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观贮藏《道藏》而闻名
道教最重 “三宝”,王常月在《龙门心法》中说:“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所以他们最重经典,《道藏》历来被认为是宝中之宝,道教丛林尤以贮藏为荣。八百年来白云观,就是以贮藏《道藏》而知名的宫观。
道经师宝
飞玄阁与《大金玄都宝藏》
早在十方大天长观修建的当时就建置了飞玄阁,其目的就是为了贮道藏经板。在大定四年 (公元1162年),金世宗诏以南京经板拨交给天长观保存,并让当时观中的住持提点孙明道负责搜辑补刊。南京就是宋时的东京,南京经板就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至1118年)所修篡的《万寿道藏》的经版。这一部道藏原为五千四百八十一卷;但据辛元龙《昭龙观道藏记》说,则为五千二百八十七卷。经板原刊于福州闽县,刊成后移贮于东京;靖康、建炎乱后,又移贮于天长观中,经板残缺不多,基本上是完整的,再经孙明道的搜辑和补充,增刊了一千另七十四卷,合成为六千四百五十五卷。这就是《大金玄都宝藏》。这批经板始终存放在十方大天长观的飞玄阁中。直至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观中大火,经板遂告焚如。
大金玄都宝藏残页
元太宗赐尹志平道藏经一部
在尹志平住持长春宫的时候,即元太宗六年 (公元一二三二年),皇后遣使劳问,赐给了道藏经一部,这一部道藏也是《大金玄都宝藏》。它是至元十二年(公元一二八二年)焚毁道经时被焚毁的,在元世祖《圣旨焚毁诸路伪造道藏经板碑》中说:“长春宫有道藏经”,所指的应当就是它,它在长春宫中一直贮藏了七、八十年之久。至于它贮藏在什么地方,于史无征。当时方丈居住的萃玄堂侧有一座小楼,里面曾经积书万卷,也许就是贮藏在那里。
宋德芳辑补《大元玄都宝藏》
大元玄都宝藏残页
篇幅为历代道藏之最
与此同时,丘处机弟子宋德方曾补缀金代残藏,编辑了一部七千八百多卷的《大元玄都宝藏》,这是历代道藏中篇幅最多,搜集最广的一部藏经,此书编辑经过,《祖庭内传披云真人传》中说: “长春亦尝私谓师,汝缘在西南。师因语及道经泯灭,宜为恢复。长春曰:‘兹事体大,我则不暇,他日尔当任之。’长春羽化,清和嗣典教事,令师提点教门。……思及长春‘藏经事大,我则不暇’之语,……遂与门下讲师通真子秦志安等谋为锓木流布,丞相胡公闻而悦之,倾白金千两,为创治之费,即授之通真子,令于平阳玄都观总其事。事成之日,故翰林学土李治作碑。从倡始至毕手,靡不备录,读之见其补完止缺,搜罗遗逸,海内数万里,皆亲历之。”
元《遗山集通真子墓碣》说:“通真子讳志安……迂披云老师宋公于上党,数语即有契,叹曰:‘吾得归宿之所矣。’因执弟子礼,从受上清大洞紫虚等箓,且求道藏书纵观之。披云为言:‘丧乱之后,图籍散落无几,独管州者仅存,吾欲力绍绝业,锓木宣布,有可成之资,第未有任其责者耳,独善一身,曷若与天下共之。’通真子再拜曰:‘谨受教’。乃立局二十有七,役工五百有奇,通真子校书平阳以总之。”
秦志安去世,早于宋德方二年。元商挺《玄都至道崇文明化真人 (宋德方)道行碑》及李鼎《玄都至道披云真人宋天师祠堂碑铭》说:这一庞大的工程,是“役工者无虑三千人……首尾凡六载乃毕。”宋本人还“首制三十藏,藏之名山洞府”。为此,他大得统治者的赞赏,初锡“披云”之号,再膺“玄都至道”之称。这一部经板初藏于平阳玄都观,后来又移貯于永乐大纯阳万寿宫中。至元焚经时,这一部经板当亦不免于难。
北京白云观罗公塔
正统道藏新刊 明英宗敕命分颁各地宫观
白云观历来以貯藏道藏而著名,明正统九年 (公元一四四四年),道藏新刊,英宗皇帝敕命分颁各地宫观。正统十年,白云观所建立的“赐经碑”就是当时纪念赐经的碑记。这一部《正统道藏》计为四百八十函,五千五百零三卷。从那时起到现在止,白云观藏经已有五百四十年历史。它是永乐年间明成祖诏命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所修篡的,工作没有完成,成祖就死了,事情也就搁置下来;后来英宗又让妙道真人邵以正负责督校,这才完成了使命。
民国年间白云观参与影印道藏功不可没
民国年间,傅增湘等人根据《正统道藏》又影印了涵芬楼小道藏,白云观方丈陈至霖予有力焉。傅增湘曾在《全真道范》序中说: “余自沦海以来,游涉郊垌,时往瞻礼(指白云观),嗣以重印道藏全经,与前方丈陈君过从渐密,经营三载,苦心毅力,同排浮议,卒底于成,玉籍金函,流传薄海,内外真诠秘典,因之大彰。”说明白云观曾对道藏的影印工作给与了巨大帮助。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道藏》是一部大型道教文献典籍的结集,内容涉及道教各个方面,包括理论、历史、组织、教派,也相当多地包含了《易学》、医药学、养生学、哲学、地理学等,还保留了《道德经》、《南华经》、《淮南子》等各种版本,为道教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每个道教研究者都离不开它,否则寸步难行。在国外的道教研究中,《道藏》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在研究道教经典方面,国外汉学家取材于两个方面:一是《道藏》本身,被国外学者称为原始资料;二是《道藏》以外的道教资料,外国学者着眼于敦煌经卷、碑铭文字和实地调查。
一、《道藏》首现巴黎
据法籍德裔汉学家安娜·赛德尔(Anna Sei-del,1938~1991)在绝笔之作《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1950~1990)》(Chronicle of Taoist Studies in theWest,1950~1990)中的第三部分《文献》中指出:“1910年前后,巴黎国家图书馆得到两套(印于1598年)残缺的明代正统《道藏》(《大明道藏经》,1444~1445年印),这是最后一次奉皇帝之令在中国收集并刊刻(木刻)的道藏(沙畹,1912)。这部《大明道藏经》及其续编——印于万历年间(1607年)的《续道藏经》,构成了最广泛也是最可靠的道教研究文献。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在中国曾被忽略。直至1911年,才有一位对《道藏》的宗教内容感兴趣的中国学者(这里指刘师培,1884~1919——引者)首次发表了《读道藏记》,而同一年载遂良神父(Father Leo Wieger,1911)已用法文拟定了第一份《道藏》目录,沙畹(1913、1919)和伯希和(1913)研究并翻译了带回巴黎的道经。”
巴黎国家图书馆
二、《道藏》的传承“命途多舛”
《正统道藏》刊成后,在明清两代曾多次印刷,颁赐各地道教宫观。光绪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道藏》经版悉遭焚毁。各地宫观所藏的《道藏》印本,也因战乱灾祸而存者甚少,北京白云观原藏有明代印制的《道藏》,这是一部迄今能够见到的惟一保存完好的明代《道藏》。
赛德尔又指出:“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将藏于白云观的经折本《道藏》以摄影石影术复制并出版。要不是中国、日本和西方学者都有条件使用这一版本的《道藏》,马伯乐对中国文化中有关道教诸方面的研究以及后来的一切发现恐怕都难以问世。”
著名道学研究者施舟人教授
三、高价阻挡不了学界研究热潮掀起
“道士”学者、原法籍荷兰汉学家施博尔(Kristofer Schipper)在回答台湾《光华画报》杂志社记者王家凤女士问话时,曾谈到《道藏》问题。他说:“民国十五年,上海涵芬楼翻印了几百部明版《道藏》,价钱很贵,当时一般中国大学买不起,结果大部分被日本、欧美学术界买走了。那时候,道藏被研究出来的还不到百分之十,日本、法国……很多人研究,才愈来愈多人注意”。(引自王家凤、李光真著:《当西方遇见东方》(When West MeetsEast),台北光华杂志社,1980年8月版,第144页)
道经总集从此公开于世,由道观流向社会。当时每部实价八百银圆,确实很贵。“明清二代,颁赐各处道观《道藏》甚多,以屡经兵焚,见存者寥寥可数,《道藏经》道成秘笈。及北京白云观《道藏》影印于世,学者始得读《正统道藏》及《万历续道藏》矣”。(引自陈国符:《道藏源流考》,1963年版,上册第182页)
翁独健(1906~1986)编《道藏子目引得》,1935年由哈佛燕京学社在北平出版,为西方汉学常用的道藏检索工具书,被译作Havard-YenchingIndex Number of Texts in Tao-tsang,影响甚广。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全书内容分为“分类引得”、“经名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这部著作依据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还有元人的《道藏阙经目录》和清末编成的《道藏辑要》,编制精审,资料独详,是一部手边必备工具书。
多版本《道藏》陆续出版
四、多版本《道藏》出版,道学研究愈发火热
接下来就是已故道藏史家陈国符(1912~2000)教授所著《道藏源流考》,在西方称为Studiesin the Evolution of the Taoist Canon。1949年中华书局出了第一版,1963年出增订版,1986年第二次印刷。作者在增订版序中指出:“初版印刷错误颇多,兹悉更正”。1983年台北明文书局出版了其《道藏源流续考》。
台湾艺文印书馆早在1962年,随后在1977年缩印《道藏》,改为36开本60册。同年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缩印《道藏》,编为16开本60册,此本增辑了部分藏外道书。日本学者野口铁郎和松本浩一合写的《最近日本的道教研究》一文中指出:“如众所知,台湾的艺文印书馆和新文丰出版公司把《道藏》加以影印出版,使研究者得以简单购得,是促进道教研究的最大原因”。(引自台湾道教会台南支会《道教学探索》第贰号,1988年版,第401页)
1986年日本株式会社中文出版缩印《道藏》,编为16开本30册。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三家联合影印《道藏》作了适当的补缺和订正。《道藏题要》系任继愈和钟肇鹏主持的道藏检索工具书,199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在西方流传甚广,被译作Synopsis of the Taoist Ca-non(Tao-tsang ti-yao)。这是一部汇集道经并论及有关典籍的大丛书,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书籍1473种(共5485卷)。该《提要》对每一种书内容都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作者不详的书籍,尽可能指出其时代断限。《提要》后还附有《道藏》各书编撰人简介、《正续道藏经目录》及《道藏》书名与编撰人索引。这本书是阅读《道藏》的门径和检索工具书。本书中有些不足之处,已在1995年版胡孚琛主编的《中国道教大辞典》中有所改正。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相关问答
黄裳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是个著成《九阴真经》的绝世武学奇才。他所写的《九阴真经》影响了整个武林几百年。黄裳本是大内文官,却从道藏经书中无师自通,...
死去,它们的目的就是疯狂传播,它们的使命就是惩罚...新冠状病毒的克星就是人类团结一致的表现,是人类临危不惧的勇敢,是人类众志成城的决心。睿智而英勇的人类...
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学历与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但绝不是没有学历就没有文化,今天呢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学历和文化之间的事情。我个人觉得如果用数...
而泰山奶奶又混为碧霞元君了。明朝时依皇帝朝堂排班式套为唐朝制,而编天宫排次,从而略有秩序了,但包括道藏经全编在内,至今中国人的神无序。悟空问看后咱...明...
崆峒山属于六盘山支流。有1000多种植物,300多种动物,森林覆盖率超过90%;同时,烟雾笼罩,如雾仙境。平湖高峡,水色各异,既有北方山峦的雄伟,又有秀丽的江南...1255...
金庸武侠里,没有直面细写,只在旁人讲述亦或后人回忆中出现的一些大战,其实不少。因为许多时候,创作上为了情节发展的需要,往往须做些前因的交代。在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