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的母亲,总的来说算是心灵手巧的。
也许是因为她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人称七婆。我外公外婆都在七八十岁时才离世,他们去世的时候我妈三十五、六,大约算起来,他们应该在四十岁左右生下母亲,也算是老来得子吧。外公外婆也已经生有两个健康的儿子,不存在传宗接代连生七个非要生个儿子的问题,至于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农村是根深蒂固的,但“父母对于满儿、奶奶对于长孙”的疼爱是亘古不变的,所以母亲所得的宠爱可想而知。也许就因为排行老幺,惟一一个满女,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娇纵,也养成了她事事争高低、处处占鳌头的性格。我的母亲如何做外公外婆的女儿,对我来说,就像历史,所知道的已不多也不真切,多半是后来由母亲自己说起;如何做了别人的老婆,我所知道的也不多,因为前因后果并没有我的参与,多半也是母亲自己说起,父亲从来不提;如何做我的母亲,因为客观对象是我,我便知道的略微多了些,但对于人情世故的认知也得从我有记忆、能分辨开始。
我的母亲心灵手巧,表现在很多方面,她长得虽然矮小—她的矮小也是等我青春期发育后身高超过她一个头才发现的,估计只有一米四,现在想想还是有点后怕她身高遗传到我,但她做的活精致,尤其表现在针线活上:她纳的鞋底,针针麻利,针眼匀称整齐;做的鞋面别出心裁,款式新潮,每当新鞋做成让我试大小的时候,那脚感、那自豪感,用现在的话说:穿上母亲做的新鞋,我就是整个村最靓的崽,因为可以看出来别人家小孩穿的鞋就是一双为了不光着脚而凑合着做出来的鞋,而母亲是每一针每一线都走了心的。
穿新鞋的愉悦感,总是维持不了多久的,要不就在上半天因为鞋面沾了泥巴而被骂,要不就在下半天因为踩了脏水湿了鞋底而被揍。无论母亲如何教育我要爱惜鞋子,可一双鞋总是穿不了多久就会坏,坏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大脚趾头总是会磨穿鞋面露出来,偶尔两只鞋和两只脚配合得当都露出来,看上去比较匀称得过且过,最怕的就是一只鞋子早早地破了洞,走路的时候还要故意让另一只脚的大脚趾头翘起来卖力磨擦,加快速度尽早磨个洞出来与旁边的鞋子对称。“你脚趾头是刀做的吧”,母亲每次在给我们收拾鞋子的时候,常常这样严厉而恰当地训斥,而我听了这句话后的感想无非就是肯定了母亲的话:我的脚是刀做的,果真厉害!
母亲的毛线衣织得也是一绝。我穿过母亲织的很多毛线衣,每个冬天都会有新的毛线衣,多半是她在夏天与邻居们边聊天边织的,我印象当中,她织毛线的手比她的嘴巴动得还快,别人说舌头是身体最灵活的部分,可我觉得母亲的双手才是最灵活的。她织毛线的时候左手和右手的配合比她说话时候上嘴唇和下嘴唇的配合还要利索,话有说错的时候,但我好像没看到过她织毛线织错针数和线路。母亲织毛线的技艺在整个村里都难找得到对手,我没有看到过谁织毛线的手法赶得上母亲,我也没有看到过谁穿的毛线衣无论是款式还是图案能超过母亲织的,无论什么花样什么款式,母亲只要看一眼就懂得如何织出来。我穿着母亲织的毛线衣时,也总是莫名奇妙的被一些大人拉过去对我全身打量,在我身上摸来摸去,伴随着啧啧赞叹,偶尔也听到他们说真好看,我也就误以为是称赞我好看了,也就任由他们把我扯来扯去,其实他们关心的只是我身上的毛线衣而已。
母亲也总是乐于分享自己的织毛线衣的手法,总是对坐在旁边的学生(有年纪大的长辈、也有同辈的闺蜜、更有不上学无事可做的女孩子)不吝赐教。我对于穿在身上的毛线衣究竟是如何被母亲这样那样的穿针引线变化而来曾有过好奇和想不明白,不过随着慢慢长大,男孩子的心思也不在这些妇女们津津乐道的针线活上了。
也许就是因为有一位心灵手巧的母亲,我才对自己的衣着记忆犹新。小时候,我们家就有一台缝纫机,这台缝纫机在我的印象当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少,我只记得它是母亲的嫁妆,如果按年份来算的话,我应该管它叫哥哥,可惜它陪伴我们的日子并不长,它给我带来的惊喜也不多,因为它在我刚开始有记忆的时候,随着我弟弟的出生而被当做超生罚款给村干部抢走了,那一年我五岁。我记得母亲有一次去市场赶集,买过一段叫“的确良”的布,我想这段布应该是用来做衣服了,如果买布是用来做衣服的话,那应该就是母亲自己亲自缝纫的。我还清晰的记得在我家里存在很多年的跟缝纫机一块配套来的尺子和在布上画线条的粉笔,朦胧中也看到过母亲飞快地铎布,我围在缝纫机旁边,因为害怕缝纫机那“哆哆哆”的针把我的手缝进去而不敢把手放在缝纫机台面上,有时候趁着大人不在的时候,也去摸索过缝纫机,但对于为何脚踩踏板、飞轮转动、针线飞舞就可以把两块布缝在一起,百思不得解。这台缝纫机长得这么大,还有这么多零部件组成,还有飞轮,针线口还会一上一下地跳动,它是多么好的一台玩具啊,我想着等我身高超过台面、力气大到能转动飞轮、脚能再长一点够得住踏板,我就能操作这台大玩具了,可惜,这个梦在我弟弟出生的时候就破了。
至今都想不明白,当年村里的干部在搞计划生育时为何会那么的霸道、那么地不近人情。我弟弟是母亲偷偷躲在外面生下来的,孩子能躲着生,但不能一辈子带着孩子躲着生活,总得回家。家,除了三间木板屋,几张桌椅,一张床,一个半大不小的衣柜之外,再值钱的就是那个能把我装下的米缸和锅碗瓢盆了。做了超生游击队回家之后,没过几天,村里计划生育的几个人就找上门来了,要母亲交超生罚款。我依稀的记得那一天,我并没有不听话而讨打挨骂,也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发生,日子很是平常,当几个大人一跨进我家厨房门坎的时候,我看到我的母亲抱着还是婴儿的弟弟在灶前坐着烧柴、生火、做饭,面对来抄家的村干部,她已知道来意,我看不出她有多么的紧张,而是像往常一样烧着火、哄着怀中的弟弟。我听到一个大人说“不交钱就把屋拆了、板子拆去卖了抵罚款”,我听到母亲的回答是:你们要拆就拆,钱反正没有。
计划生育的人来抄家这一天,我的印象当中,我爸没有出现过,住在隔壁的爷爷、奶奶没有出现过,我所有亲戚没有出现过,有的只是看热闹的邻居和路人。后来也有可能是看到我家一贫如洗,实在没什么像样的东西可以拿,屋拆了也就三间破屋,费了功夫不说可能还卖不了几个钱,最终,他们抢走了缝纫机,好像也只抢走了缝纫机,陶瓷米缸那么重又不值钱他们肯定是不要的,几条板凳抢了去也不顶什么用,那个衣柜吧,乱七八糟的破衣服袜子一大堆,估计也是他们懒得清理,索性这台缝纫机还算干脆,直接扛走了事。这一伙计划生育的人走了很久,看热闹的人也都散了,我还在门口盯望着我家的缝纫机,最后一眼远远看到的是一个高个子男人独自扛着缝纫机从田埂中间小路穿过,最终消失在对面人家的屋檐处。我就这样一直盯着,一直望着,一直到天完全黑了看不见远方。
我想,最终就是那个高个子男人他们家霸占了我家的缝纫机吧,不知道这台缝纫机最终会被别人置于何处,有没有派上用场,我至今甚是想念,我的“哥哥”。
连载中。。。
欢迎大家收看摸底哥有声视频朗读《蛙》方言版溆浦话,请关注摸底哥。
第一章3
先生:匆匆忙忙讲述大爷爷的故事,是为了从容不迫地讲述姑姑的故事。
姑姑生于公历1937年6月13日,农历五月初五,乳名端阳,学名万心。她的名字是大爷爷所起,既尊重了本地习俗,又显得寓意深远。大爷爷牺牲之后,老奶奶在平度城里因病去世。胶东军区通过内线大力营救,将大奶奶和姑姑救出牢笼。大奶奶和姑姑被接到解放区,姑姑在那里念抗日小学,大奶奶在被服厂纳鞋底子。解放后,像姑姑这样的烈士后代,有许多机会可以远走高飞,但大奶奶热土难离,姑姑舍不得离开大奶奶。县里领导问姑姑想干什么,姑姑说要继承父业,于是就进了专区卫生学校。姑姑从卫生学校毕业时才十六岁,在镇卫生所行医。县卫生局开办新法接生培训班,派姑姑去学习。姑姑从此便与这项神圣的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53年四月初四接下第一个孩子,到去年春节,姑姑说她一共接生了一万个孩子,与别人合作的,两个算一个。这话她也亲口对您说过。我估计,一万个孩子,大概是夸张了些,但七八千个孩子总是有的。姑姑带过七个徒弟,其中一个外号“小狮子”的,头发蓬松,塌鼻方口,脸上有粉刺,是姑姑的崇拜者,姑姑让她去杀人,她立马就会持刀前往,根本不问青红皂白。
前面我们说过,1953年春天时,我们那儿的妇女对新法接生颇多抵触。那些“老娘婆”又在私下里造谣诋毁,姑姑那时虽然只有十七岁,但因为从小经历不凡,又加上一个黄金般璀灿的出身,已经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影响巨大、众人仰目而视的重要人物。当然,姑姑的容貌也是出类拔萃的。不说头,不说脸,不说鼻子不说眼,就说牙。我们那地方是高氟区,老老少少,都龇着一嘴黑牙。姑姑小时在胶东解放区生活过很长时间,喝过山里的清泉,并跟着八路军学会了刷牙,也许就是这原因,她的牙齿没受毒害。我姑姑拥有一口令我们、尤其是令姑娘们羡慕的白牙。
姑姑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陈鼻。为此姑姑曾表示过遗憾。她说她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本应该是革命的后代,没想到却接生了一个地主的狗崽子。但当时为了打开局面,为了革掉旧法接生的命,姑姑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
姑姑得到艾莲即将生产的消息,骑着那时还很罕见的自行车,背着药箱子,飞一般窜回来。从乡卫生所到我们村十里路,姑姑只用了十分钟。当时村支书袁脸的老婆正在胶河边洗衣裳,她亲眼看到姑姑从那座狭窄的小石桥上飞驰而过。一条正在小桥上玩耍的狗惊慌失措,一头栽到河里。
姑姑手提药箱冲进艾莲居住的那两间厢房时,村里的“老娘婆”田桂花已经在那里了。这是个尖嘴缩腮的老女人,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现在早已化为泥土,阿弥陀佛!田桂花属积极干预一派,姑姑进门后,看到她正骑跨在艾莲身上,卖力地挤压艾莲高高隆起的腹部。这老婆子患有慢性气管炎,她咻咻地喘息声与产妇杀猪般的嚎叫声混杂在一起,制造出一种英勇悲壮的氛围。地主陈额,跪在墙角,脑袋像磕头虫般一下一下地碰撞着墙壁,嘴里念叨着一些含混不清的话语。
我多次去过陈鼻的家,熟知他家的结构。那是两间朝西开门的厢房,房檐低矮,房间狭小。一进门就是锅灶,锅灶后是一堵二尺高的间壁墙,墙后就是土炕。姑姑一进门就可看到炕上的情景。姑姑看到了炕上的情景就感到怒不可遏,用她自己的话说叫做“火冒三丈”。她扔下药箱,一个箭步冲上去,左手抓住那老婆子的左臂,右手抓住老婆子的右肩,用力往右后方一别,就把老婆子甩在了炕下。老婆子头碰在尿罐上,尿流满地,屋子里弥漫着臊气。老婆子头破了,流出了暗黑的血。其实她的伤也没有多重,但她尖声嚎叫,十分夸张。一般人听到这样的哭声就会吓晕,但姑姑不怕,姑姑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姑姑站在炕前,戴上橡胶手套,严肃地对艾莲说:你不要哭,也不要嚎,因为哭嚎无济于事。你如果想活,就听我的命令,我让你怎么着,你就怎么着。艾莲被姑姑震住了,她当然知道姑姑的光荣出身和传奇经历。姑姑说:你是高龄产妇,胎位不正。人家的孩子,都是先出头,你这孩子,先伸出一只手,脑袋窝在里边。姑姑后来多次开陈鼻的玩笑,说他头还没出来就先把手伸出去,似乎要向这个世界讨要什么。陈鼻总是回答:讨饭吃呗!
姑姑虽是初次接生,但她头脑冷静。遇事不慌,五分的技艺,能发挥出十分的水平。姑姑是天才的妇产科医生,她干这行儿脑子里有灵感,手上有感觉。见过她接生的女人或被她接生过的女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母亲生前多次对我们说:你姑姑的手跟别人不一样。常人手有时凉,有时热,有时发僵,有时流汗,但你姑姑的手五冬六夏都一样,是软的,凉的,不是那种松垮的软,是那种……怎么说呢……有文化的哥哥说:是不是像绵里藏针、柔中带刚?母亲道:正是。她的手那凉也不是像冰块一样的凉,是那种……有文化的哥哥又替母亲补充:是内热外凉,像丝绸一样的,宝玉样的凉。母亲道:正是正是,只要她的手在病人身上一摸,十分病就去了七分。姑姑差不多被乡里的女人们神化了。
艾莲是个幸运的女人,当然她首先是个聪明的女人。姑姑的手在她肚皮上一摸,她就感受到了一种力量。她后来逢人便说姑姑有大将风度。与姑姑相比,那个趴在尿罐边嚎哭的女人简直是个小丑。在姑姑的科学态度和威严风度的感召和震撼下,产妇艾莲看到了光明,产生了勇气,那撕肝裂肺的痛疼似乎也减轻了许多。她停止了哭泣,听着姑姑命令,配合着姑姑的动作,把这个大鼻子婴儿生了出来。
陈鼻刚出生时没有呼吸,姑姑将他倒提起来,拍打他的后背前胸,终于使他发出了猫叫般的哭声。姑姑说:这个小家伙,鼻子怎么这么大呢?像个美国佬一样呢!姑姑这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就像一个工匠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产妇疲惫的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姑姑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但她将婴儿从产道中拖出来那一刻会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她体会到的喜悦是一种纯洁、纯粹的人的感情。
听说小老婆娩出的是个男婴,陈额从墙角爬起来。他手足无措,在灶台狭窄的空间转着圈儿。两行蜂蜜般的泪水,从他枯干的眼窝里流出来。他心里的狂喜无法用语言形容。许多话他想说但不敢出口,什么香火啦,宗族啦,对他这种人,说出口就是罪过。
姑姑对陈额说,这孩子生了这么个大鼻子,干脆就叫陈鼻吧!
姑姑是一句戏言,但那陈额,竟如领了圣旨一般,点头哈腰地说:感谢心姑赐名!感谢心姑赐名。陈鼻好,就叫陈鼻!
姑姑在陈额的千恩万谢中,在艾莲的婆娑泪珠中,收拾好药箱,准备回去。姑姑看到,田桂花背靠着墙壁,面对着破尿罐,坐在那里,仿佛睡着了一样。姑姑不知道她何时改成了这样的姿态,也记不清她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哭是何时停止的。姑姑说还以为她死了呢,但看到她的眼睛在幽暗中像猫眼一样放出绿光后,才知道她活着。姑姑的心中涌起愤怒的波涛。姑姑问:你怎么还不走?!那老婆子竟然说:这活儿我干了一半,你干了一半;按说我只要一条毛巾,五个鸡蛋,但你把我的头打破了,看在你娘的面子上,我不去政府控告你了,但你必须把你那条毛巾给我包扎伤口,把你那五个鸡蛋给我补养身体。姑姑这才想起,这些“老娘婆”是要跟产妇家索要财物的,她心中充满了厌恶。可耻啊,太可耻了!姑姑咬着牙根说:什么这活儿你干了一半?如果让你全干完,现在炕上就是两具尸体!你这个老妖婆子,你以为女人的阴道像老母鸡的屁股一样,用力一挤,鸡蛋就会蹦出来?你这是接生吗?不,你这是杀人!你还想去告我?姑姑飞起一脚踢中了老婆子的下巴。你还要毛巾、鸡蛋!姑姑又是一脚,踢在老婆子屁股上,然后,一手拎着药箱,一手揪着老婆子脑后的发髻,拖拖拉拉,到了院子里。陈额跟出来劝和,姑姑怒斥:滚回去!照顾你老婆去!
姑姑说这是她平生第一次打人。姑姑说想不到我这么会打人。姑姑对准老太婆的屁股又踢了一脚。老太婆翻了一个滚,爬起来,坐在地上双手拍打着地面,呼天抢地:救命啊!打死人了……我被万六府的强盗女儿打死了……
正是傍晚时分,夕阳、晚霞、微风,村里人多半捧着大碗站在街边吃饭,听到这边喧闹,便小跑着汇聚过来。村支书袁脸和大队长吕牙也来了。田桂花是吕牙的远房婶子,沾亲三分向,吕牙就说:万心,你一个年轻姑娘,打一个老人,不感到臊得慌吗?
姑姑对我们说:他吕牙什么东西?打得他老婆满地爬的畜牲,竟敢教训我?
姑姑说:什么老人?老妖怪,害人精!你问问她自己,她干了些什么事?
多少人死在你的手里,老娘手里有枪,立马儿就崩了你!姑姑伸出右手食指,指着老太太的头。姑姑当时是个十七岁的大姑娘,竟然自称“老娘”,把很多人逗笑了。
吕牙还想为田桂花争理,支书袁脸道:万医生没错,对这种拿着人命开玩笑的巫婆,就该严加惩治!田桂花,别耍死狗了,打你算轻的,应该送你进班房!从今后,家里有生孩子的,都去找万医生!田桂花,你要再敢给人接生,就把你的狗爪子剁了去!
姑姑说,袁脸这人,虽说没文化,但能看清潮流,能主持公道,是个好干部。
相关问答
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
值得看,前两三部分应该可以看的懂,估计后两三部分就有点悬了,也就是有点所谓的魔幻主义了,我刚看了,有点不懂。不过完全可以读处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
[最佳回答]学会思考,切勿“照搬”迷路的螃蟹向青蛙问路,青蛙告诉它只要向前走就能找到出路,但是螃蟹没有考虑到自己是横着走的,照搬青蛙的方法,结果无功而回,...
青蛙这个梗来脑筋急转弯,有一个青蛙在上午7点还在看电有个人敲门7次,友给它带来了7种青蛙最喜欢吃的东西,你觉得青蛙会先打开什么呢?猜错的话就要把...
青蛙被放在了椅子上,可心里不太高兴,想到桌子上去。上了桌子之后又说,“把您的小金碟子推过来一点儿好吗?这样我们就可以一快儿吃啦。”很显然,小公主很不情...
《青蛙和蟾蜍》的故事系列共有四册,分别是:《青蛙和蟾蜍──好朋友》、《青蛙和蟾蜍──好伙伴》、《青蛙和蟾蜍──快乐时光》、《青蛙和蟾蜍──快乐年年》,...
[最佳回答]蛙与牛斗原文:蛙于草中,视牛渐进,庞然大物也,嫉之.遂吸气鼓腹,欲逾于牛,谓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去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
只有一大自然段有三句话第一句说天气和突出青蛙的特点第二句青蛙可以为禾苗抓害虫第三句呼吁大家保护小青蛙让禾苗健康有收获只有一大自然段有三句话第一...
青蛙写诗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了下雨了,青蛙要写诗。第2自然段:写了小蝌蚪要当小逗号。第3自然段:写了水泡泡要当小句号。第4自然段:写了一串...
5个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了下雨了,青蛙要写诗。第2自然段:写了小蝌蚪要当小逗号。第3自然段:写了水泡泡要当小句号。第4自然段:写了一串水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