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250):2021年第三十二期】 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重到深镇仙人洞
苏俊(广东)
曾约松乔跨鹿游,重来恐是汉时秋。
青山久别仍青眼,白水相看共白头。
避世何堪兼避疫,逃杯那得更逃愁。
石床云枕依然在,怪底王孙不肯留。
肖三羊点评 : 首尾两联,尽发思古幽情,如无中二联,亦是上好之绝句。中二联加说青山久违白水重逢,疫情之下,避无可避,愁不尽愁,更平添为时之忧。思古与忧时治于一炉,好手段。
何智勇点评: 才子笔墨,章法、技巧兼具,颈联更联系现实,难得。
渔 夫
陈为瑽(江苏)
江村雨色暗天河,吹浪飘风走白波。
万象烟沉谁管领,一舟一网一渔蓑。
肖三羊点评 : 转结出神,渔夫形象不着一字,而尽呈眼前。可见侧写之妙。
何智勇点评: 得七绝法度,三四转折得力,且意境自远。
少年游 (姜夔格)
张明新(山东)
棋争楚汉,诗研唐宋,书柜暗生香。白鬓夫妻,绿茶情味,对坐忆沧桑。
田间稼穑灯前笔,耕读旧时光。花老西风,人闲南牖,看柳系斜阳。
肖三羊点评 : 以少年游词牌,写老来夫妻诸般情形,已见选调之意蕴所在。词中更是极尽曲婉,说大半生你侬我侬,深情依旧,的是动人好词。
何其三点评: 冲淡闲适,笔轻韵秀,细品可于言外得情味。
立 秋
范东学(湖南)
炎暑任招摇,蝉儿鸣柳梢。
俱由秋接管,今日办移交。
归樵点评: “俱由秋接管,今日办移交。”读来新鲜而未觉流俗。新词入诗者,须与所营造的环境相谐也。
何其三点评: 语言平白浅直,胜在巧思妙想。
邻家学前儿童
王贞友(四川)
才出钢琴室,急奔书画堂。
莫言年纪小,常比大人忙。
归樵点评: 单一的场景,寻常的语言,却在“才出”与“急奔”,“小”与“忙”的反差中形成张力,扩大意蕴,直击儿童校外培训之累之苦。
何其三点评: 捕捉细节,简笔勾描,未下断语而结论自出。幼童忙过成人,反常现象,引人沉思。
立 秋
杨子怡(惠州)
节序何劳蝉报楼,林中黄叶已涂愁。
谩夸桂白盘西陆,我有霜华更占秋。
归樵点评: 从“蝉”“黄叶”到“桂白”一句一样,通层在眼,以衬“我有”“霜华”。从“何劳”“已”“谩夸”到“更”,层层推进,唤出“占秋”之况味。得唐人章法。
何其三点评: 叶上“涂愁”,属奇语,白发比桂子更占秋,属奇思。奇思奇语一现,诗味韵致全出。
月亮湖畔夜坐
陈仁德(重庆)
万方皆寂静,四野渐模糊。
雨过云归岭,天清月满湖。
听蝉来树下,踏露立庭隅。
身在山深处,翛然一事无。
肖三羊点评 : 山居,难得的清静,意雅身闲。颌联尽显清幽,得王维山水境界。
夜 行
陈镇(河南)
旷野难闻万籁声,草柔路细步轻轻。
西天月是神仙眼,看向离人满别情。
肖三羊点评 : 以神仙眼说月,前所未见 ;况且又是满含深情地瞩望离人。或是月夜与伊人送行,才有这般的难舍难分。亦或是此夜独行,尽想千古有情人之月下离别,感而有发?
摸鱼儿·月下观荷
廖润昌(广东)
渐黄昏一池凝碧,年年心绪经惯。露珠又酿伤心泪,风弄青裙低转。惊暗换。天也妒、风波未是寻常见。春秋梦短。便蝶舞蜂喧,缠绵几度,佳约总虚算。
临清影,叶下游鱼清浅。堪叹良夜空断。一番姿色三分月,消得闲愁千万。微醉眼。乜斜处,飞萤诧异相逢晚。茫然恨满。恰云霁清幽,湖天两月,来照旧庭院。
肖三羊点评 : 以荷喻人,深婉淒清之中,总是旧情难断。“天也妒、风波未是寻常见。”“一分姿色三分月,消得闲愁千万。”俱是为伤心人语。荷,能得此清词,更当是面对湖天两月,旧时庭院,而泪下千珠 ? 全篇流转自如,一咏三叹,赋形得神。好词 !
辛丑入伏后二日还乡
李利忠(浙江)
薰炙炎炎入伏天,行冲赤日野芳鲜。
荷香一路殷勤甚,似慰家山尚有田。
归樵点评: “殷勤”“似慰”,赋予“香荷”人情意态,其实是在诗人主观意识的关照下才有的一种对周围景物的独特体验。
夏夜抱龙河乘凉 (新韵)
王志伟(山东)
荷叶团团弄翠华,空调两岸热人家。
我来夜半蛙休噪,只是偷凉不窃花。
何其三点评: 此诗胜在得趣,诗之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夜抵荷塘,惊起蛙声一片,为堵悠悠蛙口,诗人只得赌咒发誓:只偷凉不窃花。读至此处,不禁莞尔。
毛笔抄诗戏作七律二首
杨逸明(上海)
吟罢新诗手自抄,年来已敢屡挥毫。
性真随处难藏拙,字野如人不怕嘲。
泼墨有形兼有义,出锋同剑又同刀。
去繁留简涂鸦后,秋感春愁化线条。
何其三点评: 易懂耐品,不堆砌古典,朴素自然,如同信手拈来,毫无刻意经营之痕,却每有新奇之处。秋感春愁皆可化为线条,此诗家语也。
居庸关长城踏雪
李春艳(北京)
苍龙入野烟,万素落关山。
莫问当年事,谁骑匹马还。
何智勇点评: 小诗意境颇远,无限感慨存焉。
本期嘉宾简介
嘉宾排名 以齿为序
肖三羊 本名赵玉祥,另有本色和尚,葫芦娃等网名在身。吉林扶余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早年支边北大荒,2006年于北京退休。诗词有《喘月集》《西园诗词存稿》两部。
高海生 (归樵),山西蒲县人。中华诗词学会、山西诗词学会会员,晋社副社长,万柏林诗词学会副会长,《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编审,出版诗集《归樵吟》。
何其三 安徽宿松人。出版词集《何其三词三百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何其三绝句三百首》(黄山书社)。
何智勇 安徽人,现居杭州。中国楹联学会辞赋研究院副院长,浙江辞赋学会副会长,唐社社长。著有《新国学大百科千字文》。
编辑/ 章雪芳 校对/ 冯 晓
在平谷普贤屯村有一眼600余年历史的古井,该村明代成村,因村中姚姓住户占绝大多数,故原名姚家庄,后因建普贤菩萨庙,更名普贤屯。
满井
该村1958前隶属河北省三河县,后划入北京市,隶属平谷区东高村镇。
该井因四季常满并自井口溢出,故称“满井”。该井与东部一长流泉眼——“大泉”并称“神仙眼”。传说曾住有金鸽子,庇护普贤屯福祉。现该处村民已立碑纪念,并辟为“满井公园”。
满井碑
该村东部原有溪流穿村而过,并于东部“坝坎”下形成一池活水,人称月亮湖。此水并“满井”、“大泉”已于1985年后逐渐干涸。
见到此“满井”,不禁让人想起中学的一篇课文。
人教版语文课本初二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是明朝袁宏道的旅游散文《满井游记》。文中描写了北京的满井美景:“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游满井》 袁宏道
出东门子城,古道三五折。破石蹶荒丘,云是故元碣。烧柳发柔条,卧槎吐红节。石沟注涓水,寒涧泻空洁。燕女竞游骖,罗袜带香雪。梅花堆鬋髻,波影动文缬。青山酣远客,新舄困啼舌。红尘来频频,可消奔竞热。
《三河县志》
虽此“满井”说的是东直门外,不是普贤屯村的“满井”,但明朝还有很多古诗描述北京满井之美。如黄儒炳的《游满井》“秋郊迢递野云阴,随地泉源出古今”,林尧俞的《满井》“畦汀鱼藻入,林影鸟巢深”,郑元勋的《满井》“葑田麦陇争相绿,绿似江南未若肥”。
普贤庙,早已损毁,旧址据说在村中路长坡中部东边高台,后在原址上盖了五道庙。
五道庙侧对北街口,面阔一间,中间横砌一堵隔断墙,南面是五道庙,画有五道阎王、雷公、闪婆等画像,前有泥塑香炉;北边是菩萨庙,坐南朝北,画有观音菩萨坐像,两边为善财童子和龙女站像。
老爷庙,位于村南部,坐北朝南,面阔一间,前有小院。庙前有道砖影壁。庙内北墙画有刘备、关羽、张飞3尊坐像,两扇墙画有相关壁画。庙内设有三个石香炉,列于坐像前。
上述庙宇,1956年被拆毁,石砖木料盖了初级社饲养棚。
但2014年5月22日,在普贤村原小学校院内,发现石碑一块。经平谷区文物局相关专家和著名雕塑家高文保老先生考证是明朝永乐十七年与修建普贤寺有关的碑刻。
普贤寺碑
碑为汉白玉,长方形。高78 厘米,宽45厘米。碑题《普贤寺》,落款为大明永乐十七年,蓟州顺天府,平谷县岳各庄杨立民,谢家军,姚福来立。全文皆正楷,雕刻工整,文字清晰浑厚。自右至左直书,正文三行,总计31字。
清雍正年间,姚姓先人曾中武举人,官家在普贤屯后街设上马石和马道。尊先人遗嘱,姚姓后人于“北场院”设立私塾,无偿教授姚姓孩童读书识字。
上马石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平谷正在实现这个目标。
文:李立民
资料:《三河县志》
相关问答
明朝亡国责任在万历帝。按理说,嘉靖朝已经将明朝搞得一塌糊涂,百孔千疮,病入膏肪。但经过张居正变法十年,明朝综合国力有恢复,国库有盈余,民生有改善。但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