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临死前写了什么遗诏,慈禧竟然要当场撕碎

据记载,宫禁之中,天子想临幸后妃,先由皇后传谕某妃,饬令晚间侍寝,皇帝晚上才可去。而皇帝去时,一定要带上盖有皇后玉玺的印符,否则,即使皇帝到某妃处,她们也可拒不接受。明代,世宗时,宫女杨金英因事纠集数名宫女,想勒死世宗,未遂。明宫廷于是定下了严格的后宫制度,以防不虞。清廷延续了这种制度。

同治帝病倒以后,行动不便。由于冶游小胡同已不现实,便想起了宫中的妃子。一天,他情绪很好,想去慧妃宫中。慧妃本是慈禧的红人,是同治帝后妃中最具魅力的女人。同治帝征求皇后的意见。皇后与慧妃本不合,再加上皇上有病,皇后没有同意。同治帝竟长跪地上,苦苦哀求。皇后不得已,铃上印,并嘱咐要节劳。哪知,第二天一早,传出消息,皇上因房事过度而病情加剧,皇后十分后悔。

慈禧遗诏全文 同治临死前写了什么遗诏,慈禧竟然要当场撕碎

那么,同治帝在临终之际,会做出哪些安排呢?

《满清外史》记载,皇上病危,太医奏对已无力挽回。同治帝便命召见军机大臣、侍郎李鸿藻入见。李鸿藻进宫时,见皇后在侧,想退出去,皇上止之道: “师傅是先帝老臣,你是门生媳妇,不用回避,我有要事对你们说。”李鸿藻急忙免冠叩头相见。皇上说:“不用多礼。”皇上握住李鸿藻的手道:“我不行了。”皇后及李鸿藻均失声痛哭。皇上道:“不要哭了。皇后,我死后,必立嗣,你看谁可以立,要迅速说出来,以防不测。”皇后道:“国家要立年长的同君,我不愿立个幼子,像太后一样垂帘听政,贻误国家。”皇上笑道:“你知道这点就很好,我无忧矣。”

于是,皇上与李鸿藻一起谋立太子,以贝勒载澍入承大统,并口授遗诏,李鸿藻跪书于纸上,共有1000余字,其内容是防止慈禧专权。密诏写完后,皇上道:“师傅休息去,明天也许还会见上一面。”谁知胆小如鼠而又老谋深算的李鸿藻背叛了同治帝,他出门后,已吓得面无人色。为回避祸事,他急忙跑到慈禧处,请求召见。

慈禧遗诏全文 同治临死前写了什么遗诏,慈禧竟然要当场撕碎

见到慈禧,李鸿藻即叩头请求免罪,并交出密诏。慈禧看后大怒,撕碎遗诏,并喝出李鸿藻,下旨断绝皇上的医药、饮食。不久,皇上驾崩。

张祖翼《清代野史》记载:“及帝弥留之际,后不待召哭而往,问有遗旨否,且手为拭脓血。帝力疾书一纸与之。尚未阅竟,忽慈禧至,见后悲惨,手拭帝秽,大骂曰:‘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皇帝与尔何物,可与我。’后不敢匿。慈禧阅迄,冷笑曰:‘尔竟敢如此大胆。’立焚之。或曰言继续事也。”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记载:“穆宗毅皇帝弥留时,遗诏以嗣皇帝仁孝聪明,必能仰承付托……”

慈禧遗诏全文 同治临死前写了什么遗诏,慈禧竟然要当场撕碎

以上种种资料证明,同治帝临终之际,是有遗嘱的,因为,他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下午发病,到十二月初五日病逝,其间有36天的时间,他完全可以从容布置后事。所以,同治帝遗诏应该是存在的。

同治死后,立载湉为帝。皇后认为,以寡嫂居于宫中,不成体统,再加上慈禧百般刁难,悲痛万状,水米不进。皇后父亲崇绮闻知后,便入宫探视。他见女儿如此消瘦,便奏闻慈禧。慈禧道:“皇后如此悲痛,可以随大行皇帝去吧。”崇绮一阵心痛,他万万没有想到,皇帝一死,自己的女儿也已无生路。于是,万般无奈,让家人送去一封家书。皇后打开一看,只有一“死”字,她认得那是父亲的笔迹。不久,宫中果真传出皇后崩逝的消息。

慈禧太后临死前留下了后宫不得干政的遗嘱是真的吗?

慈禧遗诏全文 同治临死前写了什么遗诏,慈禧竟然要当场撕碎

慈禧太后是清末的实际统治者,统治中国长达47年近半个世纪之久,这位封建社会最后的女强人死时的临终遗言在今天也是一个热门话题。

网上一直热传慈禧死时留下了后宫和宦官不得干政的遗言,也算是临终反悔,有了悔过之意。

那么真实历史上就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非如此。宋安之今天来给大家说说历史上慈禧死时到底做了什么安排,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用意。

历史上慈禧太后在临驾崩之际留下的是两道懿旨和一道遗诏。

宋安之下面来具体说道说道,再说说慈禧这些安排背后暴露出的政治野心。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慈禧下的两道懿旨。一道是早就拟好的以溥仪入承大统的懿旨。另一道是派摄政王载沣监国的懿旨。

派摄政王载沣监国的懿旨上面写的是:“现在时势多艰,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着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禀予之训示裁度施行。候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

一直以来都有光绪被慈禧毒死的说法,通过慈禧早就拟好的以溥仪入继大统的懿旨也可以侧面验证这个说法。

当年亲儿子同治帝死后,慈禧为了自己可以继掌权,就选择了年幼的侄子光绪帝。如今又如法炮制的选择了三岁溥仪。这其中有着期待自己可以渡过这次生死大关以后方便掌权的想法,也有为侄女隆裕太后接自己的班继续掌权的考虑。

说完两道懿旨再说说遗诏的故事。

慈禧遗诏是在光绪死后草拟,也就是定了一个大概的草稿。然后再由摄政王载沣、庆亲王奕劻、袁世凯、张之洞、鹿传霖、世续、奎俊共七人前往福昌殿面见慈禧太后最后定稿的。

这七位清末政治上举足轻重的人见到慈禧太后以后,这位女强人先交代的几句要紧话很是耐人寻味。便是“国事都由摄政王裁定。遇到非要请太后(指隆裕太后)懿旨的大事,由摄政王当面请旨”。

慈禧遗诏全文 同治临死前写了什么遗诏,慈禧竟然要当场撕碎

慈禧遗诏的最终定稿过程也是很复杂,修改了不少。(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更是透露出慈禧这个女强人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并没有神志不清,而是清醒的修改遗诏,为自己的身后之名也是费尽心思了。

慈禧遗诏草稿由张之洞宣读,慈禧将其中关于光绪帝描述部分的“冲龄”二字删除。还要求在遗诏里加上自己为清朝为国家操劳一生,临死之际还忧国忧民的菩萨心肠字段。

慈禧遗诏最终在慈禧的修改审查下定稿,遗诏内容是这样写的:予以薄德,祗承文宗显皇帝册命,备位宫闱。迨穆宗毅皇帝冲龄嗣统,适当寇乱未平,讨伐方殷之际。时则发捻交讧,回苗交扰,海疆多故,民生凋敝,满目疮痍。予与孝贞显皇后同心抚训,夙夜忧劳。秉承文宗显皇帝遗谟,策励内外臣工及各路统兵大臣,指授机宜,勤求治理,任贤纳谏,救灾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难,转危为安。及穆宗毅皇帝即世,今大行皇帝入嗣大统,时事愈艰,民生愈困。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不得不再行训政。前年,宣布预备立宪诏书,本年颁示预备立宪年限,万几待理,心力俱惮。幸予体心素强,尚可支拄。不期本年夏秋以来,时有不适。政务殷繁,无从静摄。眠食失宜,迁延日久,精力渐惫,犹未敢一日暇逸。本月二十一日,复遭大行皇帝之丧,悲从中来,不能自克,以致病势增剧,遂至弥留。回念五十年来,忧患迭经,兢业之心,无时或释,今举行新政,渐有端倪。嗣皇帝方在冲龄,正资启迪。摄政王及内外诸臣,尚其协力翊赞,固我邦基。嗣皇帝以国事为重,尤宜勉节哀思,孜孜典学。他日光大前谟,有厚望焉。丧服二十七而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慈禧遗诏定稿以后,慈禧太后像是回光返照完成心愿一般,松了心中最后一口气,不久后也随光绪帝而去了。

慈禧临死时并没有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以后不得让后宫和宦官干政的客套话,其强势的政治野心并没有丝毫掩饰。虽然安排了载沣为摄政王,但通过其临终前安排少不更事的溥仪入继大统和嘱托大臣的要紧话,可以看出慈禧留下的政治接班人并非是摄政王载沣而是隆裕太后。

慈禧的侄女隆裕太后也没忘记投桃报李,在光绪和慈禧先后死去以后。给光绪治丧的有十一个重臣,给慈禧治丧的是九位大臣。隆裕为此呵斥了摄政王载沣一顿,要求更改,还借机给了载沣一个下马威。

通过慈禧临死之前留下的两道懿旨和一道遗诏可以看出,这位晚清实际统治者死时并没有后悔后宫干政,更没有像网上传的那般不准后宫和宦官干政来欲盖弥彰的为自己掩饰,当然如果真说出这种话,无异于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强势的慈禧还不至于这样做。

慈禧的安排也是够大大方方的,自己干政不反思还想延续这种后宫干政的局面。竟然立了一位幼帝想着侄女隆裕继续走她的老路来垂帘听政统治中国。可惜隆裕不是慈禧,没有那么强力的政治手腕,三年后的辛亥革命也彻底要了清朝的命,慈禧死时妄图延续后宫干政的政治幻想也随着清朝灭亡而烟消云散。

慈禧遗诏全文 同治临死前写了什么遗诏,慈禧竟然要当场撕碎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相关问答

慈禧太后临死前留下了后宫不得干政的遗嘱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慈禧太后临死之前并没有留下所谓的女人不得干政和太监不得擅权的伟大遗嘱。慈禧太后要是这么说,岂不是否定自己打自己的脸吗。与之相反的是慈禧不仅没有这样做...

咸丰皇帝留下遗诏想要慈禧的性命,慈禧是如何活下来的?

此事仅见于野史,所以不能判断其真假。当然,即便这是真的,也不可能记载于正史,所谓“为尊者讳”是也。事情是这样的:咸丰生前,已经知道慈禧的能力出众且不...为...

咸丰​遗诏为何成了慈禧弄权的祸根,它是如何改变清末政局的?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最后一位有实际通知权利的皇帝,奕詝既位之时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时,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咸丰帝临终留下遗诏,光复金陵者封王,为何慈禧太后却不肯兑现?

因为攻取南京的是曾国潘和手下的湘军私人集团,慈禧这个时候非常害怕曾国潘趁机造反,这个时候曾国潘的权利已经是权势熏天,在给他封王,那还得了,不是变成吴三...

清太后慈禧有没有后人?现在在哪?

慈禧的全名是叶赫那拉·杏贞,在玉牒上面的称呼是“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征女”。(玉牒是古代皇族家谱上面的称呼)她出生于满洲镶蓝旗,在八旗当中地...

慈禧太后之所以毒死慈安太后是不是因为她想当皇帝?

我是读史静史,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回答这个问题,应从慈安太后是不是慈禧太后毒死的这方面解释。慈安太后若不是慈禧太后毒死,就不存在想当皇帝这个说...

一代妖后松儿剧情?

剧情简介1864年,清同治三年,慈禧太后借助外国侵略势力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铲除“内患”后,两宫太后本想将洪秀全家产填充国库,不料一把无名火将洪王府烧成...

慈禧27岁已经除掉8大臣,开始垂帘听政,你们27岁都在干什么?

谢谢邀请!慈禧在咸丰元年的时候被选入后宫,封为懿贵人,4年后,晋封懿嫔,两年后,生下了皇长子载淳,随之晋封为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这时候自己在后宫...唐太...

传说咸丰帝临终时交给慈安一道密旨,真有其事吗?

密旨传闻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逝于热河。据传闻,咸丰帝在生前就察觉慈禧心里深沉,有心除去慈禧,但是毕竟她是同治生母,同治尚年幼,咸丰才没有除掉慈禧。但...并...

慈禧最喜爱的私人物品是什么?

慈禧太后作为满清末期实际的掌权者,可以说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见过的奇珍异宝我相信应该是数不胜数,最喜爱的私人物品确实不好判断,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