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多余话3下

教育上“多余的话”(三)下

——记忆力与“形式训练说”

苏门学宫

四、记忆之“大吸盘理论”

当按照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塑造自己良好的“知识网”时,也许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大脑竟然能像个“大吸盘”一样,轻松、快捷地“吸进”各种知识;然后,当你需要的时候,它们又会“汩汩”地从你的脑中“流淌出来”,供你应用。这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是:如果你头脑中的“知识网”足够“大”、足够“精”、又排列“有序”的话,那么终有一天,会由“量变”到“质变”,它将会变成一个迅速“吸吮”知识的“大吸盘”!

我想有这种“体验”的人,古今中外肯定“存在”不少,也许多不是从事教育研究的?故而至多仅留下点这方面的经验之谈。笔者的专业就是教育研究,因而有幸将这种“现象”提炼出来,并将之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理论,在这“教育多余话(三)”中正式提出。这个“大吸盘理论”的真理性究竟有多少?就由实践和历史去检验吧。也欢迎读者们斧正。

笔者就是个“中人”,绝对不算个天生的“聪明人”。我青少年时期,因为时代的关系,接受的是不太科学的、极普通的教育。读研究生时和工作后,才自己“恶补”了很多中外的经典知识。因为是自己“后补”的,没有中外古人的学习条件,因而至多只背了部分这些经典中的“最精华”内容。这样工作、自我学习着,当我三十出头时,为了应付繁忙的工作和研究任务,我在“偶然”中才突然发现,我自己的大脑居然有了快速“汲取”各种知识和资料的能力。

——由此基本可以推断:如果我们从孩童时,一直对其进行“最科学”的教育,用最好的“中外经典”,去充实他的心灵,并让他背诵这些经典中的“最经典内容”,那么是极有希望,让大多数的孩子,至大学本科毕业,就拥有一颗“吸力强大”的大脑的。我想这也是“记忆力”培养成功的最理想状态吧!

那么选取哪些“经典”让孩子学呢?教育史上的“永恒主义”,有“百部名著”之举在先,可以参阅。笔者自己读了哪些名著,和学了哪些知识“干货”,因而形成“大吸盘”的,亦可参考一二。总之,众人拾柴火焰高吧,如何选取“经典”,应该不是难题。

不过,笔者借助自己头脑中的这个“大吸盘”,虽然基本能做到“瞄一眼”,就能记住有关知识,——但能确切记忆的只是单词、人名、花名及短句子等。长一点的内容,只能记住大概事实。对唐诗宋词古文看一遍之后,即一字不差地背诵,这是“打死”也做不到的!!

这也许就是今人和古人的最大“差别”吧,——古人“过目成诵”的本领,恐怕只能从老老实实学习和背诵“一定量的古文”,甚至大量古文中来,我们对此只能“望洋兴叹”了!

那么具体如何塑造孩子的“认知结构”,并最终使之成为一个“大吸盘”呢?

小孩子的脑袋,除了有上天(自然)赐与的、“与身俱来”的“记忆官能”或说“记忆能力”外,几乎是“一张白纸”(洛克的理论)。这时候,不存在什么“认知结构”去同化、记住知识,所以只能“死记硬背”。其间可以借助一些记忆方法,但很有限,笔者曾撰文,以背圆周率“山巅一寺一壶酒”为例,说明了记忆术的“有限性”,将作为这“教育多余话(三)的附录”另发。

而好的教授和学习方法,虽然有助于孩子的“记忆”,但像记忆术一样,帮助也是有限的。这一阶段,正像记忆力超群的茅以升老先生所说,无它,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中国古人也早留下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不仅“其义自见”了,也早就背下来了!“百遍”也只是个夸张说法,只要多朗读一些遍,基本就能背个大概。一定不要小瞧了咱们古人!他们传下来的一些做法,通常还是包含深刻道理的,往往也是最简单易行和有效的。因此,我们后人恐怕真不应该轻率地“弃之如敝屣”!

而当孩子脑袋里“死记硬背”住一些东西后,就可以“以它们为锚桩”,去“拴住”新知识了,即进行奥苏泊尔所说的“有意义学习”。——借助孩子脑中已有的知识,去同化和吸纳新知识。同时,再“死记硬背”一些东西。

如此不断反复,学习者脑袋里的“知识球”,也将不断滚大。。。 而且这个知识球“越大”,需要的“死记硬背量”就越少,甚至为零。

当这个“知识球”滚到足够大,足够精良时 ,它就会发展成一个“大吸盘”,并“自动”发挥出“大吸盘”诸多的功能和优势!——这时候,记忆力培养也就成功了,而且不存在衰退一说,应该是越来越强大。——因为你的“大吸盘”越大,“吸力”也将随之越大,“吸纳”的速度也会越快。。。

茅以升老前辈80多岁,还能精确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一百位!“大吸盘”的强大记忆功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起码也能保持到80岁,甚至更晚。

古人和前人,学习的内容有限,所以可以背下整部三国,红楼梦等。但现代社会知识太多,门类太多,所以笔者主张“学习经典”就够了;至于精确背诵,只背“经典中的经典”即可。跟古人比,背诵的不足,就由“互联网”去填补吧!——即随时查网,补充今人“知识背诵”上的严重不足。

而这样的变通,对“大吸盘”的最终形成,应该是无甚大碍的,可能反而促其更快更早地形成。——因为只背诵“经典中的经典”,将会节省很多学习时间。

最后,由认知结构发展形成的“记忆大吸盘”,很可能还可以克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认为人学习后的遗忘是“铁律”,而且学习之后,不及时复习的话,24小时后的遗忘率就很大。然而,当你用“大吸盘”去“吸进”知识的时候,似乎是可以“接触”一遍,就牢记于心的。比如本文用到的走马一圈记碑文、李清照夫妻的休闲游戏、茅老的超人记忆力和“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笔者二十多年前偶然看到的东西,而且只接触过一遍。今天要用到它们时,查网核对,一点都不差的,确实存在这些“记忆轶事”。当然我的个人“个例”,还不能充分证明这一点,更大“样本”的证实,就留待以后了。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真正的勇者,敢对命运说不服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东京残奥会昨天开幕,主题是“我们拥有翅膀” 。是啊,每一位残奥健儿都有着隐形的翅膀,他们在赛场上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模样,就是他们驭风飞翔的模样。

这让我们想到另外一些身残志坚的“生活的勇士”,他们与命运抗争,同困境过招,让生命飞扬 :不能用眼睛去欣赏四季变换,那就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缤纷;不能用双脚去丈量大地宽广,那就用想象去还原海天辽阔……

身体的残缺,夺不去精神的丰足;真正的勇者,敢对命运说不服。

史铁生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

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是史铁生对自己的评价。21岁双腿瘫痪后,他开始了自己的“轮椅人生”,在与“此病未去彼病又来”的命运的抗争过程中,他写下了许多让人感动、引人思索、富有哲理的文字,饱含着对生命的洞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如今已是年近花甲。也读了些书,也想了些事,由衷感到,尼采那一句“爱命运”真是对人生态度之最英明的指引。当然不是说仅仅爱好的命运,而是说对一切命运都要持爱的态度。

爱,再一次表明与“喜欢”不同,谁能喜欢坏运气呢?但是你要爱它。就好比抓了一手坏牌,你骂它?恨它?耍着赖要重新发牌?当然你不喜欢它,但你要镇静,对它说“是”,而后看你如何能把这一手坏牌打得精彩。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大凡能人,都嫌弃宿命,反对宿命。可有谁是能力无限的人吗?那你就得承认局限。承认局限,大家都不反对,但那就是承认宿命啊。承认它,并不等于放弃你的自由意志。浪漫点儿说就是:对舞蹈说是,然后自由地跳。 这逻辑可以引申到一切领域。

所以,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 放不下前者的,必至贪、嗔、痴。连后者也放下的,难免还是贪、嗔、痴。看一切都是无意义的人,怎么可能会爱命运?不爱命运,必是心中多怨。 怨,涉及人即是嗔——他人不合我意;涉及物即是痴——世界不可我心,仔细想来都是一条贪根使然。

——节选自《扶轮问路》

张海迪

即使痛苦的磨盘碾碎躯壳,

还会留下灵魂闪闪发光。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然而她凭借惊人的毅力,以残疾之躯做了很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被誉为“中国的保尔”。轮椅上的张海迪不仅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还曾经作为女子气手枪运动员参加过一场国际运动会。

一个对事业执着热爱的人,即使是残缺的生命,也能爆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和力量。 没有霍金,人们对黑洞的认识也许还要推迟很多年;没有哈森·迈尔(德国探险家,后在一次湖底拍摄时遇险,身体高位截瘫,但他没有放弃探索生命意义的理想。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制造了一艘只能坐一个人的“洞穴号”潜水艇,开始孤身一人在地下千米深处、罕有生命踪迹的洞穴、暗河和湖泊里漫游),地层深处的很多奥秘也许还是未知的。

一个只能用头脑工作的人,一个身体截瘫的人,他们的残疾之躯同样展现着生命的活力,他们的思想同样闪现着智慧的光芒。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人的生命的潜力是多么巨大,残疾带给人的痛苦也许远远超过其他困境带给人的痛苦,我想,残疾人甘愿忍受痛苦,展示自己生命力量的欲望,或许是健全人所难以想象的。

活着就要创造,就要探索,即使肢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发。 这就是生命,这也是许多诗人和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里还没有表现出来的生命的美丽。

——节选自《生命的追问》

海伦·凯勒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

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不到两岁时,海伦·凯勒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陷入了她所说的“新生儿般的无意识状态”,但直到1968年去世前,她一直坚持与命运共舞,她不断学习,用文字重塑生命,用顽强不屈的精神成为全世界的励志典范。

我常常独自思忖,如果每个人在成年阶段有一段时间看不见、听不着,那将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黑暗会使他更珍惜视力,死寂会让他更享受声音。

最近,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来看望我,她刚从森林里散步回来,我问她观察到了什么,她说:“没什么特别的。” 如果不是已经听惯了这样的回答,我会很难相信,不过很久以前我就总结出了这么个情况:能看见的人常常什么都看不到。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在林子里散步一小时之久却没有看到任何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我这样一个盲人,仅仅通过触觉,就能发现成百上千件引起我兴趣的东西 :我能感到树叶完美的对称性;我会满心喜悦地用手抚过桦树那光滑的树皮或者松树的粗糙外表;春天的时候,我满怀期待地抚摸着树干的枝条,希望能搜寻到寒冬之后大自然苏醒时迸发的第一棵嫩芽……

如果我仅仅通过触摸就能得到如此多的欢乐,要是能看见,那我就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美好的事物了。 但是,那些视力良好的人看到的东西却是如此之少。他们理所应当地接受着这个世界的色彩和动态。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也许这就是人类的本性,拥有的东西不去珍惜,对得不到手的东西却望眼欲穿。在能看见光的人心中,视力仅仅是方便生活的官能,而非使生命更加充实的途径,这实在是一大憾事。

——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斯蒂芬·霍金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21岁时,霍金不幸患上卢伽雷氏症,只有3根手指可活动,演讲要靠语音合成器完成。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他讨论那些令人敬畏的主题:空间和时间的本性,宇宙的历史和将来……他告诉我们:要仰望星空,而不是始终盯着自己的脚。

当我21岁患上ALS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美国也称卢伽雷氏症)时,我觉得这太不公平了。这为何会发生在我身上?那时,我认为我的生命完了,而且我将永远不能实现我自认为拥有的潜力。

但是现在,50年之后,我能安然对自己的一生表示满意。 我结了两次婚,有三个漂亮并卓有建树的孩子。我的科学生涯很成功:我认为大多数理论物理学家都同意,我的黑洞量子发射预言是正确的……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霍金2010年在纽约

我的一生是充实而满足的。我相信残疾人应专注于“障碍不能阻止他们做的事”,而不必对“他们不能做的事”徒然懊丧。 在我的情形下,我尽力做我要做的大多数事情:我游遍天下,去过除澳洲外的每一个大陆,包括南极洲;我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和美国的白宫作过演讲;我曾经乘潜水艇下到海里,也曾乘气球和零重力飞行器上到天上,而且我还向“维珍银河”预订了太空飞行……

官能全文阅读白纸 教育多余话3下

霍金体验零重力

活着并从事理论物理研究,使我拥有一个美妙的生涯。如果说我曾经为理解宇宙添砖加瓦的话,我会因此而感到快乐。

——节选自《我的简史》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图/视觉中国等

“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

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

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这句话,

送给所有逆风飞翔的人,

送给所有不屈于命运的人,

送给所有被痛吻后报之以歌的人。

分享你眼中的勇者品质

制片人丨马文佳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 校对丨高少卓

©央视新闻

相关问答

问个关于政治哲学的问题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有什么区别?麻烦帮...

[回答]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

为什么有人说“想拍啥、往里加”,摄影不是减法吗?

拍摄照片就是要屏住呼吸,全部的官能都集中在一个点上,扑捉稍纵即逝的事实。有时候,最简单的照片是最难拍的。静默无言的照片,可以存下已逝的时光,可以载下世间最...

笛卡尔和洛克在哲学理念上有什么区别?

笛卡尔和洛克的哲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来说,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萌芽,然后才长成大树,洛克是这棵树上的一段枝桠;从区别来说,欧洲近代哲学这棵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