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只有真正的冷暖自知。

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你的人生,没有经历过你的过往, 他就无法理解你的痛苦。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你人生拥有的欣喜,他就无法理解你的快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却总犯这样一种思维上的错误:总是站在自己主观的角度,去评判和干涉他人的世界。

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你怎么知道他的痛苦与快乐存在于什么层面。

你不知道他所处的环境和经历的事情,你怎么能够轻易的去评判他所做的对错。

大多数人试图站在自我的一个角度上,即便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价和指责他人的时候,其实大多都是带着主观情绪的,而非真正客观的一个评价。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所以说这样的一些评价,并不存在公平公正,而且这样的一些评价对于当事人来说,更是一种误读,这也是对于其他人格的一种不尊重。

《庄子》这本书中有“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是通过庄子所说的一个故事,来讲述的很重要的一个哲学命题。

有一天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河上游玩,

庄子就说:白鱼从容的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

惠施这个时候就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鱼的快乐?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快乐,你本来也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不需要去辩解了。

庄子就说:要从开头的时候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的,我在濠水的河沿上知道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这是一个有趣的对话,最后庄子也用诡辩的方式,去回答了惠施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今天要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一个道理,其实就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如果你不是鱼,无论你多么熟悉这一条鱼,你永远不知道他内心的一个感受,更不知道他内心的一种想法和顾虑,更谈不上懂得鱼的快乐。

在生活中,如果你轻易的去评价对方对错的时候,先想一想,你没有经历过对方的人生,你怎么知道对方所作这一个决定的对错?你没有真正的经历过对方的过往,你更不可能去真正的感同身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所以我们需要明白两个层面的智慧。

对外来说,我们对于他人的态度,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对方的人生,不要轻易的去揣测他人,更不要过分的去干涉对方的行为,干涉对方的思想。

有很多人总是轻易的认为,自己所做的决定和言语是对的,然后就自以为是的干涉他人的生活和决定。

总觉得自己拯救了对方,但是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样一个行为,其实更是一种幼稚和低情商,在你揣测对方和横加干涉对方的时候,你就已经错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那么我们对内来说,也要品悟人生的一份坚强。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够真正的理解你的痛苦与快乐。

有的时候,虽然我们的情绪需要分享出去自己才开心,但是不要妄求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你。

人生要学会消化苦难所带来的痛苦,也要明白人生需要靠的是自己,而非把所有的情绪依托于他人。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庄子》这一篇章的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的对话谁赢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的对话谁赢了?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濠梁之辩”,出自《庄子·秋水》。我们知道《庄子》内七篇是庄子的作品,其他文章很有可能就是出自他的门下或者后人作品,所以称之为“外篇”。但是无论内篇、外篇,庄子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否则的话就算强塞进去,也会被后来的学者剔除掉。

那么,在《论语》里面会记录孔子灰头土脸的事迹吗?我们知道折损孔子形象的内容大都出于《庄子》或者其他思想流派的书,比如盗跖对孔子的羞辱就出自《庄子·杂篇》。

对其他流派思想学说的不认同自然会记录表现,但是本流派宗师一般只记录光伟正的事迹——濠梁之辩就是如此。

当然是庄子赢了。

庄子赢得并不轻松,因为对手水平很高。不过由于对手的高级,才更显示出庄子作为大宗师的气派。而且辩论思路的清奇和曲折,即使到了今天我们来看,也是高手所为,不但思路清晰,而且口才了得——不仅仅是狡辩。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对手是惠子。惠子是谁?我记得以前写过一篇“学富五车”成语的小文章。这个惠子,就是庄子形容他“学富五车”的惠施。惠施这个人也是个学问家,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他和庄子算得上是好朋友,但是在《庄子》中更多地是起到配角和捧哏的作用。《庄子·天下》中对他的评论是: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惠施这个人啊,会很多旁门左道,他写的著作能够斡旋五国兴衰,但是他说的道理却有许多是舛误与杂乱的,他的言辞也有不当之处。

其实这是一种谨慎但直接的批评,指出惠施学问太过博杂,并不精专。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有了这么一个聪明人,而且是“名家”——特别讲究逻辑辩证思维的人——作为对手,这场濠梁之辩才格外精彩,庄子也一战封神。

我们来细看他是如何赢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

话说这么一天,这两位大家在濠梁之上观鱼的时候发生了上面这段对话。

这么看下来,确实像两个人在抬杠。但是他们在抬什么杠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首先我们要看庄子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他到底是要用这个故事证明什么?《庄子·秋水》整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整篇文章探讨的是人如何认识外物,“濠梁之辩”是《秋水》篇最后一个寓言,体现的是人对外物认识过程中的复杂性,讨论的是“外物到底能不能被认知”这个话题。

而惠子在文中所持的观点是“外物是不可知的”。所以当庄子说鱼是快乐的,惠子马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是一种辩论的基本技法,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明自己的观点。

但惠子是高手,同时还为庄子挖了一个坑。

庄子果然上当了:“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这句话看起来没有问题,而且是顺着惠子回怼,显得气势逼人。实际上,这正是上了惠子的当。因为庄子用来怼惠子的理论基础正是惠子“外物是不可知的”的理论。“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在辩论中,这种用对方观点来回怼对方实际上是大忌。

因为这代表着对惠子观点的认同,而实际上庄子并不认同他的观点。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庄子不仅踩了惠子挖好的坑,自己也陷入一个悖论。只有承认惠子的“外物不可知”,才能否定惠子无法判断自己是否知道鱼之乐;但如果承认了“外物不可知”,那自己也确实不能知道鱼之乐。

这是在惠子预料之中啊,所以惠子很淡定地结束争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所以你不是鱼,当然不知道鱼啊,收工。”

到这里,濠梁之辩的胜利是属于惠施的。

但是庄子是一代宗师,岂能因为被打脸就罢手?他前面因为回怼的缘故上了当,估计话还没说完就知道自己出问题了,而且迅速理清了问题所在。所以他说:“请循其本。”

这什么意思?刚说的不算!咱们从头再来。这不耍赖皮嘛。

不过古人讨论学问,并不定生死,最终的目的又不是输赢。且看庄子如何从头再来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

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对惠子的逻辑进行了有力的反击。既然你能够判断我“不知鱼之乐”,那么就说明你知道我这个“外物”,那么,就是承认外物可知。既然外物可知,那我就能知道鱼之乐。

惠子用“外物不可知”来否定庄子,而判断庄子不知鱼之乐,但他对“庄子不知鱼之乐”的判断,却证明了“外物可知”。

这又让惠子这个提出论题者陷入了自身的逻辑悖论。

庄子在踩坑之后立马抽身,回到最初的问题,对惠施提出的论点重新构建了一个逻辑怪圈,用惠施的立论难倒了惠施自己。

惠施该如何回答呢?如果敢确定庄子不知道鱼之乐,那就是“外物可知”,正是庄子的观点;如果惠子坚持“外物不可知”,既然不可知,那惠子也将无法判断庄子不知道鱼之乐。

辩论到这里就结束了,惠施并没有再做出反击,所以这场著名的辩论是庄子赢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不过,庄子在这里好像也有个漏洞。

惠子主张“外物不可知”,自然不知道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但是庄子你自己开口说了啊。你自己说的“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自然就让惠子知道了庄子认为鱼是快乐的啊。莫非惠子为了绕晕庄子,自己都忘了庄子说过的第一句话?

如果惠子想到这一节,是不是这段辩论又要换赢家了呢?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问答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求整首诗和翻译!】作业帮

[最佳回答]【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最佳回答]“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原文?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原文庄子与惠...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原文?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先秦·庄子及弟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先秦·庄子及弟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

【英语翻译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

[最佳回答]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读音tiao二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

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原文?

庄子《秋水》中的原文为:唐译:且说海滨之横波,扬其涛者,非风则誉之者与?不风何故?此其所以然乎?庄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赵朴初译:波澜壮阔...庄子...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全文?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出自先秦庄周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全文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非鱼焉...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_作业帮

[最佳回答]鱼儿在水里悠悠的游来游去,这是鱼的快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所以你...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之不乐是什么意思?-懂得

您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快乐?(出自《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句话出自哪里,不要搬网上的解释-懂得

这句话出自《庄子秋水》.这句话是文章的最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