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官场全文免费阅读 对诗意栖居的向往——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对诗意栖居的向往——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冲出官场全文免费阅读 对诗意栖居的向往——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作者:王朝营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学界关注度极高,对这幅作品展开艺术分析与探讨,更注重探析黄公望的艺术特色与审美理想,实则通过作品体验“道法自然”的理念,探寻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和谐共生的路径传达。

黄公望才华横溢,大器晚成,是元代文人画的先驱,他的绘画技法继承董源、巨然,绘画思想沿袭赵孟頫,创作注重师法造化,首创“浅绛法”,成就斐然,影响深远。黄公望时常写生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其晚年代表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浙江富春江两岸初秋之际的美丽自然风光,被誉为浙派绘画的顶峰,体现出其独特的笔墨技巧与审美观念。纵观该幅画作,能够清晰看到画面中呈现出的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等自然景象。画面以草籀笔意入画,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将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透露出雄秀苍茫的整体气韵。

黄公望中年蒙冤入狱两年而饱受磨难。此后,他对官场心灰意冷,选择辞官云游山水之间,并入道教全真派;晚年将更多内心情感寄托于祖国大好河山,于笔墨情趣之间披露性情。《富春山居图》绘制于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年),完成于至正十年(1350年),时值黄公望79岁高龄,是他特意为好友无用师和尚所绘,也说明黄公望晚年隐于“富春山居”。黄公望为倪瓒所作《江山胜览图》自称“余生平嗜懒成痴,寄心于山水”,以逃乱世与避纷扰。这幅作品汇聚了成熟概括的艺术手法,饱含着“天真自然”的思想感情,展现出他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

《富春山居图》以横卷式的构图创作技巧将画面内容延伸表达,充分展现了富春江的江南美丽风光。该创作手法的运用并未干扰截断观赏者的视线,能够让人取其局部而悟天际。作者运用多视点的观察方式将画卷中的人物观察视点放置于同一水平线,形成“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效果;并以横纵向相互交替的方式刻画描绘富春江周围的秀丽风光,从绵延不绝的平坡沙岸到渐起平坡,再到远方起伏的峰峦叠翠到缓坡悠昂,让观者切身感受到自然流动的韵律,引人入胜。画面中心的茫茫江水气势磅礴,自画面左侧流经到画面中央处,然后流向画面右侧,仿佛是要冲出画卷纸面一般;连绵不绝、层层叠叠的山峦与江水之间形成相互映衬的紧密关系,传递出壮观恢宏的水墨山水画之势。作者以浓淡水墨描绘了山水间的转折与曲线,提升了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感,让观赏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横向画卷中曲折起伏的青山叠翠,能够全面展示富春江景色的魅力,透过山水感悟到作者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心境与豁达、平淡的人生态度。

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当逸墨撇脱,有士人家风,纔多便入画工之流矣”的见解表达了他的笔墨态度。《富春山居图》以枯润结合为主的笔墨,自然轻松、滋养平静。画面主要以干枯线条表现画中的各种物象,而在江边房屋建筑与树木的刻画描绘上,则是运用浓淡墨相结合的笔墨创作方式,提升了画面表现内容的自然性与柔和性。在创作开始阶段,黄公望采用淡墨简单勾勒出富春江周围山川的轮廓,接着运用皴擦手法和略微加墨的方式进行山川刻画。作者采用浓墨并以两笔写成法描绘树木之间的错落有致与千变万化;对于坡石和涟漪等水纹的描绘表现,则采用了反复皴擦方式,由淡到浓、由枯到润,使浓淡变化浑然一体;以淡墨表现起伏山峦的形态,又使用浅墨去展开填充,使群山之间形成虚无缥缈的朦胧美感,同时群山的线条显得格外清晰,提升了整幅绘画作品的空间层次感,使画面构图自然流畅。总体而言,《富春山居图》实践创作过程中,综合采用了水墨渲染、披麻皴等技法,充分发挥出淡墨、浓墨和湿笔等绘画技巧的应用价值,此时已达到黄公望本人笔墨上的高峰,用笔潇洒、多变,极具概括性与意象性,画面生动、层次丰富。

在艺术表现上,黄公望力求形、神、韵三者的完美融合,笔法雅致而具有意象,墨法苍茫而不失浑厚,承载着画家“虚怀若谷”的精神诉求,以此充分展现出该画卷表现内容的独特艺术韵味和生动趣味,传达出平淡天真的生命态度。他在《李咸熙秋岚凝翠图》诗中写道:“无声诗与有声画,侯能兼之夺造化。”体现出他对诗与画之间的思考,这也使得他的作品不止于笔墨本身,而是诗书画一体、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

《富春山居图》表达出作者晚年对“山居”的情怀与对自身性情的感悟,被邹之麟誉为“画中兰亭”,分为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在流传的过程中几经波折,分离与合璧,引发“真伪辩论”,富有戏剧性。历代书画家、鉴赏家、君王等都对其推崇备至,其经典地位在明末清初被构建。它的意义已远不止于一张作品,而是体现出中国山水画的生态审美观,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图像符号。郑维坤认为“富春”藏着宋元时期的文人对严子陵隐居生活的向往;“山居图”代表儒家“进出辞受”独善其身的风骨,可以说,《富春山居图》实际代表着中国文人审美精神和宋明理学内在价值的最高标准。

当后人重新观望这张作品时,总能常读常新。当下的时代语境下,快节奏的生活往往伴随着精神层面的缺失,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品的定位与意义。而《富春山居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引领元代所特有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元代文人“主静”“穷理”“慎独”的修身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笔墨中所承载的人类情感与道德追求能穿越时代,代表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与当代人产生共鸣,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开启对诗意栖居的向往,达到心灵的慰藉。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来源: 中国艺术报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进来感受陶渊明的田园情怀

冲出官场全文免费阅读 对诗意栖居的向往——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诗词原文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诗人,东晋时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做官看中门第,陶渊明由于门第限制,只做到小小的彭泽县令,无法更进一步,深感疲劳的他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选择了归隐田园,这首诗便体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总领全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将世俗的种种束缚比喻为“尘网”,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也是比喻,将“尘网”中的人比作“羁鸟”和“池鱼”,表达了诗人回归乡野生活的急切之情。

中间几句描绘了诗人在乡村的生活画卷,情景交融,表现出诗人的惬意之情。其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生动形象,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结尾处,再次运用比喻,将冲出官场归隐田园比喻为冲出“樊笼”,再次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中,作者从“误落尘网”的压抑到“复得返自然”的欢欣,通过时空转换表现出对官场的憎恶和对田园美好生活的喜爱与享受。[比心]

[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相关问答

嘉庆年间让人感到很荒唐的事有哪些?

按常理,如果一品大员出现意外死亡的情况,朝野必定哗然,甚至出现强烈的官场地震。但凡事皆有例外,嘉庆年间的两广总督吉庆就死得很憋屈,他被下属百般羞辱,...永...

能不能推荐下你的书单,每本书写一句推荐语?

非常,非常,非常认真地推荐!10本必看优质书籍奉上~让你活得更通透、过得更自由!1、《真实的幸福》——马丁•塞利格曼这本《真实的幸福》清楚地告诉我们幸...你...

【以方向为话题的作文】作业帮

[回答]以"方向"为话题的作文导写话题方向本讲坐堂名师:李华波(湖北)话题亮相: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

人缘不好导致大明灭亡?为何能彻底解决后金的熊廷弼落得惨死?

熊廷弼就是一暴脾气,刚戾自用盛气凌人见到看不惯的人和事情立马就破口大骂,这德行放在哪个朝代当官人际关系恐怕都不会太好。但老熊有大脾气也有大才干,特别...

石敬瑭为什么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石敬瑭献出幽云十六州不是大方,是为了自保。当时,对于石敬瑭而言形势危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如果没有足够的价码,石敬瑭很可能会被消灭。首先,我不...原...

支持率43.8%跌至执政以来最低,文在寅如何突出重围?

韩国总统文在寅的民意支持率,跌至43.8%,可能就是跌回政党基本盘。文在寅所在的韩国共同民主党,民意支持率的基本盘,大致如此。韩国是一个多党制国家,主要政...

狄青的结局如何?

01狄天使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崛起的西夏国进攻保安军。双方交战,保安军节节败退。近年与西夏军屡战屡败,宋军将士已然有了畏敌心理,战况甚为不妙。...大...

为什么说是刘公岛上的青楼摧毁了北洋海军?

这二者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吧?在中国古代,青楼基本都是合法化的。可是,这影响铁木真带着蒙古铁骑横扫欧洲了吗?影响多尔衮带着八旗铁骑一统天下了吗?...

敢不敢说出你觉得最值得观看的五部电影?

01《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今夜,月无语作文】作业帮

[回答]今夜,月无语。我怀着一份情伤躺下,往事一一检点,为之翻来覆去,心神不定,难以入眠。此刻,冲出闸门的浮躁一气泻了出来,思绪着,蔓延着,跳跃着,翻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