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推荐:《西游记》里最幸福的妖怪血的教训:交友需谨慎

文/薛有庆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清风明月佳人》中的李清照)

【作者简介】薛有庆,陕西礼泉一中语文教师。无论是清风拂面的春朝秋月夜,或是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天,常以文字滋养灵魂。有作品见于报刊及网络平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昨夜窗外秋雨绵绵,我斜卧床头,静心拜读了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合上书卷,顿感思绪飞扬。我的心也随着作者的笔端,飘荡于那个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南宋时代,追随着易安夫妇一起颠沛流离,漂泊江南。

我痛心于那些金石珍品,在一次次洗劫之中遗失损毁;惊叹于他们夫妻二人毕生收藏之众多,价值之连城;动情于他们志同道合,举案齐眉的金石姻缘,有感于世事纷乱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个体生命的微如尘芥;有感于知天命之年的李清照对生死和人性的顿悟。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一)《金石录》后序是一场生死相依的旷世之恋

这区区两千字的序文。字字带血,句句含情,它是一首战乱时代的史诗,一篇金石收藏的千古铭文,一部文釆飞扬的经典佳作,一场生死相依的旷世之恋。

李清照夫妇屏居乡里,仰取俯拾,竭其所入,以事铅椠。他们对收藏的痴迷程度让人动容。他们为了换取藏品节衣缩食,“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每获珍品,就共同勘校,摩玩欣赏,指摘疵病,每夜必燃尽一烛,甚为狂热。

青州的十年光阴,让易安居士终生难忘。归来堂的赌茶之戏,高雅有趣,言某事在某书某卷中,以言中与否决一胜负,为饮茶先后。每每兴奋之时,端起酒杯,笑得不能自持,腰直不起,嘴合不拢,茶喝不到嘴里,这该是怎样欢愉幸福的场景!金石收藏,虽然枯燥,但他们却能意会心谋,目往神受,乐在声色犬马之上。

这对幸福的恋人在面对生死,战乱动荡的考验下,爱情并没有消亡,更加熠熠发光。

经过数十载的惨淡经营,夫妻俩收藏的珍品种类,数量是惊人的。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二)《金石录》后序是一首战乱时代的史诗

战乱逃亡时,反复精简,尚且载满十五辆马车,其余留于故居珍藏,用屋十余间。只可惜十之八九的珍品,在后来战乱逃亡中损坏或遗失。倾巢之下,难有完卵。战乱对人民生活,对文化遗产的损坏程度,让人触目惊心。时代不幸,战乱频繁,哪能谈及到个人的幸福和追求?

在痴迷于收藏金石,在志趣相投的爱情中他们体会了更多的幸福。建立在同一价值观,同一志趣基础上的男女之爱,更为牢固,更容易走进对方心灵的深处。

序文中记载了江边送别的感人一幕:

易安回忆当时的丈夫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她向丈夫询问:"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寥寥数语,可见出易安居士对丈夫的爱恋之切,依恋之深。明城举手远远地回应,“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独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韩再芬版李清照)

有人说这段话写出了赵明诚的自私,我不以为对。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是彼此最亲的人。"勿忘之",这三个字,有千金之重,那是殷殷的嘱托,最大的信任。夫妻之间最大

的幸福就是彼此信任,相互依赖。

丈夫临终相见一幕更是催人泪下。赵明诚染病,易安居士回忆,初闻噩耗,易安以"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一句,写出自己的惊惧担忧。"于是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无比担忧,心急如焚,连夜飞奔到爱人身边。两人相见时,"见病危在膏肓,余悲伤,仓皇不忍问后事"。赵明诚去世,“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语至简,情至深!呜呼,感慨结发夫妻四十年,深情伉俪生死别!

赵明诚去世后,易安写下一组骈句,寄寓深情!“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以庞翁隐喻赵明诚正当盛年,聪慧机捷而不幸夭折,以杞妇隐喻自己独活人间,悲痛至深!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黄梅戏电视剧 《李清照》)

序文中更是抒发睹物思人之感,“今曰忽闻此书,如见故人”,“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所有残零不成部帙书册,犹复爱惜如护头目”。

我想到在明诚去世后,她所作的思夫怀人的两首词,一是《浪淘沙》: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空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

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昆曲《李清照》)

另一首是《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的,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在年轻时期,独居深闺的她,也有过锦书不寄,鸿雁末传的抱怨。可那都是爱情的个中滋味,甜蜜的娇嗔!以前武陵人虽远,心中有个念想!如今天上人间,阴阳相隔,只留词人独品孤独,清冷!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三)《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对第二段婚姻注脚

有人以李清照改嫁张汝舟来作为她第一段婚姻不幸福的缘由。

我觉得不合情理。

李清照是在赵明城死后,又因疾病入膏肓牛蚁不分的情况下,脆弱的她才被这个市侩小人张汝舟蒙蔽了双眼。作为女人,我理解,同情她的不幸,谅解她的改嫁行为。只不过如她所言,所嫁非人。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因这个市侩小人地痞无赖的出现,让她更怀念先夫赵明诚。因为这个张汝舟的出现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李清照刚烈勇敢的性格。

高宗绍兴二年夏天,她与张汝舟有过一场百日的婚姻闹剧。高宗绍兴四年,她以深情的文笔,缅怀先夫赵明诚,追忆他们三十四年的金石情缘,写下了这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

此时五十二岁的李清照已到知天命之年。正如序文中所说:“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她对人性,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人性所关注的东西,难道还有能超越生死的吗?还有比生死更重要的吗?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青州李清照故居)

金石价值连城,是身外之物。正如作者所言:“人亡弓,另一人得之,又胡足道?”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是常理。对于金石之失,作者很释然。然而,阴阳相隔的人儿,逝者虽已去,却令后逝者永远无法释怀,日日夜夜牵肠挂肚,梦中相见欢!

相关阅读:

寻寻觅觅的李清照

宋朝女诗人丨挽袖打架的主儿李清照

天下第一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古籍今读”之南宋安徽刻本《金石录》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才女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

感情的见证;

宋代金石学的集大成之作;

稀世珍宝,名家递藏;

传世罕见,面貌成疑。

——南宋安徽刻本《金石录》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南宋安徽刻本《金石录》

众所周知,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性词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丈夫赵明诚则酷爱收藏,是古器物学、金石学方面的专家。

他耗费一生精力,将所见所藏的金石器物的铭文、款识以目录和跋尾的形式汇成一编,称为《金石录》。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在写成《金石录》初稿之后,赵明诚就不幸患病逝世。此时,李清照虽然遭遇了丧夫之痛,却依然坚持着丈夫的事业,继续修订《金石录》。

两年之后,终于将它整理成书,并写了著名的《金石录后序》,记录了夫妇二人收藏、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和《金石录》的成书过程,文字婉转曲折,十分动人。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由此,人们一般将《金石录》看作是赵、李夫妇的合著,也是二人情爱笃好的见证。

陈先行采访视频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

《金石录》可以说是搜罗宏富,考订精审。记录的金石材料上至三代,下至隋唐,共三十卷。

前十卷为目录,每种撰录金石铭文、碑版文字的作者姓名、写作年代,近两千种。

后二十卷为跋尾,是赵明诚对铭文的介绍、考订文字,共502种。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相传,《金石录》曾经在南宋刻过两次:一次是孝宗淳熙年间的“龙舒郡斋”刻本,一是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的浚仪赵不谫刻本。

但是这两个版本在后世都极为罕见,而元、明两代,又没有重新雕版印行,只有一些抄本流传。

因此,《金石录》宋本原来的面貌,世人大多并不了解。

清代初年,杭州的藏书家冯文昌意外获得一部宋本的《金石录》,虽然仅仅只有十卷,不是全本,但也可算是稀世珍宝。

因此,他特意刻了“金石录十卷人家”印章一方,钤盖在所藏各种书帖之上,引以自豪,一时传为佳话。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从此以后,这本《金石录》经鲍廷博、阮元、潘祖荫等大藏书家递相收藏,书上的印章累累,斑斓绚丽。

而江藩、顾广圻、翁方纲等大学者也曾经赏鉴,在书上留下了不少题诗和跋文,也增加了这部宋本的文化含量。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宋本《金石录》由于卷数不全,卷前、卷末关于书籍版本的信息页残缺,所以具体的刊刻信息一直是一个谜。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国家图书馆意外获藏了一部龙舒郡斋刻本 《金石录》,三十卷完足,行款、刻工、字体甚至是一些断版的痕迹都与十卷残本《金石录》相同。

但是奇怪的是,残本所存十卷是《金石录》跋尾部分的前十卷,题作“卷一”至“卷十”。

而国家图书馆收藏的龙舒郡斋刻本前十卷为目录部分,后二十卷才是跋尾。

如果残本十卷的版本和龙舒郡斋本相同,那应是卷十一到卷二十才对。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听一听上海图书馆专家的讲述。

陈先行采访视频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

原来,仔细将全本和残本对照,我们就会发现残宋本的卷次其实已被剜改,也就是将原本卷十一至十九,各剜去“十”字。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卷二十,剜去“二”字,又做了一些拼接调整,便成为了卷一至卷十。也就是说,这部书是遭人修改后才变成今天的模样的。

金石录全文 解读李清照的《金石录》:一场倾城之恋

那么,为什么有人要对这部书做这样的修改呢?

刚才提到,元、明二代,《金石录》名声虽然非常大,但是流传却不十分广泛,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具体面目,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那这部残宋本原本留存的是卷十一至卷二十。这样一来,即使不了解《金石录》的人,一看也知道是一个残缺的版本。

但是如果改成卷一至卷十呢?也许那些不清楚《金石录》具体面目的人,就会误以为世间还有一种完整的十卷本宋版《金石录》的存在。如此以残充全,也是古代书商抬高价格的一种惯用伎俩。

如今,这部残宋本《金石录》收藏于上海图书馆。虽然宋刻足本还存在于世,但这部残宋本的文献与文物价值,依然值得珍视。

相关问答

金石录赏析?

现存最早的彝器、石刻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三十卷。宋赵明诚撰。成书于宋徽宗宣和末年。现存最早的彝器、石刻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三十卷。宋赵明诚撰。成书...

金石录是谁写的?

《金石录》三十卷,宋代赵明诚撰。赵明诚,字德甫,山东诸城人,对考古、金石、书画研究甚深。《金石录》一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

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这副楹联的艺术...

[最佳回答]这副槛联的最大艺术特色就是一语双关,本来《金石录》和《漱玉词》都是书名,但这里的“录”和“词”都可以跟后面的字连读,使原来的字义“《金石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金石录》后序李清照《金...

[最佳回答]然而有有必定有无,有聚必定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参考译文:以上《金石录》三十卷是什么?是赵侯(封爵之一)德父(赵明诚的字)所著的书.上自三代,下至...

金石录的价值?

《金石录》是一部中国古代史学史料,其文本记录了秦汉以来的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古代政治史、军事史和学术史的重要文献。《金石录...

金石录中最后一句表达了李清照什么情感?

"勿忘之",这三个字,有千金之重,那是殷殷的嘱托,最大的信任。夫妻之间最大的幸福就是彼此信任,相互依赖。"勿忘之",这三个字,有千金之重,那是殷殷的嘱托,最...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的意思?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是指李清照的作品。<<漱玉集>>是李清照的词集。<<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集子(李清照和赵明诚都酷爱收集古玩字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金石录》后序李清照右《金石...

[最佳回答]1.B2.B3.D4.追思故物,悼念亡夫,悲从中来,有极其落寞凄苦无奈之感;同时也有经历太多大喜大悲之后对人生的一种彻悟,一份旷达与坦然。5.(1)(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金石录》后序右...

[最佳回答]【答案】1.B2.C3.(1)李清照夫妇喜爱收藏,遇上《牡丹图》这样的珍品更是爱不释手,但由于资金不足,他们也只好遗憾地放弃。所以能否买回,得看资...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是谁写的?

李清照"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漱玉集>>是她的词集.<<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