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尔雅》,一部中国最古老的词典,您知道多少?

#头条品书团#

序言

翻开华夏五千年文化宝库的画卷,追溯祖先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文化宝藏,我看见了那璀璨夺目的光芒。我的心激情荡漾,我的眼泪漱漱而落!

且不谈《永乐大典》那金光灿灿的文字,还是《四库全书》那精美的篇章,亦或《昭明文选》那绝美的佳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映入眼帘。虽隔数千载,任那时空变换风云激荡,我却被它深深地吸引而不能自拔。

全文词典 儒家经典《尔雅》,一部中国最古老的词典,您知道多少?

至精至纯的文化宝贝《尔雅》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汉字的功德。无汉字,中国文化将无从谈起。一个自信的强大的统一的团结的中华民族将无从说起,不知由来。

中国最早的一部训诂字词的古籍《尔雅》,由然而生。

《尔雅》概况

《尔雅》全书共一万三千多字,分《释诂》篇、《释言》篇、《释训》篇、《释亲》篇、《释宫》篇、《释器》篇、《释乐》篇、《释天》篇、《释地》篇、《释丘》篇、《释山》篇、《释水》篇、《释草》篇、《释木》篇、《释虫》篇、《释鱼》篇、《释鸟》篇、《释兽》篇、《释畜》篇。

全文词典 儒家经典《尔雅》,一部中国最古老的词典,您知道多少?

《尔雅》古圣先贤注释图片

《尔雅》疏叙

夫《尔雅》者,所以训释五经辨章同异,实五经之通路诸子百家之指归也。多载鸟兽草木之名,使人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者迩也,近也;雅者,正也。尔雅者,言可近而取正也,实解析也。

先儒以之授教,后进以之索隐,诚经籍之枢要者也。

《释诂》篇盖由周公所作,《释言》至以下诸篇或言孔子所增子夏所补叔孙通所益。因时隔久远未可探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夫《尔雅》之为书也,文简而义固,精研而无误。实古经之检度,学问之阶路,儒林之楷素也。

全文词典 儒家经典《尔雅》,一部中国最古老的词典,您知道多少?

四川成都国学大师李小龙先生及其作品

《尔雅》现状

《尔雅》其书也,字字珠玑。洋洋万余字,实乃国学入门之阶梯,童蒙求学必经之途也。

如此精妙绝伦之典籍,为何鲜有人知?余遊历江湖数十载,深知人性之虚伪。且容我四川成都书法家李小龙一一道来。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者,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素养也。故古之学者务实不务虚,读的是正统的儒家经史子集,写的是堂堂正正的欧阳询楷书。为人者,学习只为装门面装高深故弄玄虚咬文嚼字卖弄风骚。以求行走于人世之间捞取利益而已,故务虚不务实。且今之学者,好为人师,好贬人以自彰损人以自利。

全文词典 儒家经典《尔雅》,一部中国最古老的词典,您知道多少?

儒教第七十三代掌门人李小龙大师书法

古之学者,鸡鸣即起孳孳为善者,尧舜之徒也;而今之学者,鸡鸣即起孳孳为利者,实盗跖之徒也;二者焉可比哉!

故俺行走于四川成都文化圈,每每与同行谈及孔子、孟子、欧阳询等大圣贤,或者《四书五经》、《儒家十三经》、《二十二子》之类,同行们几乎都左右顾而言它。

譬如咱在成都送仙桥古玩城二楼,见那些写字画画的所谓书画家们,他们哪里能懂什么《尔雅》《尚书》之类的呀!他们仅仅是会点笔墨技巧懂点照猫画虎的临摹技能,一群为了赚点小钱而舞笔弄墨的商人而已,哪能算什么读书人文人呀!

古时文人雅士读浩然之书养浩然之气,出将入相治国安邦忠君爱国,今时有乎?

如果让《尔雅》等正宗国学经典走入千家万姓之家,那岂不是让那些伪文人们真面目毕露了么?可让他们如何继续吹牛呀?

全文词典 儒家经典《尔雅》,一部中国最古老的词典,您知道多少?

巍巍大儒教元圣周公圣像图

总结

本人四川成都书法家李小龙,只是实话实说而已,绝无与人为敌之意。望观此文者,引以为戒!

至于《尔雅》之章句释疑,百科上多的是,为免影响原创本人不必赘述,望诸君见谅!

也希望点赞、关注、分享、收藏一下哟!#成都李小龙#

《素书》全译:人生智慧和处世之道,不可不读的神秘词典

全文词典 儒家经典《尔雅》,一部中国最古老的词典,您知道多少?

素书

《素书》作者是黄石公。黄石公将此书传与张良时说:“读之可为王者师。”《素书》的确是这样一部奇书,可以帮助我们洞悉世事,知晓进退,预知成败。

原始章第一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不可分离,缺一不可。虽然五位一体,但层次有别,所以分而用之则误,合而用之则吉。

道,是人人都需遵循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万事万物都遵循着道的约束,道也寓于万事万物之中,因此我们身在其中反而感觉不到道的存在。也就是说,道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万事万物虽受制于道(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但又无法清晰追溯其发展的轨迹。好比是我们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但空气的的确确在我们的周围甚至身体内存在着。好比是任何圆形均有圆心存在,但圆心既没有颜色也没有大小,不可见。

德,是人对于道的心得,也是万事万物受制于道的表征。德是在人的身上具体体现道的存在,是道的感化,是道的一种人格化。道如规矩,而德如方圆。得道深则德也深,得道浅则德也浅。所以,德有深浅之分,德有贤愚之别。有所求必有所得,只是得之深浅,视造化之功而定。尽管如此,毕竟鱼有鱼途,虾有虾道。依德而行,人可使自己的欲求得到满足;符合德的要求,自然界万事万物也因此各得其所。故曰,道者如河流,德者如堤岸,德高者能得上道,德弱者能得下道,各有所得也。道者如三千弱水,德者如瓠瓢,举水几何,视瓠瓢之器量而定。故德有上德与下德之分。

仁,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亲近融合之心,如水入海,如雨润土。有仁慈、聪慧、善良的情怀是促成仁的基础条件。

义,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准则。义中蕴涵着理,所以人们根据义中之理奖善惩恶;以义的原则作为建立功业的基础条件。

礼,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行为法则。人人遵循礼的规范,才能兢兢业业、勤奋努力,才能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

以上五个方面是做人做事的根本,缺一不可。

凡是贤明能干的人物以及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够看清国家盛衰的规律,也懂得存亡的道理;既了解治理乱象的途径,更知晓隐退仕进的方法。其中的奥妙在于:盛衰有其规律性,成败有其定数,治乱在于能分清势之正逆,去留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因此,当条件不成熟时,甘心隐伏,静守正道,加强准备,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来临而有所行动,则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看破玄机,顺势而为则能成就绝世之功。假如生不逢时,只不过无闻于世而已,不会有大的损害。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智慧就比别人高,名气也比别人大。

全文词典 儒家经典《尔雅》,一部中国最古老的词典,您知道多少?

正道章第二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可以让人心悦诚服;诚实可信,可以统一不同政见;以义当先,可以服众;才识杰出,可以分辨历史上的得失;贤明睿智,可以明析当下的事理,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俊”。

行为举止可以为楷模,聪明智慧可以解疑难,道德诚信可以守契约;廉洁公正可以理财务,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豪”

克尽职守,无所废弛;恪守信义,无所变易;虽遭猜疑,仍能义无反顾;利字当头,仍能不见利忘义。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章第三

原文: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杜绝不良嗜好,禁止非分欲望,就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错误的行为,减少邪恶的念头,就可以纠正过失;杜绝美酒和美色的侵扰,可以洁身自好;

回避嫌疑,远离是非,就可以不出错误。广泛学习,善于质疑,就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守拙慎言,就能修养身心;

恭敬、节俭、谦逊、朴实,就能守身不辱;深谋远虑,就能不陷于困危;结交仁义正直之人,就能脱离逆境。

虽智慧高远仍能宽厚待人、务实进取,就能让人不离左右。才适其任,能适其用,才能更好地成就事业。

抑制邪恶,排斥谗佞,可以平息动乱;

以古鉴今,就能不受困惑;确立原则,周密计算,才能应付危机;因势利导,堵疏结合,可以解开社会难题。

全局谋事,顺势而为,不以小处之失为失,不以小处之得为得,才能避免错误;坚定不移,勇敢果毅,才能建功立业;勤勉不懈,小心谨慎,才能善始善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原文:

夫志,心独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译文

所谓“志”,就是精神上的特立独行。最大的能力莫过于谋全局,最大的坚毅莫过于忍辱负重,最杰出的榜样莫过于修德,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好善,最神奇的事情莫胜于至诚,聪慧源于明辨,吉祥源于知足,苦难源于多欲,悲伤莫过于意志消沉,病情莫过于捉摸不定,短视莫过于小利,心魔源于贪欲,孤独源于恃才傲物,内讧源于猜疑,败政源于自私。

全文词典 儒家经典《尔雅》,一部中国最古老的词典,您知道多少?

道义章第五

原文: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译文】

谋划不周密、破绽迭出必遭下属愚弄,有过错而不自知就是愚蠢,纸醉金迷不知悔改必陷困局,言语招怨必生祸患。政令有违常理将形同虚设,政令前后矛盾注定导致失败。轻易发怒却无人畏惧必定受到侵犯。当众侮辱人者必招祸殃,杀戮下属必招危险。怠慢应受尊重之人必招不幸。与人貌合神离必陷孤独。亲近谗佞远离忠良注定灭亡,亲近女色而疏远贤人必陷昏聩。女子干政必生动乱,私授官职必生乱相。恃强凌弱就是侵犯,名不副实就是徒耗民脂。宽以待已严于律人者无法处理政务,厚待自己而损害他人者必招众人唾弃。以过失为由,剥夺他人功劳必失人心;下属各怀异心必成孤家寡人。没有给下属授于合适的职位必定关系疏远。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必定使人沮丧。多许愿少兑现必招怨恨。始迎终弃必定恩断义绝。

付出得少却期望得到厚报必定没有善果。一旦富贵就忘记当初的贫贱必定不会长久。念旧恶而无视他人的新功劳必招凶险。任用奸邪之徒,必招风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为他人谋官将陷政事于混乱。抛弃自己的优势必然削弱力量。向心术不正者商讨决策之道必存风险。

密谋的计策外泄必定失败,豪取寡施者必定衰落。将士贫穷而谋士富裕,国家实力必招衰弱。贿赂官员大行其道,政治必定昏暗。无视别人的优点长处,却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耿耿于怀必将作风粗暴。对已任用的下属时常猜疑,或者对信用较好的人又不重用都将招致政治上的混乱。以德治国,民心团结;以刑治国,民心离散。小功劳不奖赏,则无人建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必生大的怨恨。奖赏不足而处罚有过必定引起叛乱;奖赏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必定造成苛政。喜听谗佞之言,仇视忠谏之言必定灭亡。藏富于民,社会才安定,搜刮民脂者必定走向残暴。

安礼章第六

原文: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译文】

怨恨源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源于事前未作周密的谋划;幸福源于积善;灾祸源于积恶。

饥馑源于轻视农业;挨冻源于忽视织造。社会稳定在于得到有用的人才,社会失衡在于失去贤人辅政。富裕在于能招来远客,贫穷在于荒废农时。

领导者反覆无常,部属必多猜疑。对领导者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欺凌傲慢,必定失去亲附。不尊重君侧之臣,关系疏远之臣就轻视这些君侧之臣。常怀猜疑之心必定不会信任别人;坦诚待人就不会猜疑别人。邪恶之士从无正直的朋友;奸邪的上司从无公正的部下。

走向灭亡的国家必定缺少贤人辅佐,混乱的政治必定不用能人当政。成大事者求贤若渴,敬重贤才的人待人丰厚。国家走向称霸,人才必定集聚归附;国家即灭亡,贤者就会先行逃离。

瘠土不产大物,浅水不容大鱼,秃树不栖大禽,疏林不居大兽。山体过于陡峭容易崩塌;沼泽之水过满则会漫溢。

弃玉抱石者如同盲人,羊质虎皮者外强中干。拿衣服不提领子势必将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一定会跌倒。

梁柱软弱,房屋会倒塌;辅政者无能,国家会倾覆。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怨恨,国之根本动摇。大山将要崩塌,基础必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心必先涣散。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必将残破。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也会跟着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走向灭亡。

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一旦发现苗头就应立即回避。担忧危险的人,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的人,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自然之道则吉,不符合自然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事都集中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都向他袭来。这不关神鬼之事,而是符合自然之道而已。

善于谋划的人不会遇到困顿之事;没有为长远谋划的人必定有眼前之忧。

志向相同必然人以类聚,同怀仁慈之心必然共同忧国忧民,奸恶之人必定结党营私,爱好相同必定渴望结交,审美眼光相当必定相互嫉妒,智慧相当的人必定相聚谋划,权势相当的人必定相互倾轧,利益相同必定互相猜忌,思想相近必定相互响应,气质相近的人必定相互欣赏,同一类型的人必定相互依靠,行为准则相同的人必定互相亲近,磨难相同必定使人亲近,觉悟相近必定互相裨益,能力相近必定相互约束,技巧相近必定互相竞争:这是由理数所定,不可与自然之道相违。宽以待已严于律人者与自然之道相违,而宽以待人严于律已者就顺应了自然之道。与自然之道相违,将遇阻力;顺应自然之道则畅行无阻。遇到阻力易生乱象,畅行无阻则顺应天理。按照上述原理,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就有了判断标准了。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问答

词典和百科全书的解释有何不同,-懂得

词典侧重解释词语本身的意义,释义先列常见的词义,次列不常见的词义;着重说明词的用法,详细注明搭配.少注或简注词源.百科全书,是一种综合性地论述所...

什么叫有道词典?

有道词典是由网易有道出品的全球首款基于搜索引擎技术的全能免费语言翻译软件。有道词典通过独创的网络释义功能,轻松囊括互联网上的流行词汇与海量例句,并完...

网络中的“字典”是什么?有什么用?-懂得

字典在黑客领域的含义黑客破解方面的字典是指一个包含很多密码的文本文件,黑客常用相关软件生成包含很多密码的字典文件,然后用软件把字典中的密...

醉卧花中眠原文?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伯虎)的经典诗作。主要是为了表示作者【唐寅】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却年少失意,看破官场后唾弃仕途,最终采取了与中国历史上许多...

在字典中解释词语经常有(书)的符号,它表示什么意思?-懂得

哦,这是指书面用语的意思,就是你查的这个词平常口语上不太用,写作上采用的,比如蹀躞这个词

有道字数限制为什么新版的有道词典在全文翻译时会有字数限制...

[最佳回答]这种翻译软件翻译多了就不准了,一个词没错一个短句问题不大,一个长句就很悲剧了,字数越多错的越厉害,为了翻译准一些,就限制了字数这种翻译软件翻...

...辱他.辛苦各位大人了.少说一句谢绝全文辞典直译居然】作业帮

[最佳回答]1.IhaveneverhadsuchdeepfeelingaswhatIhaveatthismoment.2.IfIamallowedtoadaptXX'...

《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有何区...

《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六版)》--由于商业原因--汉译名--缺乏准确。《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英文部分源...

环境一词在中华大词典中或者更全文的工具书中的解释

环境(environment)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中...

一个字,查字典,既不知道读音,也不知道部首,怎么查-懂得

1.使用手写输入法输入该字的笔画,尝试搜索相关字词。2.使用汉字输入法输入该字的造字部分,尝试搜索相关字词。3.使用多个汉字输入法输入该字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