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知音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

夫麟凤与麏稚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稚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徵,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扬雄自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其事浮浅,亦可知矣。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绎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赞曰∶

  洪锺万钧,夔旷所定。良书盈箧,妙鉴乃订。

  流郑淫人,无或失听。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原文翻译:

正确的评论多么困难!评论固然难于正确,正确的评论家也不易遇见;要碰上正确的评论家,一千年也不过一两人吧!从古以来的评论家,常常轻视同时人而仰慕前代人,真像《鬼谷子》中所说的:“天天在眼前的并不任用,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从前韩非子的《储说》刚传出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深恨不能和他们相见;但是后来相见了,结果却是韩非下狱,司马相如被冷落:这不显然可以看出是对同时人的轻视吗?至于班固同傅毅,作品成就本来差不多,但班固却讥笑傅毅说:“傅毅写起文章来就没个停止的时候。”曹植评论作家时,也贬低陈琳;丁廙请他修改文章,他就称赞丁廙说话得体;刘修喜欢批评别人,他就把刘修比作古代的田巴:那么,曹植的偏见就很明显了。所以曹丕说“文人互相轻视”,这不是一句空话。还有楼护因有口才,便居然荒唐得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司马迁曾请教于东方朔;于是桓谭等人都来嘲笑楼护。楼护本来没有什么地位,信口乱说就被人讥笑;何况作为一个文人学者,怎么随便乱发议论呢?由此看来,有见识高超而不免崇古非今的人,那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有才华卓越而抬高自己、压低别人的人,那就是班固和曹植;有毫无文才而误信传说、不明真相的人,那就楼护。刘歆担心扬雄的著作会被后人用来做酱坛盖子,这难道是多余的慨叹吗?  麒麟和獐,凤凰和野鸡,都有极大的差别;珠玉和碎石块也完全不同;阳光之下显得很清楚,肉眼能够辨别它们的形态。但是鲁国官吏竟把麒麟当作獐,楚国人竟把野鸡当做凤凰,魏国老百姓把美玉误当做怪异的石头,宋国人把燕国的碎石块误当做宝珠。这些具体的东西本不难查考,居然错误到这种地步,何况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本来不易看清楚,谁能说易于分辨优劣呢?文学作品十分复杂,内容与形式交织而多样化,欣赏评论者又常常各有偏爱,认识能力也不全面。例如性情慷慨的人遇见激昂的声调就打起拍子来,喜欢含蓄的人读到细密的作品就会跟着走,有点小聪明的人看见靡丽的文章就动心,爱好新奇的人对于不平常的事物就觉得爱听。凡是合于自己脾胃的作品就称赏,不合的就不理会;各人拿自己片面的理解,来衡量多种多样的文章:这真像一个人只知道向东望去,自然永远看不到西边的墙一样。  只有弹过千百个曲调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口宝剑的人才能懂得武器;所以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就是必须广泛地观察。看了高峰就更明白小山,到过大海就更知道小沟。在或轻或重上没有私心,在或爱或憎上没有偏见:这样就能和秤一样公平,和镜子一样清楚了。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个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自己的创新,第四是看作品中表现的不同手法,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节。这种观察的方法如能实行,那么,作品的好坏就可以看出来了。文学创作是作家的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之中;文学批评却是先看作品的文辞,然后再深入到作家的内心。从末流追溯到根源,即使隐微的也可以变得显豁。对年代久远的作者,固然不能见面,但读了他的作品,也就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了。难道担心作品太深奥吗?只恐怕自己见解太浅薄罢了。弹琴的人如果内心想到山和水,尚可在琴声中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何况文章既用笔写出来,其中的道理怎能隐藏?所以读者内心对作品中道理的理解,就像眼睛能看清事物的外形一样:眼睛清楚的话,就没有什么形态不能辨别;内心聪慧的话,就没有什么道理不能明白。然而世俗上认识不清楚的人,深刻的作品常被抛弃,浅薄的作品反而有市场。因此,庄周就讥笑人们只爱听庸俗的《折杨》,而宋玉也慨叹高雅的《白雪》不被人欣赏。从前屈原说过:“我内心诚朴,而不善于表达,所以人们都不知道我的才华出众。”能认识出众的才能的,只有正确的评论家。扬雄曾说他自己“内心喜欢深刻的、博洽的、绝顶华丽的文章”,那么他不喜欢浅薄的作品,也就由此可知了。只要是见解深刻,能看到作品深意的人,就必能在欣赏杰作时获得内心的享受;好像春天登台所见美景可以使众人心情舒畅,音乐与美味可以留住过客一样。据说兰花是全国最香的花,人们喜爱而佩在身上,就可发出更多的芬芳;文学书籍则是国家的精华,要细细体味才懂得其中的妙处。一切愿意正确评论作品的人,还是特别注意这些吧。

  总之,三十斤 [1] 重的大钟,只有古时乐师夔和师旷才能制定。满箱子的好书,就依靠卓越的评论家来判断。郑国流荡的音乐会使人走入歧途,千万不要为它迷惑听觉。惟有遵守评论的规则,才不致于走错道路。

知音全文 文心雕龙·知音

诗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词作为中国古代的闪耀遗珠,它的伟大,不仅在于唯美的遣词造句,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光芒。

知音全文 文心雕龙·知音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宋·苏轼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人类心灵的纯净一隅,是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境界。清欢不讲物质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平静体味。清欢是对人生、对生活的品味与享受,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情趣的珍惜,是在执着与放逐间,体味乃至人生的诗意。

知音全文 文心雕龙·知音

懂得知足,方能常乐

《相思会》宋·曹组人无百年人,刚作千年调。

待把门关铁铸,鬼见失笑。

多愁早老,惹尽闲烦恼。

我醒也,枉劳心,谩计较。

粗衣淡饭,赢取暖和饱。

住个宅儿,只要不大不小。

常教洁净,不种闲花草。

据见定、乐平生,便是神仙了。

懂得知足方能常乐,就好像纪晓岚老师陈白崖所写的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过分膨胀自己的欲望只会让心灵疲惫痛苦,因为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淡泊名利,是真谛

《摸鱼儿·东皋寓居》宋·晁补之买陂塘、旋栽杨柳,

依稀淮岸江浦。

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

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儒冠曾把身误。

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

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

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知道想要摆脱名利的束缚是不可能的,但是却能修炼出名利淡泊的心态。

其实,淡泊名利就是保持自我的本真,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地活着。

知音全文 文心雕龙·知音

心若无尘,清风自来

《玉楼春·春景》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心灵没有了闲暇安逸,快乐当然就不再光顾。

不要为金钱丢掉快乐,物质财富的确能给心灵带来一时的快乐,但物质繁荣,也剥夺了人们快乐的美好时光。

知音全文 文心雕龙·知音

人生难得,一知己

《小重山》宋·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纳兰性德说:“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人生在世,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如果一生中有幸遇到知己,一定要懂得珍惜。

知音全文 文心雕龙·知音

有得有失,才是人生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失的过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得失是相依的,有失就有得。

流年暗中偷换,时光永不还

《洞仙歌》宋·苏轼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英雄白头,美人迟暮,都是让人极其难堪,极其悲哀的。

知音全文 文心雕龙·知音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八声甘州》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故乡就是回不去的地方”,人一旦背负行囊,怀抱理想,踏上远离故土的列车,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回归只是一个虚构的符号,只是一场遥遥无期的梦……

知音全文 文心雕龙·知音

人走,茶凉

《浣溪沙》宋·王安石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人走了,茶凉了,这又何妨呢?茶凉了就倒掉,冲上新的茶叶,自会有袅袅茶香。何必要留恋那杯凉掉的旧茶,迟迟不肯喝清香怡人的新茶呢?

知音全文 文心雕龙·知音

人生只道是寻常

《木兰花》宋·晏殊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故交零落,人生无常,死亡是谁也无法阻挡改变的结局。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只道是寻常。

相关问答

知音歌词全文原文?

《知音》是一首著名的中文歌曲,由陈百强演唱。以下是《知音》歌词全文原文:我也不会说很多话只希望你能听懂我的心别追问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绝对...

知音歌词全文-懂得

《知音》歌手:雪伶专辑:《山歌好比春江水》词曲--------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最难觅----山青青水...

伯牙子期知音之交原文?

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

邵雍的知音吟全诗是什么意思?

知音吟全文:仲尼始可言无意,孟子方能不动心。莫向山中寻白玉,但於身上覔黄金。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我辈何人敢称会,安知世上无知音知音吟全文:...

中国民间故事高山流水觅知音全文?

《高山流水觅知音》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知音和知己分别是什么意思...?-?天的回答-懂得

“知音”指了解自己特长的人。是性格相投的朋友,重在志趣相投。“知己”除了包括知心的意思外,还有一层的意思,彼此互相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是指有...

七弦抚尽独千秋全文?

《七弦抚尽独千秋》是一篇古文小说,全文共有三十回。这部小说以主角柳如是和花非花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柳如是为了学好琴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为琴...

送君别去无知音的出处出自王维的那首诗?

“送君别去无知音”不是出自王维的古诗,而是现代歌手曹轩宾的《别军叹》中“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别君叹》改编的原出处是《送元二使安西》。...

游子倦午夜知音啥意思?

意思是:江湖的那些故人,也都是十年在奔忙,在外的游子们也都困倦了,午夜的知音又在哪。现在读书人都笑一梦黄梁。这首诗属于网络文体,没有具体出处。全文是:...

书戴嵩画牛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知音难遇?

《书戴嵩画牛中》这篇短文中没有体现知音难遇话语。这是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