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艳史 第五十五回 崇节俭满朝成乞丐 庆功劳一室做饿夫

那天傍晚,内苑的总管太监与一个姓王的大臣谈论了董氏的事情。董氏自从进宫以后,皇帝十分喜欢她,每天陪着她捏塑西湖十景,常常称赞她的技艺,称赞她是绝技。王森听到太监的描述,感到十分担忧。那太监告诉王森,近几日皇帝因为被莹嫔盯住,没能去琼岛春阴。董氏独自一人住在那里,前天晚上,突然发生了一些事情。

太监告诉王森,那天晚上,宫里刚过三更,突然听到宫门打开的声音。他在睡梦中没有听清楚,过了一会儿,他又睡着了。接着,他又听到了窗户打开的声音,好像是在琼岛春阴里,然后是一声女人的尖叫。他忍不住了,急忙穿上衣服,叫醒同伴,跑到琼岛春阴的正屋里去。

他看到董氏的房间窗户开着,走进房间,看到床上的被褥乱七八糟,睡鞋和金钗散落在地上,直到窗户外面,栏杆边还掉落了一支玉簪,已经摔碎了。这支玉簪是董氏平时戴的,他还认得出来。但是董氏已经不见了。今天早上,他们去向皇帝报告,皇帝也派人四处寻找,后来在太液池的水面上发现了一件红色的小袄,皇上认出那是董氏平时穿的,立刻派人下水寻找,但是仍然没有找到董氏的踪迹。

王森听着太监的描述,一开始还抱有一线希望,希望妻子还有救。但是现在他知道妻子已经无法挽救了,他趁太监不注意,喊了一声:“我的苦命的妻子!”然后跳向后楼的窗口。太监急忙上前拉住他,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那座湖楼高出湖面五六丈,王森跳下去,直接撞到了水底,湖面又很宽。可怜的一对恩爱夫妻,因为这绝技,却不料送掉了一双性命。

嘉庆帝自从与董氏相识后,对她的贞静美丽颇为欣赏,每日都会坐下来欣赏一番,以此得到精神上的慰藉。然而自从董氏离开之后,他每日都颇为思念,感到心中痛苦万分。

嘉庆帝已年过六旬,精神逐渐萎靡,心里装满了悲伤的事情,已经无心打理朝廷的政务。他将所有的大小国事都交给了满相国穆彰阿处理。

穆彰阿相国是一个贪赃枉法的奸臣,他担任宰相后,将国家事务弄得一团糟,尤其是广东的鸦片案件和英国的关系日益恶化,导致全国陷入动荡不安,百姓怨声载道。

一些御史官员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但穆相国却派人在暗中将这些奏章全部压下,没有送入宫中。此时,智亲王旻宁也在行宫侍奉,他对父皇十分孝顺。

然而,嘉庆帝因为思念董氏而病倒,莹嫔和其他妃子也经常在他面前闹事,让他心烦意乱。年老的人,又伤心,又气恼,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这一病来势汹汹,智亲王每天都在屋子里衣不解带地照顾父皇。

嘉庆帝病了三个月,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召集了御前大臣穆彰阿、军机大臣戴均元、托津等一班老臣,在病榻前写下了遗诏。

遗诏中写道:“朕在嘉庆四年,已经按照家法写下二皇子旻宁的名字,秘密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朕去世后,将皇位传给二皇子智亲王旻宁。

你们这些人受到了深厚的恩典,应该尽心尽力地辅佐新皇,务必保持恭敬、节俭、仁爱、孝顺的美德,不要改变祖宗的成法。钦此。”

这道谕旨下达的第二天,嘉庆帝便去世了。智亲王回到京城,在太和殿上即位,接受百官的朝贺,并将年号改为道光元年。

令人惊讶的是,道光帝在年轻时十分勇敢,性格豪爽,行为举止也十分得体;然而在大婚之后,他的性格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十分吝啬。

他在登基后,在银钱的使用上变得更加精明。自从嘉庆帝没收和珅大量家产后,皇宫原本十分富足。然而道光帝却每天都在喊穷,说做人必须要节俭。

他见到大臣们时,总是劝他们节省开支。那些大臣们都是善于逢迎的人,听到皇上的话,便纷纷装出一副穷酸相。其中最狡猾的便是穆相国,他每次上朝时总是穿着破旧的袍褂。

皇帝看到后,便称赞他有大臣风度;他却忘了穆相国在外面做的那些贪赃枉法、穷奢极欲的事情。没过几天,朝中的大臣们都开始模仿他,个个穿着破旧的袍褂。

从殿上望去,仿佛站着两排乞丐,而皇帝则是乞丐头。

从此之后,官员们都不再穿新袍褂了,一时之间,京城里旧货铺子里的破旧袍褂都卖到了好价钱。起初,它们的价格与新袍褂一样,很多官宦人家都把崭新的袍褂拿到占衣铺子里去换一套破旧的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旧袍褂的数量越来越少,价格也飞涨,甚至比做两套新的还贵。有些官员实在没办法,只能在新袍褂上打几个补丁,故意弄得脏一些,这样皇帝看了才不会说什么。冬天到了,大家都要换皮衣了,家里原本都藏着上好的细毛皮,但因为怕受到皇帝的责备,大家都忍着冻,不敢穿。

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是个天生节俭的人,他和道光皇帝可以说是一对儿,因此道光皇帝也和他非常谈得来,每天都会把这位曹学士召进宫里长谈。太监们以为皇上和大学士在谈国家大事,但仔细听时,他们每天谈论的都是些家常琐事。有一天,曹学士穿着一条破套裤进宫,膝盖上补着两个崭新的掌。道光皇帝见了,便问他:“你补这两个掌,要花多少钱?”

曹学士回答说:“三钱银子。”皇帝听了非常惊讶,说:“朕照样打了两个掌,内务报销五两银子呢?”说着便揭起龙袍给曹学士看。曹学士无言以对,只能推脱说:“皇上打的掌比臣的考究,所以价格格外贵了。”道光帝叹了口气,从此便逼着宫里的皇后妃嫔,都学着做针线,皇帝身上衣服有破绽的地方,都交给后妃们修补。内务部却一个钱也没得沾光。这使得那些堂司各官都穷得过不下去,只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道光皇帝还嫌宫里的开销太大,又把许多宫女太监们遣散出宫,让他们自谋生路。偌大一座大内,变得十分冷清,有许多庭院都被封锁起来。皇帝也不爱游玩,整天在宫里和妃嫔们做些琐碎的事情。他还仔细地盘算了一下宫中的费用,下了一道圣旨:内庭用款,以后每年不得过二十万银元。那些妃嫔们一年到头都不能添制新衣,大家都穿着破旧的衣衫,就连皇后宫里也铺着破旧的椅垫。皇帝每天和曹学士谈谈,变得越来越精明了。

那曹学士是个极其讲究审慎的人,他在一个小钱上都计较得清清楚楚。但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家庭设备并不豪华,家里只有一辆破旧的驴车,而厨房里的厨师则兼任了赶车的工作。曹学士每天早上乘坐这辆驴车来到皇宫,早朝之后,就会赶到菜市,他会脱去袍褂,从车厢里拿出菜筐和称秆儿,亲自去买菜,与菜贩子讨价还价,常常为了一个钱的问题,双方破口大骂。然而,当曹学士拿出大学士的牌子时,菜贩子就会吓得屁滚尿流,跪地求饶,最后还是会按照他的要求来。曹学士每次占到一文钱的便宜,就会得意洋洋地离开。他空闲的时候,会在前门外大街上的各处酒馆饭庄里打听菜价。他经过打听后,并不是自己想吃,而是向皇帝报告最便宜的菜品价格。面对这样的便宜菜,皇帝就会吩咐内膳房为他做。据统计,道光皇帝的每餐御膳总要花费八百两银子,后来他只吃素菜,不吃荤菜,每桌也要花费一百四十两银子,如果要添加一道他喜欢的菜,无论荤素,都要花费六七两银子,甚至连吃一个鸡蛋,也要花费五两银子。

有一天,皇帝和曹学士闲聊时,皇帝问起曹学士:“你在家是否吃鸡蛋?”曹学士回答:“鸡蛋是补品,我每天早上都会吃四个氽水鸡蛋。”皇帝听后,惊讶地说:“鸡蛋每个要五两银子,你每天吃四个鸡蛋,岂不是每天要花费二十两银子?”曹学士急忙解释:“我家里养了母鸡,我吃的鸡蛋都是家里母鸡下的。”皇帝听后笑道:“竟然有这样的好事?养几只母鸡,就可以吃不花钱的鸡蛋。”于是,皇帝立刻吩咐内务部去购买母鸡,在宫中养起鸡来。然而,内务部的报销显示,每一头鸡都要花费二十四两银子。皇帝看到这个结果,也只能叹口气。

第二天,曹学士又从前门饭馆里打听到一道便宜的荤菜,他进宫见了皇帝,便说:“前门外福兴饭庄里,有一道‘豆腐烧猪肝’的荤菜,味道非常好,价格也很便宜。”皇帝问:“豆腐猪肝?我还没吃过。不知道要卖多少银子一碗。”曹学士回答:“饭庄里买去,每碗只需要四十文钱。”皇帝听后,惊讶地跳了起来,说:“天下怎么会有这么便宜的菜?”于是,皇帝吩咐内监传话到内膳房:从明天起,其他的菜都不用,每顿饭只需要一碗豆腐烧猪肝就可以了。内膳房原本没有什么差事,现在突然接到圣旨点菜,便派了几个内膳上街,急忙准备起来。

次日的午膳上,这道菜被端了上来。道光帝品尝后,觉得鲜嫩可口,便连续吃了十天。当内务府呈上帐目时,道光帝却惊讶不已:仅仅这道豆腐烧猪肝,就已经花掉二千多两银子了。下面还详细列举了成本:每天供应这道菜,需要用一头猪,花费四十两银子;黄豆一斗,需要十两银子;还需要两名内膳房行走专使杀猪,每人每天四两银子;四名豆腐工人,每人每天一两五钱银子;此外,刀具、锅灶、豆腐磨子和搭盖厨房猪棚等,共需四百六十两银子;还需要购买杂品油盐酱醋,共需一百四十五两银子以上。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皇帝需要花费2525两银子进行膳食供应。道光皇帝看了账单后连连拍桌子说:“糟糕!糟糕!”他立刻把内膳房的总管叫来,狠狠地责备了他一番。他还说:“前门外的福兴饭庄只卖四十文一碗的豆腐烧猪肝,为什么我要花这么多银子来吃?从现在开始,取消这一项开支。要想吃豆腐烧猪肝,只需要每天花四十文钱到前门外跑一趟就行了。”总管回复说:“根据祖宗的规定,宫中不能购买外间的熟食。”道光皇帝听了后,把手一挥说:“这是什么规定!省钱才是关键。”总管听了后不敢说话,只是悄悄地跑到前门外,要求福兴饭庄关闭;还取得了四周邻居的保释书。回到宫里后向皇帝报告说:“福兴饭庄已经关闭了,豆腐烧猪肝这道菜无处可买。”第三天,皇帝特意派遣曹学士到前门外查看,他才相信,从此取消了这道菜。内膳房也因此无法从中获利,他们在背后抱怨皇帝,说:“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就无法生存了。”一个月后,宫里又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庆典。当时大学士长龄平定了回疆,将逆首张格尔押送至京师。道光皇帝亲自在午门接受了俘虏。之后,他在万寿山玉澜堂上举行了庆功宴,并命令内膳房自行准备酒菜。皇帝担心内膳房会浪费太多的银子,于是传旨:必须要特别节俭。当时邀请的客人除了杨威将军、大学士威勇公长龄外,还有十五位老臣。这些人挤在两张桌子上,桌面上摆着几道看不清的菜。这些大臣们不敢动筷子,生怕一动筷子就会把菜吃完;吃完了会很丢脸。道光皇帝坐在上面,既不吃菜,也不喝酒,只是和大臣们谈论前朝的武功,后来又谈到做诗,便即席联起句来。有几个不会做诗的,便请那位文学大臣代做。他们创作了一首长达八十韵的七言古诗,记录了当时君臣之间的欢乐;又吩咐戴均元把君臣同乐的场景画成一幅画。在宴席上,他们谈论了两个小时,连茶都没喝,就散席了。当时正值严冬,道光皇帝看到大臣们都穿着灰鼠出风的皮褂子,便问:“你们的皮褂,单做出风要花多少银子?”有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只有曹学士回答说:“我的皮褂,单做出风,需要花费工料银二十两。”道光皇帝感叹道:“真便宜!真便宜!前几天我有一件黑狐皮褂,因为里面的衬缎太宽了,想做一做出风;交给尚衣监拿到内务府去核算,竟然要我一千两银子。我觉得太贵了,所以至今还放在那里没做。”

曹学士回奏道:“我的皮褂只有出风,没有统子。”说完,便把袍幅的里子掀起来,大家看到,果然是一片光皮板,只有周边有出风的部分。道光帝看后连声道:“妙!既省钱又好看。穿皮褂的目的是保暖,出不出风并不重要。”

从此以后,大臣们穿的皮褂都去掉了出风。一时间,官场里都流行穿没有出风的皮褂。穆相国表面上装出一副寒酸样,实际上家里却娶了三妻四妾,养了一班女戏子,经常请客,喝酒听戏。路过他家门口的人,都能听到里面的笙歌之声。因此,许多清正廉洁的大臣都对他不满。但由于道光帝非常信任他,认为他是先帝的顾命大臣,所以凡事都听他的。

那穆相国以花言巧语赢得皇帝的信任,只有曹学士不喜欢他。两人常常在皇帝面前辩论,皇帝总是调解。穆相的骄傲日盛一日,无论是京城的官员还是地方官员,若没有孝敬他,他能让你丢掉官位。因此穆相家中常常有地方官员私下送来银子和珍宝。那时,福建进士林则徐曾外放为杭嘉湖道,后来任江苏按察使,再升为江西巡府。他当官清正廉洁,所到之处,百姓都称赞他。皇帝也非常器重他。

这时,英国的商船频繁地将鸦片运到中国,主要在广东一带卸货。中国人吸食鸦片后,身体变得虚弱,一个个都像是生病一样。林则徐上奏折,指出:“如果不禁烟,国家将日益贫困,人民将日益虚弱;几十年后,不仅没有足够的军饷,而且也没有可用的军队。”道光帝看了这篇奏章,深感触动,于是将他升任两广总督;进京面圣时,又说了许多禁烟的道理。道光帝给他佩戴钦差大臣关防,并负责查办广东海口事务,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的地位突然上升,这让一位奸臣穆彰阿感到不满。林则徐进京时,没有给穆相国送礼,因此穆相国对他怀恨在心。当林则徐一到广东就雷厉风行,迫使英国商船交出二万零三百八十箱鸦片烟,并将其烧毁。英国人对此大为愤怒,派遣军舰到福建、浙江沿海一带进行骚扰。穆相国趁此机会,在皇帝面前诋毁林则徐,说他“刚愎自用,危害国家”。一方面,他派人暗中与英国人勾结,让他们带军舰前往广东;另一方面,他指使广东的官吏到北京告密。一位名叫琦善的满族御使,听从了穆相国的唆使,狠狠地参了林则徐一本。穆相国在皇帝面前煽风点火,使皇帝也被迷惑。一道圣旨下达,将林则徐革职,并派琦善担任两广总督。琦善一上任,就与英国人谈判,赔偿了七百万两银子;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为外国的租界。英国人仍不满足,坚持要追究林则徐的责任。穆彰阿出谋划策,代皇帝起草了一道圣旨,将林则徐流放到新疆。这时,一位名叫王鼎的大学士感到愤怒,他认为林则徐是一位忠诚的大臣,却遭受了不白之冤,于是多次在朝廷上与穆相国争论。穆相国听了王鼎的话,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次,穆彰阿和王鼎同时在御书房被召见,王鼎一见到穆相国,立刻怒气冲冲地大声质问:“林则徐是一名忠诚的大臣,为什么你一定要劝说皇上把他流放到新疆?像相国这样的大奸臣,为什么还能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你简直就是宋朝的秦桧,明朝的严嵩,你的所作所为令天下百姓都对你感到失望!”穆彰阿听了,脸色立刻变得难看。道光帝看到他们两人争执不下,便叫太监把王鼎带出宫去,说:“王学士喝醉了!”王鼎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还想继续劝谏。道光帝一甩袖子,走进了宫殿。王鼎回到家中,越想越生气,连夜写了一份奏折,指责穆彰阿如何欺君,林则徐如何受冤;洋洋洒洒,足足写了五万多字。他一边把奏折递上去,一边悄悄回到房间上吊自杀。第二天,王鼎的儿子发现了,既伤心又惊慌。按照惯例,大臣自杀,需要请皇上验看后再收殓。穆彰阿耳目众多,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派了一个门客,赶到王家去,想看看王学士的遗折。王公子是个老实人,便把遗折拿出来给门客看。遗折上都是弹劾穆相国的内容。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唐代宫廷艳史 第五回 燕子入怀娇魂初定 才郎列座慧眼频亲

范阳太守府里突然发生火灾。一瞬间,火光冲天,人声嘈杂。起火的地方是后衙的马槽,这个马槽紧贴着监狱,东面则紧贴着花园的围墙。火势像潮水一样涌向花园的围墙,直扑向厚卿和娇娜小姐站的地方。娇娜小姐,自幼娇生惯养,深居闺房,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早就吓得倒在厚卿的怀里,脸色苍白,一直喊着“哎哟!”厚卿一只手扶着她的腰,另一只手伸进她的袖子里,握着她的手,说:“妹妹别怕!我带你去见母亲。”他们正要走通内堂的廊下,突然听到一声巨响,西面的一堵墙倒塌了,刚好堵住了通内堂的月洞门。火势凶猛,涌向墙缺。紧接着外面响起一阵喊杀声,越来越近。喊杀声已经到了墙根外面,娇娜实在是惊慌失措,她转身紧紧抱住厚卿的脖子,喊道:“哥哥救我!”然后晕了过去。这时火已经烧到花园的走廊,喊杀声越来越近;厚卿顾不上了,抱起娇娜小姐,向园东面跑去。他直接冲过荷花池,跑进了假山洞。

那洞里原来有石凳石桌,厚卿让娇娜坐在自己怀里,然后在娇娜耳边轻轻叫着:“妹妹,快醒醒!”娇娜慢慢恢复过来,两行眼泪滑过她的脸颊,滴在了厚卿的嘴唇上。厚卿紧紧地抱着娇娜,脸贴着脸,一句一句安慰着她,还叫着她“好妹妹”。此时,山洞外的人声和火声还在响着,非常热闹。厚卿抱着娇娜,一遍又一遍地叫着“哥哥”,一遍又一遍地安慰她“别怕,有哥哥在”。他们就这样躲在山洞里,过了半个多小时。外面的声音渐渐平静下来,厚卿才放下娇娜,扶着她走出了假山洞。四周安静极了,只有西边的天空还泛着红光。那一轮明月照得地上的花影斑驳。树脚下、墙根处,虫儿在叫。看着娇娜,云髻歪了一边,眼泪挂在脸上。月光照在她的脸上,就像含泪的海棠,饮霜的李花。厚卿对娇娜更加怜爱了,拉着她的手,帮她整理头发,嘴里还不停地叫着“妹妹”。

他们两个人手拉手,肩靠着肩,慢慢地走在月光下。

走着走着,娇娜突然说:“我腿软了。”厚卿就扶她坐在桥栏上,自己站在她旁边。月光照在娇娜的脸上,特别美丽,厚卿忍不住盯着看。娇娜已经冷静下来,看到厚卿一直盯着自己,忍不住笑了出来,低下头。厚卿实在忍不住了,就大着胆子,抱住了她的肩膀,扶起她的脸。娇娜也顺势靠在厚卿的怀里,厚卿低头亲了她一下。然后紧贴着脸,四只眼睛对视。在月光下,他们的眼神更加清澈。

两个人都不出声,只感受到她的酥胸在颤抖。过了一会儿,娇娜推了一下厚卿的身体,两人都笑了一笑。

这时,娇娜正和荣氏在一起。突然,有人在池那边喊小姐。厚卿回答说:“是我。”那四五个丫鬟和娇娜的奶妈匆忙跑过来。看到娇娜,她们气喘吁吁地说:“小姐,夫人快急死了,你快去吧!”于是有两个丫鬟上来扶着娇娜。这时,月洞门口已经挖出一条路,他们都从瓦砾堆里爬过去,走进内堂。

荣氏一看到娇娜,就喊道:“我的宝贝!”然后一把把她拉进怀里。娇娜哭了起来,荣氏一直在安抚她。过了一会儿,丫鬟传话说:“外面有位伍相公在等。”听到这话,飞红、醉绿、眠云、漱霞这几个姬妾都在哭,听说伍相公来了,她们就躲进屏风后面。奶妈也把娇娜扶回房间。

这时候,荣氏对丫鬟说:“请。”丫鬟就去把伍相公带进了屋子。荣氏见了伍相公,起身让他坐下。伍相公请过了安,然后转身坐下,说:“夫人和小姐哥儿二夫人都请万安,外边已经没有事情了。那些死囚徒已经全部被捉住,没有一个跑掉。只是因为我们没做好防备,让夫人们受了惊吓,这都是我们的错,希望夫人们能原谅。”说完,伍相公又站起来请下安。

荣氏赶紧让老妈子拦住,然后说:“现在火已经扑灭了,囚犯一个都没跑,这都是相公的大功劳,还有老爷的福气。家里的女眷们虽然有点害怕,但幸好囚犯没有闯进来,这真是今天的大喜事。但是现在需要派一个靠谱的人,赶紧去前站告诉老爷,让他处理完公事后赶快回来。还有,这个花园是通向家里的,那墙倒了,得赶紧找工人来修好,才能安心。这几天要找几个人来守着这个缺口,很重要的。”

荣氏刚说完,伍相公就回答了一个“是”;吩咐完毕后,他站起来,向荣氏行了个礼,然后倒着走出去了。

这时,其他的姬妾和娇娜小姐,看到伍相公走了,也都走出内堂来。

厚卿向他的舅母打听起火的原因。荣氏说:“都是那个看守囚徒的节级不小心弄出来的。那帮囚徒,贿赂了小牢头,得知我们老爷要出门,就约定今晚行动。他们先让小牢头在马槽里放了一把火,接着那些囚徒打破了狱门,一起冲出了牢房。到了那时,那个节级发现事情闹大了,但他手里只有几个士兵,根本挡不住他们。于是他赶紧去报告了伍相公。就在这时,已经有三十多个囚徒逃出来了。如果他们只想逃命的话,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但不幸的是,他们中有一个领头的囚徒,他知道我们老爷的姬妾很多,就动了坏心思,再次冲进了衙门。他趁火势冲进马槽院子里,打算从花园外面翻墙冲进内宅。当时三、四十个囚徒,扛着大木柱子,拼命地撞墙,嘴里乱叫乱喊,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啊!”

荣氏说着说着,娇娜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厚卿。飞红也接过话说:“那时候吓得我紧紧搂着安哥儿,全身都在打战。后来是太太想出了个办法,让我们大家一起躲到地窖里去。太太因为找不到小姐,急得她到处乱转。还好老天保佑,那个都尉官得到了消息,马上带着人马赶来。这时候那些囚徒正好撞翻了花园的墙,有几个凶猛的囚徒已经从火里爬进了花园。都尉手下的兵丁把马槽院子围得严严实实,还把那些爬进来的囚徒都抓住了,才算是把这场大祸平息了下来。”

荣氏说道:“这次我们成功的功劳,全靠都尉和我们衙门里的几位官员。明天一早,记得吩咐厨房准备一桌丰盛的酒席,请都尉过来,再叫伍相公陪同,我们好好庆祝一下。我家里也要办一桌酒,让大家压压惊。”

那些姬妾听荣氏说要办酒席,都高兴得笑逐颜开,把刚才的忧虑抛到了九霄云外。安邦听到这个消息,更是高兴得在房间里跳起舞来。荣氏说:“时候不早了,大家赶紧去休息吧;明天早点起床,我们还要痛痛快快地喝一天酒呢。”她看到厚卿,又笑着说:“我差点忘了,现在花园的墙破了,园子里也不能住人了。外甥哥儿你就搬过来,跟我住后院吧!”

厚卿一听这话,心里特别高兴,于是很多丫鬟也跟着去了西书房,然后把厚卿的铺陈和书籍都搬到了荣氏的后院东屋子里。当天晚上,大家都各自散去,厚卿也回了房间。此时,已经是四更天了,厚卿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晚上的混乱却让他有了亲近娇娜的机会。他一直喜欢娇娜,现在见到她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他的心情难以平静。

他常常在灯前月下想,他今生今世有没有机会和她握一握手、亲一亲肌肤呢?他万万没想到,今天晚上他的梦想都实现了。当他和娇娜小姐亲吻时,他的灵魂已经飘走了。现在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被窝里,慢慢地回味着这个美好的时刻,越想越觉得甜,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心花也盛开了。但他现在怎么能睡得着呢?

他这个美梦,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他还在梦中。直到外边开始摆酒席,荣氏派丫鬟来后院请他,他才从梦中醒来。

丫鬟揭开帐子,看见厚卿抱着枕头还在迷迷糊糊地睡着。她推醒了厚卿,他第一句话就问:“小姐在哪里?”丫鬟说:“小姐和几位姨娘在里面等您去吃饭。”听完小姐在等他,厚卿赶紧下床,很快洗漱完毕,跟着丫鬟走出内堂。果然看到荣氏带着其他的姬妾坐在一起,娇娜小姐坐在荣氏右边肩膀下,左边肩膀下空着一个座位。荣氏让厚卿坐在她旁边。厚卿坐下后,第一句话就问娇娜妹妹:“妹妹晚上睡得好吗?”娇娜看了他一眼,脸瞬间红了,说不出话。

荣氏也问厚卿:“是不是因为晚上睡不好,所以一直睡到中午才起床?”一句话让厚卿感到很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秘密只有他们两个知道,其他人也没怎么注意。过了一会儿,丫鬟端上酒菜,荣氏让大家开始吃饭。三姨娘又催促厚卿,让他讲一个隋炀帝的故事。

看到娇娜在座,厚卿也很高兴。他想了一会,说道:“我现在要讲的是当朝宰相杨素家一个姬人的故事。”

杨素自从帮助炀帝夺取太子之位后,就认为自己立了大功,经常在宫中自由出入,见到炀帝也毫不尊重。看到好看的宫女,他就向炀帝要走,带回家陪他喝酒玩乐。炀帝因为他是前朝的老臣,又是自己的同伙,就什么都让着他。但是杨素的傲慢却越来越严重。

那天正是长夏的一天,杨广来到了太液池纳凉,然后派了两个内相,去让杨素进宫。杨素当时很受宠的两个姬妾,一个是张美人,一个是陈美人,正好跟杨素在长杨馆下棋。听到杨广让他进宫的旨意后,他们就坐了一个凉轿,带了几个随从,直接进了内殿。到了太液池边,他们还没有下轿,反而是杨广出来迎接他们,然后他们就一起走上了殿。

炀帝让杨素坐下,杨素也不拜谢,只是简单地拱了拱手,然后大摇大摆地坐下了。两人随便聊了几句,杨素总是自夸功劳,说自己怎么怎么好,让炀帝觉得没意思。炀帝说:“我们一起去太液池钓鱼吧?”杨素只是点了点头,他们就一起起身,慢慢地走向太液池。太液池的水可以流到外面的江河,所以鱼很多。池子有五七里那么大,一条小港,绕过宫殿,港面上有一座白石大桥,岸边的杨柳随风飘动。这时,炀帝和杨素坐在柳树下,清风吹来,柳条轻拂面庞;看着水面上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炀帝说:“鱼儿很可爱,我为你钓一条鱼做下酒菜怎么样?”杨素说:“我怎么敢让陛下动手,我来钓一条给陛下。”炀帝又说:“我们两个一起钓鱼,谁先钓到算谁赢,如果谁最后钓到,就要罚谁喝一大杯。”说着,宫女们送来了钓竿,还把炀帝和杨素坐的椅子搬到了岸边。这时岸边的柳树比较稀疏,从柳树梢头可以看到一层阳光。宫女赶紧拿了两把黄罗伞,一把给炀帝,一把给杨素。旁边有很多官员围观。宫女帮他们把鱼饵挂在钩子上,然后把两条线一起扔进水里。炀帝专心致志地盯着水面,而杨素虽然手里拿着鱼竿,但脑袋却像拨浪鼓一样摇来摇去。

原来杨广是个好色之徒,他身边伺候的全是漂亮的美女。这时候,他和大臣身后有一百个宫女围着。这些宫女都涂了香脂和艳粉,一阵阵的甜香扑鼻而来,都包围了他们两人。正好杨素也是个好色之徒,他看到站在他左边的一个宫女,长得很漂亮,身材小巧,手指和春葱一样,又白又细。杨素很想伸手去摸摸她。但因为碍着杨广的面子,他不好意思动手。但他的眼睛已经看不过来了,看了这个,又看那个。他就像钓鱼一样,看着香饵被鱼儿偷吃了,他也不知道。反而杨广刚把钓竿放下,就钓到了一条三寸长的小金鱼。杨广非常高兴,笑着对杨素说:“我钓到了一条了,你记一杯。”杨素正在看得出神的时候,听到杨广说钓到了一条,以为自己也钓到了一条,急忙把钓线扯起来看,却发现是个空钩,香饵已经没了。宫女上去帮他装上香饵。在这个时候,杨广又钓到了一条小鲤鱼。旁边的官员都一起喊万岁。杨广笑着对杨素说:“我钓到了两条了,你记两杯。”这时候,杨素的钓丝在水面上微微地动着,他很着急,扯起钓竿来看,又是一个空钩。官员们都捂着嘴偷偷笑,杨素感到很尴尬,他满脸怒容。他说:“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这两条小鱼,不配让帝王来钓,等我试试看能不能钓到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为陛下祝寿。”杨广听了杨素的话,心里很不高兴,就把竿子放下,只说洗手,就起身直接走进内宫去了。杨素假装没看见,只是把手撑着头继续钓鱼。

那炀帝走回皇宫,萧皇后一看他脸色铁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炀帝说道:”杨素这个老家伙!太狂妄无礼了,在我面前,简直无法无天。我真想下道旨意,在皇宫里大开杀戒,把胸中的火气释放出来。’萧皇后赶紧劝说:“这个做法肯定不行。杨素是前朝的老臣,对陛下有功。现在把他叫进宫来,无缘无故地杀了他,外臣们肯定不服。何况他又是个猛将,几个宫人,怎么能打得过他?到时候,恐怕会弄巧成拙,他掌握了兵权,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国家可就保不住了!’炀帝被皇后这么一说,怒气逐渐消了,换了衣服,又来到太液池边。他看到杨素一条鱼也没钓到,就故意问:”丞相钓到了几条鱼?’杨素却冷冷地说:”能化龙的鱼,本来就没几条!’话还没说完,他突然把钓竿一提,一尾金色的大鲤鱼被钓丝钓了上来。一看,有一尺二三寸那么长。杨素得意地大笑,把钓竿扔在地上,说道:”有志者,事竟成!陛下认为我这个老臣怎么样?’炀帝只能忍气吞声地说:“有像丞相这样的臣子,朕还有什么好担忧的?’说完,他就下旨摆宴。

于是皇上和杨素这两个人,就回到宫殿里,这时宴席已经准备好了。他们俩坐下来,喝了几杯酒,然后旁边的人把刚才钓上来的鲤鱼做了一份美味的汤,献上来。皇上就叫宫女倒了一大杯酒,赐给杨素喝。

皇上说:”我们钓鱼时说过的,我先钓到了鱼,丞相你要把这杯酒喝完,这样才不辜负这鱼的美味。“杨素接过酒慢慢地喝完了,也让他的手下倒了一杯酒,给皇上敬上,说:”虽然我得到鱼慢了,但我的鱼比你的大。你也该喝一杯酒,赞赏我的功劳。“

杨素和皇帝一起喝酒,酒喝得有点醉了。皇帝叫宫女再倒一大杯给他,说:“我钓到两条鱼,你应该喝一杯酒。”杨素喝得已经很饱了,但看到这个大杯子,还是不肯喝。这时他看到那个给他倒酒的宫女,就是在池塘边递茶盘那个穿着紫色袖口的漂亮宫女。他借着酒劲,摸了宫女的手。宫女虽然在皇帝身边工作,但也是好人家的女儿,看到杨素摸她的手,立刻把手缩回去,结果不小心打翻了酒杯,弄得杨素全身都是,连衣服都湿透了。

杨素看到宫女不顺从,很生气,叫左右:“把她拉下去打。”皇帝看到宫女把酒杯打翻了,很生气,但杨素却全然不顾君臣的面子,大声喊叫着要打人。皇帝很生气,但又不能阻止他,只能默默地看着。于是,那个打翻酒杯的宫女被拉下殿去,被打了几棍。

杨素转身对皇帝说:“这些女人最讨厌了,如果对她们放纵,她们就会犯错。今天我这样惩罚她们,让她们知道皇上虽然仁慈,但我也有我的规矩,以后她们就不敢乱来了。”皇帝虽然很昏庸,但他很喜欢女人,他在宫里总是和宫女们开玩笑,从来没有打过宫女。现在看到杨素打宫女,不仅丢了皇上的面子,还伤害了那个宫女,他心里很不高兴。

杨素想和皇帝说话,但皇帝只是默默地站着。过了一会儿,皇帝冷冷地说:“丞相你帮我治理天下,整顿官场,真是个大功臣!”杨素听到这句话,知道皇帝不高兴,于是站起来向皇帝道谢,然后被人扶着离开。他一边走一边还骂着宫女,一直骂到宫门,然后坐轿子回去了。

从那以后,皇帝和杨素在宫里和府里都各自享受着快乐,皇帝再也没有邀请杨素进宫,杨素也再也没有进过宫。杨素自从摸了宫女后,回家就开始找很多漂亮的女人,他让人在扬州、荆襄一带地方挑选漂亮的女孩进他的府里,教她们唱歌跳舞。如果有漂亮的,他就自己留下当妾。

杨素出门或躺下,都有十几个美貌女子围在身边,有的拿着毛巾,有的拿着盘子,有的拿着拂尘,有的拿着扇子,有的拿着痰盂,有的拿着垫子,真是花团锦簇,人美如花,看得杨素眼花缭乱,心花怒放。杨素已经六七十岁了,但是在这群美貌女子中,就像一片红杏围着一株梨花,让他神魂颠倒。

有一天,杨素在他的内院里,和他的小妾一边喝酒一边享受快乐的时光。突然,外面传来消息:有一个年轻的男子请求见他。杨素就问他的手下:“那个年轻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见我这个老头子呢?”他的手下回答说:“他有一些秘密的话,只有面见丞相才能说。”

杨素一听说是秘密的话,就命令把那个年轻人传进来见面。过了一会儿,家丁真的带进来一个清秀的年轻人。杨素坐在他的大椅子上,看到那个年轻人,既没有站起来,也没有打招呼。他就问那个年轻人:“你有什么秘密的话对我这个老头子说?”

那个年轻人看到杨素那种骄傲的样子,就转过脸去,看向庭院里,冷淡地说:“我经常听到人们说,丞相你是一个非常尊重人才的人,你比周公还要尊重人才。但是,周公一顿饭要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一次头要三次把手松开,他从来没有这么傲慢过,他也是这样才能得到天下的人才。”

杨素被他这几句话说得酒也醒了,心也清醒了,他马上站起来,离开了他的椅子,命令给他的客人安排座位。那个年轻人才转过身来,向杨素行了一个礼,然后坐了下来。杨素又问他:“你有什么秘密的话要说?”那个年轻人直接就问他:“丞相你想做乱世的奸雄还是想做救世的仁人?”

杨素问他:“奸雄是什么意思?”

仁人是什么样子的呢?少年说:“比如西汉的王莽,后汉的曹操,这些人只会篡夺,被千万人唾骂。而仁人像商朝的汤王,周朝的文王,他们关爱百姓,自然得到了天下的归顺。现在的隋炀帝荒淫无道,百姓都在抱怨。丞相位高权重,但既不做任何好事,也不全力辅佐皇帝,只是每天喝酒享乐。上上下下都沉溺于享乐,隋朝的灭亡自然是必然的。但是可惜的是,百姓们被荼毒,很难恢复。丞相千万不要以为百姓好欺负,一旦他们生气,不仅隋朝的天下保不住,连丞相自己也会成为百姓的仇人。那时候丞相的性命也会受到威胁!所以,我今天来就是想劝丞相您效仿商朝、周朝的仁人,做一个得到百姓爱戴的人;也要效仿曹操、王莽,采取行动,早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杨素听完后,沉默不语,只是低着头想着。他身边的姬妾们也都把头低下了,只有一个手持红拂的女子在少年侃侃而谈时,不断地偷看他。少年说完后,抬头看了那女子一眼,两人的目光对上了。少年心生情愫,觉得这女子真是绝色。

杨素突然说:“先生先回去,我会慢慢考虑。”少年知道杨素并没有听进去他的话,便站起来,向杨素鞠躬告别。他刚走出院子,杨素突然想起还没问他的名字和住处,便让人出去问。

那女子听到后,忙追出去,叫住少年问道:“丞相问您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少年回答:“我叫李靖,暂时住在护国寺西院。”女子听后说:“那是个好地方!”说完,她对少年笑了笑,然后转身回去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问答

主角叶宇的官场小说?

官场狩花作者:太阳跟月亮分类:都市小说小说简介一个掌握着着极大权利而为所欲为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好色如命,贪婪,卑鄙,无耻下流的人。又有人说他...官...

有个主角姓黄的官场小说?

无敌保镖在都市作者:江南七寅简介:高傲冰冷的大小姐,成熟知性的御姐,古灵精怪的萝莉……身为南疆第一杀手的林霄从监狱出来,成为了别人的冒牌老公。从...

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小说是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小说有很多,有的是第一次看到的小说,有的是某些大神的成名作,有的是机缘巧合遇到的不出名的小说,太多了,只能把瞬间闪现出的写一写。不管是火...8...

文学水平很高的网络小说有哪些?

文学性强的网络小说太多了,自己的阅读量与所知也不够全面,列举了一些,其中有些封面不准确。1、《庆余年》作者:猫腻2、《赘婿》作者:愤怒的香蕉3、《回...

列出自己读过的书单?最受益的几本推荐一下!谢谢?

平时看完书,我都有整理记录的习惯,2019上半年看了36本书,用颜色标注的,是我比较受益的。读书这件事,我觉得跟吃饭一样,因人而异。有的人觉得好看的书,其...只要...

都有哪些人物被影视剧给洗白了?

十、高湛(《陆贞传奇》)北齐第四任皇帝,历史上高湛诛杀功臣、宠信奸佞、逼奸皇嫂、残害同宗,荒淫无度,沉迷酒色,十分变态。总而言之,他不管做皇帝,还是...,武则...

从上古到民国,每朝每代都有哪些历史剧?

不是所有背景是古代的就是历史剧,比如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这种只能叫做“古装剧”,同样封神榜西游记这种,也只能叫做"神话剧"。而历史剧,那多少要跟正...主...

农村走出来的我,不愿意承担父母所谓的人情往来,大家怎么看?

农村断亲现象越来越普遍,你想断亲无可厚非。类似你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我堂哥也跟你一样。不同的是:他比你做得坚决,已经彻底和农村亲戚断了往来。我先站在你...

求推荐些古典小说或骈文集、名著?

从古到今,浩瀚文学史中的文学作品可谓数不胜数,但无论读过多少文学作品,回头去看,总是会有那么几本一直萦绕在你的心头,会让你觉得是可以反复咀嚼、回味的好...

能推荐一部好看的电视剧吗,不要太长?

不知道楼主好看的标准是什么?我给楼主推荐这两年我看的好看且不断回味的几部古装仙侠剧。其实之前我是不看仙侠的,包括《仙剑奇侠传》我都没看过,认为它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