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桃花扇》外,孔尚任尚有传奇作品《小忽雷》。
孔尚任,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代表作《桃花扇》(十年时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上演后名动京城)。与洪昇并称“南洪北孔”。传奇《小忽雷》(与顾彩合撰)。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
《桃花扇》(余韵):“蛾眉越女才承选,燕子吴歈早擅场”。其中“燕子”是指剧名。燕子:即阮大铖《燕子笺》传奇,因此燕子指剧名。
“琼花劫到雕栏损,玉树歌终画殿凉”。其中玉树是曲名。玉树为曲名,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曲,后世称之为“亡国之音”。
《桃花扇》传奇的爱情主线是侯方域与李香君。《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全剧以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南明小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全过程。
《余韵》是《桃花扇》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主要写苏昆生、柳敬亭偶遇老赞礼,三人同在江边饮酒唱曲,通过唱词来感慨南明的兴亡。
其中,
柳敬亭 所唱是[孔尚任《桃花扇》(余韵)主要写苏昆生柳敬亭偶遇老赞礼。《余韵》是《桃花扇》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情韵深厚,语言凝练,感伤气氛极其浓郁。主要写苏昆生、柳敬亭偶遇老赞礼 ,三人同在江边饮酒唱曲,通过唱词来感慨南明的兴亡。
“龙钟阁部啼梅岭”一句中的“阁部”指的是史可法。
《桃花扇》原文: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
“不信者舆图换稿”中“舆图换稿”的意思是改朝换代。舆图,地图,多指疆域图。舆图换稿,意指江山易主,即改朝换代。
“全开锁钥淮扬泗,难整乾坤左史黄”,“左史黄”指左良玉、史可法、黄得功。龙钟阁部啼梅岭:指史可法在梅岭誓师。龙钟:形容老态,也可形容悲泣。
跋扈将军噪武昌:指左良玉传檄东下讨伐马士英。
碧血溅沙此地亡:指南明靖南侯黄得功因弘光帝被掳北去而自刎。
《桃花扇》中柳敬亭的唱词,抨击马士英、阮大铖误国罪行的有:
“中兴朝市繁华续,遗孽儿孙气焰张”,遗孽三句:意为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一味劝福王享乐,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指马谁攻秦相诈,入林都畏阮生狂”,将马士英比喻成祸国殃民的赵高。“力士佥名搜笛步,龟年协律奉椒房”,力士两句:阮大铖等人按着名单去旧院征选歌妓、清客来教演《燕子笺》,准备给弘光帝看。指的是阮大铖引诱弘光帝玩乐误国。“青衣衔璧何年返,碧血溅沙此地亡”,青衣衔璧:这里指福王被俘。青衣:晋怀帝被匈奴刘聪掳去,叫他穿着青衣斟酒,表示对他的侮辱。衔璧:古时国君在被敌人打败投降时,往往背绑双手,口里含着一块玉璧,去见敌人。
孔尚任《桃花扇》(余韵)三个人物的唱词,内容包括,宣泄对丑恶现实的愤懑、反映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抨击马士英、阮大铖误国的罪行。
《余韵》一出,通过苏昆生、柳敬亭、老赞礼 三人的唱词和对话,对全剧的内容作了总括与提示。
【故人情】
作者:查干
洪烛原名王军,生于南京。他写过大量诗歌、散文、歌词,著书甚丰,可惜英年早逝。
我与洪烛相识多年,但从未深谈过一次。多次与他同行,参加诗歌活动,他总叫我老大哥,很亲切,其实,我是前辈。他人很沉稳,平时话不多,但谈到文学,谈到诗歌,话就多了起来,而且极有见地。于是,我喜欢起这个年轻人来。虽然表面上从未夸赞他,然看到他的诗歌,每每必读。我担忧过他的健康,有种感觉,他在匆匆赶路,透支也过度。果然,他过早地离去,令人惋惜。
前些日子听到消息,他生前的好友祁人、周占林等人,筹划给他出版了个人文集,这很令人欣慰,人走茶未凉,会成为一段佳话。我相信,他的遗作会被读者喜爱,好作品总是会被人记住和珍藏——比如他的短章《桃花扇》:
这把祖传的扇子/注定是属于秦淮河的。秦淮河畔的桃花/开得比别处要鲜艳一些/你咳在扇面上的血迹/是额外的一朵/风是没有骨头的,而你摇动的扇子/使风也有了骨头/这条河流的传说/注定与一个女人有关。扇子的正面与背面/分别是夜与昼、生与死、爱与恨/是此岸与彼岸。你的手却不得不/承担起这一切,于是夜色般低垂的长发/成了秦淮河的支流/水是没有骨头的,而你留下的影子/使水也有了骨头/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别人的花朵轻飘飘/你的花朵沉甸甸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历史剧,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才子侯方域在江南邂逅秦淮歌伎李香君,两人坠入爱河。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不从而撞头欲自尽,溅血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朝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也出家学道。这是一出悲剧。
能看出,洪烛对这个故事动了真情,并把它凝缩于一首小诗里,以虚笔将故事里的情节连接起来,并注入新鲜的血液,这需要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运用中国传统诗艺。传统诗艺是中国诗歌的瑰宝,并非西方现代派写法所能替代。
“风是没有骨头的,而你摇动的扇子/使风也有了骨头”,这是惊人的一笔。很少有人会把风与骨头联系在一起,如此,风有了人格、品质,这都是李香君有骨头的扇子扇给它的。这是借笔抒情,李香君的坚毅被描画了出来。“扇子的正面与背面/分别是夜与昼、生与死、爱与恨/是此岸与彼岸”,诗人用扇子的正面与背面,写尽了她与他的日日夜夜,生死别离,爱与恨,以及被迫相隔之后的两地相思。这是一种高度凝缩的艺术手法。“你的手却不得不/承担起这一切,于是夜色般低垂的长发/成了秦淮河的支流”,又是一个跨越性很强的跳跃,长发与夜色相连接,人们就想到她身处的黑暗环境。而长发垂成了秦淮河的支流,极美又很哀怨,于是乎,水有了仙气。“水是没有骨头的,而你留下的影子/使水也有了骨头/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她投入水波的影子,变成了水的骨头。这里,诗人所欣赏与赞美的,是李香君的骨气。
有人评论:“洪烛的《桃花扇》刚柔相济,有怜惜,有赞美,有哀叹,背景错综复杂的故事,到了洪烛笔下,仅用寥寥二十行,便厚重深邃地承载了一段刻入历史的坚贞爱情。而李香君的名字,也成为一段历史的骨头。”我认同这一评价。从此,柔弱美丽又有风骨的李香君,站在了人生高地,向我们招手。于是,秦淮河与李香君,成了人们不朽的记忆。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它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明,是南京的母亲河,也被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那一年,我和洪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诗人出席太湖国际诗会,其间,受邀夜游秦淮河景区。那天晚上,灯火璀璨,游人如织,但在我看来,这里犹如幽境。历史在沉思,桃花在灼灼低语,那一把有血有骨头的扇子,仍在摇动。诗人洪烛,是南京的赤子,他与秦淮河,与那一把桃花扇,永驻于故地,为历史,也为人世增添了动人的色彩。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08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问答
原文:世态纷纭,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恸哭穷途,又发哄堂笑。都休了,玉壶琼岛,万古愁人少。贫道张瑶星,挂冠归山,便住这白云庵里。...原文...
原文:世态纷纭,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恸哭穷途,又发哄堂笑。都休了,玉壶琼岛,万古愁人少。贫道张瑶星,挂冠...“桃花扇”是唐代诗人李白的...
[最佳回答]秦淮无语话斜阳,家家临水应红妆.春风不知玉颜改,依旧欢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
《桃花扇(四大名剧)》是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孔尚任,本剧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
[钗头凤程垓谱]词/冷眼看人生云帆远。何时返。梦残魂断添牵念。天涯路。云和雾。望极离愁,却凭谁诉?伫。伫。伫。桃花扇。半遮面。奈何欢事难重演。西...
《桃花扇》及其一些名著题名的来历任何一部作品它的名称都不是凭空想象的,如《鹧鸪天》就是词曲名,它就是取诗而来,又取鹧鸪的叫声“行不得也哥哥。”为文中...
这句话介绍的是孔尚任的剧本----桃花扇。说桃花扇这部戏共有四十出(一场为一出)。每一出都有一个名字。舞台上表演得最多的是访翠、寄扇、沉江这几场...
《桃花扇》不是元曲,是中国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
[最佳回答][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桃,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
这些历史现象,在《桃花扇》传奇里得了了集中而完整的反映。《桃花扇》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即作者所说的“兴亡之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然而《桃花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