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试题及参考答案。图片来源: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煜)“十年寒窗,败给一条草鱼”。刚刚落幕的2017年高考中,浙江省语文试卷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引发舆论关注。
阅读理解选用短篇小说《一种美味》,描写文章主人公6岁时,一家人第一次喝鱼汤发生的故事。小说最后一句话写道,鱼“从锅里蹦到地面”,死了之后“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而试题正是要求考生分析理解,结尾在创作上“有什么好处”。
今日下午,《一种美味》作者巩高峰告诉新京报记者,小说主旨是描写苦难记忆,“参加高考的95后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不过,他同时表示,“出卷老师看懂了文章”。
“结尾带来魔幻色彩”
新京报: 入选高考试卷的《一种美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
巩高峰: 很多人猜测,小说的主人公就是我自己,是我依据生活经历创作的,其实不是这样。小说的原型,是我朋友父亲的一段亲身经历,我听了之后心里很难受。而在创作时,进行了艺术加工,用小说的手法进行了一些虚构。
新京报: “诡异的光”这样的结尾,想要表达什么?
巩高峰: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描写苦难,用的是反讽的方式,其实是很隐晦。结尾这一句突然逆转,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一层是鱼的美味本身,另一层是通过这种鱼未入锅的结局,揭示一种在浅层次“美味”之外的思考。
新京报: 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结尾?
巩高峰: 这是一种欧亨利式的结尾,带来一种魔幻色彩。
新京报: 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文章入选高考试卷?
巩高峰: 高考第一天的下午,零星有一些人给我微博私信,到了昨天,一下子出现“井喷”。本来我在出差的火车上,手机突然开始”叮叮当当”想个不停,我一看,一下子涌进来几千条私信,弄得手机很快就没电了。主要是一些高考考生向我吐槽,问我这句话的含义,还有一些大学生也加入进来。很多人提出,我作为原文作者,自己应该将试题答一遍。
新京报: 会不会有一种类似“金榜题名”的感觉?
巩高峰: 有点懵,但是并不意外。这篇文章是我9年前创作的,如果不是因为高考,可能我自己都想不起来了。实际上我做文学创作很多年,也有不少作品。此前常有文章被选入某某地方的模拟卷,十几次吧,微博也不时收到这种咨询的私信。不过入选高考试题,还是第一次。
“95后缺乏生活经历所以‘喊难’”
新京报: 你后来尝试着答题了吗?
巩高峰: 不答不行啊!我就找来今年的语文试卷,然后把这道阅读理解做了一遍。因为手头事情比较多,所以还没有来得及与答案进行核对。
新京报: 会不会担心自己得分很低?
巩高峰: 我对自己有信心的。从试题的表述来看,感觉出卷老师看懂了这篇文章,他的理解与我作为作者的创作意图,应该是相吻合的。
新京报: 怎么看待网上一片“喊难”声音?
巩高峰: 我看到网上的很多评论,是年纪比较大的人表达的意见,我觉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中肯的。但是,现在参加高考的这一批95后,缺乏这种生活经历,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冲突点就在这里。
新京报: 作为试题原文作者,会不会担心被考生吐槽?
巩高峰: 可能会有一些考生觉得阅读理解题挺难的,想发泄,但是找不到出题老师,于是就发泄到原文作者这里了。考生的郁闷郁闷我能理解,网络的表达方式我也很很习惯。
“应试有规则,文学创作没有”
新京报: 怎么看待自己成为“网红”?
巩高峰: 这两天确实很忙,忙到微信群的红包都没空抢,各种电话特别多,甚至好多年不联系的熟人都开始联系我,还有一些人特意来我的公众号打赏。但是我比较清楚,红也红不了几天,都很正常。
新京报: 文学创作与应试技巧之间有什么异同?
巩高峰: 我本人没有参加过高考,我是中专毕业,然后参加自考,所以对应试教育其实没有很深的理解。但是我认为,如果把高考当作一种游戏,参加了就要遵守游戏规则,光吐槽解决不了问题。考试是有规则有规律的,而文学创作没有。
新京报: 出名后频频推介自己的作品,怎么看待“炒作”质疑?
巩高峰: 我觉得我的作品质量还是不差的,趁这个机会推介下作品 让更多人看到我的作品,也是不错的一件事情。
诡异的光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所选取的文章,是《青年文摘》巩高峰的《一种美味》。改阅读理解的最后两道小题的问题设计,却让许多考生苦不堪言:“理解《一种美味》”、“文章结尾赏析”。
诡异的光!
在被考生问到:“那种诡异的光,究竟表达了什么 ”?
原文作者巩高峰表示,自己其实也回答不出 ,“我本来是搞笑的,谁知道有这么一出啊。”巩高峰表示,许多考生都要求自己去做出今年的阅读理解题,“我是真做不出来,我估计我做出来还没有他们做得好,现在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啊,我又哪里知道结尾有什么意义。”
今天早上巩高峰表示 “鱼是这样蹦出来的,闪着诡异的光……”
甚至还有读者表示要送巩高峰草鱼。
这道诡异的光究竟是怎么发出来的?下面就看看原文吧: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验证。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偷瓜摘桃。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谗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安排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约的,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意外里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吴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忽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扇动鼻翼,有些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可供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卤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响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做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他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一切的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的铁嘴铜牙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的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乎乎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全家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项了,他刚把火点着,第二把柴火他就抓着了一个粘粘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
那么,这道诡异的光,究竟是指什么?有无搞明白的同志们?请留言吧!(小e)
相关问答
对于这道导致二十万考生及吃瓜群众去其微博下“求解释”的阅读理解题,原作者巩高峰是这么说的……全文2212字,阅读约需3分钟“十年寒窗,败给一条草鱼”。刚...
《一条美味的鱼》是作家巩高峰写的某农村主人公和家人一起煮一条草鱼,吃草鱼的经历。结尾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它(草鱼)早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诡异的光。浙江高...
陈老师也会祝福你一路平安顺利,我最亲爱的你,回家聚!”而随后,被网友称为“娱乐圈纪委”的王思聪转发了该微博,并评论道“听说是被下降头了。”王...
有关吸血鬼的诗吸血鬼自来到人间之日起,就租用了坟墓中你的尸体;遂可怕的出没于你的故园,并吸干你所有族人的鲜血;从你的女儿、姐妹以及妻子,于午夜吸干那生...
[最佳回答]《史记·秦始皇纪》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畼有诡,岁大饥.四年,拔畼有诡.注:畼有诡,魏邑名.又姓.在这里,畼有诡是魏国一个城池的名字,也是姓氏.你的断...
[最佳回答]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
原文: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家兄十岁时,父...
点开,发现ID地址变成辽宁沈阳。以前只知道QQ会被盗号,没想到贴吧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又细看了一下,说明几点:1、自2011年3月《盗墓的卫斯理解读》以后,...6...
问主,看来,只有都市异能小说,能够满足你了,推荐5本完本的给你:欲罢不能的都市异能小说,大城市里竞争那么激烈,没有异能怎么行。忙忙碌碌的城市生活,平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