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原文及赏析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作者简介

黔无驴全文 《黔之驴》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作背景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柳宗元被贬后,那些反革新的执朝政的宦官和大官僚依旧不想放过他,同时一些为虎作伥之流的官员还在时时刁难他。柳宗元来到永州刚半年,母亲就去逝了,住宅又连遭火灾,令柳宗元愤、悲、哀交加。同时,柳宗元对官场许多官僚的行为也看不惯。国忧、家难、心愁集于一身,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心境里,柳宗元写了《三戒》一文。

《三戒》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三则寓言,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柳宗元将这三篇文章编在一起,谓之《三戒》。用鹿、驴、鼠等来讽刺那些胡作非为的藩镇、宦官及其爪牙。

主题

这篇寓言通过驴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深刻说明了一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只要认清它的虚弱本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重点实词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至:到。

则:表转折,却。

之:代词,代驴。

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庞然,巨大的样子。然,......的样子。

以为:把……当作。

蔽:躲避,躲藏。

窥:偷看。

稍:逐渐地,渐渐地。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相:一方对另一方,偏指另一方。

他日:之后的一天。

大骇:非常害怕。大:很,非常。骇,害怕。

远遁:跑得远远的。遁:跑,逃跑。

以为:认为

且:将要。噬:咬。

甚:很,非常。

恐:害怕。

然:表转折,然而,但是。

视:观察。

觉无异能:(虎)觉得(驴)没有特别的本领。异: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能:本领,能力。

者:语气词,文中表示揣度语气,似的。

益:渐渐地。

习:熟悉。

终:始终。

搏:搏击,搏斗。

稍:渐渐地。

近:靠近。

益:更加。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荡,碰撞。倚,倚靠。冲,冲撞。冒,冒犯。

不胜(shēng)怒:非常愤怒。

蹄:名词作动词,踢。

因:因此。

计之:盘算这件事。计,盘算。

技止此耳:(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技,本领。止,同“只”,只不过,仅仅。此,这样。耳,罢了。

因:于是,就。

跳踉:跳跃。

㘎:吼叫。

尽:(吃)完。

乃:才。

古今异义词

【稍】

古义:渐渐(稍出近之)

今义:稍微

【因】

古义:于是(因跳踉大阚)

今义:因为

【去】

古义:离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今义:前往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一词多义

【以为】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当作)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然】

慭慭然,莫相知。(……的样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然而,但)

【之】

黔之驴(的,结构助词)

虎见之(它,代词,代驴)

蹄之(它,代词,代老虎)

虎因喜,计之曰(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益】

益习其声(渐渐)

益狎(更加)

通假字

【技止此耳】

“止”通“只”,只,不过。

【益习其声】

“习”同“悉”,熟悉。

赏析

善于通过一系列细节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心理变化过程写得十分逼真,层次十分清楚。

抓住驴的形体“庞大”和动物本能“鸣”、“啼”来写,对驴着墨不多,却形象传神。

详略得当。在这篇寓言里,驴作为外强中干的形象,作者着墨不多。作者着力刻画了老虎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这样处理详略,主要是为了运用反衬的手法,起到强调突出老虎的作用。文中以老虎来反衬驴子,活画了驴子徒有其表的形象。

叙写生动。本文主要是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驴和虎这两个动物的形象,写驴的外表强大,是通过虎的反应来写的。老虎是百兽之王,但是,乍见驴这个庞然大物时,竟然“以为神”,只敢“蔽林间窥之”。当驴鸣叫时,虎不仅“大骇”,而且“远遁”、“甚恐”;从虎的畏形畏声有力地烘托出了驴表面强大的特点。在此,抑制老虎也就拔高了驴子。为下文出人意料的结果蓄势。对老虎,主要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着力刻画其对驴的认识和行为的变化过程,把老虎的机智、勇敢写得惟妙惟肖。

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准确生动,如“蔽”用得好,“窥”用得更妙,意思是“偷看”,现在仍然适用,“窥视”、“窥探”,一个“窥”字,勾画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心甘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

《黔之驴》全文(翻译)

黔之驴

【唐】作者: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黔无驴全文 《黔之驴》原文及赏析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相关问答

《黔之驴》全文_作业帮

[最佳回答]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黔无驴,有好事者……断其后,尽其肉,乃去(翻译)_作业帮

[最佳回答]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做...

黔无驴文言文意思?

是【黔之驴】柳宗元〔唐代〕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译文:...

夜郎自大黔驴技穷全诗?

黔之驴:贵州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黔之...

销售黔无驴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黔无...

黔无驴作者?

《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这篇文章表明能力与形貌并不成正比,外强者往往中干;假如缺乏对付对手的本领,那就不要将自己的才技一览无余...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黔之驴唐代: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远遁:逃到远处...

求阅读答案,越快越好,(四)(甲)黔无驴,.尽其肉,乃去.([唐]柳...

[最佳回答]2(1)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进入贵州(2)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3《黔之驴》着一定的讽...

阅读《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

1、(1)偷看(2)用脚踢(3)咬(4)逐渐或更加2、略3、略4、(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5、例如: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

[最佳回答]蔼然可亲、蔼然仁者、安然如故、安然无事、安然无恙岸然道貌、黯然伤神、黯然神伤、黯然失色、黯然无色黯然销魂、昂然直入、昂然自得、昂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