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毕四军
当初,徐庶向刘备介绍诸葛亮时,说亮是个非常有才的农民,喜欢《梁父吟》。刘备很高兴,忙打听其行踪,最终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后来诗仙李白也留有“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的诗句。这些一般人都知道,但“梁父”及《梁父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梁父即梁甫,“泰山下小山名”,就坐落在山东新泰,地处徂徕山之东南,距新泰市区约30公里。
据史记载,始皇帝、汉武帝、光武帝封泰山时,又“降禅梁父”;孔子登梁父,作《邱陵歌》喻推行仁道的艰难;东汉张衡以“梁父艰”喻仕途险恶;北齐梁父县令在山上督造摩崖石刻……可见,此山在历史上相当出名。
至于《梁父吟》的出处,学界颇有争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梁父吟》绝非诸葛亮所作。他只不过改写了在梁父山一带流传的民谣。据说这首民谣是曾子所作,原文早已失传,但大致讲的是齐相晏婴施诡计杀害齐国三勇士的故事。
关于这一点,诸葛版的《梁父吟》说得很清楚,“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亮的老爸曾在泰山郡当过干部,而彼时的梁父山就归泰山郡管辖,所以,同样善施计谋的诸葛亮了解并喜欢吟唱这首歌谣,并不奇怪。
前不久,三朋四友来吾城小聚,大家慕名而去。及至身在山下,才发现这著名的梁父山与周围群山相比,既不高大也不险峻。我们一行六人手脚并用,没费多大力气,就找到那方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北齐摩崖石刻。
巨石约有6米高,5米宽,上刻“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椿”、“武平元年”等字样,正文是节选的《般若波罗蜜经》。只是字迹风化严重,不易辨认全文,但整体看上去,依然端庄大方,苍劲有力。有研究者称,此乃“书法精品,无论是著史者还是论文者,无论是精选者还是博览者,在书法上难以躲开这个摩崖石刻。
赵明诚的《金石录》中,也收了这个石刻。
有趣的是,这些人中间虽不乏作家诗人,却谁也读不全岩上的隶书经文,大家如结巴说话,断断续续中,偏偏能把文中的“无名无相”四字读得朗朗上口。
有朋友戏言:我等无须细读,只消面岩数日,就能明白我佛的教诲。我试着坐在岩石对面,静看经文,初时并不为觉出什么,待到字迹越看越模糊时,竟陡然生出一股虚幻感,仿佛眼前的巨石就是一尊佛(该石名曰“映佛岩”),惊得我赶紧起身,急邀大家拍照留念……
我的意思是,那“无名无相”的境界岂是吾等俗人能参透的?写点小文章,既是与朋友交流,也是兴致所然,倘真能参透“大智慧”之时,也是我闭嘴之时吧。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主席手书李白《梁父吟》 这个长卷,似书于1956年后。
如果从中国书法史的比较学来说,这又是毛泽东的一种创造,是可以名垂中国书法史的一种字体。它集各种楷书的成分于一体,既庄重,又活泼;既豪爽,又遒丽。笔笔落下,笔笔提起,干净爽快,在转折处,或者实转,或者暗转,变化多端。比起唐楷,它活泼些;比起瘦金体,它大度些;比起魏碑,它灵动些;比起晋楷,它开张些。最主要的是融进了时代精神和作者自己的个性。所以,它用不同的质和形显现出来。观神采,熠熠射人;观字形,奇奇惊人。这样的断语,有识之士是可以理解和赞同的。
毛泽东手书李白《梁父吟》之一
此为长卷,竖式,写在有红丝栏的信纸上。每行八字左右,不出格。一笔一画,稍有飞连。而且每行都在红丝栏内,不突格,不出天地。 近三百字的《梁父吟》,不掉不错,笔笔认真,功夫何其深,精力何其大,心底何其诚,逸兴何其壮。作为领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崇敬之心如此虔诚,对追求书法艺术如此勤奋,怎么能不成为书法大师呢?!
毛泽东手书李白《梁父吟》之二
此卷的字法和章法,别具一格。
本来,李白的诗豪放不羁,用草书表现应为合适。但毛泽东却用这种特创的字体去表达,也是一种意境。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 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 大人臲屼当安之。
此卷书法虽然是正楷书写,但仍清新、活泼、爽利、动人。为什么呢?除了他的用笔变化多端外,主要的是两种轴线的交织效应所致。
毛泽东手书李白《梁父吟》之三
《梁父吟》的单字,字体狭长。但依据每个字结构组合部分的多寡和所占空间大小、以及笔画时序的先后,形成了每个字的扭动摇摆,一波三折。用美学术语说是“曲线美”“S”形。每字都是变化多姿。把静态的楷书,书写成动态的物象。一个个都像是玉女临风,楚楚动人。因此,每行的轴线,也因字的大小多少,而摇曳摆动。有三春杨柳的生机,有十月荷花的清艳。
毛泽东手书李白《梁父吟》之四
这样的章法处理(尤其是楷书的章法),是高人一着的。楷书的章法,很容易“状如算子”,上下左右,四平八稳。虽笔法夺人,但是终感板结,无生气、无动感,初视尚可,久视无不疲人。
毛泽东手书李白《梁父吟》之五
但,毛泽东的楷书,采用了字和行两种曲线摆动的方法,使字势生动,这是他的高明之处,这样的章法值得研究。
此卷与主席本人手书的岳飞《满江红》是一个时间写出的,同属一个风格。神韵一致,格调迥异。用笔上也变粗犷为精劲。可以说,这是中国现代书坛上的奇葩,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种新鲜的字体。
毛泽东手书岳飞《满江红》
毛泽东手书岳飞《满江红》
可以说,这是毛泽东的楷书了。比起其他手迹来,用笔方圆兼备,迟速适宜。令人称绝!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必须是诸葛亮啊.《隆中对》第一句话就是:“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步出...
《梁父(甫)吟》,恭录如下: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强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倏...
[最佳回答]为你解答.古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诗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郭沫若)为你解答...
《梁甫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是李白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后的作品。此诗借用乐府古题,袭用诸葛亮《梁父吟》立意,巧夺妙换,翻出新意,通过姜...
此诗句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全诗如下: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
《出师表》是诸葛亮统军伐魏时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负都体现在里面。《梁父吟》是一种古乐府曲调,并非如有些书所说全属葬歌类。诸葛亮在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近人游俊撰书.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翻译为:诸葛玄死了,诸葛亮亲自下田耕种,喜欢吟唱梁甫吟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将”的意义:把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更”的意...
梁甫吟李白〔唐代〕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