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带着秦雪宁后院里屋洗脸,裴氏带着安初萦到前院。刚才的一番折腾好像不存在一般,两人皆不提起。
前院是花厅,裴氏平常招呼女客的地方。地方并不大,只有小小三间,不过也足够用了。
今天裴氏生辰,外客还没到,丫头婆子川流不息,显得十分热闹。
“这个姐姐好漂亮。”
突然一句,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突然跳了出来,个头与安初萦差不多,长相甜美可爱,声音中还带着稚气。
他直勾勾看着安初萦,双手托着下巴,显得可爱极了。
眼前的姐姐确实很漂亮,比秦雪宁都要漂亮,不似秦雪宁那般病弱,气质也更温柔大方。
“你是……”
安初萦愣了一下,不禁看向他,这是谁了?
虽说古代男女七岁不同席,但是男孩子看起来也就十岁那样,出现在后院倒不奇怪。
只是他说的话太不讲究,要不是他年龄小,长相可爱,脸上没有丝毫淫|邪之相,不然就怪他唐突调戏之罪。
“炎儿,不得无礼。”裴氏低声斥责着,又笑着对安初萦道:“这是我娘家兄弟裴炎,今日过来给我庆生,婆子一时间没看住他,冲撞了妹妹。”
“二奶奶快别这么说,哪里是冲撞,不过一句闲话。”安初萦笑着说,因裴炎年龄小,也无须回避,见礼道:“原来是裴家小爷。”
二奶奶裴氏出身同安伯府,其父是现任同安伯的兄长,可惜早早亡故,寡母抚养他们姐弟。
后来同安伯府的老太爷,老太太相继去世,兄弟之间本该分家的。但同安伯念及他们孤儿寡妇,便一直没分家,留他们在同安伯府住下。
裴炎是裴氏唯一的亲弟,那就怪不得会出现在这里。姐姐生辰,幼弟自然会早点过来给姐姐拜寿。
“你是安家哪位姐姐,我为什么没见过你?”裴炎笑着问,他长相可爱,声音中还带着稚气。
不管怎么看都是天真的小正太一枚。
安初萦并无警戒之心,笑着道:“我是安初萦,寄居国公府中。”
裴氏听得一怔,侧目看向安初萦。
虽然裴炎看起来才十岁,与他说几句话并没什么妨碍。但是随便把名字告知外男,实在不合适礼法。偏偏安初萦又说的那般自然随意,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初萦?”裴炎念着这个名字,道:“你的名字是随爷们辈起的,不像其他姑娘是按排行叫的。”
安初萦笑而不语,实在不好跟裴炎解释。
她的名字是祖父起的,随家中爷们的名字,都是初字辈的。而国公府其他姑娘都是去世老国公起的,其实都不能称之为起名。
老国公重男轻女,又坚持女子无才就是德,根本就懒得给孙女想名字,索性就按排行叫。大小姐叫元娘,二小姐二娘,三小姐三娘,就这么一直叫下去,目前安家排到七娘。
“哪来那么多话,一会小姐们就来了,到前院找你姐夫去吧。”裴氏说着,转身唤来婆子,“带他去前院书房。”
她实在不好意思跟安初萦说,裴炎是看着个子矮,长相可爱,其实他跟安初萦同岁,马上就要十四岁了。
而且裴炎性格说好听一点就是开朗阳光,说难听一点就是沾长相的光四处占便宜,没事就混到姑娘堆里,美其名曰要给自己挑媳妇。
“我不去前院,我还想跟萦姐姐说话呢。”裴炎说着,抓住裴氏的衣袖撒起娇来。
裴氏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直接吩咐婆子:“带小舅爷去前头。”
婆子拉起裴炎,道:“小舅爷,走吧。”
“萦姐姐,我以后再找你玩。”裴炎不死心的叫着。
婆子又是拉又是劝,终于把裴炎把带走,裴氏也是松口气。
不然一会小姐们来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混在其中,实在是不像话。
“我这弟弟被我母亲娇惯坏了,妹妹别生气。”裴氏笑着说。
安初萦笑着道:“二奶奶太客气了。”
别说个现代穿越过来的成年人,就是真?古代的千金小姐,跟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子多说几句话,也没什么妨碍的,更不用说裴氏还在场。
裴氏也无意多说,笑着道:“妹妹,花厅坐吧。”
裴氏和安初萦进花厅,安三娘和安五娘都在了,她们是二房小姐,与裴氏是亲姑嫂,自然来的早。
没一会,洗好脸的秦雪宁也过来了,大房的周氏和安四娘都来了。
周氏还好,一身素净打扮正合她寡妇身份。安四娘就打扮的格外花枝招展了,头上戴的五凤朝阳珠,身上穿的缕金百蝶穿花褂,腰间挂着双衡比目玫瑰佩。
这身打扮比正经寿星裴氏都要闪眼,不过即使打扮成这样也没什么用,秦雪宁的长相气质,哪怕是穿丫头装都甩安四娘几条街。
“大奶奶也来了。”裴氏笑咪咪的招呼周氏。
大房与二房不合,两房的媳妇自然也不会太好,但也说不上太差。
主要是周氏寡妇失业也没个孩子,大夫人对她淡淡的,兼之周氏性格木讷,也不太会讨好安太君,她在国公府的日子并不是太好过。
除了在大夫人跟前时,当媳妇的不得不帮腔,其他时间,她从来不会找裴氏麻烦,裴氏自然也不会找她麻烦。妯娌俩私交也算是马马虎虎了。
周氏笑着道:“想着二奶奶这里忙,也来搭把手。”
“今天宾客多,我和大嫂都来帮忙。”安四娘笑着说,一副贴心好小姑的模样。
裴氏只是笑,道:“那就劳烦大奶奶和四小姐了。”
说话间众人落座,丫头上茶,安初萦在角落处坐着,继续当自己的小透明,端起杯子喝茶,也不言语。
周氏的话是真的,安四娘的话是假的。周氏一个寡妇没什么可图的,倒是安四娘,只怕是有小算盘的。
一个奶奶辈的小生日,却要请外客摆酒席,安太君就是没明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给秦雪宁找婆家。
高门大户的千金到了一定年龄后,就要跟着母亲嫂子出门应酬,其实就是为了嫁人做准备。
男女七岁不同席,古代没有自由恋爱之说。但女眷之间是可以交际应酬的,把家里适龄女儿带出来,有适龄儿子的人家看到了,要是彼此满意,接下来两家就可以议亲了。
按照正常流程,国公府的姑娘也该如此。但是三年前老国公去世,府里守了三年孝。只与相熟的姻亲走动不说,总不能家里守着孝就带女儿出去相亲。
安三娘早早订了亲事,并不需要发愁。安五年还小,并不到议亲的时候。
十四岁的安四娘就坐不住了,她本就是庶出,在家里没什么地位,生怕大夫人把她随便嫁掉,所以很想自己努力一把。
想法很上进,不过表现的如此急切,还打扮成这样,多少显得有些心急。
“今天四姐打扮的真漂亮。”安五娘笑着说,意有所指的道:“比二奶奶这个寿星公还要华丽,不知道还以为你过生辰呢。”
同样都是国公府的庶女,安四娘是大房的,安五娘是二房的,大夫人与二夫人不和,两房姑娘们虽然没有大矛盾,但也不会太和气。
安四娘打扮成这样,可谓是司马昭之心。安五娘多少有些看不上,好歹是女儿家,总要矜持一点,为了嫁人,连脸都不要了。
安四娘笑着,伸手扶了一下鬓边金钗,看着安五娘道:“今天是二奶奶的寿辰,又有外客在,我打扮的体面些也是国公府的脸面。倒是妹妹你,要是没有合适的首饰,可以找我借嘛,姐妹一场,我一定不会看着妹妹为难的。”
虽然两人都是庶出,但大房承爵,大老爷是国公爷自己也有点钱,安四娘的亲娘方姨娘也十分得宠,手头自然宽裕。除了总帐上的份例外,方姨娘还能补贴她。
比较之下,二房的二老爷领个闲差,吃用全是总帐上的钱,家里又是大夫人管家,根本摸不到闲钱。
二夫人又是填房没儿子,既没嫁妆也没有底气,别说补贴庶女了,连总帐上分派下去的份例也要苛扣一些。
两厢对比,虽然都是国公府的庶出,但安四娘比安五娘有钱,吃穿用度也比安五娘好的多。
“你……”安五娘被揭了老底,顿时恼羞成怒。
客人马上就到了,裴氏忙着张罗,懒得管她们斗嘴。
周氏看不下去了,叹气道:“小姐们,客人就要来了。”
关上门屋里斗就好了,外人面前还是给自己留点体面吧。
安四娘和安五娘终于住了嘴,安初萦一直角落坐着看戏,却不由看一眼秦雪宁。
洗过脸上了妆,脸上泪痕倒是看不出来了,只是秦雪宁静静坐着,好像连魂都飞了。连安四娘和安五娘都看出来这是相亲的,秦雪宁如何不知。
心里想的是安初贤,现在却给她安排这种相亲宴,不知道她是何感想。
“孙五太太带着小姐来了,己经进二门。”婆子进门回话。
“派管事媳妇去迎。”裴氏吩咐着,想想又道:“多派几个,只怕都要来了。”
今天摆宴的主要目的是推销秦雪宁,请来的奶奶小姐也是比着秦雪宁的身份来的,都不值得她去亲迎,派个管事媳妇就够了。
安四娘连忙问:“哪个孙五太太?”
“是定远侯府庶出的一房。”一直没出声的安三娘突然插话,声音中隐约带几分不屑:
“侯府的老太爷还在世并未分家,他们一房还继续在侯府住着。听说五老爷连个官职都没有,要是以后分了家,想来也是家境艰难。”
她是国公府嫡女,虽然是二太太是填房,但也比妾室强的多。京城的高门大户,她基本都是知道的。
像孙五太太这种,说起来也是侯府媳妇,其实己经属于不入流那种。
“定远侯府啊。”安四娘顿时没了兴趣。
大周勋贵圈里四公八侯,定远侯府虽然还在勋贵之列,其实己经走到头了。
天子之泽五代而斩,定远侯府己经传到第五代,只因最后承爵的老侯爷还活着,一家子还能赦造侯府里,门口挂着侯府招牌,其实老底子早就空了。
家中子弟多纨绔,几代无人出仕,子弟无以为生,只能变卖祖产。像孙五太太这种还是庶出的,等老侯府咽了气,就是不睡大街,也要从贵族圈里彻底消失。
“定远侯府还是有门好姻亲的。”周氏插话说着,“定远侯府的嫡长女就是理国公夫人。”
理国公三个字让安初萦抬起头来,她对勋贵豪门不是太感兴趣。
但理国公苏玄秋,去世的祖父提起过不止一次。
不是因为他们俩人有私交,而是苏玄秋是本朝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后一个连中三元之人。
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而考出这种成绩的,把前朝所有历史算上,总共不超过六个人。
奇人,奇才。
“理国公府倒是挺好的。”安四娘有几分自言语说着,却是笑着对裴氏道:“二奶奶为何不请理国公夫人?”
她记得理国公府好像有几位与她年龄相仿的小爷,要是这趟把理国公夫人请来,她好好表现一番,也许就能看上她了。
要是能嫁入理国公府,就是庶子媳妇也是不错的。
裴氏实在懒得理她,只是转头吩咐婆子们:“客人要看了,去看外面戏台搭好了没。”
本来就是给秦雪宁找婆家,安四娘非得推销自己,她也懒得管,只是安四娘也未免太当自己是回事。
还敢想理国公府的帐,也不看看自家的条件。
父兄不给力,庶出,嫁妆也不多,就是头顶国公府小姐的名头好听点。
找个门当户对的不难,但理国公府这样的人家,还是省省吧。
“孙五太太到……”丫头传话进来。
安四娘立时闭了嘴,她心里再看不上孙家,也要表现的温柔娴静,为的自己的好名声。
小丫头挑起帘子,一个四十岁的胖胖妇人带着一个小姐进屋。
安初萦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倒不是两人打扮太好闪花人眼。而是进门的这位小姐实在很漂亮。
十六、七岁的模样,脸若银盘,眼如水杏,眉不画而黛,唇不涂而朱。身上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比肩褂,葱黄绫裙。头上挂着步摇金钗,走动之时自有一番风情。
“哟,好俊的姑娘。”裴氏笑着说,连忙迎上去。
孙五太太笑着道:“这是我女儿惠姐。”
张学良三请张恨水出仕被拒 仍邀其为《新民晚报》写连载
《春明新史》 缘起少帅和才子的一段交集
在民国初年,张恨水的小说曾盛极一时,连载张氏小说的报纸往往洛阳纸贵。他小说里的故事往往透露着大时代的影子,角色也有原型,如《金粉世家》里北洋军阀总理之子金燕西和清贫女子冷清秋的凄美爱情,总是让一代代读者记忆犹新。
而张恨水与少帅张学良之间的一段交集,则要从他在《世界晚报》副刊《夜光》上连载的一部小说《春明外史》说起。
《春明外史》揭露了北洋军阀统治下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并以报馆记者杨杏园与妓女梨云、女诗人冬青的爱情为故事主线,因为生动的内容,吸引了许多读者,自见报第一天就轰动了整个北平。《春明外史》这部小说几乎是把当时上自总统下到妓女、流氓的不同人物都写入小说中,真实地、栩栩如生地描写着当时的社会。
不过,《春明外史》引起张学良关注的,是小说里有个以他为原型的官家公子哥韩幼楼。令人没想到的是,虽然自己被描写成纨绔公子哥的形象,但张学良没有生气,反而非常欣赏张恨水的文学造诣,到北平时,他亲自去拜访张恨水,并主动缓解张恨水家人见他一身戎装的紧张感,说道:“你姓张,我姓张,500年前我们是一家,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后来,少帅更是三次邀请张恨水入仕,但后者一一婉拒了,北平有报纸就此刊载了名为《张学良三请张恨水,张恨水婉辞不就》的报道。
1928年8月,为了和日本报纸抗衡,张学良在东北创办《新民晚报》,并邀约张恨水写《春明外史》的续集,张恨水接到张学良的来信后,顺着《春明外史》的思路,创作《春明新史》。1928年9月20日,奉天《新民晚报》创刊号开始推出,一时间洛阳纸贵,史料还有“《新民晚报》销量创50万”的记载,这其中张恨水连载的功劳不可忽视。
1929年8月,在张学良的邀请下,张恨水前往沈阳,本以为“荒蛮之地,必有些破败”,在下了火车之后,张恨水看到街头男士西装革履,女子卷发、高跟鞋以及时尚衣着的样子,他心中暗暗增加了对张学良为政有方的敬佩。
1934年5月,张恨水西北之行是同张学良最后的一次见面,数年后,他听到西安事变的消息。后来,他又得到张学良被幽禁的消息,不仅心怀感伤。1946年,在得知少帅被押到台湾,他于西安事变十周年之际,在北平《新民报》发表《今日赠张学良》一文,以表思念。
宽
厚
说家风
汉代陆贾《新语·术事》一篇说:“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意思就是说,品格高尚的人注重宽容,但是常人却很少有这般品德。自古有大将之风的人往往都具有宽容与接纳的心态,这样才能聚才为己用,曹操就宽释官渡之战后背叛他而投靠袁绍的将领,不追究其过失,有的更是加以重用。
古之将领如此,少帅张学良亦是如此。张学良被张恨水写成纨绔子弟,还三次拒绝他的入仕之邀,他都没有介意。据小报记载,张恨水甚至还曾在张学良夫人的扇子上留下“少帅隆情嘱出山,书生抱愧心难安;堂前燕子呢喃语,懒逐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少帅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赞他有气节,这就更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了,这也许就是少帅与众不同的大将风范。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刘钊 实习生 王佩璇
张恨水之子回忆:
据张恨水之子张伍回忆,“《春明外史》在北京连载时,适逢张学良将军在北京,他非常推崇父亲的文采,希望结识。父亲起初避而不见,但有一天张学良做了不速之客,竟自己找到父亲寓所。相见之下,父亲觉得这位少帅谈吐不凡,可做朋友。张学良原想请父亲出去做官,但父亲坚辞不就……抗战结束后,我们举家从重庆内迁,中途路过贵州息烽,吃饭时父亲低声对母亲说:‘张学良就关在这里,我倒很想去看他,但是他们也不会让我去的。’”
相关问答
小说:《纨绔出仕》作者:万马犇腾状态:已完成类型:都市言情简介:李睿,一个纨绔,一个政治豪门的弃子,阴差阳错回到二十年前。不学无术,声名狼藉的他...小...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导言:赵高,其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一直是以一个乱臣贼子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他乱秦的...这...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黛玉向宝玉夸赞探春是乖人。宝玉说探春最是有算计,把园子分给人管,如今多掐一草都不得,又蠲了几件事。黛玉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为...
多谢邀请!《红楼梦》开篇就有一段话,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男一号”贾宝玉就是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典型人物。“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
谢谢问题!🙏浅析红楼梦家族悲剧原因阅读思考原文和参考书目及文选资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个人浅析这几个原因,讨教了!🙏1.内部原因:宁府“富而不教”。2...书...
误入浮华,憾生,自爱,我的鸵鸟先生,命中注定,仙逆,重生之颠覆大宋,远古伊甸,暮色之下,闪亮的日子,首辅养成手册,嫡长孙,但若是落在我的手中,却可以升官发财,逆天...
白日升天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膏梁纨袴膏梁:肥肉和细粮;纨绔: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子弟。高门大户高门:旧时指富...
一提到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和珅的“贪”。的确,和珅的“贪”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方面和珅贪污金额庞大到足以抵上当时整个大...
题主说到张居正,我们就先说说张居正的后人。张同敞(?—1650年),字别山,湖北江陵人,他是明朝名相张居正曾孙,张居正死后被万历帝清算,直到明熹宗天启二...戚继...
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膏梁纨�F】:膏梁:肥肉和细粮;纨绔: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子弟。【膏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