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很多人表示,自己会有“两副面孔”:在外面和朋友、同事相处时和颜悦色,到家后会因为一点小事对家人大吼大叫。事后会后悔,但同样情形下次还会上演,就这样被恶性循环所困扰。
如何与家人相处?是一种人际交往智慧。正如《菜根谭》中所言:家庭才是我们修炼内功的地方。
家人就是自己,和家人要好好相处
《菜根谭》是什么?它既不是菜谱,也不是心灵鸡汤!它是为人处世的语录文集,它用朴素的白话讲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菜根谭》中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是。父母慈爱、儿女孝顺、兄弟友爱互助,本来是我们该做的,不需要有过度感激之情。
生活中,我们教育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帮忙也要说声谢谢,这是礼仪教育,没有错。但是从内心来讲,被父母疼爱、被子女孝顺,这是血脉相通的亲情,是天然的本性。
家人关系跟同事、朋友都不一样,家人是我们生命的根源,可以说,家人就是我们自己。不像我们帮助朋友、同事,我们在施恩给人,受惠的人要感恩,不是这样的一个关系,否则就是路人了。
所以,家人一定要相互照顾好,因为家人就是自己,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时候,有一些家庭,家人反目成仇,其实是这个家庭最大的悲剧,也是这个家庭成员一生最大的痛楚。所以,人一定要懂得把家庭照顾好,跟家人和解,跟家人好好地相处。
但是,好好地跟家人相处,这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把这件事情做好,其实你的修身养性的功夫就做到了极处。
家庭关系处理好了,人际关系也就顺了
《菜根谭》又有一段话讲:家庭有位真佛,日常有种真道,人能识心和气,愉色婉言,胜于调息养气万倍,调息养气。
我们平常气不顺,心情不好,有忧郁症,有躁郁症,所以我们要去练功夫、练瑜伽,都是为什么?都是为了要调息养气。其实,与其参加那么多外面的课程,不如在家练真功夫。
跟家人相处好,需要的功夫则是非常高端的,把家人关系处理好了,修炼出来的功夫,那在外面对待同事、对待朋友,那就轻而易举了。
我们平常在外面,不知道怎么跟同事相处,不知道怎么跟朋友相处,其实很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跟父母、兄弟姐妹相处。所以要练这些社会的人际关系,就要好好练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
这里讲的家庭有位真佛,讲的就是我们自己,让自己成为家里的“佛”,“有求必应”,对家人都满足他们的需求。父母亲需要成才,我们就成才;父母亲需要孝顺,我们就孝顺;兄弟姐妹需要友爱,我们就友爱,那就可以培养出多么高的智慧、多么宽厚的胸襟,可以担当各种事情,那我们已经把上乘的武功练好了。
所以给大家一个建议,人际交往先从家人开始,该克制的脾气克制住,该表现出来的态度表现出来,家庭就是我们修炼人际内功的地方。
你对家人有耐心吗?或者你也存在“两副面孔”?如何与父母相处?如何和子女相处?你有什么心得,一起分享过来吧!
以前我曾数次书写过《武氏家训》(原文附后),这次是一位武氏宗亲在微信里定制的。
常言说,家国同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谓家训,是指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法律和道德标准。家训在中国古代体现得比较明显,那时社会教育不发达,教育手段也较为缺乏,加之人口流动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个地域居住的往往较多,一个家庭出现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鲜见。为加强对族人或者家人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或道德规范,族人(家庭)中年长者就要为本族(家)人制定家训,写于家谱中,或悬挂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践行。违背家训,就会受到处罚或遭受道德的谴责。好家训的流传,会形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公众行为习惯,即传统风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风。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氏家训》原文共160字,4字一句,颇有诗意,好学易记,不失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之一。这幅书法用四尺仿古描龙宣纸书写。
——武锋(一峰)
附:武氏家训
(一)爱国守法,诚信做人;厚德传家,敦亲睦邻。
(二)德行立命,善行立身;孝敬高堂,跪乳知恩。
(三)父慈子孝,婆善媳恭;夫妻如宾,家和为本。
(四)长幼有序,躬行己分;兄弟情深,子孙相亲。
(五)胸怀远志,书中有金;勤学不辍,敢攀高岑。
(六)重道守义,矜弱济贫;施善积德,佑而厚昆。
(七)抑奢禁赌,拒毒戒淫;积谷防饥,惟劳惟勤。
(八)操行忠厚,交友择仁;三省宜勉,四知惟慎。
(九)宗祠之重,昭穆所分;晓我宗支,奉祀先尊。
(十)承吾祖德,励我后人;与时俱进,永昌族运。
相关问答
每个母亲对子女都是爱:关爱不溺爱。慈母多败儿。楼下两家人,门对门:一家连生六个女儿:招弟,引弟,爱弟,来弟,最后一个女儿满满,满满后果然生了个儿子。...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