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康熙的长相,或许很多人的脑中都会浮现如刘德华、马浚伟这样的英俊小生,亦或是如张国立、陈道明这样的中年帅大叔,或者是焦晃、刘松仁这样温厚持重的老年男子。总而言之,在中国人心中,康熙的颜值是很高的,而从传世的画像来看,康熙的长相确实不错。
根据官方史料《清实录》记载:
“上(康熙)天表奇伟,神采焕发,双瞳日悬,隆准岳立,耳大声洪,询奇天纵。稍长,举止端肃,志量恢宏,语出至诚,切中事理。”
在清朝史官笔下,康熙一副英明神武的帝王之相,无论是仪表、言谈都无可挑剔,不愧被谥为“圣祖”。
然而康熙真实的相貌,真和史书中说得一样吗?根据中国史学家的传统,常会给君主加以溢美之词,即使长得丑,也会被描述为美。比如《隋书》记载,隋文帝杨坚长相
“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也就是说,杨坚的脑袋上有五个凸起的骨头,好似龙角。同时他下巴很长,目光炯炯,手上有“王”字纹路,上身长、下身短,怎么看,都像个怪人。当年,陈后主曾看过杨坚的画像,竟被吓得掩面而逃,大呼:“吾不愿见此人”。甚至杨坚出生时,他的母亲也被他古怪的长相吓了一跳,差点将他扔掉。
显然,史书中对帝王长相的描述,绝对不能相信。对于他们的画像,也不能全信,因为画师总会美化帝王。因此,我们可以参考“非相关人士”的记载,比如外国使臣。
在荷兰人眼中,康熙的长相还是不错的。比如在
很显然,在欧洲人心中,康熙是位威严而圣明的君主。当时,欧洲贵族之中掀起了“中国热”,而康熙也被欧洲人视为明君的代表。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带着崇拜的心情看康熙,自然越来越喜欢。
同样的,根据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李明的记载,康熙也长相不凡:
“据我所见皇帝身材比普通人稍高,堪称恣态优美,比我们稍胖些,但还达不到中国人所谓的‘富态’的程度。脸也稍宽,有痘痕,前额宽大,鼻子和眼睛比中国普通人小些。嘴美,颐和霭,动作温柔,一切容态举止,都象是位君主,一见便引人注目。”
在这段叙述中,法国人热情赞扬了康熙的举止,这段记载也和清实录中保持了一致。但是李明却委婉地指出,康熙似乎有些矮,而脸上有不少痘痕,这都是康熙小时候得天花痊愈后的产物。
然而,在朝鲜使臣的眼中,康熙的长相就不敢恭维了。在韩国,有一本著名的笔记,叫做《燕行录》。所谓“燕”,就是北京,这本笔记记载了朝鲜使臣们出使天朝时,在路上的所见所闻。
根据朝鲜使臣闵鼎重的记载:
“清主身长不过中人,两眼浮胞,深睛细小无彩,颧骨微露,颊瘠颐尖,其出入辄于黄屋中俯身回望我国使臣之列,性躁急,多暴怒,以察为明,惩辅政诸臣专权植党之患。
在闵鼎重眼中,康熙个头矮,两眼浮肿,尖嘴猴腮,和欧洲人所记载的“稍胖”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他还认为康熙性格急躁,爱发怒,刻薄无比,是个唯恐大权旁落的独裁者。而这又与欧洲人记述的“”慈祥、稳重、举止端庄”形成了对比。
在当时朝鲜人心目中,清朝虽名为天朝,实际不过是胡朝。因此,朝鲜人常在暗地里称清朝皇帝位胡皇,称清朝使臣为“虏使”。对于康熙,他们自然也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不过相对于中国人自己的记载,他们的说法或许还要更客观一些。若康熙真长这样,或许真如某些网友所说,这严重影响了康熙形象。
由于康熙的陵墓还未开启,因此找不到他的头骨,无法复原他的长相。因此他的颜值到底有多高,我们不得为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康熙身高不过1.60cm,脸上都是麻子,底子并不好。不过由于他久为皇帝,或许能在气质上加分。拿破仑个子不高,但又有谁说他丑呢?
“九子夺嫡”老生常谈之话题,但是每每谈及都有不一样的发现和心得体会。研究历史有时候就好比打麻将,都是那几张牌,但是每一次得到的排列组合都不一样,而且即便是同样一副牌,同样的牌局,不同的人来看,都会是不同的结局,而学习历史就有这样的魅力。
今天要主讲的这位人物,在之前但凡涉及“九子夺嫡”话题是必须要涉及之。然而呢,他在夺嫡过程中似乎“戏份”最少,但是却最被后人熟知,所以今日有意就其事迹单独表上一表,这个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_胤祥。后人习惯称其为“十三爷”。
上图_ 九子夺嫡
翻阅历史典籍,你会发现在“大家伙”忙于争宠夺嫡之时,胤祥的事迹“消失”了,可查事迹寥寥。胤祥成了这一时期“无所事事”的闲散宗室。但是,要是往前追溯一下,就不难发现“胤祥”这个名字在各类文件中是频频出现,更不难发现康熙皇帝对他的宠爱。再往后看,到了雍正朝,胤祥更是政绩斐然,是雍正朝举足轻重之人物,绝对是雍正皇帝最为信任和倚重之大臣,没有之一。那么就是这样一位既神秘,又了不起的胤祥,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生平又有哪些值得后人借鉴学习的过人之处呢?
前文提及,夺嫡之时胤祥可查事迹寥寥,仅在雍正帝起居注中有这么一句话,大意就是:怡亲王(胤祥)因为二阿哥胤礽之事受到了牵连,但不久康熙皇帝就宽宥了胤祥。就这么一句话,但是放在那个云谲波诡的时期,足以让人“无限遐想”。
上图_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
胤祥所谓“牵连”之惩罚,应该是被宗人府圈禁,时间不长就被放了出来。实际上,因“二阿哥”受到牵连而囚禁的并非只有胤祥一人,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和老五胤祺都受到囚禁。后来经过调查,这三位是无辜的,也就释放了事。可见这一时期,在风声鹤唳之形势,康熙皇帝对于他的儿子们戒备心理之强,可谓是前所未有。
至于康熙皇帝对胤祥之“宽宥”,也仅限于没有终身囚禁罢了,但对于胤祥始终未予谅解。康熙四十八年大封皇子之时,之前被圈禁释放的胤祉、胤禛和胤祺都晋封亲王,就连“镇魇太子”的“从犯”老八胤禩都复立贝勒,在不受康熙皇帝重视的老九胤禟和年龄更小的老十四胤禵都被封为贝子的情况下,胤祥未获任何爵位封受,侧面反应了康熙皇帝对胤祥之厌恶。
也许正是这样一段人生低谷,铸就了胤祥虚怀若谷,与世无争的性格。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成就了胤祥一生之功绩。
上图_ 十三皇子行乐图 (胤祥)
“熬”过了康熙末年的低谷岁月,雍正朝伊始,胤祥的人生发生了从低谷到巅峰之变化。雍正皇帝一上位,最重要的人事任命之一就是晋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任命其为四位总理王大臣之一,掌管户部。尽管雍正皇帝早就封藩建府,但是一向低调谨慎的胤禛并没有太多的自己人,因此胤祥可谓是临危受命。
自古多少身居高位,被皇帝捧上天的人物,最后都落得身败名裂之下场。远的不说,同为雍正朝初期“三巨头”的那“两头”隆科多和年羹尧,就没能摆脱了这恶性循环的怪圈。但是胤祥却至始至终都是被光环笼罩,不得不佩服胤祥之同时,又惊讶胤祥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实总结起来,胤祥的人生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谦谨。
上图_ (和硕怡亲王)胤祥的奏折
尽管胤祥身居高位,但是留下胤祥做任何决策的史料并不多。这说明,胤祥虽然成为雍正朝初期最被倚重之臣,但是绝无任何僭越之行为,自己只负责提意见,决策权永远留给皇帝。另外,由于胤祥工作认真,政绩出色,雍正皇帝自然是对胤祥大加赏赐。
然而,胤祥面对皇兄的种种恩赏,第一反应永远是竭力推辞。都说为君者有“帝王心术”,其实为臣者又何尝不是?这种推辞使得皇兄对自己永远持有一种亏欠心理。而雍正皇帝又是一位爱憎分明之人,心里越是亏欠就越是要加倍地补偿。所以这也是胤祥能够始终“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图_ 佟佳·隆科多(?—1728年)
还有一方面体现了胤祥谦谨的就是不结党营私。
年羹尧和隆科多基本上就是倒在结党营私上。古代帝王,尤其是清朝皇帝,最厌恶大臣们结党,康雍乾三朝多少文字冤案,其主要目的就是打击结党?所以胤祥对于结党之事那是相当避讳。
但是,与结党营私防微杜渐之作风大相径庭的是,雍正皇帝居然主动给胤祥拉帮结派。在打击年羹尧和隆科多过程中,为了瓦解年、隆集团,深谙官场之道的雍正皇帝,主动给那些结党年、隆的官员找“大腿”,这个“大腿”就是怡亲王胤祥。
要不是对胤祥百分百之信任,精明透顶的雍正皇帝怎么也不会这么做。然而,胤祥的做法是,以皇帝之结交为结交,以皇帝之憎恶为憎恶,只管发现人才,但从不笼络人心。确实,胤祥为雍正皇帝举荐过不少人才,近臣李卫和自己的接班人果亲王胤礼,都是胤祥举荐之重臣,但是他们是“十三爷”的人吗?并不是。
上图_ 允礼所作雍正皇帝像
胤祥之谦谨最后的表现就是懂得急流勇退。雍正八年,为雍正皇帝操劳八年的胤祥不幸病殁,年仅44岁。在卧病在床时期,胤祥给雍正皇帝上了一份为自己的身后之事做了安排之奏折,算是一份遗嘱。他在遗嘱中特地强调了两点∶
第一,凡一切安葬礼制绝对不要超出亲王定例;第二,自己死后由自己的小儿子(嫡出)弘晓承袭怡亲王爵位。第一点好理解,不搞“特殊化”是为了不给其他人留下话柄。当然了,如果皇帝坚持要搞特殊,此时我胤祥已经不在了,这完全与我个人意志无关。
这第二点的目的其实与第一点是异曲同工。当时他的小儿子弘晓年仅九岁,九岁孩童承袭王爵是怎么也不可能参与朝政的。胤祥之意正是借此表明,胤祥这一支后人至此远离政治中心。其实在胤祥的心里,子孙后代能够保全这一份爵位已然是万幸了。
上图_ (和硕怡亲王)胤祥的印章 满汉文
雍正皇帝对于胤祥身后事安排之良苦用心怎能不心知肚明。对于第二点,雍正皇帝遵照胤祥之意,谕旨“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
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雍正皇帝特地称为“吾弟”,后才用皇帝专用自称“朕”,可以看出胤祥在雍正皇帝心目中之地位是“先兄弟,后君臣”,这在集权制达到顶峰的封建社会,应该是绝无仅有之例了。“怡亲王之爵位”也成为大清王朝第九个“铁帽子王”。
而对于第一点,悲恸而愧疚的雍正皇帝怎么也不能答应,实际上,胤祥的安葬礼制远远超出亲王定例,要不是胤祥先见之明早有预料,这些所谓越制的恩宠,都可能成为子孙后代的麻烦。
上图_ 和硕怡亲王墓 (胤祥)
而且事后证明,胤祥的谦谨不但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自己的儿子们。乾隆皇帝上位之后,不但对十三叔颇有微词,对待堂弟弘晓更是隔三差五以言语旁敲侧击,有意打压。而自己那不安分守己的儿子弘昌和弘晈,最后虽被卷入政治风波,还好仗着老爹的面子,没丢了性命。
其实,胤祥为何能够如此自知之明,又能如此先见之明?再简言之,同为帝王心术修炼之人,谁还不知谁啊!
文:王金百
参考文献:
1. 清圣祖实录
2. 清世宗实录
3. 《揭开雍正帝的神秘面纱》 杨启樵(著)
4. 《雍正传》 冯尔康(著)
5. 《雍正大传》 关河五十州(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问答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皇五子爱新觉...
康熙一个聪明的帝王,他放心给这个表弟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后来,传说他的父亲纳兰明珠在容若离去之后,在家读到容若的词集时,也不禁老泪纵横:本想这孩子一...继...
茵字的拼音:yin繁体字:茵简体笔画:9画康熙笔画:12画说文解字:铺垫的东西,垫子、褥子、毯子的通称:茵褥。茵席。绿草如茵。茵字的起名笔画数:12茵是...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认可清朝的人说,是清朝的存在才造就了如今我们广袤的领土;不认可清朝的人说,是清朝的存在让中国落在了欧洲人的后头,受尽了帝...而...
在雍正王朝里,邬思道的腿部有残疾不是因为受刑,而是在逃亡过程中被强盗打断的。乌斯道原本是江南的名士,才华横溢,但是在他赶考那年江南爆发了科考舞弊案,...
对于康熙传位于谁,我有一个猜想----遗诏或许根本没确切提及谁,更有甚者有希望的几个亲王各有一封遗诏都有可能。为何这么说呢?下面我来说说九子夺嫡是史学家...
和敬固伦公主身份尊贵,是大清入关以来第一个由皇后所生的嫡公主,也是乾隆事实上的长女。作为乾隆朝唯一的嫡长公主,她应该过着非常奢华尊贵的生活,不过事实上...
南怀仁在华贡献之三是其在1671-1688担任康熙“帝师”之职时为康熙皇帝传授天文、数学、地理、乐理、哲学等西洋科学知识。诚然,南怀仁如此做法有...更多精彩内容...
百家姓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
弘晳,康熙皇帝最为喜爱的皇孙。历史上的乾隆皇帝弘历,确实是深得康熙皇帝的宠爱,自康熙六十年(1721年)起,弘历就被康熙皇帝招进宫中亲自抚养和教导,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