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高宗,很多历史爱好者对他的印象就是“懦弱皇帝”。其前期被权臣长孙无忌打压,后期又被皇后武则天压制。一生似乎没啥大的作为!
殊不知,看似懦弱的唐高宗却是盛唐时期一位大有作为的帝王。虽然其名声不如李世民、武则天和李隆基等帝王响亮,但唐高宗时期的大唐版图面积却是最大的。大到多少呢?1200万平方公里,东到朝鲜半岛,西到中亚地区的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南到中南半岛,北到西伯利亚,这在当时都是唐帝国的版图。李世民做梦都想不到,他这个看起来为人宽厚又没啥心眼的老九竟然让唐帝国的版图达到了极盛,让唐朝成为真正的,万国来朝的东亚帝国。
更让李世民想不到的是,李治在位时期还教训了东亚并不老实的日本。唐日两国的白江口海战,一战就让日本人老实了900年。教训日本可以算作继开辟版图后李治一生中最为耀眼的辉煌功绩了。
那么,中日两国为何在唐高宗时期爆发战争呢?要知道,在太宗时期,日本的遣唐使还来到唐帝国学习深造。
这就牵扯到朝鲜半岛政局的变动了。
说得简单点,朝鲜半岛如果唱“三国演义”,唐朝和日本还不会交锋。恰好朝鲜半岛的“三国演义”变成“两国演义”,这好戏就有的看了。
唐朝的三国演义是哪三个国家呢?高句丽、百济和新罗,这三个国家早在初唐时期就接受李渊的册封。按理来说,如果三国能接受大唐的正确领导,东北亚的局势倒也相安无事。可是,朝鲜半岛中面积最大的高句丽却不是省油的灯。随着自身国力逐渐恢复,高句丽就联合百济进攻唐朝的盟友新罗。颇似刘备联合孙权大战曹魏。
新罗和唐帝国是盟邦,新罗被百济和高句丽收拾,李世民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公元644年,李世民下令唐军水陆两进,集中兵力攻打高句丽。为了早日灭掉高句丽,李世民还御驾亲征,和李绩等唐军名将一起,在辽东半岛和高句丽决一死战。在唐军的轮番攻击下,高句丽损失非常惨重,综合国力一蹶不振。
高句丽的国力衰退了,朝鲜半岛的三国演义就变成了两国演义。百济知道,自己单挑新罗势单力薄,因为新罗背后有大唐这个靠山。为了打压新罗,进而将唐帝国的利益挤出朝鲜半岛,百济就找到了新的盟友——日本。日本和百济一拍即合,共同打压和唐朝友好的新罗。
此时的日本或许没有料到,他干涉朝鲜半岛局势的举动,将迎来唐帝国和日本在东亚的全面冲突。
日本真的有胆量挑战唐帝国的东亚霸权吗?至少在日本看来,他是有足够的实力和胆量向唐帝国叫板的。不要忘了,公元645年,日本就在圣德太子的主持下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制国家摇身一变成为封建制国家。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内心深处对外扩张的野心就逐渐体现出来。日本不甘心他在“日本列岛”的利益,决心把更大的利益扩展到东亚的朝鲜半岛。
公元660年,李治命令苏定方出兵13万人进攻百济。百济在唐军的打击下很快灭亡了。而百济的王子逃到了日本,希望日本能帮助百济恢复统治。在百济王子的强烈要求下,日本女皇派出5000大军,帮助百济复国。女皇陛下还亲自带兵出征,结果在出征的路上不幸驾崩。
女皇驾崩后,登基的天智天皇继承女皇遗愿,派出了27000人的日本远征军奔赴朝鲜半岛。得知日军染指朝鲜半岛,东亚的绝对盟主唐帝国自然不能容忍。李治派出刘仁轨指挥2万唐军奔赴朝鲜半岛,和妄图挑战唐帝国霸业的日军展开激战,这战场嘛,就在白江口,离朝鲜半岛并不算远的海面上。
战斗打响后,唐军凭借体积较小的战船灵活性强的优点,向日军展开猛烈冲锋。唐军官兵用火箭猛烈攻击日军战船。在唐军的猛烈打击下,日军损失惨重,江面上飘满了日军官兵的遗骸和被大火点燃的日军战船。日军怎么也想不到,他进攻朝鲜半岛的第一场战斗就遭遇全军覆没的结局,帮百济复国的想法破灭了,万一惹恼了大唐,让大唐进攻日本本土,这事情就不好办了。
最终,日本是彻底的服了,彻彻底底的服了。日本上下再也不打大唐的坏主意,派出遣唐使虚心向唐帝国学习。此后,唐帝国和日本的友谊一直延续,直至安史之乱期间,日本天皇都想派兵帮唐帝国平定叛乱。
欺负弱小,学习强大,这是日本国几千年不改变的性格,这个性格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1941年12月11日,担任大会保卫工作的朝鲜义勇队的战士们连夜赶到胡家庄。12日拂晓,不甘心失败的南佐日伪军纠集了元氏、获鹿、井陉等地500余人的兵力,携带迫击炮一门、轻重机枪4挺,从胡家庄的西南北三面偷偷包围上来,并占领了村外的制高点,封锁了进出村的要道路口。当时,在三道坡一带活动的县独立营1连发现了敌情,形势危急,为掩护义勇队和抗日县政府机关以及人民群众突出敌围,向胡家庄迂回鸣枪吸引敌人。
义勇队的战士们为掩护抗日政府和人民群众安全突围,与十几倍于己的日伪军展开激烈的殊死搏斗,手榴弹爆炸声、机枪哒哒的喷射声、人们的呐喊声、敌人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胡家庄上空。
在胡家庄村口,子弹打完的义勇队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激战中战士们高喊:“打呀!把敌人坚决打下去!”队长金世光身负重伤,身上淌着鲜血,仍挥臂领导冲锋;指导员子弹打完后,与敌人扭打到一起,结果寡不敌众,被敌人活捉并捆绑,他大义凛然,高声怒骂,被凶残的敌人刺死;突围中,炊事员两次负伤,始终不肯丢掉驮着粮食的牲口,从山崖上摔下来后不顾伤痛,爬起来继续牵着骡子跑,不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分队长腿部负伤被敌人俘获,坚强不屈,死不低头;战士朴哲东被俘后视死如归,面对敌人血淋淋的刺刀毫不畏惧,慷慨就义。
义勇队的战士们经过血战冲出了敌人的第一道包围,随即又遭遇了敌人的第二次包围,队长金世光带领战士们趁着弥天大雾,用日语巧妙的和敌人周旋,斗智斗勇,最终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此次战斗中,为保护元氏县抗日政府机关和人民群众,有4名义勇队战士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把热血洒在了元氏大地上,他们是孙一峰(28岁)、朴哲东(26岁)、韩清道(27岁)和王现淳(24岁)。还有两名同志身负重伤,分别是金世光(29岁)、金学铁(25岁)。在元氏根据地,人们高喊着“为朝鲜烈士们报仇”的悲愤口号,沉痛悼念异国战士的英灵。人们自发地抬着4位烈士的遗体,辗转井陉,抬到赞皇黄北坪村太行一分区司令部。
太行一分区为4位烈士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并把烈士们妥善安葬在根据地黄北坪鲜花盛开的山坡上。朝鲜义勇队战士壮烈牺牲的事迹,在抗日根据地引起强烈反响,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高度赞扬朝鲜义勇队在这次战斗中建立的功勋,并撰写了《朝鲜烈士永垂不朽》的文章以示纪念,并赠送给朝鲜义勇队一挺机枪,枪把上刻着:“为了共同的理想,我们永远站在一起。”
相关问答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当年,北朝鲜在金日成将军领导下,得到前苏联斯大林的许可,要统一南北朝鲜。但是,却触犯了美国的利益,在联合国会议中,苏联...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