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以自然无为为有为),
事无事(以平安无事为大事),
味无味(以恬淡无味为佳味)。
大小多少(无论大事小事还是多得少得),
抱怨以德(都要用以德抱怨的积极心态)。
图难于其易(欲想突破困难必须从容易处下手),
为大于其细(为了成就大事必须做好细微之处)。
天下难事(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必是从容易开始);
天下大事(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必是从细小开始)。
是以圣人(因此圣人),
终不为大(始终不认为在做大事),
故能成其大(所以才能成就其大业)。
夫轻诺必寡信(轻易承诺必然少有信誉),
多易必多难(易事累积必然难事成堆)。
是以圣人犹难之(因此圣人警惕难事出现),
故终无难矣(所以始终不会出现困难)。
简译解析:
有所作为,趁着没有人作为的时候;
做事,趁着空闲的时候;
尝味道,趁着清淡无味的时候。
大与小,多与少,以德报答怨恨,克服困难在容易的地方着手。
世界上的难事必从容易的地方着手。
世界上的大事,必从细微的地方着手。
所以圣人始终不自高自大,所以能成就他的伟大。
轻视承诺一定少信誉,做事常常视为轻易,必多逢艰难。
因此圣人犹感到难为。所以照这样做人生就没有难事了。
儒家是千百年来,最重要的学术派系,始自于春秋战国,成熟于西汉孝武皇帝。此后两千年,儒家的诸多思想言论句句成为经典,被后世知识分子奉为圭臬。因为儒家的影响,华夏文明一直以崇尚文治和礼仪教化,以不修身心为耻。由于年代久远,儒家的很多经典论述,被后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衍生出许许多多不同的释义版本。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那句“以德报怨”。
今天的人们说“以德报怨”的时候,往往是劝解那些吃亏的老实人,企图以道德的高尚来抚慰老实人的创伤,“以德报怨”也便成为人们吃亏受欺负时,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很不幸的是,孔子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那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呢?《论语》原文如下: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以德报怨”是儒家弟子向孔子请教问题时的反问,想问问孔子,人生面对不公待遇时,能否采取宽宏大量的态度来包容原谅对方。孔子的回答很令人出乎意料,孔子只说了8个字,“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什么是“以直报怨”?孔子的意思是说,生活中若是有人欺负自己,坚决不能软弱,一定要采取同样的方式还给对方。所谓的“直”,既有正直的意思,也有“直截了当”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人生活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首先要做到正直不阿、刚直不屈,若是别人试图想要侵犯自己的利益,应该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给他最直截了当的还击。
纵观世间百态和人情冷落,这世上从没有依靠道德感化和良知感召的恶人。但凡心存善念、心有良知的人,绝对不会有作恶多端。所以,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也”说得也是这样的道理。一个真正本性善良的人,又怎么会做出与人争夺,犯上作乱的事。
很多人经常说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奉劝各位以后听到这句话时,一定要格外加倍小心,千万不要被花言巧语迷惑。刀子嘴里怎么能够放进去一颗豆腐心呢,或者说即便身体内拥有一颗豆腐心,又怎么能过得了刀子嘴展现出来。世上只有一种情况,刀子嘴刀子心,豆腐嘴豆腐心。刀子与豆腐两种不同属性的事物,又怎么能够放在一起。所以,面对刀子嘴时,一定要用刀子嘴还击,不要因为所谓的“豆腐心”而心存隐忍,这都是坏人司空见惯的伎俩罢了。
孔子的本意很明确,以真心换真心而已。报答道德最好的方式,便是用道德回报。世间所有的好人从来都有重义气轻名利品格,对好人最大的肯定和回应便是善念善行。想必“六尺巷”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张英家人与邻居吴家因为建房一事产生矛盾,为此大打出手,张英得知后便写下一封书信送给家人,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便主动让出三尺。吴家看到张家的举动后深感惭愧,张家既然能够高风亮节,吴家自然也不能掉价,同样让出三尺的宽度,“六尺巷”因此而来。
张吴两家属于通情达理的邻居,能够做到躬身自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若是用道德去对待他们,换来的只能是“得寸进尺”,让他一尺之地,他不但会心怀感激,反而会觉得自己应该得一丈。所以,道德只能适用于有道德的人。
笔者认为,道德是很稀有且昂贵的东西,做人应该珍惜自己有限的道德,好钢用在刀刃上,用道德对待有道德的善行,将其人之道还给其人之身,对道德来说才是善莫大焉。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回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直:公正、正直.)以公道的态度对待自己怨恨的人,把恩惠施与对自己有恩的人.就是说对待自己的敌人不要自私.对待恩人要感恩图报...
完整的句子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原意为: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完...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说的。最早是老子说的这样的话,语出:《老子》六十三章.....作为“无为”,从事“无事”,体味“无味”。...以...
《报怨》求仁得仁无怨尤,相逢一笑泯恩仇。唾面自干娄师德,睚眦必报范应侯。或曰:以德报怨,...《报怨》求仁得仁无怨尤,相逢一笑泯恩仇。唾面自干娄师德,...
以德报怨有很多经典的诗句,以下是几个例子:1."怨不得人常辜负,人间能事世难求。待从心善还人善,莫待人从去使酬。"——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解释...
[最佳回答]这你可冤枉孔子了,以德报怨不是孔子说的.最早是老子说的.论语里是孔子的弟子问,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怨:...
[最佳回答]“以德报怨”的原句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意为: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
“恩将仇报”和“以德报怨”是两个相反的概念,它们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行为。“恩将仇报”意指对别人的恩惠不但不思回报,反而用仇恨来对待给予恩惠的人。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