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来网】
《一切无不与童年有关 剑桥儿童文学对话》
作者:赵霞 等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4月
ISBN:9787514870121
内容简介
《一切无不与童年有关 剑桥儿童文学对话》收入青年学者赵霞赴剑桥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访学期间与英国儿童文学学者、作家、翻译家等的学术对谈(另有央视纪录片编导一位)及其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孔子学院、利兹大学等的学术演讲。全书分为两部分,合计共13万余字。参与对谈的学者、作家及媒体人包括剑桥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凯伦•科茨(Karen Coats)、剑桥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学者乔•萨特里夫•桑德斯(Joe Sutliff Sanders)、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蔚芳淑(Frances Weightman)、英国儿童文学翻译家汪海岚(Helen Wang)、华裔图画书插画家郁蓉、央视纪录片编导李见茵等。一些对谈文章在《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儿童文学选刊》《浙江作家》等报刊发表后,引起同行关注讨论。
该书内容的主要特点:
第一,对话和演讲覆盖的学术话题广泛。相关讨论涉及当代中西儿童文学的发展现状,国内外儿童文学的研究前沿、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翻译与传播、非虚构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批评、图画书的创作与艺术、中国儿童文学与汉语教学等,其中既有文学现象、现实等的综合考察与讨论,也有针对特定文体、问题等的专门探讨,总体上论及了当前中西儿童文学批评的各个重要话题。例如,与凯伦•科茨的对谈,涉及儿童文学创作如何面向、处理儿童生活的现实、西方儿童文学文化研究的得失等中西儿童文学领域的重大艺术与理论问题。与汪海岚、蔚芳淑的对谈,主要围绕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翻译与传播展开。与郁蓉、李见茵的对谈,尤其聚焦近年蓬勃兴起并迅速发展的原创图画书艺术。综合地看,本书收录的对谈文章,提供了关于当前儿童文学若干重要的艺术与理论问题的概括与思考。
第二,对谈话题与内容切近当下儿童文学的发展现实,理论探讨与思考前沿、深入,富于问题意识。例如,与凯伦•科茨的对谈,深入讨论了当下中西儿童文学创作的最新艺术趋向;与乔•萨特里夫•桑德斯的对谈,聚焦近年来得到新的关注与发展的非虚构儿童文学,谈论其创作与阅读中的批判观念;与汪海岚、蔚芳淑的对谈,一方面回应了近年引起热议的中国儿童文学如何走出去的命题思考,另一方面更为全面、深入地讨论了中国儿童文学对外翻译与传播的现实状况、困境及未来的方向。关于原创图画书的对谈部分,同样体现了从世界图画书艺术视角出发的前沿观察与思考。
第三,对谈学者和专业人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谈的参与者中,既有代表性的西方学者,也有华裔作家及中国媒体人。凯伦•科茨与乔•萨特里夫•桑德斯均为当下西方儿童文学领域的前沿学者。汪海岚系曹文轩《青铜葵花》英译本的译者,也是目前华语儿童文学英译领域最知名的翻译家。蔚芳淑是英语世界致力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少数学者之一,近年来致力于推动华语儿童文学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郁蓉是近年华语图画书插画家的典型代表,其作品以创造性地将中国风格与世界艺术相糅合见长。李见茵是央视六集系列纪录片《中国原创童书》的编导,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当下状况有独到的观察与见解。与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研究者、作家、翻译家与媒体人的对谈,为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翻译与批评的思考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探讨与指引。
作者简介
赵霞,浙江上虞人,文学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美学学会理事,英国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学术期刊Writing Chinese: 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Sinophone Literature编委。出版个人学术著作和论文集《童年精神与文化救赎——当代童年文化消费现象的审美研究》《思想的旅程——当代英语儿童文学理论观察与研究》《幼年的诗学——幼儿文学的艺术世界》《批评的体温——赵霞评论选》《2009—2019:儿童文学观察》《童年的文化影像》《童年的秘密与书写》等,另出版散文集、文学和学术译著若干种;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中英文儿童文学论文、评论、对话等文章180余篇。
乔•萨特里夫•桑德斯(Joe Sutliff Sanders),现任职于剑桥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并担任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杂志编委。著有《规训女孩——理解经典孤女故事的源头》《问题的文学——非虚构文学与批判的儿童》等学术著作。
凯伦•科茨(Karen Coats),现任英国剑桥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著有《镜子与永无岛——拉康、欲望及儿童文学中的主体》《布鲁姆斯伯里儿童与青少年文学导论》等学术著作。
郁蓉,著名插画家。代表作有《云朵一样的八哥》《烟》《夏天》《我是花木兰》等。曾获昆廷•布莱克插画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金苹果奖、上海国际童书展“金风车”童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绘本奖等。
蔚芳淑(Frances Weightman),英国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及其英译研究。著有《十七世纪中国小说中的童心追寻——幻想、天真与痴愚》等。
李见茵,现为中央电视台节目编导,纪录片《中国原创童书》导演。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电视节目“金童奖”银奖、栏目组一等奖,首届全国城市电视台优秀电视节目一等奖等奖项。
汪海岚(Helen Wang),英国翻译家,大英博物馆亚洲货币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博士。英译有儿童小说《青铜葵花》《红豺》,图画书《安的种子》《西西》《云朵一样的八哥》等。曾获麦石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等。
本文来自【未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羌村》是由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被誉为“近年来成为中国文文学海外翻译出版的现象级”作家雪漠,创作的一部具有西部色彩的长篇小说。读完这部小说后,我竟有雪漠读《百年孤独》一样的感叹,“还可以这样写小说?!”那么这部小说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一、结构新颖,螺旋推进
雪漠老师说自己写作时没有结构,我认为他所说的“没有结构”是没有平常的、传统的结构,而不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结构。
《羌村》这部小说的结构就如同《星光大道》一类的综艺节目一样。
“锲子 本书缘起”一节,就像是这个节目的立意,告诉读者故事的发生地“羌村”,是羊角上的民族,因而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特性:“开启了游牧文明模式的升级进程,并且升级比较缓慢,逐渐成为被沉淀下来的文明河沙”,这也就说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现代文明和氏族、部落自治共存的时代。故事的主人公龙多格热的故事虽然很曲折,但是“这号故事看似不可思议,其实只是西部的寻常。”这也就告诉了读者,不要只是为读故事而读故事,要从故事中去“了解这片土地,了解后面无数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更要杜东旭埠文化的底蕴。
在故事的叙述中,作者就是一名主持人,他的作用就是把一个个故事中的人物介绍到舞台的中央,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来讲述。在他的介绍下老钺师、龙多格热、妙音、红豺、阿柱等人物纷纷登场,他们都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那段历史,他们的讲述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主人公龙多格热的品行,也表述了自己在故事中的作用,更表达了自己对宗教崇拜、氏族自治这一制度的理解。
在当事人讲述的过程中,作者为了把握故事的进程,不时地会对讲述者进行引导,同时还会适当地对讲述内容和故事进程联系的讲解,这是作者也就相当于某个节目中的评委了。作者的适当介入,可以很好的把握主旨,也对读者对故事的发展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作者也为读者找出了某个讲述者讲述内容中眼残的线索,为后面内容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由于是不同的人讲述,也就造成了时间上的回环,每个人的讲述既有对其他人讲述情节的补充,又有自己的推进。这种螺旋式推进的叙述模式,其实是非常适合读者阅读的,雪漠的这部《羌村》,是五十多万字的大部头,任何一位读者都不可能一次性的读完全书。作者这样的写作方式就很好的解决了读者阶段阅读造成的割裂感,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每次只了解一个人的讲述内容,而在阅读另一个人的讲述内容时,因为这个讲述者的讲述会有和前面的讲述相重叠的情节,即使立场不同、理解不同,但依旧会使读者清晰地把那情节复刻出来,可以很容易的将故事前后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故事。(未完待续)
相关问答
混血豺王沈石溪(1)枪声一响,豺群立刻化整为零,哗啦一声溃散了。一位40来岁满脸络腮胡子的汉子从岩石背后站起来,拍拍蹲在身边的一条大黄狗...
枪声一响,豺群立刻化整为零,哗啦一声溃散了。一位40来岁满脸络腮胡子的汉子从岩石背后站起来,拍拍蹲在身边的一条大黄狗的后脑勺,喝了声:“洛戛,...
保姆蟒作者:沈石溪儿子生在边远蛮荒的曼广弄寨子,寨子后面是夏洛山,前面是布朗山,都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寨子里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大人上山干活了,...
正儿八经的野生动物保护题材文学作品,很早前有一部《蛇岛的秘密》,我们那时都当小说读。你可找来下载,边读边判断是小说还是科学考察记。可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