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荟》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清高士奇《天禄识余·龙种》:“俗传龙子九种,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也;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虫八虫夏,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似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
杨慎的《升庵集》卷八十一《龙生九子》:“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也。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蚣(虫八)虫夏,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性好烟,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
原本是龟爬行时抖擞竞力的姿态,后渐传为龙子之一。
古人选择龟驮碑,有以下原因:
1、鳌龟曾助大禹治水,是治水功臣; (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二云:“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
2、龟长寿,是历史的见证者;
3、先祖伏羲曾用它占卦,通灵可信;
4、它力大无比,女娲曾用它顶天立地,匡乱扶正。
传说有一次龟背一座大山帮助堵水,遇恶蛟,龟怕丢山于江中,就负大山于蛟恶斗,终于战胜恶蛟,但龟也因力竭被压山下。这恐怕是龟负石的最好的英雄神话了。
民间传说对龟负石是这样解释的:禹为治水,降服了龟,成功后为了表彰龟的功绩,同时不让它再兴风作浪,遂用一大石——功德碑让其驮着,使它不能到处炫耀。
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据《唐会要》所载: “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上,以压火祥”。
鸱尾的形状呈月形,有点像鱼的尾巴,又有点像鸟,人们把它装饰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其作用有“避火”镇灾之意。
晋代之后记载中,出现“鸱尾”一词,中唐之后“尾”字变成了“吻”字,成了“鸱吻”。明代则进一步改进,把鸱吻变成了龙吻。明代龙吻嘴张得很大,可以吞住正脊的盖脊瓦、正脊筒和群色条三部分,而清代龙吻张得较小,仅能吞住盖脊瓦和正脊筒。天安门正脊上的龙吻系清代琉璃制品。
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
薛综《西京赋·注》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以助其鸣声远扬。” 也就说人们铸蒲牢像于钟上,把击钟的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后因以“蒲牢”为钟的别名。
唐 皮日休 《寺钟暝》诗:“重击蒲牢唅山日,冥冥烟树睹栖禽。”
清 赵翼 《西岩斋头自鸣钟分体得七古》:“可许我来叩舂容,蒲牢一声震寥廓。”
又名宪章,传说中的兽名。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
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2、借指监狱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吕氏春秋·先识》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上有这么一段:“缙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
“三凶”者即“浑沌、穷奇、梼杌”,《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
饕餮纹: 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或称饕餮纹,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龙生九子老二,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起威慑之用。”
蚣虫夏,读为bāxià,性好水,又称吸水兽,会调节水量,使河水“少能载船,多不淹禾”,故修桥之时,常放于桥头或桥身。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传说它能吞江吐雨,所以多用于作为建筑物的排水口,负责排去雨水。在故宫、天坛等我国古代经典的皇家建筑群里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本是狮子的别名。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五,是一种猛兽。形如狮,喜烟好坐,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狮子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狻猊、金倪往往指香炉
银叶初温火缓,金猊静袅烟微
——宋陈深《西江月》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
传说中的怪兽。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明 李东阳 《怀麓堂集》:“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 。”
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装饰。
李东阳《怀麓堂集》:“ 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
龙之第八子,身似龙,雅好斯文,喜欢碑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李东阳《怀麓堂集》:“负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 ”
故宫太和殿仙人走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仙人
在南方及东南亚一带都称其为龙的第九子,雄貔雌貅,大嘴无肛,只进不出,深为赌徒所喜。澳门赌场便摆了一只玉貔貅,寓意嘴大吃四方,只挣不赔。
有人将螭首、麒麟、朝天吼、貌貅 、獬豸等也列为龙子。
貔貅作为瑞兽,民间传说它有如下作用
1、镇宅辟邪,将已开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中的运转好,好运加强,赶走邪气,有镇宅之功效,成为家中的守护神,保合家的平安。
2、趋财旺财,尤对偏行、收入浮动者有奇效,例如销售、经商、外汇、股票、金融、彩马、期货、赌场等等。除助偏财之外,对正财也有帮助,所以做生意的商人也宜安放貔貅在公司或家中。
古贤认为,命是注定的,但运程可以改变,故民间有 “ 一摸貔貅运程旺盛,再摸貔貅财运滚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 “ 的美好祝愿。
古书上说的一种似狗而吃人的北方野兽。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常立于华表和房顶。
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上的两只面南而坐的石犼,叫做“望君归”。据说它们专门注视皇帝的外巡,如果皇帝久游不归,它们就呼唤皇帝速回,料理政事。城楼后的两只石犼,则面北而坐,叫做“望君出”,它们的分工就不同了,是监视皇帝在宫中的行为,皇帝如果深居宫闱,不理朝政,它们便会摧请皇帝出宫,明察下情。 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蛟龙之属,能吞江吐雨,故用于建筑物排水装饰,有“螭首散水”之说。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雄的名麒,雌的名麟。麒麟的形状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独角,麟无角。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 现在普遍认为麒麟就是长颈鹿。
是传说中的龙子之一,性好讼,能辨曲直,与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成为官员正堂立牌上的装饰和监狱门上的装饰,清代时又被用于补子上。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一名蒲牢,好鸣,为钟上纽鼻;二名囚牛,好音,为琴头上的刻兽;三名睚眦(yá zì),好杀,为刀剑上吞口;四名嘲风,好险,为殿阁歇山脊上的走兽;五名狻猊(suān ní),好坐,为佛座骑象;六名霸下,好负重,为碑碣石砆;七名狴犴(bì àn),好讼,为狱户首镇压;八名屃赑(xì bì),好文,为碑两旁蜿蜓;九名蚩吻,好吞,为殿脊兽头。
源自《升菴外集》卷九五
相关问答
1、龙生九子第一位,囚牛龙的大儿子,叫“囚牛”,是龙跟牛妈妈生的。这囚牛继承了牛妈妈温驯、善良的性格,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囚牛非常喜欢音律,擅长各种...
龙生九子分别是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螭吻。貔貅、饕餮、麒麟并非龙的儿子。龙生九子介绍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2、老...
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十六明代·王夫之愁眉耻为生缘锁,笑口难于死地开。一榻蘧蘧还栩栩,三年瞿瞿复梅梅。龙生九子馀鰆吻,鲛泣千行对蛤魁。劝勉祇烦衔草鹿...
龙生九子,下一句是子子不同九龙子即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的九个儿子,每个都不成龙的形态,而且各有所长。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
1、老大囚牛(qiúniú),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睚眦(yá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老三狴犴(bì’àn),形似虎,有威力,生平好讼,常见于古...【出...
龙,是中国的“图腾”,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表示极多。有一种说法说,这里并非指龙生了九子,而是泛指一个虚数。龙生九子是有出处的,不容混乱。据说一次明...
相传龙生九子,每个龙子都具有特殊的能力和象征意义。据传说,九子分别是:1.首生子:名为敖游,善于游泳,能掌控大水。2.次子:名为敖曹,善于潜水,能掌...相...
《菽园杂记》“龙生九子”的故事最早出自明朝人陆容所著的《菽园杂记》。书中记载:“其一曰赑屃(bìxì),能负重千斤而行千里;二曰狴犴(bìàn),似虎...《...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我们主要以年份偏老并已经被后人整理成书的《中国吉祥图说》来了解具体是...
相传龙生九子,每个龙子都具有特殊的能力和象征意义。据传说,九子分别是:1.首生子:名为敖游,善于游泳,能掌控大水。2.次子:名为敖曹,善于潜水,能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