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提及诗人杜甫,人们无不感叹他的诗作,背后是杜甫沉郁、正直的品格。他被誉为“诗圣”,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对于我国诗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现如今,他留存于世的诗歌超过1400多首,大多收录于《杜工部集》,每一首诗歌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瑰宝,如一颗颗闪耀的明星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或感叹国家兴亡,或对劳苦人民寄予最深切的同情,对于现代人都有很深的教育价值。

然而却有这样一首诗,杜甫本意想借此抒发好友光临寒舍之时的内心喜悦,其文字丝丝入扣,扣人心扉,被写入中学教材,但是近年来却遭到人们质疑,甚至有人还建议将其从教材中删掉。这究竟是为何呢?

杜甫是个伟大的诗人。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少年时,家境富裕。尽管如此,杜甫并没有像纨绔子弟那样养就放荡不羁的性格,相反,他勤勉好学,7岁即能作诗,有诗为证:“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有着优渥的家境,过人的才华,想来杜甫以后的人生不会太差,但是造化弄人。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恰逢杜甫也刚刚24岁,他赶赴洛阳参加科举,可惜落第不中。此后,一直到747年,大唐王朝举行的科举考试,杜甫无不铩羽而归。

一个雄姿英发的少年,接受如此打击,内心是一种极度的苦楚。

仕途不顺,可是偏偏杜甫是不阿之人,现实与内心的折磨如炼狱一般。公元755年,时年已经43岁的杜甫,只担任了一个叫做河西尉的小官,更难熬的是,上有老,下有小,杜甫迫于生计又不得不从事这无用的差事。

因家境穷苦,次年小儿子活活饿死,一个字:惨!

人生的另一穷困经历接踵而至:安史之乱。这一影响大唐由盛转衰的时事政局,同样也深深地影响着杜甫。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公元756年6月,叛军安禄山攻进潼关,玄宗仓皇逃往川蜀,太子李亨继位。杜甫先是被俘,后侥幸逃脱,才免受牢狱之苦。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其更是对穷苦百姓的不幸感同身受,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最终凝结成“三吏”、“三别”不朽的佳作。

时光飞逝,经历了人生的浩劫,杜甫终于在5年后辗转来到成都,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颠沛流离。

没有了战争的纷纷扰扰;也将仕途的不幸忘却脑后,一种恬静、安适的“小资”生活到来。

这一年杜甫已然接近50岁,正是不惑之年。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闲来之余,杜甫还在浣花溪头为自己建造了一处草堂,取名作“浣花草堂”。

闲适之情,油然而生。

诗作《客至》即是在这样的人生背景下创作的: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当时友人和杜甫约好,要到他家作客。杜甫家中穷苦,但是却依然是一身傲骨,对于友人的到来不胜欢喜。恰恰应了孔老夫子的那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首诗记述了友人将至,杜甫内心欢喜之情。诗作的第一句写景,一是春水,一是群鸥,展现了自然的大美风光;二三句记叙,从花径、蓬门、盘飧、樽酒等细节入手记录,记述诗人的质朴;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对友人的期盼跃然纸上。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杜甫这首少有的闲适佳作,被写入中学生语文教材。

然而,近年来,它却因“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遭受争议。原来,有些家长认为这句容易被人想入非非 。中学生在心理上还未成熟,其发展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中学生读到之时,可能会误入歧途,假若删掉这首诗,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唐诗闲读:“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今天接着读杜甫的诗。

我们知道,读杜甫的诗跟读李白的诗不一样:读李白的诗,拿起一首来,不用了解背景知识,不须知道诗歌缘起,劈空而读,就大致能读出来诗中滋味,觉得好,因为李白是天才,他的诗也多是浪漫主义的作品,基本不需要现实做依托,他的诗和人一样,是飞扬的;读杜甫的诗呢,却必须了解这首诗大致写于何时,因为什么事情的发生,需要了解详细的背景知识,才大致可以读出诗中的味道来,品出它的好,杜甫当然也是天才,他的天才来自他的博大、正常、健全、深厚。他的诗写的都是现实中的真切存在的事情他的诗和人一样,是沉着的。叶嘉莹先生曾经这样比喻两个人:“李白是飞上去的天上的一朵云;杜甫是稳稳当当站在地面上的一座山。”太恰当了。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杜甫像)

我们读了这么多杜甫的诗,我们约略已经知道杜甫的不容易,他十年困守长安,各种受罪,最终只谋得了一个仓库管理员的职位;他做了皇帝的亲随左拾遗一年光景,却最终落了个辞官漂泊的结果,在外漂泊衣食无着的四年时光之后,他才暂得在成都草堂获得了安稳的生活。我们已经总结过了,加上他在成都严武幕中的一段仕途经历,杜甫一生从政不过只有不到两年半的时光,但就是这样一个当官时间非常短的人,他终其一生都在关怀自己的祖国,心里总是装着家国天下。他时时刻刻没有忘记要给国家出点力,为人民谋点福祉。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杜甫茅庐故居)

杜甫穷到极致,在同谷的时候差点饿死,就算在成都安家草堂之后,他的大部分生活资料依然来源于朋友们的接济,这是多么的无奈啊。但无奈归无奈,他对于暂时的安定生活依然表达出了他无尽的热爱。之前说过,杜甫的伟大在于:他认识到了生活的艰难与时代的苦难,却仍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这才有了前面《江村》一诗里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为钓钩”的天伦之乐及安静恬然之趣。对于杜甫来说,他苦难灰暗的苦难生命,在成都草堂获得了暂时少有的明亮色彩。年过半百的杜甫在这里获得了一闪而过的欢乐时光,记载这样生活的诗较著名的还有《客至》一首,今天我们就来读这首诗,全诗如下: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诗意图)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村甫在这首诗的诗题之下标了“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杜甫母家姓崔,因此,这里的崔县令很有可能是他的亲戚,至少是他心底里愿意接受接济的一位友人,因此,他才会说“喜”,对于那些杜甫不得不陪上笑脸以接受接济的官员和贵人,杜甫是“喜”不起来的,在那些人面前,他满怀屈辱却不得不弯了脊梁。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舍南舍北皆春水)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这是草堂的地理自然环境,草堂的南北都是春水,只见群鸥日日飞去归来。春水当然不仅指春天的时令,还指绿意盎然,春水这样简单的字眼,就把春意满满的草堂环境表现的十分秀丽可爱,而群鸥也不是偶然飞来,而是“日日来”,为什么每天都来呢,因为这里环境幽静清雅,诗人也不去驱赶打扰它们,所以它们才能也才敢每天都来。杜甫的草堂生活环境如此,他像隐士一样,清溪为邻,群鸥相伴。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诗意图)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草堂门前的路上铺满了落花(杜甫建设草堂时,多方求援,获得了各种果树,春日春花盛开,当然落花满地),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从来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足见来访者少),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破旧的草门才首次打开。崔县令显然是提前通知过杜甫,所以路提前扫过了,这也从另外的角度说明两人的关系,比如高适、严武这样的密友关系,来之前不必通知,径直来就是了,崔县令跟杜甫的关系显然并不亲近;但杜甫又是乐意他来的,是欢喜的,所以,他扫了花径,打开柴扉,等待客人的到来,他把崔县令当客人,这是一种不远不近的关系。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花径)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集市太远,盘中的饭菜实在简单;家境贫寒,只有陈年浊酒招待。无兼味,没有两种以上的味道,显然,这是谦言菜少,也从侧面说明杜甫是真穷。酒樽里的酒也只是隔年的家酿,没有新酒,原因是买不起酒。这两句是客气话,我们知道,在高适、严武那里,杜甫向来是张嘴直接要东西的,你来吧,来的时候带着酒菜,我这里没吃没喝,但崔县令来了,他还客气一下,菜少啊,酒薄啊,别怪啊,我太穷了。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诗意图)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肯,是能否允许的意思,这里是向客人征询。如果你愿意跟邻家的老翁相对饮酒,就隔着篱笆把他喊过来,把剩下的酒全部喝完,显然,诗人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把邻家老翁也喊了过来,大家一起喝了起来,气缝显然是欢快、兴奋、热烈的。县令与农夫对饮,中间又有杜甫这样的诗人,三人不同的身分背景,所以杜甫要征求县令的同意,邻家老翁一来,三人对饮,菲菜几碟,旧酒一樽,相对无他事,只说饮酒,这场景多么欢乐啊!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诗意图)

在杜甫这里,诗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诗歌,朋友来访,洒无好酒,菜无好菜,但喝到高兴时,把邻居也喊过来一起热闹,这种快乐是任何富贵的生活都换不来的,他把自己的生活点滴全部写进诗里,他把他点滴的生活快乐,他把他沉重的生活灾难写进诗里,他把他对家对国对人民的深深担忧写进诗里。在杜甫的诗里,他的感情从来是真实的,切肤的,这也正是杜甫诗感人至深,广为传诵的原因。但这首诗里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两句却在互联网上被网友们彻底污化了,把敞开柴扉,扫净花径的待客之道联想成男女之间的床第之欢,实在是让人无语叹息!

蓬门今始为君开全文 杜甫传世诗作《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为何遭人质疑

(诗意图)

《唐七律隽》里评价这首诗是“只家常话耳。不见深艰作意之语,而有天然真致。与《宾至》诗同一格,而《宾至》犹有作意语;虽开元、白一派,而元、白一生,何曾得此妙境!”不是吗,这首诗里,我们见不到艰深的字眼,几乎每一句都是拉家常的话,要不就说杜甫是集大成呢,写这首诗的时间点,王维在同年去世,白居易还远没有出生,通俗浅易的诗风,元稹、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诗风,杜甫早就烂熟于笔端了。

(【唐诗闲读】之143,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问答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有什么特殊含义?你联想一...

[最佳回答]特指少女终遇心仪之少年,心甘情愿的把第一次奉献给他.

“蓬门又叠户,只待为君开!”出处以及释义?

是出自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一...

”蓬门今始为君开”是什么诗里的?

意思:柴门今天第一次为客人你而打开。出处:《客至》诗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译文: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

蓬门今始为君开”有什么特殊含义?

意思:柴门今天第一次为客人你而打开。出处:《客至》诗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

补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1.,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

[最佳回答]1.花径不曾缘客扫。2.今日花开已一年。3.岭树重遮千里目。4.雪拥蓝关马不前。5.千寻铁锁沉江底。解析:无1.花径不曾缘客扫。2.今日花开已一年。3...

蓬门今始为君开什么意思?

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出自唐代杜甫的七律《客至》。原文为: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

有人对我说∶蓬门今始为君开,是什么意思?

意思:柴门今天第一次为客人你而打开。出处:《客至》诗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

“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的出处谁知道?-懂得

原句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来自杜甫的《客至》: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

蓬门今始为君开,蓬门到底是什么意思?请各位指教?

家庭就找篱笆家庭结婚,木板门(大户人家)找木板门结婚)...主要指院门,现在说法的:门当户对,通俗说法就是:笆笆门对笆笆,板板门对板板门!(篱笆家庭就找篱笆家庭...

蓬门不曾为君开的上句是什么?

上一句是:花径不曾缘客扫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客至》原文如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