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罗文:在幕后台前切换,像甘草见证香港影史

多数人看到导演罗文去世的消息,心里可能还要疑惑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不是那个故去多年的歌手罗文,是另一个导演罗文。导演身份是罗文近五十年银幕生涯最显赫的一个身份,他1966年进入邵氏电影公司担任化妆师一职。此时的邵氏刚刚推出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开创了华语武侠电影的新纪元,第二年张彻的《独臂刀》立马打破票房纪录,成为第一个本土百万票房电影。

甘草江湖录全文阅读 怀念罗文:在幕后台前切换,像甘草见证香港影史

罗文

但好像邵氏的恢弘和这一个小小的化妆师并没有太大的干系,邵氏是一个巨大的电影帝国,内部是分工精确的流水线。1966年同样进入邵氏电影公司的,还有吴思远。罗文去世后,吴思远接受采访说罗文是他在邵氏认识的第一个人。

吴思远在邵氏仅仅负责场记、副导演工作,在李翰祥、张彻等邵氏名导争锋的时代,他似乎没有任何办法出头,仅仅4年后就离开了邵氏。1970年邹文怀也走出了邵氏,与合伙人创立嘉禾电影公司,之后签约李小龙,几部片子下来大破邵氏票房神话,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这个时期吴思远也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思远影业公司,他将好友罗文拉出邵氏,加入自己的公司帮忙。在这期间,罗文多担任副导演的工作,吴思远在开疆拓土之际,很需要这样一个老友的帮衬,陪他一同打下江山。思远影业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大多拍摄的是顺应类型片潮流的武打片,在70年代末发掘成龙,拍摄了《蛇形刁手》《醉拳》等片。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新浪潮开启,吴思远也一手挖掘出旗手人物徐克,逐渐退居监制位置,把江湖留给新一代,但将他的好友、副手罗文推到台前。新浪潮先驱翁维铨拍摄了《行规》,章国明拍摄了《半边人》,开启了警匪片的小浪潮,吴思远的公司此时也跟上了这个类型片浪潮。罗文在第一部延续思远影业风格的《蛇猫鹤混形拳》初露锋芒后,一连拍摄了《阿灿当差》《摩登杂差》《退休探长》三部警匪喜剧。

甘草江湖录全文阅读 怀念罗文:在幕后台前切换,像甘草见证香港影史

《蛇猫鹤混形拳》海报。

上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进入最鼎盛的时期,罗文也离开了吴思远,和编剧黄炳耀开创了凯田电影公司,自己成了掌舵人。

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都应该在电视上看过他1994年导演的《人鱼传说》。这也是钟丽缇的第一部电影,她刚刚从国外返港,参加选美出道,由当时香港第一小生郑伊健、台湾第一小生金城武双星护驾。故事里,钟丽缇饰演的美人鱼到了岸上,与人类社会格格不入,恰如当时刚刚回到华语世界的钟丽缇,也有一点手足无措,中文都说不顺溜。

甘草江湖录全文阅读 怀念罗文:在幕后台前切换,像甘草见证香港影史

《人鱼传说》剧照。

从邵氏帝国到香港新浪潮,再到上世纪90年代为王家卫的泽东电影公司担任监制、策划工作,罗文见证了香港电影五十年来的风云变幻,从幕后走上导演椅,又回到幕后。他就像《人鱼传说》里的人鱼,被潮浪推上历史舞台,似乎难以找准自己的位置,最后也回到大海里,成为汇聚香港电影璀璨时代的一滴水珠。虽然默默,但也不可或缺。

□耳朵(影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刘越

“头孢就酒,说走就走”,致命用药误区你中了几招

每到年终岁尾聚会增多之际,“头孢就酒,说走就走”的友情提醒就会再出江湖。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药剂科主任白秋江强调,用药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然而生活中总有很多人因为用药误区频频“踩雷”,令人痛惜。作为药物警戒领域的专家,白秋江主任曾经接手处理过很多因为用错药导致的案例,“这些事故原本不该发生,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的,更要注意。” 通讯员 倪秋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案例1.病友推荐的“良药”成了“毒药”

50多岁的王阿姨喜欢打麻将,有时候麻将打久了头就昏昏沉沉。一日,“麻友”李阿姨说起,自己前几日头晕住院,用了一种“通血管”的药物,用完神清气爽,头也不晕了。王阿姨听了很心动,在没有经过任何检查的情况下,自行使用了“同款”药物“通血管”3天,之后突发颅内大出血,经抢救虽挽回性命,但造成严重偏瘫,生活无法自理。

有些老年人认为“年纪差不多,身体毛病也相似,应该可以用一样的药”。然而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病情均存在差异,适合别人的药物不一定适合自己。比如“通血管”的常用药物一般都是活血化瘀类、抗血栓类的注射剂,不同人群体内的凝血状态有差别,在没有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的情况下盲目使用抗血栓药物,就极易引起大出血。

案例2.图省事自行加快输液速度,险些丢命

老张得了感冒,去当地医院要求输液,医生告知他可以口服药物治疗,但他觉得“挂水”好得快,坚持要输液。在输液过程中,老张接到电话,因着急出去办事,他将输液速度调到了最快,没多久,他便感觉胸闷气短,眼前发黑,还没等护士给他拔下针头便昏了过去。经检查,老张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导致心脏超负荷出现昏厥。经过一番抢救老张才脱离危险。

输液治疗很常见,但也需要谨慎对待,输液前一定要告知医生和护士是否有过敏史,是否有心肺疾病,出现不适应该立即告知护士。

案例3.药品存放不到位,“救命药”险误性命

老陈患有冠心病多年,之前偶尔也会有心绞痛发作,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很快就能缓解,所以,他总是随身携带着硝酸甘油的药瓶。一次,老陈再次心绞痛发作,赶紧从衣服口袋里拿出硝酸甘油,每隔5分钟含服1片,连用了3次,可疼痛还是没有缓解,家里人赶紧手忙脚乱地将他送到了医院。经过抢救老陈脱离危险。康复后,老陈很纳闷,明明正确使用了硝酸甘油,而且药也没过期,为什么不管用呢?

硝酸甘油通常在生产日期后2至3年失效,但这是指药品未开封,而且保存良好情况下的期限。已经开盖使用过的药物,有效期只有3至6个月。更重要的是,硝酸甘油的存放大有讲究,因其遇热易挥发,需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并且应该避光保存,如果贴身保存,体温会加速其分解而失效。所以,需要常备硝酸甘油的患者,可以把药瓶放在包里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为了保证药效,已开封的硝酸甘油应该3-6个月更换一次。

案例4.混吃成分相似的感冒药,导致肝损伤

20多岁的小王,因为感冒发烧,自行去药店买了“感冒药”。因为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就多买了几种,有西药也有中成药,还加倍剂量吃。坚持了几天实在熬不住,才去医院看病,此时已经出现严重的肝功能衰竭,起因只是感冒,没想到却进了重症监护病房抢救!

很多人都有混吃感冒药的经历,吃了一种觉得力量不够,就再买一种,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不少感冒常用的中成药中也会含西药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含有类似成分的西药同服时极易过量,损伤肝肾功能。肝功能正常的人,停药后可以自我修复。但一旦肝脏有基础疾病,就可能出现严重问题,危及生命。

案例5.吃中药“补身体”,却引起血压升高

李奶奶有高血压多年,血压控制一直不错。有一段时间,李奶奶发现吃原来的降压药后血压还是很高,于是辗转了当地的多家医院,吃上了3种降压药,但是血压还是下不来。最后发现问题出在她最近一直在服用的中药上。原来,李奶奶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身体素质不好,需要服用中药“补身体”。药方里除了很多补益成分外,还有较大剂量的甘草。李奶奶停服中药一周后,血压得到了控制。

现代研究证实,甘草具有类醛固酮样作用,甘草中的甘草次酸可以升高血压。如果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甘草,可能会引起血压增高、全身浮肿的情况。这会对患者的心脏和血管产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开中药时一定要告知医生,避免因药物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

我国每年有数百万人因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数十万人因此死亡。一次用药错误有可能会给患者乃至家庭带来痛苦和伤害,因此,了解正确的用药常识非常有必要。

来源: 扬子晚报

相关问答

甘草江湖录大概剧情?

《甘草江湖录》,为梨花女御所创作的小说作品。大概内容:甘露是古武世家甘氏家族第十八代掌家。她虽然才十八岁,已经显露出惊人天赋,把甘氏绝学的擒拿术和互...

有关肺心病治疗_千问健康

嘴辱暗紫脚肿胸区有痛感有气闷感舌白两边有齿印最近虼了两星期中药方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轻度肺动脉高压.想在病态不重时得到最佳治疗方法

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二战趣事千千万,意军作战占一半意大利军队在二战的“憨憨”表现也让很多人都对意大利这个国家产生了兴趣有因为没有撬棍无法打开军需箱的笑话有因为美军投放...

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冯道,有什么特别之处?

俗话说: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看胡雪岩,做人当学杜月笙!曾国藩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最后能够保全性命,得到善终。有...

您好,最近拔罐减肥出现手脚冰凉是什么情况_千问健康

您好,最近拔罐减肥出现手脚冰凉是什么情况_千问健康

嘴里上颚左边长了一个透明水泡_千问健康

嘴里上颚左边长了一个透明水泡,一直不见好,有时会会感觉有点疼,不知道这是什么?有一段时间了

“你信她,一个小妾,也不信我”写一篇古风虐心小说?

“你信她,一个小妾,也不信我!”君若漓指着在男人怀中的美貌女子说道。“你可知我是你的结发妻,事到如今你已不信我,那我也没有留下的理由!我君若漓敢爱敢...”...

烟雨江湖丹方秘录内容?

【甘草汤】甘草*5支线的任务道具,目前并没有什么用。【解毒丹】甘草*5、金银花*2解除一些蛇毒,虫毒之类的常见毒,也可以解天一教的瘴气。(太乙的龟息功...

中国民间奇异故事有哪些?

美丽的升仙村传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美丽富饶的秦岭南麓有一座桥叫望仙桥,有个村子叫升仙村。传说从前有个年轻媳妇梦到胖娃娃天天来吃奶,经人指点找到胖...

70后60后你们小时候生活是怎样的,大家都来说说?

我是70后,很想和大家分享小时候的情形,也许不是所有的70后幼年生活都是一样的,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不像现在孩子童年生活的差距那么大。作为我们70后的人回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