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北宋生活顾问》,作者:阿昧
标签: 北宋,种田,家长里短,锅碗瓢盆,鸡毛蒜皮
主角:林依 张仲微
图源网络,侵删
她不慎穿越到北宋,栖身于四川眉州一户张姓殷实农家,成了张家的一名远房亲戚。可怜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虽与张家的二公子幼年即定有婚约,但贫苦无依的她却遭遇了势利的准婆婆,不得不过着粗使丫鬟般的生活,被退婚扫地出门的命运随时触手可及。
好在他善良忠厚,对她一往情深。这不被祝福的爱情,在他用心争得的温暖的夹缝中日渐醇厚。蕙质兰心的她,立志在逆境中自立图强,早日挣脱张家的囚笼。
且看她一介身无分文的孤女,从容应对刁难挤对,坐看张家鸡飞狗跳,我自白手创业,日久生金。终于,当多金女面对多情郎,情义两难断,爱情与尊严该如何两全?
片段1:
北宋。
四川眉州殷实农家。
清晨。
阳光透过纸糊的窗户,照在四周围了栏杆、仅在正面留有出口的木头床上,窗外一丛密密的竹子,从中传出鸟儿的唧唧啾啾,更远一些,还有牛哞鸡鸣和隐隐几声狗吠。
外面必是一派田园风光,林依的心情却轻快不起来,一年前,她穿越成一名父母双亡的十岁女童,寄居张姓远房亲戚家,连名字也由姜语变作了林依,族中排行第三,人称林三娘。
张家三代同堂,老夫人已逝,老太爷健在,膝下两个儿子,大儿在外为官,这乡下老家,就只有老太爷带着幺儿一家居住;不过幺儿一年前携友东游去了,家里仅有幺儿媳妇方氏带着三个孩子。
寄人篱下的日子,林依一语不敢多讲,一步不敢多走,时时处处须得小心翼翼,生怕惹了当家主母生气,被扫地出门。她叹了口气,轻手轻脚起身,穿上左右对襟的齐腰花夹袄,白中泛黄的夹棉裤,系好缀在裤腰中间的裤带子。穿戴完毕,奶娘杨婶已拎了一桶水进来,分别倒进两只铜盆,轻声问道:“八娘还未醒?”林依摇头,走到床前,唤了几声。
张八娘乃是当家主母方氏的幼女,头上两个姐姐早夭,因此看得娇贵些,她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在被子里扭了几下,终于不情不愿地起身,嘀咕道:“爹去游山玩水,娘就趁机逼我学女工,我宁愿去看书。”
林依只一笑,没有答话,在绿枝瓷盒子里挑了点儿牙粉,细细揩牙,倒水漱口;随后走到脸盆架子前,抓了些粉末状的澡豆放在掌心,用水和匀了,扑到脸上,慢慢地揉搓,待得揉出泡沫,再用清水冲干净。她取了红梅瓷盒子里的油膏来擦脸时,张八娘才开始揩牙,嘴里仍旧嘀嘀咕咕:“伯父只捎了牙粉回来,却未捎刷牙子,害得我们只能用手揩。”
杨婶递过漱口的杯子,叫了一句:“罢哟,有牙粉使已不错了,那些种田汉,都只拿清水漱个口罢了。”张八娘虽有些娇气,脾气却很好,被反驳也不生气,只冲她吐了吐舌头。
林依自书架子上取了本书,边看边等张八娘,过了约摸两刻钟,终于等到她梳洗完毕,二人手牵着手,去堂屋请安,顺路吃早饭。
张家人已围坐在八仙桌前,主座上花白胡须的老汉,是张老太爷;左侧鹅蛋脸,细眉大眼的,是当家主母方氏;右侧的是方氏的两个儿子,张八娘的两位兄长,大的叫张伯临,小的叫张仲微。林依和张八娘双双请过安,在下首的空位置上并排坐了,另一位奶娘任婶与她们端上粥,摆上筷子。
桌上四碟子菜,一碟炸小鱼小虾,一碟熏腊肉,一碟切得细细的炒青菜,还有一碟子盐豆,以供张老太爷佐酒,这普普通通的几碟子,在北宋食不果腹的乡间,已属好菜了。
方氏出身书香门第,对仪态要求严格,林依一手端粥碗,一手执竹筷,安安静静喝粥,另几个孩子亦是如此,只有张老太爷不时发出“吧唧”的声响,惹来方氏不经意的皱眉。
饭毕,众人出门,各忙各事,张老太爷去放牛,这是他老人家最大的爱好,一袋肉干,一壶烈酒,在山上一待就是一整天;张氏兄弟去上学,他们师从眉山城西寿昌书院州学教授,一心要参加科举;张八娘则跟着方氏去学绣花,学织布,学裁剪衣裳,学厨艺;林依晓得方氏不喜自己在她眼前晃悠,便自动自觉地去了厨房,帮杨婶舂米。
北宋的米,即便是市场上出售的,都是带壳的,须得在下锅前用捣药罐一样的物事让谷子去壳,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即是白米。
杨婶看着林依一下一下把棒槌敲进盛器里,叹道:“你成日做粗活,不学些女工和厨下的活计,将来怎好嫁人。”
林依暗自苦笑,哪里是她不想学,是方氏不想教而已,她心中苦涩,嘴角却还啜着笑,道:“学那些有甚么好的,八娘每晚都抱怨枯燥乏味,抱怨二夫人逼得紧。”杨婶停了手里的活计,跺脚道:“傻妮子,逼着学这学那,才显见得是亲生的呢,二夫人就是对你不上心,才任由你成天顽耍。”
林依唇边的笑意一丝未变:“我不过是老夫人的族中亲戚罢了,二夫人肯收留我,已是我的福气,哪儿敢奢求太多。”
杨婶左右瞧了瞧,见方氏的心腹任婶不在周围,便凑近了林依,悄声道:“你不会真以为只因你是老夫人的族亲罢,老夫人在世时,可是为你和二少爷指腹为婚过的,这叫婚约……”林依脸上笑容未变,手中的棒槌却慢了下来,忙忙地打断她道:“杨婶,此话休要再提。”
杨婶一愣,旋即记起来,方氏存心模糊这门亲事,是不许任何人提起的,她又深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不愿意这门亲事,就不教你女人家的活计,这是作何道理……”
林依没有作声,这道理,她约摸猜得出来,方氏大概是想把她培养成“三不会”的女孩儿,好有借口推了这门亲事。她捣完盛器里的最后一粒谷子,抬起身子:“杨婶,我回房了,趁着二夫人不在,去练练字。”杨婶点了点头,帮她把石制的盛器挪开,道:“去罢,我替你盯着,有人过来我就咳嗽两声。”
林依冲她感激一笑,拍了拍身上的米糠,朝门口走去。杨婶突然叫住她,自腰间荷包里掏出一包物事,递给她道:“二少爷叫我给你的。”林依接过来一瞧,原来是张家前些日子做的糖,这是典型的乡下饴糖,甚么都未添加,直接切成小小的长方形,她掂了掂小包,塞回杨婶手中,道:“八娘那里有,她性子你是晓得的,只要有她的,就有我的,这糖你拿回去给孙子们吃罢。”
杨婶笑得有些暧昧,压低了声音道:“这可是二少爷的心意……”林依本是大大方方,却被她这副样子羞红了脸,扭了头就跑。她一气冲回房中,坐在桌前犹自感叹,宋人真真是早熟的厉害,她这具身体,不过十岁而已,杨婶就能讲这样的玩笑话;她又想起张八娘,只比她大三岁,却已在为嫁人事宜而忙碌了。
张八娘昨晚才练过字,笔墨纸砚还摆在桌上,林依取出张仲微送的字帖,一面临摹,一面注意地坝里的动静。
片段2:
新舂的白米泡过了十来分钟,林依取了一只小砂锅,在锅壁上抹了点儿油,再把泡好的米放进锅里,加水,烧开,然后夹出炉中几块木柴,调成小火,慢慢闷着;等到米饭七八成熟,又加进厚厚的几片熏肉和细细的姜丝,最后打上一只鸡蛋。她忙完这些,盖上锅盖,只留两块木柴在炉里燃作小小火苗,然后去给杨婶帮忙。杨婶做了几十年的饭,手脚甚是利落,一碗蒜泥白肉和一碗红烧鱼已摆在了灶台上,林依让她先歇着,接过她手中的活儿,炒了一个清淡的冬瓜片。
其实这时离饭点尚早,只是州学在城中,距离较远,林依不得不提早上路。杨婶取了个外面包裹了棉布的食盒子,将饭菜装进去,送她出门。
林依顺着蜿蜒山路,踏上官道,进入眉山城城门,她人小腿短,到得寿昌书院时,已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汗流浃背。她到的时候巧,正逢学生们下课,在门口等了不大一会儿,就见张家老大张伯临走了过来,伸出手狭促笑道:“听说老二送了包糖与你,分几块我尝尝。”林依可不是爱害羞的人,白了他一眼:“若我未记错,你已十七了罢,莫要作小儿姿态。”张伯临没能逗到她,讪讪地摸了摸鼻子,朝后唤了两声:“二小子。”
张仲微胳膊下夹着书,脚步匆匆地走过来,看到林依,明显一愣,忙忙地解释:“看书忘了时辰,我不知你要来……”一语未完,突然瞧见她满头是汗,连忙双手去接食盒,顺路从盒底子下头塞了条擦汗的帕子过去。
张伯临眼尖,瞧见了他们的小把戏,嘻嘻一笑又准备出声逗林依,却被张仲微一把搂住了肩膀,拖到书堂里去吃午饭。
书院里的学生,大都是城中人,此刻全回家去吃饭了,书堂中空荡荡的,别无他人。林依走了进去,见张氏兄弟二人狼吞虎咽,忙劝道:“慢些吃,莫噎着。”张仲微吞下一块熏肉,道:“教授不许我们在书堂吃饭的,得赶紧。”林依闻言,也怕他们被教授抓住挨训,便站在门口替他们守着。半大的小子,吃饭就是快,没过会子就将三盘子菜扫了个精光,林依快手快脚地收拾好残局,拎起食盒准备回家。
张仲微送她到门口,问道:“你带了我与你的糖?”林依摇了摇头,只道放在家中,没把将糖转送杨婶一事告诉他。张仲微从荷包里摸出二十个铁钱,递给她道:“方才叫你一起吃点子,你却不肯,我还道你带了零嘴儿呢,原来是空着肚子。这钱你拿去买些吃食填填肚子罢,莫要饿着了。”林依摇头,把钱推了回去,拍了拍胸口,道:“出门时杨婶与了我几个钱呢,不消担心我。”说完不等张仲微反应过来,转身就跑。
她怀里哪有甚么钱,只有两双万字格的鞋垫,那是她空闲时向杨婶学来的手艺。收购鞋垫的小店就在回去的路上,她熟门熟路地进去,将两双鞋垫卖了十文钱,然后径直回家。
等到她饥肠辘辘地踏进家门时,饭已开过了,还好杨婶与她留了些饭菜在锅里。她到厨下三两下吃完,将碗刷干净,随即钻进卧房,自床下扒拉出一只黄铜小罐子,把那十文钱丢了进去,这只罐子是张八娘的,因此就算被方氏或任婶发现,也会以为是张八娘攒的私房钱,而不会被没收掉。
小罐子在手中沉甸甸的,林依觉察到重量不对,忙捉住底子上的罐脚儿,将罐子掉了个头,倒出里头的物事来,果然,在一堆零散铁钱中,赫然有一小块银子。她捏着银子正纳闷,忽见张八娘进来,便举高了手问道:“这是你丢进去的?”张八娘点头,突然又拍了拍额头,懊恼道:“是我思虑不周,征租税、发官俸才用银子呢,平素谁使这个,拿出去招人现眼。我叫任婶去兑房换成铁钱或交子,可好?”
林依摇了摇头,把银子递还与她,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你的好意我心领,但钱还是我自己攒的好。”张八娘觉着不可思议,道:“我晓得我娘不愿你嫁给我二哥,可就算嫁与别人家,陪嫁的花销亦不会少,靠你这般十个钱十个钱的攒,待到嫁妆攒齐,人也老了。”
声明:本作品中的文字、图片、视频或音频等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使用(侵歉删)。文案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前学历史的时候,我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记年代。
什么什么年代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情,我总是会记得那些事情,但年代总是记不住。
所以我填空什么的都乱填的,记得北宋的貌似农业很发达,发明了很多新式工具,车辕犁什么的,呀,记不清楚了。
我觉得我属于那种顺其自然型学生,拿着鞭子抽我激励我学习,我就会有逆反心态。
如果不使劲管我,我反而能学习。
我现在不就在学历史,哈哈哈,只不过是看小说。
这本小说很考据,比较真实的还原了北宋的历史。
单纯读历史太枯燥了,我需要注入情节,并且这还是一本种田文。
一直关注我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今年的我有多么沉迷种田文。
设定:穿越种田,背景北宋,自立自强发家致富
感情线:深情男主,小两口过日子
配角:男主的极品妈妈和女主发家致富后的仆人
结局:赚钱了,赚钱了
长度:长篇
女主穿越到了北宋,悲催的发现上天给了她一把烂牌。
父母没了,她寄人篱下,本来要和这家人的儿子成婚,被未来婆婆嫌弃,虐待她让她做家事,做粗使丫鬟的活,还要把她扫地出门。
还好这家儿子有良心,对她也算是用心,一直坚持两个人的婚事。
这种开局好在女主有一个现代独立女性的灵魂,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赚钱啊!
女主根据自己的情况,第一步就是做点自己能做的事,女主一个现代人连裤子都没补过,还是努力的做点鞋垫,打些穗子卖,攒了第一笔钱。
这里写的比较清楚,女主就是小白不会突然就绣出什么完美的绣品。
有钱了就可以在外面租房了。这年头是有女户这一说的,父母双亡满足条件就可以自立门户。
纳税买地买房是必须的,女主一步一步进阶先想办法弄到女户,再租地种菜,租更多的地雇佣农户种更多的菜,养猪,十几头猪能卖好些钱,捎带再养鹅。
几项收入加起来,够还钱够盖房。
最后买了几个仆人,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比一般人家过得滋润。
这本小说没有什么金手指,女主就是一个普通人,发家致富只是因为脑袋稍微比古代人灵活,有商业头脑。
作者对物价的描述也很写实,不会动不动就赚几百两。
男主一直很支持女主,两个人一起奋斗,和很多两口子一样。
这本书整体没有很大的波动,重点在女主的奋斗上。女生在哪里都要立的住,自立才能自由。
只有自己赚到钱了,底气就足了,恶婆婆一边去,老公敢有二心,直接甩掉不带犹豫。
推荐指数:四星半
相关问答
这个我喜欢,我一般就只看这种sc文。首推板栗子大大的文,以下全符合你的要求。板栗子大大的超级好看的,最喜欢的作者之一,大大的迷之萌点狗蛋,每部小说男主...冰...
种田文:《嫁个北宋公务员》,《美玉天成》,《村花筱叶》,《非君莫属》、《小寡妇与铁匠》,《鸿运当头》,《捡来的官人》,《租来的相公》,《阿花卖嫁》,《...种...
带异空间的1.《种田记》2.《小地主》3.《随身带着一口泉》4.《手上戴个小鱼塘》5.《宅男的一亩两分地》6.《戈壁水世界》7.《便携式桃源》8.《随身带着俩亩地...
《平凡的清穿日子》好女十八嫁《农夫-山泉有点田》《小人物的江湖(反武侠)》药医的悠然生活,重生之步步仙路,清色莲华。这3本一定要看,满经典的突然别...
绝代村姑重生之农妇难为红杏泄春光旺夫娴医小富即安村花筱叶穿越去做地主婆清朝经济适用男北宋生活顾问地主婆的发家生活桃花笑春风沐安归仙家悠闲生活...
福运来-南宋生活顾问-穿越平凡的农家女-明朝五好家庭福运来-南宋生活顾问-穿越平凡的农家女-明朝五好家庭
1、明朝五好家庭1、22、平凡的清穿日子3、满堂娇4、重生于康熙末年5、十样锦6、清朝经济适用男7、月好眉弯8、南宋生活顾问9、且绣眉如墨10、...12...
能量。《...是一本超能异术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利用强大的异能带领村名发家致富,走出大山,城市,并走向世界的故事。本书充满了正能量。《农家仙田》作者:南...
作者:桃花露...《穿越之农妇难为》作者:落雨秋寒(男女主角:宋二郎;罗云初)《穿越锦绣田园》作者:桃花露(男女主角:谢重阳;苗喜妹)《那村那人那傻瓜》...
《穿越之农妇难为》作者:落雨秋寒(男女主角:宋二郎;罗云初)《猎户家的小娘子》作者:女王不在家(男女主角:萧荆山;梅子)《小寡妇与铁匠》作...《穿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