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萃 承欢膝下

本文由平顶山日报选送

文 | 马红娜

阳光正好,隔着木质窗棂散落在内窗台上,像是金灿灿的玉米粒儿整整齐齐摆放在上面。

外窗台上,的确摆着六穗玉米,下面三穗大,上面两穗小,最上面那个更小。它们呈金字塔状,无声无息,只有没择干净的玉米须微微飘动。

窗台下,母亲和外婆坐在阳光里,一边纳鞋底子,一边说闲话儿:“娘,今年收成不错,孩儿他爹工资也够花,你那点儿地就不种了吧。”

“我身体还行,种点儿也不当啥,闲着也是闲着。”

“过了年二妮儿都四岁半了,该上育红班了,没人照顾小四儿,你住家里,你那点地我和孩儿他爹趁空就种了。”

外婆叹口气,放下手中的针线,呆坐了一会儿,又眯着眼看了看天,然后无奈地答应:“中吧,谁让你过不下去,我不帮你谁帮你。”

母亲抿了抿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摸了摸我的头,又开始纳鞋底。弟弟坐在坐笸里,我趴在弟弟面前,看着他嘴角的涎水流下来,就用手给他擦掉,动作周而复始。

阳光暖烘烘的,我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我醒来,母亲抱着弟弟,我躺在外婆怀里,温暖而舒适。

“现在你日子还算是好的,像我们年轻的时候,说起来家里有点儿产业,可每天提心吊胆的,就怕来帮土匪,家业就空了。后来解放了,生活安稳了,平头老百姓还是缺吃少穿的。哪像你们现在,有吃有喝有钱花。”

“这不算啥,听孩儿他爹说,将来的日子会更好。”可能是外婆同意住我们家的缘故,母亲的声音透出一丝轻快。

“我可是看不到了,是不是呀小四儿?外婆能看到小四儿会跑会跳就中了!”

“娘,看你说的是啥话?”

“等我长大了,挣钱给婆买糖!”我从外婆怀里拱出来,大声向她们保证。母亲和外婆互相看了一眼,哈哈笑了。

外婆用额头抵了抵我的额头:“中,等二妮儿长大了给婆买糖!”从不开口的弟弟居然吐字清晰地叫了一声:“糖!”

母亲和外婆对视了几秒钟,惊喜地说:“哎呀,小四儿会说话了!”

惊得几只在窗台附近打转想要偷吃玉米的雀儿刺棱一声,拍着翅膀飞上了院里的枣树。

外婆放下我,抱起弟弟坐在膝盖上,逗弟弟:“小闺女儿,背沙栗儿,背不动,叫哥送……”

只是可惜,还未等我长大挣钱买糖,她们就避世而去,空留许多念想,再也无法实现。

阳光亘古不变播洒暖意。

多年后,随单位的扶贫队入村帮扶,看到一幕让人泪目的场景。不由驻足,看着窗台下的人。

窗台上没有玉米等物什儿,只摆着一盆旺盛的绿植。玻璃窗收拢光芒,窗台下避风而温暖。

依然是一个老婆婆和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村妇。村妇拿着手机,正认真地看着什么。老婆婆有点昏昏欲睡,半闭着眼睛,怀里坐着一个粉嘟嘟的女娃娃,睁着懵懂的大眼睛,看着匆匆而过的人。

村妇忽然拍着腿大声说:“可找到了,婶儿,您听好,这段戏可好听。”话音未落,一阵锣鼓声响起,昏昏然的老婆婆睁开眼,四下看了看,寻找声音。

村妇把手机往老婆婆手里一塞,抱起女娃娃说:“婶儿,小希该吃奶了,我给她妈送去,你先看着戏,我一会儿给你送饭。”

“你腿脚不灵便,慢点走,不要慌,我还不饿。”老婆婆抓着手机,颤巍巍地站起来。

我急忙上前一步,扶住老婆婆的手,和她一起看着村妇一歪一扭地走远。

老婆婆坐下,拍拍身边的靠背椅子,示意我坐下。我安静地陪着她听戏。戏很热闹,但我感觉老婆婆有点忧伤,她的眼神幽深不透,里面仿佛承载了很多故事。

我忽然想起多年前的外婆,世事沧桑让她也如老婆婆一样,即使不说一句话,也能感受到她的情绪。仿佛只有我们小辈在她面前撒娇卖萌的时候,她才能展颜一笑。

老婆婆忽然叹口气说:“我们娘俩儿是一根藤上结的俩苦瓜。”

从老婆婆断断续续的述说中,我了解到,她们两家隔条街,村妇多年前因为车祸断了腿,同时也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她不想再嫁,就守着那个凄冷的家艰难度日。老婆婆是早年守寡,生生熬到儿子娶妻生子,以为好日子终于来了,不料儿子外出打工得了尘肺病,生活不能自理。儿媳倒也没有嫌弃,伺候完老的伺候小的,一家人虽说因为给儿子治病一贫如洗,倒也其乐融融。后来儿子一去,儿媳带着孙子远嫁他乡,留下老婆婆独熬日月。

我正要劝慰老婆婆,却见村妇一手提着饭桶儿一手抱着女娃娃,一歪一扭回来了。看着老婆婆红红的眼睛,她似是抱怨似是开解地说:“陈芝麻烂谷子,想它弄啥?过好现在的日子就行。来,吃饭,吃饱不想家。”

老婆婆吃着饭,村妇看了我一眼问:“你是?”我答:“路过,坐这儿歇歇。”村妇说:“给你倒点水吧?”我摇头致谢。

她转头对老婆婆说:“婶儿,不是我说你,你就好想不高兴的事。以前咱一毛钱也挣不来,天天在难窝儿里蹲着。现在咱有吃有喝不说,政府一月还给你发一百多块钱,逢年过节送油送米送棉被,这日子还不美气?你说你想以前的古古经干啥,不是给自己添堵嘛!”

“嗯,就是,隔三差五的还有人来帮我擦桌子扫地,陪我说话。”老婆婆瞬间笑起来,笑得嘴角的褶皱一颤一颤。

“对呀,咱村的扶贫书记知道我干不了地里活,就让我帮忙看小希,不光给钱,还管吃,这都不算,每顿还让我给你带饭。十天半个月的好说,可这是长久事儿,人家小希妈都毫不在意。真是大学生,就是大气。”

“小希妈咋想起来到咱们这边种蘑菇?”

“小希妈和驻村书记是同学,听说小希妈要创业,就劝她来咱们这儿种蘑菇。现在村里的贫困户还有附近村的几个贫困户,都在蘑菇棚里帮忙。”

“我也去吧?”老婆婆吃完饭,掏出手绢一边擦嘴一边说。村妇笑着接过碗筷,把女娃娃递给她说:“你还是老老实实享清福吧,你要是去了,人家是顾蘑菇,还是顾你?”

她刷着碗说:“这两天都说,要递申请脱贫,咱能自己挣钱再吃国家的?太丢人。我的申请上个月都给队长了。”她看起来很是得意。

老婆婆抱着小希放在膝盖上,逗小希:“小闺女儿,背沙栗儿,背不动,叫哥送……”

这场景如此熟悉,古人曰“承欢膝下”。即使不是一家人,也可以处得像一家人一样温馨。

(原载于2020年11月24日平顶山日报《落凫》副刊)

END

主编:吴丽蓉 | 编辑肖肖

《承欢记》原著 大结局承欢离开父母 不再承欢膝下 说明什么

起初是对这个书名感兴趣,才看的这本书。没想到结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温馨。麦承欢没有承欢膝下,而是和家里的距离越来越远。有了钱之后,和男友退婚,与亲人保持距离,撩拨异性。与开始的麦承欢判若两人。

电视剧版的内容和情节改动得像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故事。麦承欢和姚志明在工作中的理解认同,生活中的感情升温,两人敞开心扉走到一起。

承欢从对父母承欢膝下到追求成长的改变,完成了自我蜕变,与家人和解,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结局很圆满,满足了大家对家庭对婚姻美好的愿望。

可我觉得原著中的结局更真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长大后终究会离开父母,父母付出多,子女回报的少,父母太难沟通,子女也会主动回避。

承欢膝下全文阅读 副刊文萃  承欢膝下

最初只想报答

承欢一出生就住在简陋的房间,和父母弟弟四人家庭和睦。即使物质条件不丰盈,一家人相亲相爱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她孝顺父母,照顾弟弟,大学的时候就找到多份家教,改善家庭收入,还不忘送承早最好的皮夹克和背包,名牌牛仔裤皮带。

对父母尽所能的顺从。与家亮的结婚戒指,母亲说要换成又闪又亮的圆钻,她超出购买能力也要让母亲开心。

母亲要求结婚办喜宴宴请宾客,家亮不同意,承欢夹在中间难做,她最先考虑的是,这个婚可以不结,妈妈的话一定要听。

明知道母亲有些要求不合理,一想到多年的恩情,只想到能让母亲开心就值得。

书中道:

小小房间,小小的床,一张书桌用了二十年,通通需要回报,华人讲究报恩,受人点滴恩惠,必当涌泉以报。

父母养育之恩,自然非同小可。

那颗圆钻等于整幢公寓的家具电器及蜜月旅行的开销总和,足够换一辆新日本房车,兼是承欢工作以来全部积蓄。

只要喜欢,戴在指头上也不能说不值得,可是为着取悦母亲,就有点那个了。

承欢知道母亲养育她,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总想用听从母亲的意见来表达对他们的孝顺。当母亲的要求越来越多,直到她承受不住的时候,关系就会逐渐疏远。

最初承欢非常能理解母亲的不容易,为家庭付出的辛劳。在丈夫身上看不到希望,就把希望寄托到子女身上的无助。

天长日久,子女成年后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忙碌起来,就不会像最开始的那样有时间有耐心配合。

父母不好沟通,子女总想远离

母亲在生活中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有不顺从的地方,就会天天吵架。对一点事情刨根问底,蛮不讲理。

承欢有钱后给父母买了大房子,恰好承早谈恋爱,是离异带娃的汤丽玫。母亲指责这个房子风水不好,儿子才交厄运。

本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结果不如人意。想要讨得每一个人的欢心,谈何容易。

承欢说:

“子女总会长大,哪里还可以陪她看球赛吃热狗。”

“是,偶尔,可是忙得不可开交,想休息,怕问长问短。”

“有许多事,不想解释、交代、道歉。”

“是,生活对年轻人也很残酷,在外头碰得眉青鼻肿,好不容易苟且偷生,还得对挑剔的老人不住致歉:对不起我不如王伯母女儿争气,不好意识我没嫁入豪门,真亏欠我想留下这三千元做自己零用......人生没有意义。”

母亲一边付出一边索取,一边在抱怨,她希望子女一举一动都得听她的调派,从头管道脚。当父母付出的越多,精力都给了子女,爱太沉重,孩子就会窒息。

有一句话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和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在孩子需要爱的时候竭尽所能的付出,在孩子长大后体面的退出。相互尊重,体谅,包容。才能和谐处理亲子关系。

#头条创作挑战赛#

------end------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问答

“承欢膝下”是什么意思?

承欢膝下[chénghuānxīxià]详细释义【解释】: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出自】:《孝经·圣治》...

高考家长承欢膝下是什么意思?

高考家长承欢膝下是指家长在孩子高考期间,非常支持孩子,并且会尽所有努力帮助孩子达成目标的态度。1.高考对于学生非常重要,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升学和就业,因...

承欢膝下算不算孝?

承欢膝下肯定是孝顺。“承欢膝下”的意思是:讨好迎合父母,使其欢悦,指侍奉父母。出自秦汉时期孔子的《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承欢膝下肯...

承欢膝下诗句?

“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承欢膝下出类拔萃意思?

承欢膝下,是指围绕着腿转圈,嘻戏玩耍,可引申为子孙围绕在我的身边玩耍,我感到特别🈶️福气。而出类拔萃则是指在众多的人群中,你的才华是最好的,是高人一等...

承欢膝下经典语录?

承欢膝下的经典语录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未成名先遇罗敷,平生心事谁人知。撑不住了,笑一个。明月...

承欢膝下类似的词语?

志同道合和睦相处承欢膝下寸草春晖深情厚谊和谐美满管鲍之交兄友弟恭血浓于水合家团圆互敬互爱金石之交老牛舐犊义结金兰手足之情手足情深高...

你认同“优秀的孩子是为国家培养地,平庸的孩子承欢膝下”这话吗?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理论上我不认同,但现实上确实如此。我以实际例子谈谈。我细姨生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大男孩在深圳当公办学校校长;女儿在广州当重点小...

野村孤影倚寒门整首诗作者是谁?

这是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一首诗,其作者不详,写作时间不详。全诗为:野村孤影倚寒门,游子他乡粥可温。昔日承欢膝下绕,而今白发守黄昏。有人说这首诗是对空巢老人...

如果你是父母,是希望孩子远走高飞有出息,还是承欢膝下呢?

我就是一个有儿有女的母亲,在我的心里,绝对是希望孩子们远走高飞有出息。一家人承欢膝下,固然是好,那只能说,让自己老了有人照顾。但为了自己的儿女以后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