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4月25日,农历的三月十九,注定是大明王朝自打朱元璋开国定都南京起,国祚绵延了276年最为黑暗的一天。就在几天前,闯王李自成率十万众将北京城团团围住,可怜只剩下六七千缺衣少食的老弱残兵,守护帝国的最后一道防线攻城战。不出意料,火炮震耳欲聋,杀喊声中冲天的硝烟腾起,火光冲天,外城很快沦陷,农民军入了城,百姓夹道欢迎,闯王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大军入得城来,而内城又被太监曹化淳开了城门。
农历3月28号,也就是进城的前一天晚上,在宫中饮酒的崇祯还长叹说,“苦我民耳” ,当得知贼兵已经入了内城,崇臣之道大势已去,偌大的朝堂,文臣武将早就跑得没影了,只有太监王承恩忠心耿耿跟着崇祯持剑逼皇后上吊,又亲手砍了才十几岁的公主的手臂,踉踉跄跄披头散发,在王承恩的搀扶下来到了紫禁城北面的万寿山的寿皇亭,走了一路,鞋也丢了一只,狼狈不堪。
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正大光明,从德胜门入京,承天门步入内殿,看到崇祯曾做过的金銮宝殿,享受着胜利者的荣耀,而遥望宫阙的崇祯则摇头嗟叹,在自己的袍服上留下了一段遗言,在看好的一棵歪脖树上上吊自缢,年仅33岁,至此明朝灭亡。
他的遗言很短,李自成看后竟然也被感动,那他的遗书到底写的什么呢,说,“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所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短短80个字,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既流露出亡国之君对国破家亡的巨大悲痛,又表达了对群臣误国的恼怒和对逆贼的愤恨。更为难得的是,生命终结时,他还挂念着百姓,认贼分裂阵势,误伤百姓一人,那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真正是把老百姓放心里了。
说句实话,这样的古代封建皇帝还真不多。崇祯死了之后,过了几日,3月21日,他的尸体才被发现,光着左脚,右脚只穿着一只红鞋,惨不忍睹。遗书很快被送到李自成那里,他虽然粗通文墨,但看后,下令好好安葬朱由检的尸体,相信他内心一定是有所被触动。
而纵观崇祯历史上短暂的一生,绝对不能将他归于昏君、暴君等亡国之君的行列,相反,大家反而对他抱着强烈的同情感。那么崇祯为什么写这样的遗书呢?这该怨谁呢?如同他开头写的一样,想17年前朱由检登基时,一少年人雷厉风行,不到三个月,就将盘根错节大明十几年的九千岁魏忠贤下狱,又不到一年,铁腕出击,铲除了祸国殃民的魏氏集团,彻底肃清了晚清的阉党之祸,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声望,被压迫已久的老百姓都称赞他为百年难遇的民主圣君,精准找到帝国衰落的病根。
崇祯帝立即全身投入到拯救大明江山的工作中,根据史料记载,上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劳成疾,宫中无从厌日。 可见,当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雪花般向他砸来,让他达到了一种,我将无我的境界 ,像彻底澄清朝野,一扫污浊之气,还大明一朗朗乾坤。但坦白讲,大明已经被几代皇帝接力霍霍,内政外交一塌糊涂,军事对外被后金揍得一败在外,对内政治腐败反贼自己百姓苦不堪言。崇祯帝就算是一腔热血,拥有雄心万志,天天通宵达旦,极尽勤勉,堪称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
承天门遗址
但事实大明积重难返,早已风雨飘摇,靠他一个人是救也救不回来的,再加上血气方刚,太想把事情做好,让大明重回和平盛世,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急于求成,想立竿见影,但制度的崩坏他可没看到,很多政策都是匆忙着急上马,注定了结果的悲剧。
据统计,在他在位的17年间,光首府内阁大学士就多达50多位,更换频繁之诰令人咋舌,因效益不彰显被关进监牢的三品以上官员有145人也由此得见,政策应该是三番四复,夕改招耕,最终的17年皆为无用功。更要命的是辽东战事吃紧,崇祯被迫主动加征赋税,当时天灾又特别多,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彻底被逼上绝路,不得不揭竿而起,还没完。
常说疑人不用,用而不疑,但崇祯这个疑心病非常重,总对功臣充满着怀疑,连大明最后的基石,中了离间计的袁崇焕,他就接受不了,将其千刀万剐,彻底失去了民心以及驻守边城军队的军心。
崇祯最该死的性格还有吝啬,国家危难,他说自己没钱,号召众位皇亲国戚捐献银两,以充军资,众位勋贵,有钱不拿出来也就算了,等李自成进了内城,竟然掳走了崇祯攒了十几年的私房钱,高达7万金银。
袁崇焕画像
所以他遗嘱中说,臣子不行是对的,是制度造成的。可是仔细分析,更大的责任反倒是在崇祯自个儿身上,赖不着别人。那他呢?已死于大明,共存亡,也算是君王死社稷,留下一生的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明朝末年,局势一片混乱,李自成率领着手下的一批农民,直逼京城。明朝军队溃不成军,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崇祯皇帝面对兵力空虚的京城,以及每日巨大的开销,不禁感到有些头疼。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皇帝一面向全国发布号令,从各地调集军队来支援京城,一面又想尽办法来筹集军饷。为了筹钱,崇祯皇帝想了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让监狱中那些罪犯可以拿钱来抵消罪过。第二个办法就是让那些朝廷官员,按照等级高低来拿出相应的钱财。第一个办法还是有效果的,毕竟只要出钱就可以不用坐牢了,可是第二个办法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了,要那些朝廷官员白白地拿出钱却没有任何回报,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皇帝身边的那些太监,为了照顾皇帝的面子,各自拿出了五万两银子来充当军饷。而其他人根本要么就只拿出几百两银子意思意思,要么就是故意装穷,一分钱也不拿出来。就拿嘉定伯周奎来说,作为皇帝的岳父,皇帝派人向他去要钱,却一点面子也不给崇祯皇帝。连这位老皇亲都这样,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却以自杀结束了277年的大明王朝,一封慌乱中留下的遗书,竟意外的道出了自杀幕后的秘密。崇祯之死是无颜面对江山永逝的无奈?还是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
1644年一个春日的拂晓,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乱,一个中年人和他的一个随从互相搀扶着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万岁山,他们找到两棵一人高的海棠树,然后拿出随身带着的绳子,在树上上吊自杀了。这个上吊自杀的中年人就是大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死得非常狼狈,据说当时他披散着头发,穿着蓝色的衣服,左脚光着,只有右脚上穿着一只红鞋,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为了避免后人对他的死产生不必要的猜测,还是特意留下了一封遗书,对他的自杀作了一个说明,那么这个当了17年皇帝的崇祯究竟为什么会自杀?他的死又是谁造成的那?
时间回到1644年崇祯十七年的正月,这一段时间,京城始终是天色晦暗,尘土飞扬,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意味。节日的喜庆早已被焦虑不安所取代。有钱的富户开始挖地窖藏金银财宝,官宦人家也开始暗中收拾细软,做好了离京的准备。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当时的崇祯皇帝想要迁都,南迁的目的地是南京,到崇祯这一代南京依然是大明朝的陪都,也算是皇城,所以那里不仅皇宫等建筑是现成的,而且官员设置和皇城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军和大顺军的势力,都在长江以北地区,江南就要安定多了。可是大臣们都反对迁都,跑是跑不了了,只有死守这一条路了。
此时李自成的农民军已攻陷大同,即将兵抵宣府。离北京只有二三百公里了。这时,崇祯皇帝终于做出了放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四将入京勤王的决定。但是此时崇祯已经失去了对部下的控制。只有唐通率领8000名援军及时赶来,其他的三个将领不是称病,就是延缓。
实在是没辙了,三月初,一只由近四千名太监组成的城防军浩浩荡荡开上了北京的各处城墙。太监们没学过打枪放炮,所以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3天,太监们还在学习瞄准和放炮的技术。1644年3月18日,四郊各路官军或降或逃基本扫平,北京已是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了。李自成围住北京后并没有下令立即攻打北京城,而是派出投降的太监杜勋作为使者和崇祯议和,但是那个曾经因为自负且犹豫的崇祯,这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投降。
三月十八日晚上,农民军已经抵达紫禁城。在宫中的崇祯皇帝知道内城已经沦陷,负责守卫京城的李国桢也逃了之后,一时有些悲凉。太监们都劝皇帝赶紧逃走,可是崇祯皇帝选择了殉国自缢景山(煤山),和明王朝一起灭亡了。在崇祯皇帝的衣襟上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一行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貎恭,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另一行是: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两天后,大顺的军兵才发现这个僵死的国君,四月初,李自成的大顺王朝派人将崇祯帝与周皇后草草安葬在了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内。崇祯皇帝为江山社稷而死,遵守了明朝历代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终年33岁,在位17年。
相关问答
崇祯不是无能,是无奈,无论换多少官员,这些官员始终服务于士族党派,没有一个人愿意背叛自己的利益集团,朝中朝外利益集团根深蒂固,已经削弱了皇权的存在,万...综...
明朝灭亡有其历史必然性,万历之后的几个皇帝不问朝政,到了崇祯时,遇到小冰河期,灾荒不断,客观上为明朝灭亡奠定了基础。这里客观原因我们不去分析,只分析明...但...
1644,明朝末年,大厦将倾,这个最铁骨铮铮的王朝即将崩溃。3月19日凌晨5点,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城,7点进入皇宫。崇祯站在万岁山,往下再看一眼昔日的北京城,...内阁...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正统意义上的明王朝灭亡了,后人在评论崇祯皇帝时,有一种论调特别受人尊崇,那就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小...
等到李自成把北京团团围住的前夜,崇祯皇帝和太监携带三眼火铳在东安门挨家挨户找大臣帮忙,这帮东林党人纷纷闭门不纳,绝望的崇祯凌晨登上煤山,做出了自己的选...
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一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只能通过对比来判断出谁才是最强硬的王朝!①相信很多人感觉明朝应该是中国最强硬的王朝,具体表现在人人皆知的大明一朝...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作者】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天下...
北京城破崇祯自缢后,史可法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史称南明弘光政权),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大学士、兵部尚书。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围攻扬州城...史可...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当整个民族都被剃发易服,接受铁蹄的践踏,刀与血的洗礼,跪下来喊“嗻”,觉得冤枉吗?我看一点都不冤枉。还有脸喊冤?这个民族什...出处是...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是一个特殊的人物!这在于她遭遇奇特——出身卑微(一个由家庭困顿的工部营缮郎从养生堂抱养的弃婴)却嫁入了豪门(世袭大贵族贾家);艳冠群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