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全文 与父亲书|怀念父亲(散文诗)

与父亲书|怀念父亲(散文诗)

文 | 吴刚

老父亲一生要强,临死时,也不愿意拖累子女,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好父亲,弟兄三个,只和妈妈最亲

与父全文 与父亲书|怀念父亲(散文诗)

3、5岁,妈妈拖大带小,乘船倒车,只为探望远在烟台的父亲,年幼的我,没到过城市,竟懵懂的将手伸进电灯口,幸被妈妈一把推开

上学了,从小学到高中,印象中一次也没见过,父亲给孩子们辅导功课的身影,但却在幼小心灵中,祈盼那个,在远方打拼的父亲

半大的两个孩子,用纤细的小手,在布满冰层的井台上,从幽深的井口汲水,离开老远,使劲拔动着比胳膊粗的井绳,用羸弱的肩膀,担负着半人高的人生

父子平时难得相见,只有过年时,才会有短暂相聚,可每次回家,都会和母亲发生无休止的争吵,像一堵墙,隔阻了父子间的舔犊之情

在最无助的时候,在受委屈的时候,往往触及孩子们脆弱的神经,为此孩子们也埋怨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慢慢理解了父亲,理解了他的不易,何况每次回家,孩子们都会收到心仪的礼物

在小伙伴眼里,我们一家很厉害,因为我们家是双职工,在这个海岛渔村,那可是凤毛麟角,还有个在大城市工作的父亲,我们也为有这样的父亲骄傲

后来,孩子们相继参加了工作,个个都成家立业,父亲也调回了长岛老家,新单位给分配了住房,我们才算真正的阖家团聚

父亲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年轻时学习优异,是岛内仅有的几个大学生,那可是五十年代啊?绝对的稀缺资源

内蒙古工程学校深造四年,毕业后放弃组织分配,自愿回到海岛,报效家乡父老,

在一个叫磨石咀的小渔村任教,使世世辈辈打渔的渔家子女,有了上学机会

老父亲的一生,颇像我爷爷,人称神老大的吴子英,会看天象、辩渔汛,一生颇为传奇!

正如以前的一首拙作:《一座山的静默与热切》

都说父爱如山/小时候的印象似乎遥远/不像一座山,/高高的矗立眼前

自从担当此任/体会了这种情感/当孩儿飞燕般/离开老巢/父爱是静默的

时不时扯扯缰绳/修正一下航向

当狂风骤雨来袭/雏儿失足折翅/这时的父爱/就是一座活火山

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切/融化了那颗几近荒芜的心

高山的巍峨,比肩父爱/外表冷峻的背后蕴含着火热

与父全文 与父亲书|怀念父亲(散文诗)与父全文 与父亲书|怀念父亲(散文诗)

壹点号 海岛寻梦

与父全文 与父亲书|怀念父亲(散文诗)

《韩非子·忠孝》原文及翻译

与父全文 与父亲书|怀念父亲(散文诗)

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弑君,有曲于父。尧、舜、汤、武或反群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

夫所谓明君者,能畜其臣者也;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今尧自以为明而不能以畜舜,舜自以为贤而不能以戴尧;汤、武自以为义而弑其君长,此明君且常与而贤臣且常取也。

故至今为人子者有取其父之家,为人臣者有取其君之国者矣。父而让子,君而让臣,此非所以定位一教之道也。

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为治。是故田氏夺吕氏于齐,戴氏夺子氏于宋。此皆贤且智也,岂愚且不肖乎?是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

故曰:上法而不上贤。

  记曰:“舜见瞽瞍,其容造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固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教悌忠顺之道也。然则有道者,进不为臣主,退不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今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

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今舜以贤取君之国,而汤、武以义放弑其君,此皆以贤而危主者也,而天下贤之。古之烈士,进不臣君,退不为家,是进则非其君,退则非其亲者也。且夫进不臣君,退不为家,乱世绝嗣之道也。

是故贤尧、舜、汤、武而是烈士,天下之乱术也。瞽瞍为舜父而舜放之,象为舜弟而杀之。放父杀弟,不可谓仁;妻帝二女而取天下,不可谓义。仁义无有,不可谓明。

《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信若《诗》之言也,是舜出则臣其君,入则臣其父,妾其母,妻其主女也。

故烈士内不为家,乱世绝嗣;而外矫于君,朽骨烂肉,施于土地,流于川谷,不避蹈水火。使天下从而效之,是天下遍死而愿夭也。此皆释世而不治是也。

世之所为烈士者,虽众独行,取异于人,为恬淡之学而理恍惚之言。臣以为恬淡,无用之教也;恍惚,无法之言也。言出于无法,数出于无用者,天下谓之察。臣以为人生必事君养亲,事君养亲不可以恬淡;之人必以言论忠信法术,言论忠信法术不可以恍惚。恍惚之言,恬淡之学,天下之惑术也。

孝子之事父也,非竞取父之家也;忠臣之事君也,非竞取君之国也。夫为人子而常誉他人之亲曰:“某子之亲,夜寝早起,强力生财以养子孙臣妾。”是诽谤其亲者也。为人臣常誉先王之德厚而愿之,诽谤其君者也。非其亲者知谓不孝,而非其君者天下此贤之,此所以乱也。故人臣毋称尧舜之贤,毋誉汤、武之伐,毋言烈士之高,尽力守法,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

  古者黔首悗密春惷愚,故可以虚名取也。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听上。上必且劝之以赏,然后可进;又且畏之以罚,然后不敢退。

而世皆曰:“许由让天下,赏不足以劝;盗跖犯刑赴难,罚不足以禁。”臣曰:未有天下而无以天下为者,许由是也;已有天下而无以天下为者,尧、舜是也。毁廉求财,犯刑趋利,忘身之死者,盗跖是也。此二者,殆物也。治国用民之道也,不以此二者为量。

治也者,治常者也;道也者,道常者也。殆物妙言,治之害也。天下太平之士,不可以赏劝也;天下太下之士,不可以刑禁也。然为太上士不设赏,为太下士不设刑,则治国用民之道失矣。

  故世人多不言国法而言从横。诸侯言从者曰:“从成必霸”;而言横者曰:“横成必王”。山东之言从横未尝一日而止也,然而功名不成,霸王不立者,虚言非所以成治也。王者独行谓之王,是以三王不务离合而正,五霸不待从横而察,治内以裁外而已矣。

【翻译】

天下的人都认为孝悌忠顺之道是对的,却没有人懂得去考察它的内容而慎重地实行它,因此天下混乱。天下的人都认为尧舜之道是正确的而去效法它,因此出现臣子杀死君主、儿子悖逆父亲的事情。尧、舜、汤、武,在有的问题上也违反君臣之间的道德原则,或为扰乱后世教化的人。尧作为君主,却把他的臣子舜奉为君主;舜作为臣子,却把他的君主尧当作臣子;汤、武作为臣子却杀害他们的君主,斩断君主的尸体,然而天下的人却称赞这种行为,这就是天下从古至今所以不太平的原因。

所谓英明的君主,就是能够驯服自己臣子的人;所谓贤能的臣子,就是能够彰明法度、忠于职守来拥戴自己君主的人。现在尧自以为英明却不能驯服舜,舜自以为贤能而不能拥戴尧,汤、武自以为有道义而杀害他们的君主,这就是明君和贤臣一方面经常交出权力一方面经常夺取权力的情况。

所以直到今天还存在做儿子的夺取他父亲的家、做臣子的夺取他君主的国的事。父亲让家给儿子,君主让国给大臣,这不是用来确定名位、统一政教的办法。

我听说:“臣子事奉君主,儿子事奉父亲,妻子事奉丈夫。顺从这三条原则,天下就大治;违背这三条原则,天下就大乱;这是天下永恒不变的原则。”

英明的君主、贤能的大臣只要不改变这些原则,那么即使君主不太高明,臣下也不敢侵夺他的权位。现在尊崇贤人任用智者而没有固定的原则,而是背离孝悌忠顺之道,而天下的人却常常认为国家得到治理。因此田氏在齐国篡夺了吕氏的政权,戴氏在宋国篡夺了子氏的政权。这些都是贤能而且有智慧的人,难道他们真是愚蠢而不贤明吗?这说明废掉固定的原则而尊崇贤人,国家就混乱;舍弃法度而任用智者,君主就危险。

所以说:治国应崇尚法度而不要崇尚贤人。

史书上记载:“舜见到父亲瞽瞍来朝见他,表情局促不安。孔子说:‘在那个时刻,危险呀,天下真是非常危险!像舜这样道德高尚的人,父亲本来不应该把他看作儿子,君主当然也不应该把他看作臣子。’”

我认为:孔子根本就不懂得孝悌忠顺之道。既然如此,道德高尚的人上朝就可以不做君主的臣子,回家就可以不做父亲的儿子吗?父亲之所以希望有孝子,是因为家里贫穷时他能使家业富裕起来,父亲精神痛苦时他能让父亲高兴起来;君主之所以希望有贤能的臣子,是因为国家混乱时他能把国家治理好;君主地位下降时他能使君主地位提高。假如有孝子而不孝敬父亲,那么父亲在家里就会很痛苦;假如有贤能的臣子而不效忠君主,那么君主在位上就很危险。这样,父亲有孝子,君主有贤臣,恰好成为祸害了,哪里还能得到什么利益呢?

所谓忠臣,是不危害他的君主的;所谓孝子,是不非议他的父母的。现在舜靠贤能夺取了君主的国家,商汤、周武王靠道义放逐和杀害了他们的君主,这都是靠着贤明而危害君主的人,可是天下的人却认为他们贤能。古代的烈士,上朝不臣服于君主,回家不治理家业,因此他们是在朝廷上反对自己的君主,在家里反对自己的父亲的人。再说,在朝廷不臣服于君主,回家不治理家业,这是扰乱社会、断子绝孙的行为。

因此,以尧、舜、汤、武为贤能,以烈士为正确,是造成天下混乱的办法。瞽瞍作为舜的父亲而舜把他放逐了,象作为舜的弟弟而舜杀害了他。放逐父亲,杀害弟弟,不能叫做仁;娶尧帝两个女儿为妻并且夺取天下,不能叫做义。没有仁义,就不能称作圣明。

《诗经》上说:“普天之下,没有不是君王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不是君王的臣子。”果真像《诗经》上所说的那样,舜就是在朝廷上把君主作为臣下,在家里把父亲作为臣仆,把母亲看作奴婢,把君主的女儿当妻子。

所以烈士对内不考虑家庭,扰乱社会,断绝后代;在外不服从君主,即使会尸骨腐烂,散在野地,流入河谷,也不怕赴汤蹈火。如果让天下的人都跟从和仿效他们,就会出现天下到处是死人并且大家都愿意早死。这些烈士都是置社会于不顾而不想把国家治理好的人。

社会上所说的烈士,脱离众人独往独来,有意与别人不同,提倡清静淡泊不追求名利的学说,研究故弄玄虚难以捉摸的言论。我认为“恬淡之学”是毫无用处的说教;“恍惚之言”是没有法治的言论。对于没有法治的言论和毫无用处的说教,天下的人却认为是对事物看得很清楚。我认为人生活在世上一定要事奉君主,赡养双亲,而事君养亲就不可能清静淡泊;治理民众必须让言论忠实于法术,言论忠实于法术就不可以说些恍惚不清的话。恍惚之言,恬淡之学,都是社会上流行的惑乱人心的学说。

孝子孝敬父亲,不是要去夺取父亲的家;忠臣事奉君主,不是要去夺取君主的国。假若做儿子的经常称赞别人的父亲说:“某人的父亲,晚睡早起,极力积累财富用来供养子孙奴婢。”这就是在诽谤自己的父亲。作为臣子,经常称赞先王的恩德深厚并表示羡慕,就是在诽谤自己的君主。对于非议父母的人,人们一定说他不孝,然而对于非议君主的人,天下的人都认为他很贤能,这就是国家混乱的原因。所以做臣子的不要称颂尧、舜的贤明,不要赞扬汤、武的功绩,不要宣传烈士的高尚,只有竭尽全力、遵守法度,一心一意地侍奉君主的人才是忠臣。

古代的民众勤恳愚笨,所以可以用虚假的名声去争取他们。当今的民众机灵有智谋,想按自己意愿行事,不愿服从君主。君主必须用奖赏去鼓励他们,然后才能使他们上进;又要用刑罚来威胁他们,然后才能使他们不敢后退。

然而社会上的人都说:“许由让天下,说明奖赏不适宜劝勉;盗跖触犯刑法而不避危难,说明刑罚也不适宜起到禁止的作用。”我认为:没有统治天下而又不把天下当作一回事的,是许由这样的人;已经统治天下而又不把天下当作一回事的,是尧、舜这样的人。败坏廉洁去谋求财富,触犯刑法去追求私利,忘记自己生死的,是盗跖这样的人。许由和盗跖这两种人的行为是危险的事情。治理国家驭使民众的准则,不能以这两种人的行为作为标准。

所谓治,是指治理一般民众的通常情况而言;所谓道,是指引导一般民众的通常情况而言。那些危险的行为玄妙的言论,是治理国家的祸害。世界上(像许由那样)的大好人,是不能用奖赏来鼓励的,世界上(像盗跖那样)的大坏人,是不能靠刑罚来禁止的。然而为了大好人而不设奖赏,为了大坏人而不设刑罚,那就把治理国家和使用民众的原则丢掉了。

因此社会上的人大都不讲治国的法度而是大谈合纵连横。诸侯中主张合纵的说:“合纵成功就必能称霸天下”;而主张连横的说:“连横成功就必能称王天下。”山东六国宣扬纵横之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然而功名没有成就,霸王的事业没有建立,可见虚妄的言谈是不能用来治理好国家的。做君王的能独断专行才能称得上是王,因此三王不致力于合纵连横而使天下走上正道,五霸不搞合纵连横而能明察天下,他们不过是先治理好内政然后来控制天下罢了。

相关问答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全文翻...

[最佳回答]有一个和别人做邻居的人,有一棵枯死的梧桐树,他的邻居(一个老汉)说这颗梧桐树不吉利,这个人就马上砍掉了.邻局老汉趁机向他讨要作为柴禾.这个人很不...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回答](wèi)尝(cháng)识(shí)书(shū)具(jù)2.借旁近与之:借(jiè)旁(páng)近(jìn)与(yǔ)之(zhī)3.并自为其名:并(bìng)自(zì)为(wé...

与父书怎么写文言文?

文言文是用繁体字来书写的文字或文章。与父书怎么写六字中能用繁体字来书写的字有:与、书、么和写共四字:与的繁体写作與,一个和輿、與等繁体极为近似的汉字。...

【文言文原文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

[最佳回答]"奇货可居"中,奇货是指文中的秦质子异人吕不韦之所以骑上从政,是因为他认为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以获利无数,传至后世"奇货可居"中,奇货是指文中...

古文翻译原文: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

[最佳回答]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长大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但是他读书能够...

为人子人夫人父文言文?

原文:《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翻译:《诗经》说:“品德高...原文:《...

【文言文阅读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

[最佳回答]1.(1)离开(2)给(3)他(4)的2.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3.(1)知恩图报(2)好人有好报(3)恪守承诺(4...

为母则刚为父则勇全文?

为母则刚的前面一句是女子本弱,出自《新民说》。原文“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刚”,指女人的身体柔弱。但当有了孩子以后,因为天性的母爱。常常会发挥出令人难以想...

寓言故事《父亲儿子和木棒》全文?

原文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其父笞之志。”则岂不悖哉!”(《墨子-鲁问》)译文有个人,他的儿...原文...

文言文翻译[天仙配]原文:“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

[最佳回答]汉代董永,千乘人.从小失去了母亲,和父亲一起生活.他在田间努力劳作,随身只有一个独轮车.父亲死了,他没有钱安葬,就把自己卖作奴隶,用来安葬父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