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全文下载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耻全文下载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曾勋

廉政瞭望 记者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渊受鲁定公邀请去看马术表演,看到马跑了很远的路,但训练师仍然不停地鞭打它们,他便借机吐槽鲁国的国策,说百姓就像这些可怜的马,被逼得太紧。鲁定公听了,羞愧难当,赶紧认错改正。

《左传》《吕氏春秋》犹如“吐槽大会”现场,经常出现“寡人闻命矣”“寡人知过矣”等国家一把手检讨忏悔的表述。

那是一个“知耻”的时代,固有群雄并起,也无碍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春秋笔法”几千年来为士人青睐。后来的粉丝,无论是苏轼、苏辙两文豪还是胡适、鲁迅,对彼时士人的精神品格都推崇有加。

北宋时《春秋》为显学,据说欧阳修十多岁便可倒背如流,后来他作《廉耻说》,一句“廉耻,士君子之大节”达成了文脉的传承。鲁迅则在微言大义中解构了历史的嬗变——春秋时侠客是以“死”为终极目的,他们的结局大都慷慨赴死,而清代小说中的侠客,少了气节,不知廉耻,个个成了地主官僚和黑白两道通吃的混混。耻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强弱,凸显出各个时代精神与文化的荣衰。

耻全文下载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岳母刺字

耻辱之刑与华夏文明的原始耻感

《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好汉大都“有前科”,他们有的被逼杀人犯罪,受到的刑罚都很相似,打一顿脊杖,随后在脸上刺下“金印”,最终发配充军或者囚禁,宋江、武松、林冲等人的脸上刺的是“囚”字。这种刑罚叫墨刑,让犯罪者脸上刻着永远都磨灭不掉的“耻辱”痕迹。追溯其渊源,还要到尧舜时期。

先秦时代,尚处于典范政治的原始社会,对违反道德、习俗行为的惩罚,国家采取激发羞耻感等象征性惩治手段,以达到“刑期于无刑”的社会效应。当时,以德行教化民众的国家还没有形成一套道德体系,因而,用刑法羞辱的方式比较普遍。

《史记》和《尚书》记载,舜帝任命皋陶创造了最古老的法律《刑典》,其中的象刑据说是由舜帝亲自发明的。当时,人们通过罪犯所著之衣而知其罪行,由此激发犯人的羞耻感并引以为戒。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常使用黥面的囚徒去做苦役。秦国商鞅变法时,有一次太子犯法,商鞅让办案人员找来太子的师傅公孙贾,说他纵容太子犯法,应该治罪,施以黥面,以示惩诫。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奏请焚烧《诗》、《书》等书籍,规定说,如果命令下达之后三十天内不烧者,要“黥为城旦”,即刺面后罚作一大早就起来修护城墙的苦役工。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队伍中,有许多是受过黥面之刑的囚徒。汉初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年轻时也曾因小罪被黥面。

在《周礼》中还有“耻诸嘉石,役诸司空”的记载,对于恶人,国家官员可以让他们坐在嘉石上去羞辱他。耻诸嘉石在当时作为严厉的精神惩罚,它能够实行的前提条件在于民众心中有耻。到了民国,诸如游街、示众等与现代社会伦理相悖的刑法依旧大量存在。

用诸如象刑的刑法治罪而激发犯罪的羞耻心,在法学家荀子看来,这样的羞耻心是因为被剃发易服或者黥面而异于他人产生的不适感,十分原始,所以耻辱之刑法维系起来的也是原始而廉价的耻辱感。他说:“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也就是说,假如只是象征性地惩罚,不是太便宜恶人了吗?如何让世人发自内心地知廉耻,在儒家那里,有一套更为可行的方案。

耻全文下载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孔子

儒家思想下反求诸己的知耻

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傅说,曾辅佐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开辟中古时代的盛世画卷。一次,他与君王谈治国理政的经验,引出了古代士人理想主义的滥觞,“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也就是说,作为臣子如果不能让君王做尧舜,那这样的辅臣,都该心存惭愧耻辱,就如同在闹市被鞭打一样。

这是《尚书》中关于耻感意识的理性记录,至春秋战国,奴隶主阶级没落,新的社会秩序需要新的意识形态。经过儒家与法家的阐释,耻感演化为类似劝诫的“消极自由”,逐渐成为裁量是非的标准和社会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台湾学者朱岑楼统计,《论语》中有强烈的耻感取向,在全文498章中,竟有58章与耻感有关。其中说的“行己有耻”,为后世士人提供了立身立言的第一行为准则——只要自己认为是可耻的,就不能去做。而“耻”事的界定,在孔子之前,法家的管仲关于“礼、义、廉、耻”国家四维的经典早已有定义。

法家通过刑赏论荣辱的体系,并不被“在野”的传统士人青睐,儒学提倡的通过自省而“知耻”的道德规范,被普遍接受,后世程朱理学、阳明心学,都秉持了这样的耻辱观。

春秋战国,国家对“耻”的敏感空前。知耻的先决条件就是敢于承认错误,当时的国君很少有闭目塞聪的,大夫、官宦,几乎都将个人人格与国格对等,上演了一出出悲壮的耻辱者故事。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理官李离,因为误听属下的话错杀了人,想以死抵罪。晋文公说:“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表示:“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说不过去。”并以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为理由,伏剑自刎而死。

在楚国,国相石奢的父亲杀了人后逃命,石奢追上他之后出于孝道和情感,不忍心把父亲逮回去偿命,便将其放走后自杀谢罪,“坚直廉正,无所阿避”是后人对他的褒奖。

东汉时期,杨震却金的“网红故事”传遍大江南北,多少巨野文人骚客为其立碑扬名,正是在于他知耻而不为,不为钱财贪欲烦恼,立起了廉官的榜样。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同样强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明朝思想家吕坤提出“五刑不如一耻”,认为“知耻”比国法更为靠谱。龚自珍意识到“教之耻为先”,认为要改变世道人心,不仅需要外在的制裁,根本上还在于人们内心的道德反省。

历史荒野上呼唤耻感的守望者

关于耻感意识,孟子有更为思辨的论述,他在《尽心》上篇中说:“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这句话的意思是,羞耻对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行巧诈之事从来不会感到羞耻。不把赶不上人看作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这句话的后半句,跟孔子所言的“知耻近乎勇”异曲同工。在孟子这里,君子必须把耻感当成重要的事情,时刻告诫自己敬畏的律令,以此防范贪欲和玩弄机谋。除此之外,君子要以羞耻感作为进取的动力,来追赶别人。

儒家将个人耻辱与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知耻”的精神榜样塑造着社会成员的共识、荣辱观,影响着国民性格。而耻感激发的积极力量,也常常融于历史上个人成败与国家荣辱的叙事中。

有的人以生命捍卫自尊自信的气节,而有的人以耻辱为激励,复兴一个国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一种积极的价值抉择。吴王夫差最后走投无路,勾践表示可以赐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甬东(今浙江舟山)休养。夫差竟也是知耻之人,选择了自杀。

宋代靖康之耻后,高度发达和繁荣的宋文化为何再次遭受致命打击?尽管有岳飞“怒发冲冠”,有鲁迅在日本看到清国学生麻木不仁而弃医从文、投笔从戎,却都没有改变“国破”的最终结局。这就是顾炎武所忧虑的,“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生活在王朝末世的顾炎武,目睹了贫国弱兵、厚黑横行,为唤醒社会的耻感而作《廉耻》一文,说:“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孔子和顾炎武的时代已然完全不同。在孔子的时代,“耻”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颇为寻常。而在顾炎武的时代,经历过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士人、百姓,对于家国与自尊的理解,都被异化了。

在历史的荒野上,不仕于清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们,才是能说“太难了”的那群人,因为他们是鹤立鸡群的知耻者,孤独而无助。

耻全文下载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编辑 / 冯彬

视觉 / 了了

审核 / 李天锐

© 廉政瞭望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后台

第五章、靖康之耻 第一节

耻全文下载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宋金战争

北宋政和八年、金天辅二年(公元1118年),一行伪装成马贩的宋人渡海来到辽东半岛。被金军俘获后,为首的自称是北宋使臣要见金朝皇帝阿骨打,半信半疑的金军兵将这些不速之客送到了金朝国都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阿城)。金太祖阿骨打派完颜宗翰、完颜希尹详细盘问,确认所来诸人果真是北宋使团。使团正使为邓州防御使马政,副使为平海军防御使呼延庆。阿骨打立即接见了北宋使团,宋使给阿骨打带来了北宋皇帝的旨意。宋徽宗赵佶提出请与金朝联合,双方南北夹击辽朝,待灭辽后,北宋要求收回被辽朝占据的燕云十六州。

耻全文下载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燕云十六州

这里需要说明,契丹自摆脱唐朝的控制独立建国起,就一直渴望能尽占黄河以北的广阔区域。可是欲南下中原就必须先取幽州(燕京),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两次南下争夺幽州,都被五代枭雄李存勖打得大败而归,就连阿保机的四子牙里果也被李存勖俘获。别看阿保机未能攻下幽州,但几经争夺倒也夺取了幽州外围的平州、营州,以及屏蔽幽州的重要战略隘口榆关(即山海关)。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位后再度大举南下,结果被后唐名将王晏球打得溃不成军,惕隐以下数十名将领被俘。然而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后唐旋即陷入内乱,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于太原起兵造反。为了获得辽朝的援助,石敬塘不惜向耶律德光允诺割地称臣,耶律德光大喜过望发兵相助。石敬塘与耶律德光合兵攻取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后唐灭亡。石敬塘建立后晋以后,厚颜无耻地认耶律德光为父,须知耶律德光这爹比干儿子石敬塘还要小十一岁。更甚者石敬塘真得依照前约向辽朝称臣,并割让了包括幽州在内的燕云十六州给辽朝。相比于认爹、称臣的丑行,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的行径更为后世唾骂诟病。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为中原大地的北部重要屏障。自秦朝起,历代中原王朝便于燕云一线修筑了著名的长城防线。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即意味着中原大地将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之下。正如宋人程大昌所慨叹,“自十六州既割之后,山险皆为虏有,而河北尽在平地,无险可以拒守矣”。北宋建立后深感痛失燕云之苦,无日不芒刺在背。为了收回燕云十六州,宋太宗两次北征皆以失败告终。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结盟誓好,但在内心深处,北宋始终未曾放下收复燕云故地的浓重情结。

耻全文下载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澶渊之盟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徽宗赵佶派童贯为副使出使辽朝。出使期间,口无遮掩的天祚帝不齿太监出身的童贯,当面毁辱道,“南朝乏才如此!”。不想天祚帝的冷嘲热讽深深刺痛了童贯的自尊心,怀恨在心的童贯发誓要报复辽朝。恰在此时辽朝降臣马植献策联金灭辽,一意复仇的童贯闻之大喜,二人一拍即合。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童贯向宋徽宗引荐马植并献上联金灭辽之策。马植妄言“女真恨辽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又说“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一番天花乱坠的鼓吹,把个轻佻浮华的宋徽宗忽悠得顿时豪情万丈,骤生秦皇汉武之志。宋徽宗欣喜若狂赐马植以国姓,改名赵良嗣,参与图燕之谋。当时北宋内部的反对声音不绝于耳,有的认为宋辽百年友好,背盟不祥。老将种师道就曾劝谏:“今日之举,譬如邻居被盗,我不能相救,反勾结盗匪乘火打劫,无乃不可?”有的认为宋军战力虚弱,不应轻起战端。还有的认为女真的威胁要远大于契丹,不仅不应联金灭辽,反倒要联辽抗金。然而这些正确的意见和呼声,宋徽宗根本不予理睬。在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等“六贼”的煽动和怂恿下,宋徽宗严惩了反对者,降下旨意再有妄议者罚无赦,满朝文武遂不敢谏言。

耻全文下载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联金灭辽形势图

宋金交往之初,金朝对北宋极为亲善。除了辽金战争的态势尚不明朗,金朝需要北宋作为自己的盟友和外援外,更有金太祖阿骨打对中土神州的由衷向化,及对北宋富庶文明、昌盛繁华的崇敬之情。故而当马政、呼延庆一行渡海通金表明来意后,阿骨打当即予以明确回复:“所请之地,今当与宋夹攻,得者有之”。可没想到谈判期间,北宋的种种表现极为拙劣,引得金朝大为光火。北宋自诩为天朝上国妄自尊大,不用对等交往的国书,只以诏书达与金朝,完全视金朝为低人一等的属邦。在金朝斥责下,外强中干实则色厉内荏的北宋又吓得连忙认错。金太祖阿骨打非常不满,但为了结盟抗辽也没过多计较,可他对北宋的好感无疑是大打了折扣。北宋宣和二年、金天辅四年(公元1120年)三月,宋徽宗派赵良嗣代表北宋正式与金朝签订《海上之盟》。规定:北宋将每年支付辽的五十万岁币转送于金,而北宋则收回燕云十六州。不成想“海上之盟”的字迹未干,昏庸暗弱、摇摆不定的宋徽宗便无耻反复起来。辽朝得知宋金结盟后立即遣使责问,言之无信的宋徽宗担心遭到辽朝报复,“深悔前举,意欲罢结约”。惶恐之余宋徽宗下令扣留金使,“一住半年,滞了军期,更不遣回使,只得空书,令军人送过海来”(《三朝北盟会编》)。轻佻孟浪的宋徽宗绝不会想到,他此刻背信弃义私扣金使的不智之举,等于给了日后金朝指责北宋背盟,进而发兵灭宋的确凿口实。

耻全文下载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宋朝士兵

苦等宋军逾期不至的金太祖阿骨打在完颜宗翰等将领的劝说下,只得独自向辽朝发起进攻。金军兵锋所指势如破竹,至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正月,金军已攻占辽中京。眼见辽朝大势已去崩溃在即,首鼠两端的宋徽宗重又下定决心,再履前盟对辽开战。虽说阿骨打对北宋的反复无常感到非常气愤,但好歹北宋的参战有助于在南线牵制辽军,故而仍旧未予计较。在接连克取辽中京、西京后,阿骨打命令金军休整安顿,静待北宋攻取燕京。可北宋依然迟迟没有发兵,原来北宋“后院起火”,宋军精锐被抽调至南方镇压方腊起义去了。待平定方腊后,童贯才率军姗姗北上攻打燕京,此时距离双方签约已三年零八个月。不管怎么说北宋终于出兵了,辽朝得知后遣使劝阻,辽使痛哭流涕呼天抢地说:“救灾恤邻,古今通义。宋辽两国,百年友好。今贵国图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毁兄弟之谊,结豺狼之邦。我国一旦失利,就是你们大祸临头之时,你们很快就会后悔的!”北宋哪里能听得进去,照旧挥师北上,但宋军对燕京的两次大举进攻均被打得惨败而归。军事上的无能至极势必导致外交上的软弱可欺,北宋只好放下身段低声下气地求助金朝。阿骨打大失所望怒斥北宋无能透顶,生气归生气,还是依北宋所请挥师南下。在轻易攻取燕京后,金朝往昔对北宋的尊崇之情迅速消退,蔑视和鄙夷开始不断弥增。史称,女真皆以“中国兵弱”遂“有南牧之意矣”。

耻全文下载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宋徽宗

当时金朝在对宋态度上分成两派,一派因仰慕中原的文明昌盛而由衷地向往亲善北宋,以金太祖阿骨打最为代表;另一派因渴望开疆拓土和掳掠财富而主张对宋强硬和开战,以金太宗吴乞买和大多数女真奴隶主军事贵族为代表。平心而论,金朝国内主战派的声势要压过亲宋派,可主战派就算再人多势众,也架不住铁杆亲宋的金太祖阿骨打。宋金双方有言在先,辽朝疆土“得者有之”,基于此燕京理应属金朝所有。北宋心中不甘啊!于是舔着脸向金朝索要燕京并提出可以出钱赎买。金朝内部的主战派向金太祖力陈燕京的重要战略价值,契丹得之而终成霸业,金朝若想称雄,燕京绝不可轻弃。中书令左企弓知金太祖喜好汉学,特意作诗一首献于阿骨打,“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阿骨打听完沉思许久,但仍决定将燕京及其所属州县交给北宋。作为交换燕京的代价,阿骨打要求除《海上之盟》规定的五十万岁币外,北宋需每年另付一百万贯作为燕京州县的“代税钱”。很多人质疑金太祖阿骨打是狮子大开口,狠狠敲竹杠。其实恰恰相反,燕京及所属州县每年的经济收入达六百万,阿骨打只要一百万,明显是让北宋捡了大便宜。正如阿骨打所说,“燕租六百万,今止取一百万,亦不为多”。阿骨打所以索要一百万“代税钱”,主要是为安慰金朝的主战派,好作个交代。史载,宋使赵良嗣在交涉“代税钱”时,不愿交接燕京的完颜宗翰曾愤恨地说,“燕自我得之,税赋当归我。大国熟计之,若不见与,请速退涿州之师,无留吾疆”。如果不是阿骨打压制了内部激烈的反对声,燕京及六州根本就不可能回归北宋。由此足见金太祖阿骨打对北宋是何等亲善。

耻全文下载 “耻”字春秋,淘出国之小节与大义

宋徽宗的书法字画

相关问答

汝以不得第为耻全文?

此句出自《王阳明先生年谱》,其原文如下:1493年六年癸丑,先生二十二岁。春试,南宫落第。宰相李西涯素器先生,戏曰:“待汝作来科状元,试为《来科状元赋...

一介布衣百恨生是哪首诗?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诏李白进京,李白心怀抱负,长时间不能入仕途...它是歌行体作品。天宝元年(742),唐玄宗诏李白进京,李白心怀抱负,长时间不能入仕途发挥才...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全文?

原文】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译文】人间的情谊大多是装模作样,世间的...

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_作业帮

[最佳回答]13.C14.A15.D16.B17.(1)然而在他们身上,像古时候大臣那种高尚的、严正的、为人表率的自持风格,不只是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就连睡...13.C1...

孔子为何以“匿怨而友其人”为耻?如何真诚交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过度的恭敬行为,左丘明以此为耻,...我们...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一句出自哪一章?_作业帮

[最佳回答]泰伯第八全文如下: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

老子是真的反对“仁义”和“圣人”吗?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就是说天地视万物为刍狗。那么天地究竟是怎样对待万物,或者说天地是怎样对待这些刍狗的呢?事实上,天地默默地为万物的...毕...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懂得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字面意思是认识到自己的...

日本谚语的起源是什么-Havebutterflies的回答-懂得

日本谚语的起源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谚语丰富多彩涉足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文化本来就受汉族文化极大影响,唐朝、宋朝、明朝大量传播到日本,经过...

做好贷款的跟踪检查工作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尽可能地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将健康的信贷文化思想,及时预警并准确提示风险,要推行格式化的调查文本个贷基础管理和基层管理是个贷工作开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