文学的氛围”。
古典文学编辑室的年轻编辑说:“我们古典部的氛围特别好,包括业务氛围和人际关系。”
现代文学编辑室的年轻编辑觉得,社里特别好的一点,是会给年轻人成长的时间。
在资深编辑脚印的工作室,2018年入职的编辑,工作两年多,感到很幸福。“大家互相帮忙,合力做书,社里有很浓厚的人文情怀。”
连多年前在这里实习过的人,都还会在跟编辑联系时,提起在人文社编辑室,一群人坐在一起谈文学的美好感受。
1989年,有出版社来挖王瑞琴,她去了两天就跑回来。“太看不惯了,太没有人文的感受了,人与人冷冰冰的,各干各的,那种融洽的、带文学味、有人情味的关系——没有!”
像离家出走又自个儿回来的孩子,她觉得好像做了件错事,掉着泪说再也不走了。有老编辑说:“小王,我就知道你得回来,哪儿都没这好。”
让王瑞琴留下的是氛围,让她差点离开的是时代的变化。
在过去,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出版的作品掀起阅读热潮;还是1979年2月,召开全国部分中长篇小说作者座谈会,探讨冯骥才《铺花的歧路》、孙颙《冬》和竹林《生活的路》,三篇“文革”题材争议作品能否出版;又或在改革开放初期,发表白先勇的小说,出版《台湾小说选》,首开两岸文学交流先河……人文社一直引领着文学出版潮流。
没有电脑的时代,外文编辑室编辑们使用的图书生产记录卡。本报记者王京雪摄
但到上世纪80年代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家老牌出版社的步伐却显得迟滞起来。
“这样待下去有点荒废,我想让自己的一生更有价值。我是个充满激情的人,像《哈利·波特》里格兰芬多学院的。”王瑞琴说。
出走归来后,她依旧在思考这些问题。上世纪90年代,连编辑室副主任都还没当上,王瑞琴以普通编辑的身份给社领导写改革方案,探讨怎么能保有人文社的风格,又跟市场结合。
1999年社里增设少儿编辑室和教材出版中心,前者由王瑞琴主持。
这一年,她发现了“哈利·波特”。第二年,人文社在版权大战中击败6个对手,独家引进了这套“全球最畅销的系列丛书”,20年来“哈利·波特”及其衍生产品在中国的总发行码洋已达17个亿。
“如果没有‘哈利·波特’等海外奇幻作品的引进和铺垫,我们出《九州缥缈录》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赵萍说。
2015年,人文社出版了江南的《九州缥缈录》,这是人文社推出的第一本本土原创奇幻小说。
版权是2011年左右签下的,之后编辑们花了3年,琢磨由人文社出版这类书籍时该呈现的“调性”,包括封面的风格。
文学随时代发展发生新的变化,阅读市场变得细分和多元。纯文学之外,奇幻、科幻、悬疑等类型文学领域逐渐壮大。
人文社之后又出版了江南的《龙族》、网络作家猫腻的《庆余年》等更多“接地气”的作品,销量可观。
“当代文学编辑室,关注的就是行进中的文学,除了严肃文学,我们也会关注各种阅读潮流,挑选优质的类型文学作品出版。”赵萍说。
争议的声音也有,但文学作品百花齐放,“如果我们只出版纯文学,这个格局岂不太死板?”
赵萍提起上世纪80年代,畅销书作家海岩在人文社出版处女作《便衣警察》,他的编辑告诉他,人文社选稿有两个标准,要么厚重,要么创新。
人文社社长助理、策划部主任宋强介绍,2017年以来,人文社发展速度迅猛,尤其近三年,利润增长了几倍。
“臧永清社长带着大家一起努力,抓优秀原创文学,抓类型文学,抓畅销书,同时不断激活既有资源,让历史积淀下来的版权资源重新焕发活力,例如我们把被读者称为‘网格本’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进行复刻,推出新版。我们还要拓展出版边界,今年计划成立社科出版中心,往社科图书方向拓展。”
去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还与北京字节跳动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将在三年内扶持百位知名作者入驻今日头条、抖音等字节跳动旗下平台,让更多优质作者走进大众视野。
永生
有些东西变了,有些没有。
“文学趋势有不同发展方向,但不变的是大家对好内容的期待。我特别坚定地认为,文学是永远有生命力、有活力的。”赵萍说。
回想十几年前,一本优质的纯文学作品卖出三五万册,就算很畅销的成绩。近两年,一些青年作家的纯文学作品一年内就能有几十万的销量。
国家一直在提倡全民阅读,老师和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新的读者群似乎成长起来了,而编辑要先跟作者找到共鸣,再跟不同读者找到共鸣,最后为他们找到与许多书中的某一本相遇的理由。“这是很有幸福感的事。”赵萍说。
“我总在说希望人文社老一代的人文精神能被传承下去。无论时代怎么变,这种给人以精神振奋的东西应该是不变的,而且是能支撑着这家出版社永生的。”王瑞琴说。
10年前,人文社60周年,让每人都写句赠语,她写的是:在激烈的竞争与淘汰中,人民文学出版社永生。
校对科堆积如山的校样
“不要虚度年华。”王瑞琴背诵起奥斯特洛夫斯基激励过几代人的语录,“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在那些自觉肩负文化建设使命,博学、勤勉、敬业,不计酬劳,默默服务于作家和读者的老一代编辑身上,她一次次听到这段话的回响。
牛汉与《新文学史料》工作人员合影,从左至右为牛汉、黄汶、李启伦。
王瑞琴的先生早年曾在人文社的鲁迅编辑室工作。去年冬天的晚上,他来社里接王瑞琴,站在前后楼间的空地上等待时,夜色中,那些昔日无比敬重、亲切的前辈们仿佛扑面而来——牛汉、林辰、王仰晨、秦牧……
他对每座楼鞠了个躬。
“那之后,我也有这种感觉,每次站在那里,就像能遇到老一代的魂灵。就像我们同事王培元写的那样。”王瑞琴说。
已从社里退休的人文社编审王培元曾经这样写道:“有时似乎觉得冯雪峰、聂绀弩、楼适夷、张友鸾、郑效洵、王任叔、孟超、林辰、韦君宜、陈迩冬、秦兆阳、蒋路等前辈的魂灵,就在166号这座幽深宁静的大楼里逡巡、游走。他们在看着你,眼神里流露出信任、希望、鼓励和期许。”
记者:新华每日电讯 王京雪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问答
[回答]一月下独酌,把臂倾觞。曾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他今宵酒醒之处;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是清风半夜鸣蝉...
所谓“悼亡”,是指对亡故之人的哀悼缅怀。《南史》:宋文帝时、袁皇后崩,上令颜延之为哀策,上自益“抚存悼亡,感今怀昔”八字,此“悼亡之名所始也“。悼亡之...这...
1.出发,到新的爱与新的喧嚣中去。2.无论多大都要热爱童话,英雄和魔法。3.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4.祝你眼角的微笑岁月不染,眉梢枕星河。5.放...
哈哈,给你们看我的宝贝\(^o^)/喜欢抱走Y(^_^)Y要留赞哦*^O^*《风起天阑》此歌号称《倾尽天下》的姊妹篇,倾尽甩它几条街。不若忘了白云苍狗,且看那花开花落葳...
四言诗鹰击长空,千里捕虫。生性侠义,打报不平。五绝生来蓝天客,穿越风云居。千里追风去,万山林海息。六言诗劲松斗雪傲霜,苍鹰万里能翔。气量...打...
问题:写红酥手,黄藤酒的陆游与唐婉是真正的爱情吗?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前言陆游与唐婉的故事是一出爱情悲剧,他们20岁结婚,3年后因为陆游母亲的反对而离...”...
[回答]【一】花非花,花开月下影朦胧,飞花逐梦,独醉西风,慰残情。月满西楼,凭栏望,风吹落花暗香涌,芳华若梦,梦醒情难清,空悲切!一山,一水,一剪瘦影,...
太过于思念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太过于思念的那个人一定是爱而不得的人,曾经有过美好的过往,应该是初恋,或者知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人,没能走到一起,会过...
《四世离歌青釉卷》容瑜《一生两世印(清穿)》碧清晓《三世一回眸》轻袅《云卷云舒(清穿)》沙洲铃《从此(清穿)》夜阑《别来无恙(举身赴清池)》飏子...
念、寒玉冷殇恋、月下玉裳梦夕楼、引红袖红袖舞、倾城倾颜、玉凝思念、寒玉冷殇恋、月下玉裳梦夕楼、引红袖红袖舞、倾城倾颜、玉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