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时势造人,节选《长短经》

【译文】

古人这样说过:“捕获鸟的,只是罗网上的一个网眼,然而只张一个眼的网,是永远捕不到鸟的。鸟所以能够飞得远,主要是靠健羽的力量,然而如果只有健羽而无其他细小毳毛的辅助,是飞不远的。〞以此推论,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是有很大作用的。

所以当惠子对庄子说“你的学问都是无用的空话”时,庄子就告诉他:“懂得了无用的道理,才能跟他谈论有用的道理。大地不是不广大辽阔,可是人们占用的,不过是能容下双脚的地方。然而假如把容脚之外的土地都铲削掉,直到黄泉,那人可立足的地方还有用吗?”惠子说:“没用了。”庄子说:“既然这样,那么无用就是有用,这个道理就很明白了。

从前陈平由于智谋出众,而被刘邦疑忌;周勃非常质朴,却被认为忠诚而受到信任。在仁义不足以使人们互相信任的时候,聪明人因智慧而被疑忌,朴拙的人却因笨拙而取得了信任。

东汉时,征召隐士樊英、杨厚入朝做官,朝廷待他们俩就如神明一样。可是他们为官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李固、朱穆认为这种隐士纯属欺世盗名之辈,对国家一无用处。然而后生晚辈仰慕他们的名声,从而成就了大器,皇帝礼遇他们,从而招搅了众多的人才。

长短经全文 无用之用,时势造人,节选《长短经》

推究起来,无用也就是有用。 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很容易忽视双足之外的无用之地,看不起无用之物的特殊作用,甚至于嘲笑这一理论是迂腐的空谈,轻视排斥国家的英才,这不是大过分了吗?

【译文】

天下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有品格卑下的小人,也有推崇互相谦让之风的时候。但上述情况,未必出于人的本性,或出于事所当然,都是大的形势造成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文子》上说:“人们富余时才会退让,而不足时便会争斗。谦让就产生了礼义,争斗就会发生暴乱。财富多了欲望就减少,欲求满足了争斗就会停止下来。

《淮南子》上说:“在水里游泳的人不能拯救溺水的人,因为他自己的手脚还忙不过来;在火灾中被烧伤的人不能救火,因为他自己的烧伤还疼得厉害。在树林子中没有卖木柴的,在湖上没有卖鱼的,因为这些东西很充足。所以太平盛世,道德卑下的小人也会奉公守法,财利不能诱惑他。但在世道混乱的时候,品格高尚的君子也会干坏事,刑罚也不能禁止他。

所以《庄子》说:“在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不得志的人,并不是因为那时的人都聪明。在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显达的人,并不是因为人都愚笨了。这都是时代形势造成的。

《新语》说:“靠近河边的土地总是湿润的,靠近山边的树木总是长得很高,那是同类互相影响的原因。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条大河都是向东流入大海的,所以众多的小河也没有向西流的,这是小河仿效大河,水少的追随水多的原因。”

因此可知,世上的君子,未必本质上就是君子。世上的小人,未必本质上就是小人。 世上的礼让,也未必出于真心的礼让。对于时势对人的影响,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探究。

长短经全文 无用之用,时势造人,节选《长短经》

赵蕤《长短经(反经)

赵蕤《长短经(反经)》卷28运命诗解3君子尽心尽力焉以邀命政令不明礼义不修是谓人妖安危治乱在上发政命之在德吉凶由人兴亡在德

题文诗:

易经之曰: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

言其异兼,三才两之;言其同也.故天地道,

有同有异.倘据其所,以异而责,其所以同,

斯则惑矣.守其所同,求其所异,则取弊矣.

迟速深浅,变化错乎,其中是故,参差难得,

而均天地,人物之理,莫不同之.故君子尽,

心尽力焉,以邀命也.孙卿有云: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理,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强本节用,天不能贫;养备动时,

天不能病;循道不惑,天不能祸;背道妄行,

天不能吉.故明于天,人分则可,谓至人若,

星坠木鸣,天地之变,怪之可也;畏之非也.

唯人妖乃,可畏何者?政险失人,田荒稼恶,

籴贵人饥,道有死人,是谓人妖.政令不明,

举措不时,本事不理,是谓人妖.礼义不修,

外内无别,男女淫乱,父子相疑,上下乖离,

寇难日至,是谓人妖.三者错乱,无安国矣.

其说甚迩,其灾甚惨.左传有曰:万物之妖,

圣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

墨翟有曰: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

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令以,教诲明赏,

罚以助劝.若此则乱,者可使理,危可使安.

昔桀所乱,成汤理之;纣之所乱,武王理之.

此世不渝,而人不改,上变政而,人易教则,

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岂可,谓有命哉?

孙卿墨翟,尉缭之说,言吉凶祸,福在于人.

周公诫于,成王曰昔,殷王中宗,治人祗惧,

弗敢荒宁,享七十年.其在高宗,嘉靖殷邦,

至于小大,无时或怨,五十九年.其在祖甲,

爰知小人,之衣食能,保惠庶人,弗侮鳏寡,

享卅三年.自时后立,王生则逸,惟耽乐从,

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三四年也.

呜呼嗣王,其鉴于兹.史记陈世,家曰陈也,

舜后周武,王封之陈.太史公云:舜德至矣.

禅于夏而,后世血食,者历三代.南越传云:

越虽蛮夷,其先岂尝,有大功德!何其久也?

历数代尝,为君主勾,践一称伯.盖禹之烈.

周公马迁,太史伯谈,兴亡长短,必依德矣.

此略言其,本而不语,其详尝试,论之曰命,

天之授也;德也命本.皇灵虽阴,骘下人定,

于冥兆然,兴亡长短,以德为准.曩若德修,

命定于今.然则今之,定命皆曩,德也明矣.

命之在德,则吉凶祸,福不由天;命定于今,

贤圣鬼神,不能移故,君子尽心,焉尽力焉,

以邀命此,运命之至.易经有曰:穷理尽性,

以至于命,我命在我,议之曰夫,吉凶由人,

兴亡在德.稽于前载,在德必矣.今论者以,

尧舜无嗣,以为在命,此谬何者?佐命功臣,

必有兴者,若使传子,功臣德废.故庄子曰:

当尧舜天,下无穷人,非智得也;当桀纣天,

下无通人,非智失也.时势适然,此之谓矣.

【原文】3

  《易》曰:“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言其异也;“兼三才而两之。”言其同也。故天地之道,有同有异。据其所以异,而责其所以同,斯则惑矣。守其所以同,而求其所以异,则取弊矣。迟速、深浅,变化错乎其中,是故参差难得而均也。天、地、人、物之理莫不同之。故君子尽心焉、尽力焉,以邀命也。

  (议曰:孙卿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理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惑,则天不能祸;背道而妄行,则天不能吉。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若星坠、木鸣,天地之变,怪之,可也;畏之,非也。唯人妖,乃可畏也。何者?政险失人,田荒稼恶,籴贵人饥,道有死人,夫是之谓人妖也。政令不明,举措不时,本事不理,夫是之谓人妖也。礼义不修,外内无别,男女淫乱,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日至,夫是之谓人妖也。三者错乱,无安国矣。”其说甚迩,其灾甚惨。《传》曰:“万物之妖,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也。”墨翟曰:“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助劝。若此则乱者可使理,而危者可使安矣。若以为不然,昔者桀之所乱,汤理之;纣之所乱,武王理之。此世不渝而人不改,上变政而人易教。则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岂可谓有命哉?”

 昔梁惠王问尉缭曰:“吾闻黄帝有刑德,可以百战百胜,其有之乎?”尉缭曰:“不然。黄帝所谓刑德者,以刑伐之,以德守之,非世之所谓刑德也。世之所谓刑德者,天官、时日、阴阳、向背者也。黄帝者,人事而已矣。何以言之?今有城于此,从其东西攻之,不能取;从其南北攻之,不能取。此四者,岂不得顺时乘利者哉?然不能取者,何也?城高池深,兵战备具,谋而守之。由是观之,天官、时日不若人事也。天官之阵曰:背水阵者,为绝军;向阪阵者,为废军。武王之伐纣也,背漳水,向山之阪,以万二千击纣之亿有八万,断纣头,悬之白旗。

相关问答

兵书有哪几种类型?

第一部兵书事实上,历史上第一部兵书,已经很难考证,《神农兵法》、《黄帝兵法》(又称《玄女兵法》),虽说时间更早,且在《汉书·艺文志》、《玉海·兵制篇...1...

古代军师一般看什么书?

谢邀,我是风情,“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取得借鉴,学会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所以...

赵蕤和李白在唐代时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他们俩是什么关系?

他们不是师生关系!只是朋友关系!网上所言赵蕤是李白的恩师,小可觉得这种观点值得讨论。来源网上说赵蕤是李白的师父之一,其根据是来源于宋人杨天惠所著《...

世界上真的有人能未卜先知吗?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朝重臣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发动兵变,拉开了隋末大乱的序幕,此后陆续爆发了一百三十多次农民起义。隋炀帝杨广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

李白的成长故事100到150字?

...李白自四岁接受启蒙教育,从景云元年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开元三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

52的正圈手镯贵妃镯戴多大?

好...用料:一般情况下正圈手镯要比贵妃手镯废料,但贵妃手镯受力没有正圈手镯好。工艺:与正圈手镯相比较,贵妃手镯的制作工艺相对要复杂一些,制作时间也更长...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通过巧妙的试探获得关键信息的案例?

唐朝纵横理论家赵蕤在《长短经·钓情》中说了这么一件事:昔齐王后死,欲置后而未定,使群臣议。薛公田婴欲中王之意,因献十珥而美其一,旦日,因问美珥所在,因...”...

小种红茶有什么特殊处理工艺?

小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小种红茶是福建独有的一种外销红茶,是我国红茶生产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茶类,各种红茶制法都是在小种红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的.小种红茶...过...

如何理解和评价李白的《古风·其十九》?

李白虽然已以写诗闻名于世,但是他有一个野心家的老师。他的老师叫赵蕤,最著名的一本书叫做《长短经》,这本书用全局的视角、辩证的逻辑论述了历史兴亡、权变...

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学有哪些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渊源历史,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对我国管理学的研究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影响。其中有些思想精髓大到国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