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品读系列第十篇《乡党》,本篇共 16 章,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他时时处处以正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尽量符合礼的规定。全文共20篇492章,篇目较大,遂分20次发布,每次1篇,每篇都配有朗读音频及译文,和赏析。希望与大家一起学习践行孔子思想。看全文可关注本头条号,在文章列表看其余篇章。
【译文】 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 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译文】 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 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译文】 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 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 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译文】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 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 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 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 安的样子。
【译文】(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 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 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译文】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 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 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 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 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 主。
【译文】 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 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 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 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译文】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译文】(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译文】 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译文】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 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 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注释】(1)此章重出。译文参见《八佾》篇第三之第 15 章。
【译文】(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译文】(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 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遇见 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这样做(以示敬意)。(作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就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 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译文】 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译文】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 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本篇共 16 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例 如孔子在面见国君时、面见大夫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 格。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前八章记载了孔子举止言谈的某些规矩或者习惯。他时时处处以正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 的言行尽量符合礼的规定。他认为,“礼”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一投足、一举手都 必须依照礼的原则。这一方面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反映,一方面也是他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和仁德时所身体力行的。
后面几章讲的都是孔子如何遵从周礼的。在许多举动上,他都能按礼行事,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 不同的环境,应该有什么表情、什么动作、什么语言,他都一丝不苟,准确而妥贴。所以,孔子的学生们 在谈起这些时,津津乐道,极其佩服。
【名师大讲堂】专注于优质教育信息和知识的学习分享。近期分享的国学系列已发布《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等经典的有声阅读和赏析,喜欢可关注我们,收看其他文章。
视频加载中...
食不语,寝不言。
【翻译】
吃饭的时候不谈话,睡觉的时候不言语。
【赏析】
此句体现出安静恬淡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孔子注重人的修养和品德教育的思想。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所谓“食不语”就是要求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交谈.其一,吃饭说话会影响消化.因为进食后,身体需要调动更多的血液流向消化系统的不同部位,以便使肠道获...
“食不言,寝不语”的意思是:指吃饭和睡觉时都不要说话聊天,有利于身体健康。食:吃饭。寝:睡觉。该句出自《论语·乡党》中的“食不语,寝不言”。意思是:...
[最佳回答]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出自《论语》,原句是:“食不语,寝不言”,指吃饭时多说话不利于吞咽,睡觉前多说话不利于休息。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是礼仪,还蕴含着一些养生道理。1、专注于...
为什么有人会说食不言,寝不语,是封建糟粕吗?其实这是古人的经验和教养!食不言,指如果吃饭的时候讲话,极易卡鱼刺或呛食,这两种情况都是很危急的,稍有失...为什...
1这是一首童谣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不吃不说话不睡觉的情况。2可能是因为孩子生病了,或者是因为孩子受到了某种刺激而变得沉默不语,不肯进食和睡觉。3这首童...
食不言,寝不语的下一句是: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出自《论语》原文: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食不...
意思是说,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以免影响消化,而睡觉之前不要说话,以免影响睡眠。这句话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它最早出现在《论语》之...
这是孔夫子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本意是说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睡觉的时候不要交谈。其延伸的意思是说做事情要专一,不可一心二用这是孔夫子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本...
食不言,寝不语。就是在吃饭或睡觉时都不能大声喧哗,古人认为,在吃饭时讲话又卫生,除了口水横飞外还有打喷嚏的危险。食不言还包含了吃饭时不能吧唧嘴巴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