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生写过两首诗。
准确地说,也不叫写诗,而是写歌词。在当时的楚地,流行一种楚歌。只要有调子,谁都可以编一些词填上去。只要是生活在吴楚一代的人,似乎都会唱。而且这种楚歌很有代入感,当年韩信就用一招“四面楚歌”,让项羽的十万大军溃不成军,项羽也因此走到了绝境。
刘邦显然也很会唱这样的楚歌。他一生写了两首诗(或者说两首歌词,我们姑且把它们都称为诗,下同),不过,我们今天读这两首诗的时候,却感觉刘邦写的这两首诗,画风完全不一样,完全不像是一个人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邦剧照)
我们先来看看刘邦写的第一首诗《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慷慨悲凉。尤其是最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达了刘邦心中的落寞和悲哀。他虽然是帝王,他虽然能够雄视天下,一统海内。但是到了最后,却是所有的人都想反叛他。先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接着是燕王臧荼、韩王信、赵相陈豨。后来又是淮南王英布。虽然他率军平定了英布之乱,但是,他本人也被英布射了一箭。然而这还没完,北方的匈奴又虎视眈眈,他重新封的燕王卢绾,本来是他最好的兄弟,似乎又有背叛他的风言风语。
早年的刘邦,朋友满天下。现在却成了孤家寡人,找不到人和他说说心里话。
不过,刘邦心中虽然悲凉,但是,悲凉并不是主调,慷慨才是这首诗的主调。“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种威服天下,一扫六和,舍我其谁的气势和霸气,满满的都是骄傲,都是狂放。
这是一种帝王的霸气,一种想要你今天死你绝不可能活到明天的霸气。
但是,在刘邦写的另一首诗里,我们读到的却是另外的东西。这首诗是刘邦写给戚夫人的:“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戚夫人剧照)
当时刘邦为了戚夫人,准备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然而,刘邦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周昌这些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吕后最后去求已经归隐的张良想办法,张良对吕后说,你把商山四皓请出来,给刘盈站台吧。于是,吕后花重金请出了商山四皓。当刘邦看见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的时候,于是认为刘盈羽翼已丰,不可动摇。
回去以后,刘邦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戚夫人,还对戚夫人说,你给我跳个舞,我给你唱首歌吧。在戚夫人绝望含泪跳舞的情况下,刘邦唱了这首歌。也可以说,写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里,刘邦满满都是灰心丧气,意气消沉。他认为刘盈是鸿鹄,已经羽翼丰满,高飞而去,横绝四海。而自己手中只有短箭,就算是想要刘盈射下来,也是办不到的。
如果我们不明白刘邦和刘盈的关系,我们可能真的会和戚夫人一样,陪刘邦伤心落泪。但是我们知道刘邦和刘盈的关系,我们知道刘邦的能力,他想要换太子,其实也就是一句话而已。虽然有周昌等人反对,虽然樊哙等人肯定也会反对,虽然吕后更不同意。但是,韩信、臧荼、韩王信、彭越、英布、陈豨等等这些一世枭雄刘邦都不放在眼里,周昌、樊哙、吕后又算得了什么?
(吕后剧照)
周昌连话都说不利落。刘邦敢跑过去,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周昌反对又怎样?
刘邦派樊哙去打卢绾,樊哙不动身,刘邦还不就毫不讲情面地让陈平、周勃去杀他。如果当时刘邦不是行将就木,樊哙肯定就被杀了。
至于吕后,她连大声对刘邦说一句话都不敢。当周昌反对刘邦废太子后,她作为一个国母,竟然赶紧跑去跪谢在周昌面前,可见她的无助。要救刘盈,她还只能去求张良出主意。我估计她当时可能并不是去求张良出主意,而是求张良救刘盈。但是张良知道他去对刘邦说也没用,同时,也不想再招惹红尘之事,才让她去请商山四皓的。
张良不过是推脱而已,没想到刘邦竟然把商山四皓很当回事,由此便认定刘盈的太子之位不可动摇。
刘邦真的把商山四皓很当回事吗?商山四皓无权无势,不过是四个隐居的老头罢了,也谈不上有什么德行。而且刘邦心狠手辣,从来没认为老人家很重要,他怎么会把商山四皓当回事呢?
显然,或许刘邦压根就没想过要换太子,商山四皓只不过是刘邦推脱戚夫人的一个借口而已。
而刘邦一个写过《大风歌》的霸气帝王,写出了那么一首自轻自贱的诗,也不过是他推脱责任,找的一个借口搪塞戚夫人而已。
(参考资料:《史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就是汉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他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大风歌》是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歌,是他打败项羽又平定了黥布之后,路过他的家乡沛县时所作。前两句充满了一种霸气,但最后一句却流露出了他对天下尚不安定的担心。
下面先讲有关刘邦的3个故事,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大风歌》这首诗。
第一个是两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
(1)司马迁写的《史记》里只称刘邦的父亲为“太公”,称其母亲为“媪”。后人根据这个记载,就断定刘邦出生于农家。《史记》里还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刘邦的母亲一次在湖边睡着了,刘邦的父亲出去找她;走到湖边时,发现有一条龙正趴在她身上。结果,回家后她就怀孕了,后来生下了刘邦;还说刘邦长得“隆准而龙颜”,就是高鼻梁,面部有点像龙的样子。
(2)刘邦曾经当过亭长(据说就是管十里以内的乡间小官,主要负责治安)。一次,他奉命押送一批刑徒去骊山服劳役,结果半路上很多人逃跑了,刘邦任其逃跑,也不去追赶。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表示愿意跟他一起逃亡。他们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有条大蛇拦路,大家无法前进。这时,刘邦分开众人独自迎着那蛇走过去;只见他手起剑落,那蛇被拦腰砍成两截。又走不远,他们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啼哭,问原因,她说:她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刚才变成蛇,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
你看,这两个故事显然是刘邦当皇帝后人们编造的;目的是要人们相信刘邦是真龙天子,他当皇帝是天意!
第二个是鸿门宴的故事。刘邦同秦国的军队作战时,首先攻占了咸阳,同时守住函谷关,企图称王。项羽得知后,觉得刘邦抢了他的头功,非常生气。于是仗着自己兵多将广,就带领40万大军驻扎在鸿门,准备一举消灭刘邦。当时,刘邦只有10万人马,如果与项羽对抗,必然是一败涂地。于是聪明的刘邦听从张良等人的意见,立刻亲自到鸿门求见项羽,说了下面一些意思的话:他派军队把守函谷关,不是不让项羽进来,恰恰相反,正是等着项羽来接管的;只是因为事情太多,加之路途遥远,未能及时报告,还请将军恕罪。项羽信以为真,不仅没有杀他,还摆下酒宴招待他。但是,按照项羽和他的谋臣范增原来的意思,是要杀掉刘邦的。结果,由于刘邦一番请罪的话,使得项羽改变了主意。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的灵活机动与深谋远虑,也可以看出项羽的优柔寡断与目光短浅。
第三个是刘邦善于用人的故事。刘邦战胜项羽后,曾在洛阳大摆酒宴,他趁着酒兴问他的部下:“各位王侯将领都说说,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而项羽失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他的部下都讲了各自的看法。刘邦听后,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军帐内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我不如萧何;率领千军万马,打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但这三位豪杰,我都能重用他们:这才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有范增给他出谋划策却不利用,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部下们听了没有一个不服气的。
现在我们还是解释几个词语:1.威:威望,权威。2.加:施加。3.四方:指国家。
最后,赏析这首诗。
第一句诗是“大风起兮云飞扬”。从字面上看,好像是写他回故乡时的天气情况的。其实,这句诗正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展现了秦末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的形势。我们从这句诗里似乎可以听到陈胜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仿佛可以听到项羽“彼可取而代之”的状语。当然,更能够感受到刘邦这位胜利的英雄在狂风暴雨中、在惊涛骇浪里的奋斗精神,以及终于横扫天下的不可阻挡的气势。
第二句诗是“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句诗承接第一句,写出刘邦在血雨腥风中,身经百战,终于战胜了所有对手,特别能逼得“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走投无路,最终自刎于垓下。现在刘邦夺得了天下,以皇帝的身份荣归故里,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势与力量呀!诗中一个“威”字,使读者似乎觉得刘邦才是“拔山盖世”的英雄;而其中的“海内”一词,更使读者好像看到了刘邦所统治的天下是何等的无边无垠呀!至于“归故乡”3个字所包含的那种复杂的思想与情感,恐怕连刘邦自己也无法表达出来。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其内中所包含的,绝无“得意忘形”这样的意思。
第三句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有一个成语叫“衣锦还乡”,有些人说这个成语即源于《大风歌》,而且赋予这个成语一种贬义,好像说刘邦当年“归故乡”就是忘乎所以与得意洋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看,这首诗里哪一句表现了刘邦的忘乎所以与得意洋洋呢?恰恰相反,这首诗最令人敬佩的地方,恐怕正是刘邦这位开国之君既不同于项羽的刚愎自用,也不同于秦始皇的追求长生不老。他没有沉浸在“威加海内”的歌舞之中,也没有陶醉在“归故乡”的欢呼声里。他清醒地知道,现在如果稍有不慎,这个天下就可能落入他人之手。所以,我认为,最后“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句,乃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这句写得最精彩,而且最能表达刘邦高瞻远瞩的胸怀与居安思危的思想。因为他深深地懂得,秦始皇的天下只传了两代就灰飞烟灭了;他也清楚地知道,当年威震天下被世人称作“盖世英雄”的项羽,只称霸了几年也不免“别姬”的悲惨结局。
刘邦当然希望他的江山能够世代相传,可是,他环顾海内,不安因素太多太多,内忧外患非常严重。如果没有真正能够安内御外的“猛士”,他得到的“海内”“四方”,其结果也必然会与他们一样!司马迁在《高祖本纪》里这样写道:“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读了这段话,读者也许会同意我的分析!
所以,我觉得《大风歌》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对任何一位读者都会有很大很多的启发;其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绝对不同凡响;如果用“表达了刘邦重返故乡的得意之情和安邦定国的迫切心愿”这样的语句来概括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那简直是对作者的亵渎。
我的文章也至此打住,因为我怕再写下去,有好多人会来嘲笑的!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刘邦晚年曾返回故乡沛县,与父老子弟饮酒,席间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完后,他令青年跟着学唱,还亲...
[最佳回答]是“守”四方《大风歌》是汉朝皇帝刘邦所作的诗歌.刘邦在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
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是汉朝皇帝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歌。此诗歌仅有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
āndéměngshìxīshǒusìfāng。《大风歌》译文: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有威望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安得猛...
让子弹飞葛优在火车上说的诗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走四方。匪,任何时候都要剿,不剿不行,你想想,你带着老婆出了城,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劫...
这句话出自《离骚》中的一句诗,意思是大风吹起了云彩向四方飞去,问谁才能像狂风一样奔走四方。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离骚中的无奈和怨懟,表示他到处奔波劳累,但...
[最佳回答]前195年6月1日),字季,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唱完...
是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原文: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译文: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是...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在与家乡父...
[最佳回答]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