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诫》全文、译文:古代女孩子启蒙读物,现代也有借鉴之处

班昭是东汉文学家班彪之女,修《前汉书》的班固、"投笔从戎"的班超之妹。

班昭家学渊博,行止庄正且文采飞扬,她以训喻的方式写给自家女儿的家训《女诫》,是女子如何立身处世的品德规范,被时人争相传抄,成为中国历代直至民国初年女子教育的启蒙读物,班昭也被誉为"女人当中的孔夫子"。

女戒全文 《女诫》全文,译文:古代女孩子启蒙读物,现代也有借鉴之处

班昭教导女子当以柔弱为美,以恭顺谦让为德,天行健,地势坤,大道有阴阳,世人分男女,《女诫》中说"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同时,文中也指出阴阳不调,夫妇不合,则恩义俱废,离心离德,"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

古代女子大多不从事社会工作,以家庭为主,所以班昭认为女人要晚睡早起,辛勤洒扫,专心纺织,烹调美食以奉宾客。与夫家的父母、兄妹相处要谦顺忍让,宽容和睦,不要强争是非曲直,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多从自已这方面找原因:"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

近代"女权"运动兴起,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强调男女都一样,班昭的《女诫》被批判为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许多女人追求"解放",个性强势逼人,背离了上天赋予女人的柔美特性,好比以己之短比男人之长。我们经常听到有男士在抱怨:我想娶的是女人,可她呢,即不温柔体贴,也不扫地做饭,一整天在外面跑,说话比我还声大,有理就不饶人,你说我要她干什么?由此女人便失去丈夫的爱护与尊重,有苦难言,家庭不和谐,还要在社会上拚搏,最后弄的身心疲惫。

传统女子以恭顺柔弱为美,顺天道故而生生不息,演绎了不朽的传说,繁荣了璀璨的华夏文明,班昭与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并列为古代四大才女,她十四岁嫁给曹世叔,夫妻谦让互补,育有几个子女,生活幸福美满,在哥哥班固死后独立续写《汉书》,被请到宫中尊为皇后与嫔妃的老师。她是一个卓越的女人,她的德行、才华与社会地位,几人可比?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女诫》依然对当代女子有值得借鉴之处。

《女诫》原文及译文

《女诫》是东汉班昭写的一篇教导家里女子做人道理的私书,为《女四书》之首,是民国初期及以前几乎所有读书的女孩子的启蒙读物。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由于班昭行止庄正、文采飞扬,此文后来被争相传抄而风行当时。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人称【曹大家(音“太姑”)】,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的女儿、《汉书》的作者班固的妹妹,博学高才。嫁给同郡的曹世叔为妻,早年守寡,教导儿子曹谷成人。兄班固着《前汉书》,没有写完就去世了,班昭继承兄长的遗志,继续将《汉书》完成。班昭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很有德行,曾多次入宫,被任命为皇后、皇妃们的老师。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其所着的《女诫》,流传至今,成为千秋万世为人妻女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全文如下: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廷。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夫妇第二。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着《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事,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敬顺第三。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妇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专心第五。《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曲从第六。夫“得意一人,是谓永华;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是,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叔妹第七。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己也;舅姑之爱己,由叔妹之誉己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嫂妹者,体敌而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叔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

女戒全文 《女诫》全文,译文:古代女孩子启蒙读物,现代也有借鉴之处

译文:

【原文】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廷。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译文】

鄙人愚鲁暗昧,天赋不甚明敏,

承蒙先父的余宠,仰赖女师的教诲,

十四岁的时候,嫁到曹家,执箕帚扫秽尘,至今已有四十几年了。

战战兢兢,生怕得罪了公婆与夫君,招致遣退与呵责,

从而贻羞于父母,玷累于夫家和娘家。

所以恪守妇道,辛勤劳苦,

虽然早晚忧勤,但不敢向人夸耀。

现在我已经老了,子孙也各得其所了,差不多可以免于忧勤了。

我生性疏略顽钝,疏于对儿子的教导,

常常害怕儿子曹谷做官以后,辜负玷辱清明圣治的朝廷。

曹谷幸好没有犯什么过错,

承蒙圣恩,加官进爵,赐以金紫的荣耀,

这实在不是我敢奢望的。

家里的男子能尽忠朝廷、自善其身了,我不再为他们担忧了。

但忧愁你们这些女孩子,将要出嫁了,

如果不教你们妇礼,就会在夫家失却礼节、丧失颜面,

从而贻羞于父兄宗族。

我现在身患疾病,久治不愈,恐不久于人世了,

想到曹家的女孩们不知妇礼,常常心怀忧愤。

因此写下这篇《女诫》共七章,希望女孩们各自抄写一遍,

如果能谨守奉行,就可以使自身远离过咎。

回去吧,努力行之!

卑弱第一

【原文】

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译文】

古人生下女孩三日之后,

让她睡在床下面,将织布用的瓦砖给她当玩具,

(男子则是睡在床上,将卿大夫用的圭璋给他当玩具)

并将生女之事斋告宗庙。

睡在床下,表明女子应当卑下柔弱,时时以谦卑的态度待人;

玩弄瓦砖,表明女子应当亲自劳作、不辞辛苦;

斋告先祖,表明女子应当准备酒食,帮助夫君祭祀。

这三点,是女人的立身之本,古来礼法的经典教诲。

谦让恭敬,不敢怠慢于人;

先人后己,不敢抢在人前;

有善莫名,不敢自夸自诩;

有恶莫辞,奉长辈之命,做了招人厌恶的事,不敢推脱;

忍辱含垢,不敢有所争辩;

常若畏惧,不敢放任自安。

像这样践行不怠,“卑弱”的道义就尽了。

晚睡早起,不因日夜劳作而有所畏难;

亲自操持料理家务,不问难易,有始有终;

亲手整理完善事务,使之精美而不粗率。

像这样践行不怠,“执勤”的道义就尽了。

外表端庄,品行端正,侍奉夫君;

幽闲贞静,自尊自重,不苟言笑;

备办酒食祭品,帮助夫君祭祀先祖。

像这样践行不怠,“继祭祀”的道义就尽了。

做到了上述的三点,美好的名声就会传扬出去,耻辱就会远离自身;

如果没有做到这三点,有什么美德值得人称赞?又怎么能免得了耻辱呢?

夫妇第二

【原文】

夫妇第二。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着《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事,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译文】

夫妇之间的道义,阴阳配合,感格神明,

是天地的大义、人生的大道。

所以《礼记》开篇就说出男女之别,

《诗经》首篇就列出《关雎》一诗。

夫妇之道,是人伦的最初一环,不可以不重视。

丈夫不贤明,就无法管束妻子,威仪就废失了;

妻子不贤淑,就无法敬奉丈夫,道义就废失了。

这两者均不可失。

观察现在的君子,也明白治家之道。

但只知道要管束妻妾,整肃自己的威仪,

所以用古书、经典、传记来教育子孙。

但重男轻女,不用古书经传中的道理教育女子,

女子自然也不知道事夫之道,不明白妇人之礼。

只教育男子而不教育女子,不也偏执不明吗?

《礼记》上说,男子自八岁起,便教他读书,

到十五岁就教他专志于成人的学问。

能这样教育男子,为什么不能这样教育女子呢?

敬顺第三

【原文】

敬顺第三。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译文】

男子属阳,女人属阴,

阴阳之性不同,男女之行亦有差异。

阳刚阴柔乃天道,男强女弱乃人性。

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

所以有俗语说:

生下像狼一样刚强的男孩,还唯恐他懦弱;

生下像鼠一样柔弱的女孩,还唯恐她像老虎。

修身的根本是“敬”,

避强的根本是“顺”。

所以说:敬顺之道,是妇人最大的礼义。

“敬”要能做到持久:

知足安分,对于丈夫没有求全之心,这样就能长久保持“敬”。

“顺”要能做到宽裕:

宽柔恭下,对丈夫多加以理解包容,这样“顺”就能长久了。

夫妇有终身之好,常在房内亲近玩闹,戏弄侮辱的心就会生出来了。

没有了敬顺,言语就会骄慢,

言语骄慢了,就必定会纵恣无忌,

纵恣起来了,就会凌侮丈夫,无所不至了。

这是由于妇人不知足,从而求全责备;不安分,从而放纵自强。

亏了敬夫之道。

事情有曲有直,言语有是有非,

占理的人不能不争论,没理的人也不能不辩驳,

争论起来了,就会忿怒相向,家室不安。

这是由于妇人不恭下。如果能宽裕温柔、恭顺卑下,何至于此呢?

侮辱丈夫不知道节制,必然会招致呵斥谴责;

争论不止忿怒不休,必然会招致鞭打,

夫妇者,由于和顺而亲厚,由于恩爱而和谐。

现在谴呵鞭打无所不用,还有什么恩义呢?

恩义都没有了,夫妇就会分离了。

妇行第四

【原文】

妇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译文】

女子的日常行为规范有四种:

妇德:心之所施;

妇言:口之所宜;

妇容:貌之所饰;

妇功:身之所务。

妇德,不必富有才干、聪明绝顶;

妇言,不必伶牙俐齿、辩才过人;

妇容,不必颜色美丽、娇娆动人;

妇功,不必技艺精巧、工巧过人。

幽闲贞静,敬慎守节,有羞耻心,行事符合礼仪,叫做妇德;

择选善语而说,不道恶语,以免伤触于人。

等事情过后再加以详说,自然不招人讨厌。

如此叫做妇言;

衣服不论新旧,都洗得干干净净。

按时洗头洗澡,使身体洁净。

叫做妇容;

专心纺纱织布,不好与人戏笑玩闹。

准备好酒食饭菜,以招待宾客。

叫做妇功。

这四点,是女人的大德,缺一不可。

想要做好这些并不难,只要真正用心就行了。

古人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一心想要行仁,仁就来了。

妇人的德、言、容、功亦是如此。

专心第五

【原文】

专心第五。《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译文】

考之于《礼记》,

丈夫没有妻子就没有人辅助祭祀,没有儿女继承家统,所以不得不再娶;

妇人的道义,应当是从一而终,所以丈夫去世后不应再嫁。

所以说:丈夫,是妻子的天。

天是无法逃离的,丈夫也是不可以离开的。

人的德行有亏,上天就会降之殃罚;

妇人在礼义上有了过错,就会遭到丈夫的轻薄与遣辱。

所以《女宪》说:

妇人得意于丈夫,就能仰赖终生,幸福美满;

妇人若失意于丈夫,一生的幸福就断送了。

由此看来,作为妇人,不可不求得丈夫的心意。

但要获得丈夫的心,并不是要巧佞、媚悦,苟取欢爱。

只要专一其心、端正其色。

执守礼义,居止端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

叫做专心。

外出时不妖冶艳媚,在家时不蓬头垢面;

不和女伴聚会嬉游,不在户内窥视门外。

叫做正色。

如果举止轻率、心志不定,

回家就乱发坏形,出门就窈窕作态,

说不该说的,看不该看的,

这样就是不能专心正色。

女戒全文 《女诫》全文,译文:古代女孩子启蒙读物,现代也有借鉴之处

曲从第六

【原文】

曲从第六。夫“得意一人,是谓永华;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是,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译文】

上面说:妇人得意于丈夫,就能仰赖终生,幸福美满;妇人若失意于丈夫,一生的幸福就断送了。

是让妇人定志专心以求得丈夫的心。

公婆的心,又怎么可以失掉呢?

妇人虽能与丈夫恩深义重,但不得公婆的心,招来公婆的厌恶与扰乱,夫妻间就会离恩破义。

要想得到公婆的欢心,最好是做到曲从。

婆婆吩咐的事合乎道理,妇人固然应当从命;

婆婆吩咐的事违背道理,妇人明知是不对的,也要顺着婆婆的意思去做。

不可以与婆婆争辩是非曲直。

这就是所谓的曲从。

所以《女宪》说:

妇人顺从公婆的意思,

如影随形、如响应声,

哪有得不到公婆的喜欢和奖赏的呢?

叔妹第七

【原文】

叔妹第七。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己也;舅姑之爱己,由叔妹之誉己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嫂妹者,体敌而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叔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

【译文】

妇人能得到丈夫的喜爱,因为公婆喜欢自己;

公婆喜欢自己,因为叔妹称赞自己。

(叔妹:丈夫的弟弟妹妹。不说兄姐,因为兄必已娶妻令过,姐必已嫁人。而叔妹年纪轻,常在公婆左右。)

由此而言,我的善恶毁誉都掌握在叔妹手中。

叔妹的心,千万不可失去。

一般人都不知道叔妹的心不可失,

而不能与之和睦相处以求亲爱,

这是很不对的。

人非圣贤,很难不犯错误。

所以颜子贵于有过即改,仲尼称赞他同样的过错不犯第二次。

何况是妇人呢?

虽然是贤明聪哲的女子,也不能尽善尽美而从不犯错。

所以一家人和睦,虽然有过错,也会被遮掩掉;

如果内姓与外姓相离间,所犯的错误就会被迅速传播,恶名远扬。

这是一定的会出现的状况。

《易》说:两个人同心,力量可以断金;同心的言语,如兰花般芬芳。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叔妹与自己是异姓,没有血缘关系,但称他们为叔为姑,在道义上来说是亲近的。

如果是淑媛谦顺的女子,

就会推广丈夫的义、公婆的恩,与叔妹搞好关系,使他们乐于帮助自己。

使自己美好的品德日益彰显,瑕玷过失得到隐蔽。

从而得到公婆的夸赞、丈夫的赞美。

美好的声誉在乡邻中得到传播,盛德光辉使父母感到光荣。

如果是愚蠢的女子,

对于小叔子就自恃自己是他嫂子,而矜高尊大,

对于小姑子就自恃丈夫对自己的宠爱,而骄盈傲慢。

有了骄傲自大的心理,就无法和睦相处,

恩义没有了,又哪会有美好的声誉呢?

这样就会美善日渐隐蔽,过咎日渐宣扬,

公婆忿恨,丈夫愠怒。

毁谤不善之言传扬于家里家外,遭受羞耻垢辱。

给父母增羞,给丈夫添累。

这是荣辱的根本、名誉好坏的根基,怎么能够不谨慎呢?

要想求得叔妹的心,只要做到谦顺。

谦是德行的根本,顺是妇人的行为准则。

能够做到这两点,足以和叔妹搞好关系。

《诗》说:在彼没有厌恶之心,在此没有妒忌之心。

能做到这样,就会美善相随、名誉彰显。

图文均来自网络

东汉班昭《女诫》全文、译文:千秋功过-待你评说

女诫全文

东汉班昭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沈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女戒全文 《女诫》全文,译文:古代女孩子启蒙读物,现代也有借鉴之处

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夫妇第二。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着《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事,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敬慎第三。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谓也;夫顺非它,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 周旋 ,遂生媟黩。媟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妇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专心第五。《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曲从第六。夫“得意一人,是谓永华;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叔妹第七。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已也;舅姑之爱已,由叔妹之誉已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嫂妹者,体敌而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厥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

女戒全文 《女诫》全文,译文:古代女孩子启蒙读物,现代也有借鉴之处

译 文

在下愚昧,接受能力不灵敏,之所以能得到先夫的宠爱,是依赖于母亲、师傅的教育训授。从十四岁时嫁入曹家,到现今已有四十多年了。战战兢兢,时常害怕有什么做得不足的地方而被婆家赶出门,并且使自己的父母为此增添羞辱,使家里家外增添忧患。早晚劳苦,辛勤而不求功劳,我的品性粗心顽劣,哪懂得教导之方,常害怕孩子们不争气,辱没了家族的名声。圣恩宏大,大量的金银,华贵的服饰赏赐于我,实非在下所希望得到的。家里的男孩能自食其力,我不再为之忧虑。但是家中的女孩子们正当是到了该出嫁的时候,而没有受过好的教诲的影响,不懂得妇女的礼仪,恐怕会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宗族。我现在身患疾病,性命无常,想想你们这些女孩子,每每因此令我发愁。闲暇时作《女诫》七章,愿女孩子们各自抄写一遍,但愿对你们有所帮助。唉,我将离去,你们勉励吧!

卑弱第一。古时,女孩子出生多月后,就让她躺在床下,给她纺锤和砖石,并斋告先祖。躺在床下,以表明她的卑弱,地位低下。给她纺锤砖石,以表明她应该学习劳作家务,斋告先祖,以表明她要承担祭祀的责任。三者都是女人的寻常道理,礼法的经典教训。谦虚忍让,待人恭敬。好事先人后己。做了善事不声张,做了错事不推脱。忍辱负重,常表现出畏惧。这就是所谓的谦卑对待他人。晚睡早起劳作,不嫌早晚劳苦。亲自操持料理家务,不挑剔劳作的繁重或简易,做事有始有终,这些都是勤劳的表现。面容端庄品行端正,以服事夫君,清静自重。不喜好戏笑玩闹,备以洁净的酒食,用以祭祀祖宗。这是所谓的祭祀啊。如果这三条都具备,却还忧虑好名声不传扬,身上背负别人的误解和屈辱,这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如果这三条都没有做到,哪里还有什么好名声。

女戒全文 《女诫》全文,译文:古代女孩子启蒙读物,现代也有借鉴之处

夫妇第二。夫妇之道,有阴阳参配的道理,通达于天地万物神明之间,包含了天地间的大义,人伦的大节。这就是为何《礼记》注重男女之间的关系,《诗经》编著《关雎》的道理了。由这些言论看来,不能不重视。丈夫要是没有贤德品行,则无法驾驭领导妻子,妻子要是不贤惠,则无法事奉丈夫。丈夫驾驭不了妻子,就失去了威严,妻子事奉不了丈夫,就失去了道义。刚才所说的这两件事,它的作用是一样的。观察现在的君子,只知妻子妇女不可以不驾驭,威仪不可以不整顿,所以注重男子的教育。殊不知丈夫是主人何以不事奉。礼和义不可以不存在啊。但光教育男的不教育女的,不也是掩盖彼此的礼数吗?《礼记》八岁开始教的书,十五岁学成。不可以只依据这些为准则!

敬慎第三。阴阳不同性,阳以刚为德,而阴以柔为用。男女品行相异。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所以谚语说:“生男如狼,还害怕他懦弱;生女如鼠,还害怕她像老虎般凶猛。”然而修身不过一个敬字,而避强不过一个顺字,以敬来修身,以顺来避强,女子的敬、顺之道,这是妇人的大礼。那么敬不是别的,敬是一种持久恭敬的态度。顺不是别的,是宽和、宽裕。持久,就是知足;宽裕,就是要谦恭。夫妇之间过于亲密,终生不分离,在室内周旋,这样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轻薄怠慢。这样的事一发生,言语就会过分了,放纵恣肆就会产生侮辱丈夫的想法,这是因为不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啊!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的不可能不争论,曲的不可能不辩驳,争论辩驳一产生,就会有愤怒。这是因为不知道恭顺、地位低下的原因啊!侮辱丈夫不节制,就会紧接着有谴责呵斥,愤怒的情绪不停止,就会有鞭打杖击。作为夫妻本应以礼义相互亲善和睦,以恩爱相互亲密合作。鞭打杖击,哪里有什么礼义存在;谴责呵斥,哪里有恩爱存在。礼义恩爱都没有了,夫妻也就要分离了。

妇行第四。女子有四行,一是妇德,二是妇言,三是妇容,四是妇功。那么妇德,不一定要聪明绝顶;妇言不一定要伶牙俐齿;妇容不一定要打扮得鲜艳美丽;妇功不一定要技艺精巧过人。娴静贞节,能谨守节操,有羞耻之心,举止言行都有规矩,这就是妇德。言辞和内容都要有所选择,不说恶劣粗俗的语言。说话选择时机而说,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污秽肮脏的衣服,及时地清洗干净,把衣服晾晒得整齐。按时洗澡沐浴,身体保持干净,不存污垢,着装打扮得体,这是所谓的妇容。专心纺纱织布,不喜欢戏笑打闹,能做好可口的酒菜,用来招待宾客,这是妇功。此四项,是女人的大德,而不能缺少的啊。然而只要有心,做起来还是很简单的。古人说:“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专心第五。《礼记》说,男子有再娶的道理,女子没有适二夫的道理。所以说,丈夫是妻子的天。天是无法逃离的,所以丈夫也是不能离开的。你的行为要是违背神祗,上天就会惩罚你。你的礼义没有做到,丈夫就会怠慢你。所以《女宪》说:“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要得到丈夫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信赖,妻子莫过于专心正色。守礼义,存纯洁,耳朵不听不该听到的言语,目不邪视,出门不能打扮得很妖艳,在家不能穿得太随便。不和品行不好的人来往,不要只看重门第。这就是所谓的专心正色了。如果行为举止轻浮,目光和神情游移不定。在家披头散发,出门就浓妆艳抹,说不恰当的话,看不该看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的不能专心正色。

曲从第六。说“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这是想要人安定心志,专一不二的言论啊。公婆的心是不可以失掉的。事物有因为恩惠而自我离弃的,也有因为道义而自我毁坏的。丈夫对你虽然怜爱,可公婆却不一定喜欢你,这就是所谓的因道义而对夫妻关系的深重伤害。但公婆的心意就是如此,你奈何不了,所以只能选择逆来顺受。婆婆不说你的好,你最好听从;婆婆说你的不好,你更要顺着,千万不要争辩对错,争强好胜。这就是曲从。所以《女宪》说:“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女戒全文 《女诫》全文,译文:古代女孩子启蒙读物,现代也有借鉴之处

叔妹第七。妇女能得到丈夫的钟意,是因为公婆对你的爱,公婆疼爱你,是由于小叔子小姑子对你的喜爱,由此推论,对自己的肯定或否定,推从或诋毁,全在于小叔子小姑子。他们的心丧失了就不可再得到了。都知道小叔子小姑子的心不可丧失,要像亲兄妹一样和睦相处,即使是相处不好也没有办法。自己并非圣人,哪能没有过错!从前颜子贵在有错就改,所以孔子夸他为人能始终如一,更何况女人呢。即使具备了贤惠的品行,敏锐的天赋,就能说不会犯错了吗!所以说家人和气才可以遮掩家丑,外姓、内姓相离则会家丑外扬。这是一定会出现的状况啊。《易经》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丈夫的兄嫂弟妹,虽和自己没有血缘之亲,但却有深厚的亲缘和情义,应该尊重他们。谦虚柔顺的好女子,一定能和婆家的亲人和睦相处。倘若你是个贤淑谦逊之人,就能依靠道义而和好,推从恩义而互施援手,有些许美德就能彰显出来,而一点不好的地方就可以遮掩掉。公婆都称赞你,丈夫更会嘉奖赞美你,这样就会好名声传于邻里之间了,父母也会感到光彩。如果你是个愚蠢的人,当着兄嫂自恃清高,对着小姑子持宠示骄,这样做,哪还有和睦!恩义都没有了,哪还有什么美誉可传!所以说没有了美德,缺点就会显现。婆婆愤怒则丈夫就会憋屈,使自己名誉受损,羞耻、侮辱都归于一身。继续这样,就会给父母增添羞耻,离开就会增添丈夫的负担。这是荣辱的根本,并且是好坏划分的基本点,不能掉以轻心。然而要得到小叔子小姑子的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谦顺。“谦”是妇德的根本,“顺”是妇女的行为准则。这两条做好了,就足以家庭和睦。《诗经》说:“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就是这个道理。

谢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问答

女诫女训全文及译文?

《女誡》原文及译文女誡全文如下: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以增父母...《...

作为一代才女,班昭守寡后为何写出祸害女性两千年的《女诫》?

《女诫》一书,分为《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是一本专门教育女性做人道理的“奇书”,其中心思想就是“男...

女诫书籍内容?

《女诫》是东汉班昭撰写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由于班昭行止庄正,文采飞扬。此文后来被争相...

女诫第一章是什么内容?

《女诫》第一章即为卑弱,是作者对女性总体人格的要求,这一前提决定了女性的被统治地位。《女诫》第一章即为卑弱,是作者对女性总体人格的要求,这一前提决定了...

班昭写女诫时多大?

班昭曾在《女诫》中自述:“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岁载。”由此得知班昭写《女诫》时已经六十余岁。因着先前的经历:过早丧夫、汉和帝时期创办宫...

有什么记载古代女子事迹的古书?

《女四书》,古代对妇女进行教育所用的《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本书汇集的总称。《女诫》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对其女儿进行“三从四德...

一般古代女子家都读点什么书、-懂得

一般古代女子家都读《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女诫》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对其女儿进行“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所作。全...

一般古代女子家都读点什么书、-量值溯源的回答-懂得

一般古代女子家都读《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女诫》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对其女儿进行“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所作。全...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知名才女?她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又有哪些?

古代虽然普遍重男轻女,尤其是自程朱理学大行其道之后,女子被束缚的更为厉害。但是,在风气较为开放的唐宋之前,尤其是历朝历代的青楼之中,仍然不乏才女的出现...

【有一篇文言文是教女孩如何做人的,都是三个字的,】作业帮

[回答]纯粹三字的只有《三字经》.而古代的女子读物只有部分是三字的.汉朝班昭作《女诫》七章,以做勉励,书成后,对宫内妇女的教育很有帮助.班昭丈夫曹世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