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哪一个季节 李清照绿肥红瘦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闽南网]

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哪一个季节 李清照绿肥红瘦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因一部小说及其改编的电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走红网络,李清照也走进人们的视野。印象中这首词一直是李清照如梦令系列的一首经典词作,但是也有部分人不记得原文。小编特意搜集了李清照《如梦·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其赏析,希望对考生以及感兴趣的网友有所帮助。

如梦·昨夜雨疏风骤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句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白话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整体赏析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41章 表哥,表哥,表哥

绿肥红瘦全文免费阅读 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哪一个季节 李清照绿肥红瘦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当天下午,已嫁了人的姑姑盛纭和堂姐淑兰也回娘家来拜见盛老,李氏忙叫丫鬟把正在兰房里玩的两个女孩叫来。兰的长姐早嫁,长兄早娶,二哥长梧又去了京城,平日无人陪伴玩耍,只好苦心钻研九连环,明兰何曾练过这个,技不如人便甘拜下风,兰得意之,一边叫丫鬟整理裙裳钗环,一边絮絮叨叨解九连环的诀窍。

丹橘从螺钿首饰盒里捧出好大一支丹凤衔红宝累金丝珠钗,明兰咬牙受下,只觉得脖都短了寸,那边一个大丫鬟也紧着往兰头上插一支嵌宝石花蝶重珠簪,兰绷着脸一下推开,嘴里嚷着:“我不戴那玩意儿,上回我戴了一晌午,闹的我脖疼了天!”

那丫鬟好生哄劝:“我的姑娘,好好戴上罢,若是来的只有姑和大小姐也不逼着你戴了,可慧姑娘和也来呢,你瞧明姑娘都戴上了,她那个瞧着比咱这个还沉呢。”

兰抬头看看明兰那支微颤颤的大珠钗,心理平衡了些,便嘟着嘴让戴上了。

缓步朝正房走去,沿着抄手游廊拐个弯,一个丫鬟守在门口打开帘道:“二姑娘和明姑娘到了。”明兰随着兰跨进门去,当正中坐着盛老和大老,大李氏坐在墩上,氏站着张罗茶果,都笑着和几个穿着华贵的女说话。

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一直紧挨着盛老咬耳朵说笑话,她肤色微黑,一双眼睛却灵动活泼得真不似她的年纪;她见兰旁边跟了一个不认识的女孩,立即起来拉着明兰细细上下打量,只见女孩肤如雪凝,目光清澈,一对米粒般的笑涡在嫣红的嘴角隐隐若现,她顿时眼睛一亮,回头笑道:“婶婶,这就是我侄女明兰吧!哎哟喂,瞧这小模样生的,比画上的还好看,都说侄女肖姑姑,果不然与我一个模呢!”

大老指着她笑道:“好你个没脸的,你这是夸明丫儿呢,还是往自个儿脸上贴金呢?就你那块料,就是再投十次胎,也捡不着这般的好皮!”那妇人居然撒娇着跺了跺脚:“娘!我这可是给你争脸,我生的像您,我夸自个儿不也就把您带上一道夸了嘛?您倒好,还拆台!”

大老无奈的摇摇头,盛老也被逗乐了,点点头道:“纭丫头果然孝顺!”屋内众人一齐大笑,丫鬟媳妇也捂着嘴暗笑。

大老指着那妇人对明兰道:“这是你纭姑姑。”又指着坐在下首墩上一个尖眉细眼的妇人道:“这是你老爷家的婶婶。”然后指着站立在旁的一个年轻媳妇和一个垂首少女道:“这是你淑兰大姐姐,这是房的慧兰堂姐。”

明兰立刻屈身过去,盈盈下拜行礼,一一叫过;屋内众人见她行礼严整规矩,从肩到腰到膝盖足弓姿势婉约轻灵,优雅浑然,待见得大老拉着她说上几句话,都觉得她落落大方,举止得体,恭敬老实又亲近,众人颇是喜欢。

盛纭最是直率,一把拉过明兰细细说话,问着喜欢吃什么可住的惯之类的,一边从怀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大红金绣线滚边荷包给她:“我家明兰生的好,回头姑姑送几匹上好的云锦倭缎来给你做衣裳!”

兰生性豁达,见明兰受人喜欢也不生气,只假意恼道:“姑姑好偏的心,如今见了个比我好的妹妹,便把我忘在脑后了。”盛纭用力点了下兰的脑门,笑骂道:“你个小没良心的,这些年你从姑姑这儿拿的还少呀!”

屋里众人说话,只那没人去搭理,她孤零零的喝着茶,忽然插口道:“兰侄女儿你就知足吧,虽说都是侄女,可还有你慧兰姐姐可半分没落着呢。”

明兰低着头偷偷看向慧兰,只见她红着一张脸,低头不语,再看那,衣裳看着光鲜,仔细瞧那边角袖口处却有磨损补救的痕迹。

盛纭不去理她,只轻飘飘的一句话掠过:“婶婶待我们兄妹有大恩,明兰侄女儿自也不一般。”那被撂下,转头狠狠瞪了一眼慧兰,指桑骂槐道:“你这不成器的,若你有你明兰堂妹半分讨人喜欢的本事,便也得了你姑姑的大小宗物件了!如今白叫了十几年姑姑,半分银也没捞着!”

盛纭当即反口:“绉大嫂的话我可听不懂了,难不成你家里的孩叫我姑姑,都是打量着算计我的物件?”

竖着眉毛尖声道:“哟,可不敢!只是如今外头人都说,盛家大房二房都金山银山堆填了海,却只看着自己兄弟叔伯落魄的要讨饭了也不管上一管!凭日日施粥放米给不相干的,也不过是虚图了个大善人的好名声,原来也是做样的!”

兰一听有人侮辱自家父亲,立刻大声道:“我爹爹前日里刚给婶婶家送去几大车柴米,至于银两那是月月不断的,这也是做样的?”

大李氏沉声道:“兰,休得无礼!还不快退下!”

屋内一时刀光剑影。

明兰暗暗咋舌,只低着头不敢让人看见自己脸上的惊异:往日里,她们姐妹个吵嘴或者王氏和林姨娘明枪暗箭都是有的,可也从无这般撕破脸的行径。再偷眼去看旁人,只见包括盛老在内的所有人都面色如常。

大老哼了一声:“绉儿媳妇,你今日是来拜见你二婶的,还是来寻衅的,在长辈面前如此大呼小叫,也不怕叫小辈看了笑话!”

涨红了脸,一言不发的坐下,猛喝茶吃点心。

明兰转头,只见兰一脸得意,挑衅的看着慧兰,倒是淑兰颇有不忍,把慧兰拉走去说话,解了屋里的窘迫,这时一个丫鬟进来,禀道:“李家舅来了。”

大忙道:“快请。”丫鬟打开帘,只见一个满头珠翠肌肤丰腴的妇人进来,见了大老和盛老便恭敬的行礼,笑道:“我来叨扰了,老莫怪,只是常听着我小姑念叨婶娘和气慈爱,今日便厚着脸皮来拜见了。”

盛老笑道:“舅也过谦了,都是自家人,说什么两家话,年纪大了就喜欢热闹,你们能来我高兴的很。……明兰,来见过舅。”

明兰上前恭身行礼,迟疑着不知叫什么好,那舅忙开口:“你便如兰一般叫我舅妈罢。”明兰抬眼看了看盛老,见她微微颔首,便乖巧的叫了声:“舅母好。”

舅朱氏眼眯成一线,笑道:“好标志的闺女,老好福气呀。”说着也从身边的丫鬟手里接过一个菡萏色的荷包塞到明兰手里;明兰低头一瞧,只见这荷包珠绣辉煌,镶珍订宝,其华丽耀眼,不看里头的东西,光是这荷包就价值不菲了。

大家坐下叙话,舅朱氏照旧没有理睬,只和盛老她们说话,从金陵说到京城,从内眷说到女,明兰从不小看这种内宅妇人间的闲话恭维,只细细听了,才知道早年间李老公是和盛老公一起发的家,一开始并不如盛家兴旺,不过人家的儿养的好(没有引进外来基因而是凑合了乡下的结发妻),代勤恳经营下来,家业繁盛,成了宥阳县城里数一数二的人家。

几次欲插嘴都不得成功,大老说会话,忽对盛纭道:“泰生呢?今日他没随你来么?”盛纭笑道:“梧哥儿难得从京城回来,我那傻小总也说个没完,咦,舅,你今日一人来么?”朱氏笑道:“来了郁哥儿和都哥儿,都在外头呢。”

大老笑道:“都是自家亲戚,快叫进来。”

说着便叫丫鬟传人,然后帘掀开,进来个年岁相当的男孩,齐齐给盛老下拜行礼,大老笑着指当头一个眉眼含笑唇红齿白的男孩道:“这是舅家的二公郁哥儿。”后指着左边一个腼腆害羞的男孩道:“这是李家公都哥儿。”最后指着一个面皮微黑厚实健壮的男孩道:“这是我纭丫头的小,泰生。”

个男孩各有风采,一时间屋内一片勃勃之气;除了明兰,其余众人皆早识的,于是明兰只得过来逐一施礼称呼,随着兰一概都叫‘表哥’。

朱氏笑着对明兰道:“你还有个大表哥,这会儿出外办货去了,你大表嫂人是好的,以后可要来我家顽。”

盛老赞道:“舅好福气,哥儿都这般丰秀儒雅,端是美质良材。”舅笑道:“这两个魔星可闹着呢,老谬赞了。”

盛老拉过李家两个男孩,细细问了读书问,知道大的已经考上秀才,小的也是个廪生了,更是喜欢:“好好好,上进用功方是道理。”朱氏笑道:“他们这可算不得什么,听闻老家的长孙,不拘秀才举人进士都是一次考中,如今被点了庶吉士,在翰林院供职,这才是真真的曲星下凡的命格哟。”

盛老转头瞪了大老一眼:“定是老嫂到处说去的,没的夸坏了孩。”大老笑道:“有好的自然要夸的,回头等这两个孩上京赴考了,你且照应着点儿就是了。”

盛老道:“这还用说,维哥儿媳妇的侄便如我们自家孩般。舅,待哥儿们上京了,就住到我处去,家里还有两个备考的小,恰好做伴。”

朱氏就等着这句话,连声笑道:“那可真谢谢老了,郁儿都儿,还不磕头谢过。”

李郁李都立刻再次拜倒,舅谢了又谢。

兰附到明兰耳边轻声问:“不过是住到自己亲戚家里头,做什么这般道谢呀?”

明兰苦笑,这小姑娘还真敢说,只答道:“我家书多。”

事实是,考科举其实除了闷头用功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前后期工作。这里面大有门道:首先要知道主副考官的章喜好和政见倾向,甚至字体偏爱,然后是当今朝政风向,不能涉及禁忌话题和派系斗争等等,末了,还要会友拜师,在清流中混个人熟。

虽然考卷是封了姓名的,但事实上能当上主考官的,基本能从章字迹和行中猜出自己熟悉的考生。这不是用来作弊的,但只要不很离谱,可以获得相对稍高的评价。有盛家这样的官宦家族帮忙介绍引见,李郁李都可以事半功倍。

明兰觉得吧,这个……不想考中的考生不是好考生,但不拉关系的考场才是好考场。

这时兰过去,与胡泰生说话,嬉笑声大了些,盛纭转头去瞧,皱了皱眉,便腻到盛老身边笑道:“我家泰生不是读书的料,婶婶可是嫌了哦。”

盛老似乎很喜欢这个淘气的侄女,笑骂道:“你个泼猴,你小时候我多少回教你读书写字,你的天打鱼两天晒网,连字经也背不全,还有脸说嘴?!泰生这都是随了你!泰生,过来。”拉过泰生的手,笑道:“好孩,男儿家行行出状元,我常听你舅父夸你,说你勤恳厚道,实心用事,打理家业十分得力,我听了不知替你娘多高兴呢!”

胡泰生只一脸憨厚的笑,兰凑过来笑道:“表哥,我明妹妹新来,你可带了什么好东西?”泰生老实回答:“海对边的西洋点心,给妹妹们尝个鲜儿。”

不甘寂寞,忍了许久终开口道:“我这一辈也没尝过西洋点心,听说是香甜的,也给我带些回去让你舅舅尝尝;外甥可别人瞧不起你舅舅家!”慧兰也笑道:“瞧母亲说的,泰生表哥最是厚道,怎么会厚此薄彼瞧不起咱们家呢?”慧兰语气亲昵,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朝泰生看去,泰生脸红过耳,低头站着,打死也不开口了。

屋内其余众人全装没看见,只兰怒着又想冲过去,明兰暗叹一口气,她本想扯住兰袖,但估量了一下这位堂姐与自己的力量对比,决定改变战略。

明兰轻巧的一个转身,不着痕迹的拦在她跟前,一时还没想好借口,可箭在弦上,于是她说了一句自以为高明的话:“兰姐姐,你再与我说说那九重连环扣怎么解吧;这老悬在脑里,我心头挠似的难受呢。”

兰果然被阻住了,惊奇的转头:“咦?刚才我不是手把手与你讲明白了么?怎么这会儿功夫你又不知道了?”她音量有些大,一旁站的几个男孩都看了过来,尤其是年纪最小的李都,表情隐约写着‘她好笨’个字,明兰窘迫的脸上发烧,心里大骂丫的。

那李郁轻轻笑了下,笑着看了明兰一眼,道:“似九连环这般深奥的也只有妹妹这般聪明的人才一就会,咱们笨笨的,自然得多讲几遍了。”胡泰生最老实,连连应和:“是呀,是呀,我也老不会呢。”

兰闻言大是得意:“表哥说的是。”转头便对明兰耐心的再说一遍解九连环诀窍来。

明兰心里颇为惆怅:深奥你个头呀深奥!不过好歹达到目的了不是。

明兰笑眯眯听着,不断点头应是,随意转头间,忽然看见上首坐的盛老,只见她与众女眷说话,连连微笑,明兰有些楞,只觉得这会儿祖母的笑容竟有几分熟悉……啊,对了,小时候姥姥拿白煮蛋哄她穿耳洞时,就是这个笑容。

相关问答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懂得

出自《如梦令·李清照》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选用了的李清照的《如梦令》,这其中包含哪些文学性呢?

谢谢!下面试着回复一下!一,李清照的生平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出生在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宋代女词人,...我们先不...

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什么意思?

时间不等人,不会可怜人,鬓角已经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白发了知道吗。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出自宋朝诗人吴潜的《如梦令·插遍门前杨柳》。全文:插遍门前...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情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有何关联?

一、剧名美《如梦令·那年花开月圆》那年花开月圆,人间至味清欢。何以笙箫默?海棠雨胭脂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看似清丽的“词”,其实是...

关于李清照的成语故事-pltE4qcls2的回答-懂得

绿肥红瘦这首词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当是李清照前期作品。词中所写,乃日常生活中一个极难引人注意的细节,曲折地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155****4757的回答-懂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天夜里,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