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夫人(香秀)和乐镜宇(白景琦)在教堂举行了结婚仪式,得到了上帝的认证。上帝就是老天爷,天下没有比老天爷再大的了。自此后溶夫人就以续弦夫人自居,让别人称她为二夫人,意思地位仅次于乐镜宇早亡的原配。乐镜宇让人称她为溶夫人,是因为乐氏家族有位郭夫人,为了避免重名。溶夫人却觉得直接呼名字显得有些不敬,不过若有人称她溶夫人,她倒也不反对,但绝对不能叫她姨太太。
溶夫人学着老太太生前的作派,站如松坐如钟,喜欢用眼神指使下人。她尽量举止稳重,言语缓慢,神情里透出一股威严来。不管是乐家的主人,还是下人都私下议论:“这抱狗丫头当了姨太太后,还挺能摆谱。”溶夫人也知道别人在议论她,先实现表面上的尊重,其他的以后再说。若是人表面都显不出尊重的话,背后能把你夸成朵花?
过了两个月,八少爷被人送回老宅的家中。八少爷彻底的疯了,有人说是让名妓甩了受的刺激,有人说是被男同性恋猥亵造成的创伤。无论是那种原因,溶夫人心里都是窃喜,八少爷这是现世报。
腊月将至,顾太太(大儿媳)说要去济南陪大少爷过年。孩子们都大了,她打算在济南多呆几个月。这样就要把乐家的管家大权交出来。越是过年家里的事务越多,四老爷不放心香岩(幺女)和溶夫人,写信请海淀的瘪姐(杨九红)回来管家。再三请求后,瘪姐“班师回朝”,与顾太太交接管家事务。于此同时四老爷携小媳妇去天津度蜜月,直到小年才回到家。
溶夫人跟着四老爷来到了天津,与乐家天津的亲戚们聚会、吃饭。溶夫人终于见到传说中乐夔的洋媳妇,眼珠子湛蓝、湛蓝的。乐镜宇的其他子侄们的穿着、举止也十分洋派。四老爷在天津租界为了不落伍,专门穿了褐色长衫外加黑色呢子大衣,打扮得像个大学教授。但与天津亲友戚,四老爷还是显得有些土气。幸好溶夫人穿着都是今年的时尚新款,为四老爷挽回了点面子。
四老爷饶有兴趣地和子侄们聊起来制药、生意、时政等话题。溶夫人却很难融进这些谈话,与洋气的侄媳妇们也沟通不来。四老爷先后又参观了侄子们的医院、药店、药厂。他见溶夫人对参观这些不懂、不感兴趣,就让她独自在国民饭店酒店休息。溶丫头在国民饭店的餐厅一个人用餐时,发现也有好几个年轻太太都在餐厅独自用餐。溶夫人懂得这些人是交际花或包养的情妇。为了与她们区别身份,溶夫人叫侍者把餐送到房间来。这并不能改变侍者看溶夫人的眼光,和个老头住在一起,还不如那些交际花。
乐四爷参观完了侄子们的企业,就开始带着小媳妇到戏院、商场、公园、餐厅等到处逛逛。小白楼新开了家维克多利西餐馆,乐四老爷带溶夫人来吃此西餐。这家店经营的是俄式西餐,马哈鱼、鱼子酱、罗宋汤,与家里西厨做的菜相比别用一番风味。
乐四爷说这栋大楼是掖县人戚足三建的,戚足三曾经是张宗昌张大帅的部下,跟着老张发的大财。张宗昌在山东当头子时,济南人流行这么一句话:“会说掖县话,就把长枪挎。”济南的资本家们让张宗昌害惨了,唯对我独好。因为我是他“后宫”的“首席御医”…乐老爷正给溶夫人说自己的传奇经历时,傍边桌上的两个人嘟囔了几句粤语。溶夫人常帮大小姐带小孩,大小姐嫁的是广东人。溶夫人是能听懂些粤语的,这两人在讨论:这女人是这老头的女儿?还是情妇?也需是孙女。溶夫人感受到了老少配婚姻的压力,躲得了家中的瘪姐,却躲不了外人的非议…
小年那天,四老爷才携小媳妇回到乐府。瘪姐正忙的不可开交,备年货 、打扫祠堂、安置回京的亲友、准备祭祖的器皿和贡品…四老爷正是要的这效果,瘪姐忙起来了就没时间和小媳妇斗气了。不过后来四老爷一查年货采购的帐,快哭出来了。瘪姐为了出嫉妒这口气,拼命订购年货。像白酒、红酒、茶叶、咖啡、香烟、烟叶、南北干货、各色糖果等都够用三个春节的 。因祸得福的是,在日本轰炸珍珠港后,华北各大城市物质短缺,有钱也置办不到年货。只有乐府过年时,烟酒糖茶样样充足。
穿新衣,过大年。春节的经历,让溶夫人感觉到乐家主母,不是单单靠穿衣打扮和装腔作势派就能当上的,关键是要有能力和影响力。
为了避免溶夫人和四太太瘪姐争地位高低。乐镜宇一大早带着瘪姐和二少爷及二少姨太太去雍和宫烧香祈福。让二少奶和溶夫人在家接待拜年的客人。下午乐镜宇带着众直系亲属去祠堂祭祖。瘪姐的年龄也大了,精力不如从前,从雍和宫回来后就在卧室休息。二少奶奶下午去几朋友家拜年。只留溶夫人独自在堂屋接待下午拜年的客人。
仆人禀报:两位贵妇打扮的人要见新太太。溶夫人见到两位贵妇却不认得,而且这两人神情有点奇怪。一位泪眼婆娑,一位面带焦虑。
“我们要见新太太。”
“我就是”溶夫人说。
“我要见乐镜宇老爷的辛太太。”一位说。
“宏济堂的老板娘辛德馨。”另一位附和。
“我们这里没有姓辛的。乐老爷另一个太太姓孔。”溶夫人答道。
“她们是来找我的。”瘪姐从屋子后门走了出来。
“辛太太,给您拜年了。”
“也给你俩拜个年。二位的分红都准备好了。正准备过两日送过去呢。这下我省的跑腿了。”
“这次冒昧来访,到不是急着要分红。主要是我儿摊上大事了。”一夫人边说边哭。
“坐下,慢慢说。给客人上茶。”瘪姐招呼二人入座。
溶夫人再呆下去,显得自己多余,就回了自己的卧室。溶夫人的卧室就在客厅旁边,她能清楚地听清客厅的谈话。
“昨天除夕夜,我家来了一帮日本兵,把我儿抓走了。说他涉嫌抗日。”
“除了汉奸,哪个中国人不涉嫌抗日呢。多半是日本兵缺钱花了,就找个老爷或公子敲诈、敲诈。”
“乐家在北平根基深,人脉广,能不能帮忙疏通疏通?”
“乐老爷常住济南,对北平的人和事也不熟络。只能托人帮着先打听、打听。”
“那就很感谢了。需要多少钱打点,尽管给我说。”
“不着急。先看看孩子摊上了啥事。”瘪姐又道。
送走二位贵妇不久,乐镜宇就从祠堂回到了家中。
瘪姐给他说:“刚才张宗昌的安姨太和祁姨太来过府上。说除夕夜里儿子让日本宪兵抓走了。”
“狗日的。死去的军阀后代,也要惦记。到处讹诈钱。”乐镜宇十分气愤
“拜托十老爷帮着找警察局的人打听打听。若需要银子打点,祁太太这边出。”瘪姐道。
“我这就去找老十。大牢可不是人呆的地方。”乐镜宇说罢,便出门…
每每遇到类似的状况时,溶夫人都茫然无知,置身事外。瘪姐和乐镜宇多年来共同的经历,导致二人像土和水混成泥一样,既分不开也不容易渗透进去。
自从七七事变以来,乐镜宇头回在北平过年。这个大年办的自然比往年要热闹。乐府新宅张灯结彩,流水席开着 ,麻将桌摆着,赌钱还给垫底。好酒好烟伺候,鸡鸭鱼肉管够。乐家亲友们都称赞瘪姐出手豪气,为人大方。瘪姐在觥筹交错中谈笑风生,应对自如。乐镜宇侄子辈中还有人在意瘪姐是外室没过明路的太太。孙子辈的全没这个概念,一口一个四奶奶叫的那个亲。
乐家的众亲友中大多数称溶夫人为溶太太,也有个别人想当然地称她姨太太。遇到这种情况,溶夫人就自打嘴巴,说:“我是姨太太?”别人问她怎么称呼,答曰:“二太太。”
瘪姐很不以为然,给亲友们吐槽:“我还只是四太太呢。他倒成了二太太。”
[微风][微风][微风]
溶丫头成了溶太太,好像不如之前可爱了。无论彼得原理,还是德不配位。溶夫人目前还不能胜任乐四老爷的正牌太太。她努力了十年,太太的身份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不过,乐家有一部分人一直也不认可她。
在2001年爆火的电视剧《大宅门》中,一位身着旗袍眼神凌厉的女子令人眼前一亮,她就是黄梅莹,一位从黄梅戏舞台走入影视圈的传奇人物。
回溯20年前,当时仅11岁的黄梅莹,站在黄梅戏舞台上,眼神中闪烁着远超年龄的坚毅。那时的她,还未曾预料到未来会在银幕上大放异彩。
每天清晨,当同龄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已开始了艰苦的训练扎马步、压腿、练唱腔,汗水浸透了小小的戏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表演的利器。"这是黄梅戏大师常挂在嘴边的话。黄梅莹始终牢记在心,每日都在不懈地练习"眼神"。从最初的生涩到后来的炯炯有神,她的眼睛仿佛会说话,将角色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传递给观众。
黄梅戏的表演要求极高,要求演员不仅要有优美的唱腔,还要有细腻的表情和优雅的身段。黄梅莹回忆道:“每天练功都是从早到晚,有时候练到双腿发抖,眼睛酸痛,但我从未想过放弃。
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黄梅戏演员”。
1998年,黄梅莹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从戏曲舞台到影视表演的转变对她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她把黄梅戏的身段和韵味融入现代表演中,塑造出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剧版《大宅门》中,黄梅莹扮演的秦淮茹柔情万种中蕴含坚韧,看似柔弱却充满力量。她的眼神时而如水温柔,时而如刀锋锐利,将大宅门里小媳妇的情感世界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个角色使黄梅莹一举成名,也让观众领略到戏曲演员在影视作品中的独特魅力。
黄梅莹的成功仅仅是戏曲演员在影视圈崭露头角的一个缩影,她的经历反映了许多戏曲出身演员的奋斗历程,也预示着传统艺术与现代表演的精彩融合。
黄梅莹曾表示:“戏曲赋予了我独特的气质和表演技巧,而影视则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我期望能够在这个舞台上,传承并发扬戏曲艺术的精髓,让更多的观众能亲身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黄梅莹的故事,既是一个演员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一个缩影。她用自己的经历见证了戏曲艺术并非固定不变,而是能够随着时代发展,在现代舞台中呈现出新的魅力。
2003年,电影《苦恋》的首映现场,梅婷以其锐利的眼神和自信的风采,成功引起了观众的关注。她正是一位从京剧舞台走上了大银幕的女演员。
时光倒流到1989年,19岁的梅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那时她眼中满是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出人意料地转动,原本学习越剧的她,阴差阳错地转学了京剧。
梅婷回忆到:“当时,我对京剧还一无所知。当我第一次穿上京剧戏服时,我被它的华丽和庄重惊呆了。沉重的头饰,复杂的妆容,还有那双紧绷的靴子,都在清楚地告诉我,我的人生轨迹将发生重大改变。
梅婷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开始练习京剧,包括基本功、唱腔等所有方面都需要反复严格修炼。"眼神最难练,"她说,"要能够通过一个眼神表达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需要多年的刻苦训练。
多年来的刻苦训练让梅婷在京剧领域独树一帜。然而,她并未满足于此,1996年,她毅然决定投身影视圈,开启全新的艺术旅程。
从《牵手》到《苦恋》,再到《鸳鸯错》,梅婷凭借着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展现出她的演技实力。她的眼神时而如春风般温柔,时而似秋霜般凌厉,生动地展现了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感慨。
梅婷的成功,激励了更多京剧演员尝试跨界。李玉刚、王茜华、周采芹等人也凭借自身独特的气质和精湛的演技在影视圈崭露头角,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李玉刚作为一个独特的"男旦"形象在影视和音乐圈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女演员王茜华16岁时则考入四川省戏剧学校,后来转型影视业,在大型电视剧《大宅门》中成功饰演了白景琦这一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采芹从小就学习京剧,稍后成功转行,并在多部电影、电视剧中都有出色的表演。
这些京剧出身的演员,将传统艺术的精髓带入现代影视,创新了独特的表演风格,使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他们的成功不仅仅只是个人的胜利,更表达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梅婷曾经表示:"京剧给予我独特的气质与表演技巧,而影视则赋予了我更广阔的舞台。我希望在这个舞台上,继续传承与发扬京剧艺术的精粹,令更多的观众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京剧名伶的银幕蜕变不仅丰富了中国影视的表演艺术,也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传统与现代并不冲突,反而能够碰撞出更加绚丽的火花。
2001年,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火爆全国,蒋勤勤在剧中饰演"如萍"一角,以其细腻的表演和独特的气质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举止优雅的女演员曾经是一名越剧演员。
回到1989年,13岁的蒋勤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越剧团。“那个时候的我,只有越剧,”蒋勤勤回忆道,眼中流露出对过去往事的怀念,“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排练厅,我就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身段、唱腔、表情,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练习,直到完美”。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越剧要求演员拥有极高的演唱技巧和细腻的表演风格,其婉转动听的唱腔和优美细腻的表演风格对于演员而言,意味着眼神要有如水般温柔又有如刀般锋利,要能用眼睛来演出角色内心的喜怒哀乐。
蒋勤勤回忆道:"老师常说,越剧演员的眼神要似水般温柔,又要如刀般锋利要用眼睛演戏,将角色的喜怒哀乐都融入眼神中"。
正是由于严格的训练,使得蒋勤勤具有独特的气质和表演风格。当她从戏曲舞台转向影视圈时,这些宝贵的经验成为了她的制胜法宝。
在《情深深雨濛濛》中,蒋勤勤塑造的如萍一角不仅有柔美的气质,也展现出了刚强坚韧的内心世界。在小说的女性寻求爱情的背景下,她的眼神时而温柔如春水,时而凌厉如秋霜,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蒋勤勤只是众多在影视圈凭借越剧演员身份成功的演员中的一个缩影。黄圣依、殷桃等同样出身越剧的演员,也在影视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黄圣依12岁时就进入了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学习越剧,后逐渐转向影视领域,在《功夫》《画皮》等作品中有出色表演。她巧妙地将越剧的优雅气质融入现代角色中,塑造出独具特色的演艺风格。
殷桃在十几岁的时候,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专业主修越剧。她在许多知名的影视作品中展示了自己的专长,她的细腻和韵味在演艺界非常独特,尤其在《大染坊》中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越剧出身的演员将传统艺术的精髓带入现代影视,使角色的表现力更丰富,也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她们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传统艺术在现代舞台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就像蒋勤勤所说:“越剧带给我特有的气质和表演技巧,影视则让我拥有更广阔的舞台。我希望在这个舞台上,将越剧艺术的精髓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这些越剧与现代剧的完美融合,不仅极大丰富了中国影视表演艺术,还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演员们以自身经历证明,传统与现代并不冲突,反而是碰撞出更加绚丽的火花。
她们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见证。
2004年,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播出使得何赛飞饰演的“公孙策”角色大受欢迎,以其独特的气质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然而,鲜少有人知道,这位在荧幕上光芒四射的女演员,曾经是一名豫剧演员。
何赛飞在1980年15岁时,进入河南豫剧学校学习。那时的她,眼神中充满了对豫剧的热爱,“我每天都早早起床开始练习,从基本功到唱腔,从身段到表情,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刻苦的训练。
”她这样回忆道。
豫剧以其高亢豪迈的唱腔和生动有力的表演风格著名,对演员的要求极高。何赛飞表示:“比如豫剧老师常说的,演员的眼神必须要如火一样炽热,又要如刀一般锋利,能用眼睛说话,充分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形成了何赛飞独特的表演风格。当她从戏曲舞台转向影视圈时,这些宝贵的经验成为了她取胜的关键。
在《大宋提刑官》中,何赛飞完美地诠释了一个才女形象,她饰演的公孙策内心世界丰富,有着智慧果敢和温柔细腻的双重性格,她的眼神时而如秋水般温柔,时而似寒星般锐利,将角色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何赛飞成功的案例,激励了更多地方戏曲演员尝试跨界。潘虹、傅晶等演员也逐渐在影视圈崭露头角,以独特的气质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潘虹11岁时开始学习京剧,后来转而从事影视行业。她在《小楼又东风》和《漕运码头》等电影中都有出色的表演。她将京剧的韵味巧妙地融入现代角色塑造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傅晶从小学习越剧,后来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展现出越剧演员的细腻和优雅,特别是在电视剧《大染坊》中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出身于地方戏曲的演员们将传统艺术的精髓带入了现代影视作品,不仅丰富了角色的表现力,还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她们的成功破例证明了地方戏曲在全国舞台上依然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正如何赛飞所言,豫剧赋予了她独特的气质和表演技巧,而影视则为她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她希望在这个舞台上,继续传承和发扬豫剧艺术的精髓,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地方戏走向全国舞台的过程不仅丰富了中国影视的表演艺术,还为地方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她们的成功经历证明,地方与全国、传统与现代并非是冲突的,反而能激发出更加绚丽的火花。
她们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见证。
在2009年,热播电视剧《苦咖啡》中的“夏实”由海清饰演,凭借自然真实的表演和独特的气质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在荧幕上光芒四射的90后女演员,曾经有深厚的戏曲底蕴。
回到1999年,12岁的海清毅然报考了山西省戏剧学院。"那时的我,心里充满了对表演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海清回忆道,眼神中闪烁着往事的光芒,"虽然家人一开始并不支持,但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
在戏剧学院的学习生涯中,海清接受了严格的戏曲训练。她的学习包括了基本功、唱腔、身段和表情,每个细节都要反复练习。
她说:“最难练的还是眼神”她表示,要在一个眼神中传达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需要多年的苦功。
这些训练为海清日后的影视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她从戏曲舞台转向影视圈时,这些宝贵的经验成为了她的制胜法宝。
在《苦咖啡》中,海清饰演的夏实既独立又温柔,完美展现了现代都市女性形象。她的眼神时而像春风般温暖,时而像秋霜般冷冽,将角色的内在世界充分呈现在观众眼前。
海清的成功,可以视为新生代戏曲演员在影视圈的崭新面貌。同样是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王鸥,也经历了同样的戏曲表演起步,之后成功转型影视。
王鸥从5岁开始学习京剧,在8岁转学评剧后便多次在影视作品中展现出出色的表演。2020年,她在《遇见璀璨的你》中饰演一位古灵精怪的女配角,凭借短短几集就获得无数粉丝的喜爱,展现了京剧演员和评剧演员的独特魅力。
这些新生代戏曲演员,不仅传承了传统艺术的精髓,还充分接纳了现代表演的理念。她们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见证。
然而,演员们在转型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快节奏的影视制作和多变的角色要求,他们也曾遇到挑战。然而,正是他们深厚的戏曲功底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使他们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并不断创造出令人惊喜的表演。
海清曾表示:"戏曲赋予了我独特的眼神和气质,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在影视表演中,我一直坚持将这种独特的魅力融入到每一个角色中。
王鸥也表示,作为一名评剧表演者,评剧的表演特点让她在塑造角色时能够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可能性。同时,她也期待在现代影视中,能够将戏曲艺术的精髓传承和发扬光大。
这些新生代戏曲演员的成功,不仅丰富了中国影视的表演艺术,也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她们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传统与现代可以完美融合,共同创造出更加精彩的艺术作品。
回顾这些从戏曲舞台走到影视圈的演员们的故事,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将戏曲的精髓融入到了现代表演中,塑造出了独特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最好证明。
李玉刚的成功是传承与创新的典范,他自小学习京剧,后转型成为流行歌手及影视演员。李玉刚把京剧的韵味巧妙地融入现代音乐和表演中,塑造了独特的"新旦"形象,在音乐和影视领域均获得了显著的成就。
李玉刚曾经表示:"京剧为他提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修养,而现代舞台则为他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艺术领域。他希望在这个舞台上,继续传承和发扬戏曲艺术的精华,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然而,戏曲演员在现代影视中的发展也面临挑战。他们需要克服戏曲表演的程式化,适应更加自然真实的影视表演要求,同时还需在保持戏曲特色的基础上,避免给人以"木头美人"的刻板印象。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许多出身于戏曲界的演员选择不断学习与创新。他们通过参与表演培训班学习现代表演技巧,同时也致力于把戏曲的精髓融入每一个角色塑造中。
正如梅婷所说,戏曲给了她独特的眼神和气质,这是她最宝贵的财富。在影视表演中,她始终坚持将这种魅力融入到每一个角色中,使观众在欣赏现代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
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精神,既丰富了中国影视的表演艺术,也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这些跨界演员的作品,重新认识并爱上了戏曲艺术。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的戏曲演员进入影视圈,中国传统文化会更深入、更广泛地与现代艺术融合。这将不仅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还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相关问答
《大宅门》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中国电视剧,讲述了白家几代人的恩怨情仇。在剧中,小媳妇指的是白景怡的妻子杨玉洁。在剧中,杨玉洁最初是白家的一名丫鬟,后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这句话形容香秀和杨九红的关系,再合适不过了。香秀能从抱狗的丫头,逆袭为白家太太,可不是因为香秀心机上位,更不是利用了一个月的好...
每当我劳累的时候!您那温暖的手轻轻的抚摸我!让我安逸地入睡……妈妈,您那温暖的手!是我的全世界……“欢迎阅读本文欢迎点评”(图片源于网络)♥♥散文诗【...
谢谢悟空问答。2018年的正月十七,度过了春节的喧嚣,我正在农村里安静的学习着今日头条和悟空问答。突然一阵耀眼的阳光,晃在我的眼前,我睁不开眼努力的想要...
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作者运用非凡的笔力,浓笔重彩地描绘了身为贾母丫鬟的金鸳鸯誓死抗婚的故事,塑造了鸳鸯这样...
年代大戏《正阳门下小女人》热播,收视率还不错,至于口碑吗?自然是褒贬不一,这也很正常,毕竟一部作品不可能迎合多有人口味。最主要这部年代剧可没有什么养眼...(...
我一部电视剧看了N遍的有《大宅门》、《琅琊榜》、《亮剑》、《潜伏》、《母亲母亲》、《西游记》、《民兵葛二蛋》、《铁齿铜牙纪晓岚》、越剧《红楼梦》、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