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宝贵1960 大语文作文
2020一07一15
萧红《呼兰河传》阅读一
第一章(1)
一、阅读《阅读导航》了解萧红生平及《呼兰河传》的故事梗概及特色(注意圈点勾画)
1、名人评价:
林贤治(诗人、学者):萧红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我以为是唯一的。
章海宁(记者、萧红研究会副会长):我更愿意把萧红归类为是一个贫民作家,她笔下的主角经常是生活困窘的女性。萧红自己本身也生活困苦,她更能体会到处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艰难和不易。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鲁迅还评价萧红在《生死场》中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茅盾(作家、文学评论家):评价《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2、综合评价: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这种超常规语言的运用在萧红后期的创作中越来越成熟。《牛车上》中的三月春阳、《后花园》中的六月鲜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个个儿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风景并不受旧的形式束缚。同时,这种直率的语言又表现出自然的特点,她写的人物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没有着意雕琢的痕迹,自然而然,蕴含着一种稚拙浑朴的美、一种独特而醇厚的情调,从而成为“萧红体”小说叙述风格的重要特征。
二、1、从第3页“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开始,写呼兰河城的布局,作者是如何介绍“呼兰河城”的布局的(几条街?每条街都有什么?)用的是什么思维?用萧红的方法,介绍我们的小城或村庄的布局。
3、第8页写“有一天,下大雨”的时候,校长的儿子掉到大坑里,“于是议论纷纷”了,如果表达“议论纷纷”的?请举出自己经历的一件议论纷纷的事情。(比如上哪所小学?有人考上了名牌学校,在哪里买房?买什么牌子的汽车,谁其中考试考了第一等等,面对这些事情人们怎么议论的?)
4、第二节中作者写到:“那个乡,那个县,那个村都有些不幸者,瘸子啦,瞎子啦,疯子或是傻子”,根据作者写王寡妇的事情,介绍你见到的不幸者。
5、细读第五节,扎彩铺的人都是些什么人,作者是用列举的方法介绍的,看第五节中还有什么地方用了列举的方法的地方,找出来,把作者写生老病死的话找出来,这样写表达表达了人们对生老病死的什么态度?
6、作者仔细介绍了“十字街”的情况,你选一个地方进行介绍。
7、第六节、七节,写“呼兰河城”的胡同,写市民们的买卖情况,对读贾平凹的《十字街菜市》(节选,课堂将发全文):体会作者如何写人们的日常、平凡小事的?
最不爱上市的是有些知识分子。他们腰里的钱少,书架子上书多,没时间便是他们普遍的苦处,呆头呆脑又是他们统一的模样。妻子给了钱让去上市,总是不会讨价还价,总是不会挑来拣去,又总是容易上当受骗,又总是容易突然忘却。于是,大都是妻子夺了权,也取消了他们上市的资格。但是,卖主最怕的是这些离知识最近的女人,她们个个巧舌俐齿,又是一堆新名词的啰嗦。买萝卜嫌没洗泥,买葱爱剥皮,买一斤豆芽,可以连续跑十家二十家豆芽摊,反复比较,不能主见,末了下决心买时,还说这豆芽老了,皮儿多了,怎么个吃呀!过秤时,又要看秤星,危言一句:“这秤准不准?!”又只能秤杆翘高,不能低垂,称好后用手多余加一撮半把。最后掏钱,却一角一角检数,到了二分三分,口袋里有,硬说没有了,边走边还要责骂:“你这卖水菜的,真小气!”
(可以尝试着写周围的集市或交易市场,包括夜市等等,注意写出集市的地点,人们交易的画面感、细节、心理等等。低年级小同学可以写,跟着XX买东西,或一次买东西等)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 ,祖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长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骗颈料童话故事,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 于是,她以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全文以“我”的视角,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描写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百姓平凡、愚昧的生活日常。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作者笔下与祖父的情感,“后花园”里的有趣回忆都让读者为之动容。
这是作者晚期客居他乡的作品,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这篇小说。作者通过自己对故乡的民俗风情、个性人物的回忆,用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地再现自己的童年生活、以幽默的曲调折射了故乡的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同时也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和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作者用大量的笔韵营造幽默楷谐的氛围,以一个不谙世事的旁观者去看待事态种种,即使大部分显得充满笑料,但却使人笑不起来,即使是笑也是沉重的。 随着作者的逐步深入,读者也开始产生对弱者的同情,对封建思想的深恶痛绝。初接触这部作品让人感到这不是一部小说,各章节都似乎无联系,但读后才觉得这七章是不可分割的,它展现坐着童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矛盾先生的序言写的那样。《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又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伴随着美妙的歌谣旋律去看作者的童年趣事,民俗风情。
小说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讲东北小城呼兰河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以街头的一个大泥坑引发出各种事件,反映人们的思维和自欺欺人的特点。第二章主要写呼兰河精神上的“盛举”,各种盛会上人们各种举动,体现呼兰河人们的精神面貌。虽然开始两章所占较多,但从整体上彰显了小城的大体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趣。第三章主要写童年的我和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祖母、家人对自己的冷漠;而第四章主要是从各个方面描述“我”家的荒凉,在作者眼中所有的东西都会成双成对,而自己却只有爷爷,从而体现自己童年时光的无聊,而作者也反复说“我家的后院是荒凉的”,从而更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孤独和对当时在祖父祖父的庇护、娇惯、溺爱中那种悠然意的任性的成长的回忆。第五章主要写小团圆媳妇在几千年传下来的规矩和众邻里的“好心帮衬”下,活活被摆弄致死,以及迷信的误导下给老胡家带来的家破人亡。第六章主要写有二伯的故事,第七章主要写磨坊里“冯歪嘴子”一家的故事,用人们期待冯歪嘴子坏结局的过程反映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更形象宣明的表现了人们的麻木、无同情心的心理。
可以说最后一章是作者所影射的,描写冯歪嘴子是寂寞生活中少有的乐观者的典型,面对别人的故意捉弄他不恼。 甚至掌柜太太尖酸刻薄的呵斥,他也只是毫不做声,默默地干着活计。他从不谄媚于掌柜家,也毫不在意别人的讥讽,活得不卑不亢。别人是为死而活为了埋进黑土地的最终结局而先在呼兰河小城耗上几十年寂寞的光阴。只有冯歪嘴子,为了两个孩子辛苦却又快乐地活着。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坚韧与毅力恰好折射出作者的心境,多难得的一颗寂寞透了的心仍然泵着热血,鲜活规律地跳动着啊!
1、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雨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雨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的一声不响的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2、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雨。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
4、八月的天空是静悄悄雨,一丝不挂。六月的黑云,七月的红云,都没有了。一进了八月雨也没有了,风也没有了。白天就是黄金的太阳,夜里就是雪白的月亮。
5、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6、家里边多少年前放的东西,没有动过,他们过的是既不同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几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的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忧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7、假若有人问他们,人生是为了什么?他们并不会茫然无所对答的,他们会直截了当地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人活着是为了吃饭穿衣。”
8、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些已死的冤魂冤鬼还没有忘记。
9、他在这世界上他不知道人们都用慈悲绝望的眼光来看他,他不知道他已经处在了怎样的一种艰难的境地。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完了。他没有想过。
10、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就是苦多乐少。
11、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
东大街的泥洼
陷了多少次马
也没人说要去填
漏粉人家的草房
歪得一塌糊涂
也没人说要去修
七月十五呼兰河上的水灯
飘向远处而灭
邻家的歌声
像一朵红花开在墙头上
越鲜明 就越觉得悲凉
校报投稿邮箱xbxmtxysyb@163.com欢迎投稿!
编辑/陆翔宇 伍思颖
图片/网络
文案/网络
审核/王熙
投稿邮箱/xbxmtxysyb@163.com
编辑:王佳妮
相关问答
《呼兰河传》,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支人...
21万字。《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
“我”是个天真、活泼、可爱、顽皮的孩子祖父是个慈祥、和蔼可亲、脾气好的人有人把张爱玲和萧红称做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