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立”开始的。孔子说,三十而立。只有靠着自己的双手双脚,稳稳地站立在了这个世界上,才算是长大成人的开始。
那么,三十而立,要立什么?怎么去“立”?诗词来告诉你。
【立志】武侯诸葛亮曾说:“志当存高远。”《后汉书》也曾说,有志者事竟成。“立”起来的第一步,是立志。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到了三十岁,累积了很多知识,也经历了社会的洗礼,此时此刻,我们需要明确自己未来想要去往的方向。有了方向,脚下才能坚定地往前走;若没有方向,那就寸步难行。
或许今后会改变方向,或许有一天会发现有更适合自己的路要走,但现在,千万别因为犹豫便得过且过。短期的目标也好,长期的目标也好,树立下你的航标,就只管风雨兼程。
《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苏东坡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立了志,就是下了决心,做好了准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唾手可得的,既然志向已明,就别害怕路上困难重重。只有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关卡,你才能继续成长;只有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去浇灌你的心愿,他才能开花结果。
【立身】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要“立”起来的第二步,就是立身,正直、勇敢、坚毅。
《君子行》
两汉:曹植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论语》里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明了了自己的志向和方向,这一路上我们要记得守住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不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人生在世,活的是一种态度。再多的金钱,再大的权力,若是投机取巧得来的,脚步终归虚浮。
身正,才能挺拔地“立”起来。
《画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要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原则。一个死守住自己气节的人,就算最后没有成功,也是一个大写的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如此,生活可以不用很完美,但我们要掷地有声,说到做到。
【立言】
有了志向,又有了原则之后,与完全“立”起来就只剩一步之遥了。俗话说,言必行,行必果。三十而立,“立”起来的最后一步就是立言。
《天可度-恶诈人也》
唐代:白居易
天可度,地可量,
唯有人心不可防。
但见丹诚赤如血,
谁知伪言巧似簧。
劝君掩鼻君莫掩,
使君夫妇为参商。
劝君掇蜂君莫掇,
使君父子成豺狼。
海底鱼兮天上鸟,
高可射兮深可钓。
唯有人心相对时,
咫尺之间不能料。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
笑中有刀潜杀人。
阴阳神变皆可测,
不测人间笑是瞋。
言语是一个人的镜子,正直的人重视自己说出来的话,也遵守着自己的诺言。而只有守诺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真正地成为别人眼中靠得住、品德好的人。
侠客行(节选)
唐代:李白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除了守诺,立言也需要我们言行得当。说话之前多三思,不说过头的气话,不说他人的闲话,也不说没有根据的瞎话。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提醒自己,用言语守住自己的本心。
人生在世,有的人肩负重担,撑起了一片天,也有的人一辈子都无法立起来。三十而立,立志、立身、立言。而在人生的路上,从来没有快慢输赢。不管你现在是三十岁、四十岁,抑或是五十岁,什么时候“立”起来,都不晚。
来源:赏析古诗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安身立命,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理解天道规律,六十岁什么都能听得进,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志:立志、志向。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习。小时候是被动灌输,还不懂得主动学习,十五岁以后懂得学习的重要了。
三十而立
立:站立、自立。
三十岁能够安身立命,站稳脚跟,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
四十而不惑
惑:困惑、迷惑。
四十岁开始不再迷惑于外物,也不迷失于内心。有一种成熟和睿智。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上天的使命,或理解为天道、客观规律。
五十岁开始理解上天的使命,遵循自然规律,不再跟世界较劲。
六十而耳顺
耳顺:什么都听得进去,能容忍是非。
六十岁就什么都能听得进去,对也好、错也罢,喜也好、悲也罢,自己心如明镜,一切了然于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矩:逾越规矩、越过规则。
七十岁内心从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不会逾越规矩、打破秩序。
本篇是千古名篇,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会背诵。然而真正懂得的人,其实不多,或者说懂了能够参照去做的,少之又少。
孔子用这几句简单的话概括了人一生的追求,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人都按照孔子所描述的方式在成长。随着年纪的增加,对于孔子这几句话的认同会越来越多。少年不识孔夫子,再识已是中年人。
下面具体来剖析下这几句话的含义。
“吾十有五志于学”, 孔子从十五岁开始立志于求学,开始懂得学识的重要性。这里的学识不只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孩提时期还不太懂事,不懂得珍惜光阴,也不懂得为人处世的重要性。十五岁了终于开悟,有了人生的目标和志向。人一旦有了志向,就不再浑浑噩噩,就能够理解学习进步的重要性,这时不用逼迫就能自驱前行。
“三十而立”, 人到了三十岁,正是安身立命的年纪。这时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有了赖以生存的方式,也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不至于领悟多少道理,但明白了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也有了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这句话容易被误会为三十岁事业有成、买车买房、结婚生娃,其实这个“立”,更多的是一种有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不再随波逐流、随风飘荡。
“四十而不惑”, 这是说人到四十,不再困惑了。那什么叫做不再困惑呢?就是人到中年,经历了一些事物、明白了一些道理,不再困于心、惑于境。不困于心就是,内心不再惶恐纠结,不再那么在意失去和得到,能够从彷徨迷惘中走出来。不惑于境就是人到中年,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上有小、下有老、职场竞争残酷,人会感到无助,这时候能够做到处乱不惊,不被形势所逼迫。同时中年也是小有成就的年纪,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这时候能够保持定力,不被外物所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 是说人到五十,知晓了天理循环,洞悉了事物的运行规律,懂得难以事事尽如人意,不再与自己和他人较劲。有一种历尽千帆和洗尽铅华的豁达与从容,开始与这个世界和解,开始与自己和解。五十岁,如果事业有成已经身居高位,如果普普通通那很难再风生水起。不如接受命运的安排,尽自己的努力把生活过好,不再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六十而耳顺”, 到了六十岁的年级,人什么都能听得进去,什么都能接受得了。这不是糊涂,更不是软弱,而是心如明镜、内心澄澈。耳顺之年不再斤斤计较、不再快意恩仇,也不再气愤难平。对于是非曲直、美丑善恶了然于胸,对于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概都能容忍和接受。耳顺就是面对纷纷扰扰,保持微笑颔首和内心从容。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很高的一种人生境界。明白了这个道理,且能践行的话,那么就可以说真的活明白了。从心所欲,不是无所畏惧、胡作非为,而是一种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这种心灵的自由,就是心无挂碍,没有惧怕、没有惶恐,也没有得失荣辱,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和从容。不逾矩,是不再违逆规则、不再超越礼法、不再违反自然,不是不敢,而是没必要,这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和自觉。总之,就是保持平常心,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相关问答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
[最佳回答]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就专心求学,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学有根底(学的东西已成立),四十岁时,对事都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天的命令(就快死了),六...
[最佳回答]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岁的时候确定一生的原则。四十岁的...子曰:“吾十有...
三十而立是一句老话儿。原文选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原文:...
[最佳回答]中国文化不能这样解释,也不应该是开玩笑的工具.正解如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
余红辉.《三十而立》岁月风霜三十载,百味人生唯己知;忆往昔,年少轻狂时,俱远矣;看今日,而立之年始,继拼之!~余红辉纪念自己30岁生日之作,请各位大侠多多...余...
[最佳回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