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火红的年代
初战成昆线成昆铁路概述
1984 年 12 月 8 日上午 10 点,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厦,联合国官员向各国代表郑重宣布:象征人类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三件礼物,被评为联合国特别奖。这三件礼物是:中国,成昆铁路象牙雕刻艺术品;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人类在20 世纪创造的三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杰作! 成昆铁路象牙雕刻是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一件精美礼品,此次被排在三件礼品特别奖的首位,它艺术地浓缩了中国在险峻山区修建一条铁路干线的伟大创举。
成昆铁路穿越地质大断裂带,设计难度之大和工程之艰巨,均属前所未有。 成昆铁路以其神话般的诞生,奠定了人类筑路史上无可争议的王者地位。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曾被外国专家断定为“修路禁区”。而成昆铁路的修筑,为人类在险峻复杂的山区建设高标准的铁路,创造了成功的范例,堪称世界筑路史上的辉煌奇迹。
审视 20 世纪 60 年代前后的国际背景,毛泽东主席果断提出:“备战、备荒、 为人民。”“一定要把成昆铁路打通!”于是,中央军委调遣铁道兵 5 个师,扩编到 18 万人,参加成昆铁路的大决战,并统一由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领导。
成昆铁路自成都经彭山、眉山、夹江、峨边、甘洛、喜德、西昌、德昌、元谋、禄丰、安宁到昆明。铁路涉及范围包括四川、云南两省 7 个地、市(州)和其所属的县、市,共 13.6 万平方公里。沿线物产丰富,资源丰富,位于川西平原的成都至峨眉段,素有“川西粮仓”之称。四川省的西昌地区和云南省的元谋至昆明一带,也盛产粮食和经济作物。沿线蕴藏着煤、铁、铜、铝、锌、石棉、磷、岩盐等多种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开发前景十分迷人。成昆铁路建成后,对于改善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密切西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建立机动灵活的战略大后方,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巩固国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昆铁路所经地区,由于受历次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有 500 公里位于裂度为 7 度到 9 度的地震区,其中 8 度到 9 度的有 200 公里。沿线有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因受强烈构造作用大多比较破碎,有些地段是含盐、含硝、含石膏地层。在成都和昆明附近,以及安宁河、金沙江、龙川江等河谷内,还分布着“成
都黏土”、“昔格达层”、“龙街粉砂”、“元谋组”等特殊性质的地层,五花八门的地质现象,使其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沿线地下水发育,有的断层水的涌水量每昼夜达 2 万吨。还有膨胀性的含盐、含石膏地层中的地下水,并具有高浓度的硫酸盐侵蚀性。
沿线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多端。不同区段和同一段的不同高度,常常呈现令人惊异的各种气候。当地民谣中有“金沙江的太阳,泸沽湖的风,普雄下雨就过冬”和“山高一丈,大不一样”的说法。多变的气候和明显的日温差,使岩石剧烈风化,即使是坚硬的花岗岩,风化厚度也达 10 ~ 30 米。在此气候条件下,岩石在开挖暴露过程中就将迅速风化剥落,给工程的稳固造成巨大的隐患。
险峻复杂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状况,产生了各种严重不良的地质现象。也许大自然仍嫌不够热闹,还把河岸冲刷、山体错落、岩溶、岩爆、有害气体等罗织在此,给设计和施工摆下了一个个难以突破的“八卦阵”。
曾几何时,一些外国人得知中国人要在这里修建一条钢铁大动脉,嘲笑道: “中国人简直是疯了。”有的权威甚至预言:“即使建成了,狂暴的大自然也必使它变成一堆废铁。”
然而,中国铁道兵注定要在这里创造一部神话! 当然,他们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大相岭隧道、莲地隧道、黑井隧道,在 60 米高的桥墩铺架中,每天都有险情发生,每天都有铁道兵战士献出年轻的生命......成昆铁路通车举世闻名, 而它的沿线却留下 1000 多座革命烈士的墓碑。
1970 年 7 月 3 日,沟通川滇两省的成昆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铁路全长l083.3 公里,云南境内有 339.1 公里,桥梁和隧道总长达 400 多公里,占全长的40%,工程共耗资达 30.7 亿多元。成昆铁路以其艰巨宏伟的工程,全新的设计施工和建筑艺术,创造了举世辉煌的业绩。有 17 项新技术、新工艺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
1985 年,成昆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 年 5 月,成昆线大型立体模型远渡重洋,应邀参加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以“世界在运动”为主题的“世界交通、通讯博览会”。展出期间各国友人争睹“禁区”铁路的奇异风采,惊叹之声不绝于耳。
1992 年 5 月,国际隧道学术会议在成都举行,成昆铁路被各国隧道交通专家、大师称为“地下铁道”,堪称“世界一大壮举。”
编辑:乐在其中
二 小学的同学们
全国人民伴随着对社会主义的极度热情,和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在党中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指导下。正在争分抢秒地进行社会主义大生产运动,准备创造十年赶英超美的奇迹。
世事难料,不如意事常有。人生就是在这样的多难之秋中行进着,特别是当我们需要营养长身体时,偏偏遇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再加上苏联“老大哥”的背信弃义,更使我们的生活雪上加霜。然而,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大家在忍饥挨饿中艰难地渡过了三年困难时期。既战胜了自然灾害,又还清了“老大哥"的外债。
虽然,国家的困难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可对我们这些天真的儿童来说,没有特殊的情况,每天上学读书还是非常积极的。那时老师管理也很严格,迟到、早退、旷课是要受处罚的。处罚归处罚,但那时社会都非常尊敬教师,总是说老师是坐家堂的①,学生不管在那里碰到老师,都叫得很亲切,连学生的家长都如此,社会一派尊师重教气氛。
我们大湾学校的校舍,是从荣华农校搬迁武阳乱草坪时拆迁来们,建在大湾院子与陈家院子的中间。校舍很高大也很宽敞,整个有十一排,有八个教室,八间教工宿舍,还有一个小会议室。南北都有一架木楼梯上二楼,二楼前面是一排长长的走廊,虽然是二幢房子,但中间走廊相接,走廊后面是教室和宿舍。
教室的后面是一口鱼塘,一块大菜地,男女厕所也在菜地的南边。在我很小的记忆里,那塘径上和去厕所的路上,栽着一种我当时叫不出名的小植物。每到秋天,都能结满红红的小果子,那种小果子都能食用,而且还不等成熟,就被那些馋嘴的大同学们偷吃掉了,我总不能品尝,而且总是遗憾。
学校前面南北是两丘水田,中间是一个大草坪,用来上体育课和课间休息。大草坪外面是一条用铜鼓石镶嵌的官马大路,外面还有春生众兄弟的一座大房子,特别是那二楼的板壁上用白石灰写成的标语,“大破大立,登高望远。土法先上马,再搞机械化”非常醒目。再从学校极目望去,沙码口、惜字塔、街上、罗田大凼、斩龙坳、桥家桥一马平川,尽收眼底。
我们在这里读书的四年中,经历过杨旭、袁仕鹏、天吉和我父亲等多位老师的教诲。全校一共有四个年级,四个老师,基本上是每个老师一个班,上满堂课,没有富余的老师,但他们精力盛旺,对工作非常负责任,对学生谆谆教诲,对落后同学诲人不倦。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上语文课时,父亲那宏大的嗓门,那声情并茂地朗读,那娓娓道来的讲解,那深入浅出的比喻。无不会把你引入胜境,置身于课文的情景之中。在讲解《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时,他把刚翻身不久的维吾尔族库尔班吐鲁木,想见毛主席的那种迫切心情,和爬山涉水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决心,以及见到了毛主席时的那种兴奋心情,在他的仰阳顿挫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你身临其中。
在讲解四年级课文《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时。通过忆苦思甜,声泪俱下的模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白发的老贫农站起来手指着他说:“老弟啊,你忘本啦!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莫嫌我老汉说话罗嗦。你钱大气粗腰杆壮,又有骡马又有羊,入社好像吃了亏,穷人沾了你的光。你手拍胸膛想一想,难道人心喂了狼?老汉心里有本帐,提起帐来话儿长。地主逼租又逼债,担起儿女跑关外,你爹你娘来逃荒,一条扁担担两筐。你那时饿得像瘦猴,三根筋支顶一个头。 天下穷人心连心,收留你家在咱村。 一场春雨满地新,来了亲人八路军。……哪知你这阵有了钱,入社脚踩两只船。…… 农业社里千般好,你跟富农往哪里跑? …… 你人心不足蛇吞象,好了疮疤忘了伤"。
父亲不只是我们的良师,而且还是我们的益友。不管同学困难与否,学习总不能一蹴而就,对那些顽皮,落后的学生,他始终坚持细致耐心的教育方法,甚至于几十年后,有很多他所教过的学生,都念念不忘他做老师时的种种好。不只他亲身教过的学生如此,连学生的家长也好似深同感受,心怀敬意。他一生在大湾小学连续工作就有十三年。后来因工作调动,群众对他总是依依不舍。
六十年代初期,那时刘应松老师年龄还不大,还是代课教师,他刚来时上我们的音乐课,第一支歌就是《歌唱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
英勇地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了蓝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我们那时年龄都还小,甚至与王二小年龄相仿,经这个歌词一传唱,同学们的思想都被激发出来了。学英雄做好事蔚然成风。也许是以前没有正式上过音乐课的缘故,自学唱《歌唱王二小》后,还有《太阳出来喜洋洋》、《一杆竹竿容易弯》等歌,时至今日,都没忘记。
在四年的小学学生生活中,那时医学还很落后,有些家庭经济困难,无钱医治等原因。我们也经受过同学的生离死别,最早是一个三年级叫“黄瘸子”的同学,他人很矮小,有条腿还有一点瘸。只几天不来上课,说没就没了,他是我们学生时代看着失去的第一个同学。
在读四年级时,院子里一个同班同学刘思健,学习成绩还可以,因得了脑膜炎,也只几天工夫,就死了。那次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暴发脑膜炎,因没有疫苗防预,仅靠一些中药茶汤预防,死亡率较高又快。就是整好的,不是残疾就是呆子。
还有更吓人的是,比我们高一个年级四年级的学生陈顺和,那时他已经十五六岁了,在一个星期天,和一伙同伴去土地堂担柴时,突然被老虎咬死了。在众多人群的驱赶下,只被老虎拖离了几十米就丢下了,而没有被吃掉,更离奇的是,当天埋葬后,老虎还在他的坟上守了一夜,把他的坟给刨开了。当然,还有很多奇怪的传说,使我们每到夜晚,想虎就色变。
还有更惊人的事件发生过,杨旭老师有个比我大几岁的儿子,而且也非常顽皮。杨旭老师那时有支猎枪,也时常挂在房间里。他喜欢打打小麻雀,把买来的硝药放在箱子里锁着,钥匙时常带在身上,不知他儿子杨华那时趁他不注意,偷到了钥匙,拿到了硝药。他就想个出格的,把偷到的硝药装到两个小玻璃瓶里,藏起来。
有一天全校三、四年级去飞山界烧土皮草灰时,他把那两个装有硝药的瓶子,偷偷地藏在袋子里带上了。在大家把土皮草堆积起来焚烧时,他趁老师不备,把两个瓶子埋在草堆里,只准备等待爆炸的壮观场面出现。一看那个火还不大燃烧起来,他还指使俩个平时玩得好的同学去吹火,好叫火燃旺点。谁知火一旺,一个瓶子爆炸了,当场就被那爆炸的碎玻璃伤了俩个,有一个差一点连眼晴都炸坏了。还有一个瓶子没有爆炸,但它也燃烧了,把几个人的衣服都烧起来。治壳罗伤得最重,我和父亲去看他时,他太娃乸正在招服他,只见脸上身上到处都涂满了黑色的火烫药,样子难看极了。事情的结果幸好没有炸死学生,学区通报一下也就算了。如果那样的事件发生在现在,他的轰动效应不知该有多大了。后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下,我经历过四年的学习之后,从五岁快进九岁了,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升学考试,那时不比现在,九年义务制教育随你读,那时整个黄土矿上排业五年级只收三个班,总共百来号学生能入校。第一次竞争开始了。
2019.1.20.于家乡
注释 ①坐家堂:方言。指写在神龛上的“天地国亲师位”中的“师”字,叫坐家堂。
相关问答
火红的年代通常是指一个充满热情、活力和希望的时期,这个时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积极向上、繁荣发展的时期。“火红的年代”这个词组的具体含义可能因使用的语...
类似的小说:1.《回到民国》小说简介被电磁炮电回了1945年,没有系统。不带兵,不打仗。爱搞发明,爱当老师。爱抄口水歌。擅长在幕后悄悄改变历史。2.民国...
火红年代,是一个充满希望、惊喜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积极致力于发展经济,以及改善生活水平,实现梦想。他们追求进步的精神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创...
[回答]FieryYears最最地道的说法,不信你问那老外!APassionateLife这个也很地道!
电影火红的年代小高扮演者是梅兆华《火红的年代》,电影根据话剧《钢铁洪流》改编,由傅超武、孙永平、俞仲英执导,于洋、中叔皇、张雁等主演。电影火红的年代...
火红年代同斌是演员蔡家明饰演的。《火红年代》是2005年由导演杨世光、田震联合执导的,由演员赵毅、金珠、曾黎、郭凯敏等联合主演的一部生活类电视剧,该剧主...
俞雪花的结局是在《火辣年代》这部小说中,她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后,最终与前夫谢玉虎重归于好,并共同创造了一个美满的家庭。虽然过程中她曾经走了一些弯路,但...
据说有十几万人的翻唱,掀起来全民歌舞热潮,一时间,好像你不会跳火红的萨日朗,你就不是一个走在时代前端的那个人。的确是,在这个信息发达,物质丰盈的时代,...习...
我们先来聊一聊这首歌的出处,《火红的萨日朗》出自乌兰托娅的第四张专辑《新套马杆》,该作品以清新、自然、草原民族风为主,融入流行元素,一经推出便反响不俗...
明天在我手《一脚定江山》主题曲演唱:任泉让我们彼此手牵手为一个理想奋斗不管是流汗或是流泪也不会放手背上了嘱咐闯天下就像那武林高手不管是风吹或是雨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