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1-2章(免费 马上更后续)

第1章 科学边界(1)

汪淼觉得,来找他的这四个人是一个奇怪的组合:两名警察和两名军人,如果那两个军人是武警还算正常,但这是两名陆军军官。

汪淼第一眼就对来找他的警察没有好感。其实那名穿警服的年轻人还行,举止很有礼貌,但那位便衣就让人讨厌了。这人长得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穿着件脏兮兮的皮夹克,浑身烟味,说话粗声大嗓,是最令汪淼反感的那类人。

“汪淼?”那人问,直呼其名令汪淼很不舒服,况且那人同时还在点烟,头都不抬一下。不等汪淼回答,他就向旁边那位年轻人示意了一下,后者向汪淼出示了警官证,他点完烟后就直接向屋里闯。

“请不要在我家里抽烟。”汪淼拦住了他。

“哦,对不起,汪教授。这是我们史强队长。”年轻警官微笑着说,同时对姓史的使了个眼色。

“成,那就在楼道里说吧。”史强说着,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手中的烟几乎燃下去一半,之后竟不见吐出烟来。“你问。”他又向年轻警官偏了一下头。

“汪教授,我们是想了解一下,最近你与‘科学边界’学会的成员有过接触,是吧?”

“‘科学边界’是一个在国际学术界很有影响的学术组织,成员都是著名学者。这样一个合法的学术组织,我怎么就不能接触了呢?”

“你看看你这个人!”史强大声说,“我们说它不合法了吗?我们说不让你接触了吗?”他说着,刚才吸进肚子里的烟都喷到汪淼脸上。

“那好,这属于个人隐私,我没必要回答你们的问题。”

“还啥都成隐私了,像你这样一个著名学者,总该对公共安全负责吧。”史强把手中的烟头扔掉,又从压扁了的烟盒里抽出一根。

“我有权不回答,你们请便吧。”汪淼说着要转身回屋。

“等等!”史强厉声说,同时朝旁边的年轻警官挥了一下手,“给他地址和电话,下午去走一趟。”

“你要干什么!”汪淼愤怒地质问,这争吵引得邻居们也探出头来,想看看出了什么事。

“史队!你说你”年轻警官生气地将史强拉到一边,显然他的粗俗不止是让汪淼一人不适应。

“汪教授,请别误会。”一名少校军官急忙上前,“下午有一个重要会议,要请几位学者和专家参加,首长让我们来邀请您。”

“我下午很忙。”

“这我们清楚,首长已经向超导中心领导打了招呼。这次会议上不能没有您,实在不行,我们只有把会议延期等您了。”

史强和他的同事没再说话,转身下楼了,两位军官看着他们走远,似乎都长出了一口气。

“这人怎么这样儿。”少校小声对同事说。

“他劣迹斑斑,前几年在一次劫持人质事件中,他不顾人质的死活擅自行动,结果导致一家三口惨死在罪犯手中;据说他还和黑社会打得火热,用一帮黑道势力去收拾另一帮;去年又搞刑讯逼供,使一名嫌疑人致残,因此被停职了……”

“这种人怎么能进作战中心?”

“首长点名要他,应该有什么过人之处吧。不过,对他限制挺严,除了公安方面的事务,几乎什么都不让他知道。”

作战中心?那是什么?汪淼不解地看着面前的两位军官。

接汪淼的汽车驶进了城市近郊的一座大院,从那只有门牌号码没有单位名牌的大门,汪淼知道这里是军方而不是警方的地盘。

会议是在一个大厅里举行的,汪淼一进去就对这里的纷乱吃惊不小。大厅周围是一圈胡乱安放的电脑设备,有的桌子上放不下就直接搁地板上,电线和网线纠缠着散在地上;一大摞网络交换机没有安在机架内,而是随手堆放在服务器上;有好几个投影仪的大屏幕,在大厅的角落里呈不同角度随意立着,像吉普赛人的帐篷;烟雾像晨雾般在半空浮了一层……汪淼不知道这是否就是那名军官所说的作战中心,有一点他可以肯定:这里在处理的事情,已经让人们顾不上其他了。

临时拼凑的会议桌上也是堆满了文件和杂物,与会者大多神情疲惫,衣服皱巴巴的,有领带的都扯开了,好像熬了一夜。主持会议的是一位叫常伟思的陆军少将,与会者有一半是军人。经过简单的介绍,他知道还有少部分警方人员,其他的人都是和他一样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其中有几位还是很有名望的科学家,而且是研究基础科学的。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还有四个外国人,这些人的身份令他大吃一惊:其中的两个人也是军人,分别是美军空军上校和英国陆军上校,职务是北约联络员;另外两人居然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官员,在这里的职务是什么观察员。

从所有人的脸上,汪淼都读出了一句话:我们已经尽力了,快他妈的结束吧!

汪淼看到了史强,他倒是一反昨天的粗鲁,向汪淼打招呼,但那一脸傻笑让汪淼愉快不起来。他不想挨史强坐,但也只有那一个空位,他只好坐过去,屋里本来已经很浓的烟味更加重了。

发文件时,史强凑近汪淼说:“汪教授,你好像是在研究什么……新材料?”

“纳米材料。”汪淼简单地回答。

“我听说过,那玩意儿强度很高,不会被用于犯罪吧?”从史强那带有一半调侃的表情上,汪淼看不出他是不是开玩笑。

“什么意思?”

“呵,听说那玩意儿一根头发丝粗就能吊起一辆大卡车,犯罪分子要是偷点儿去做把刀,那一刀就能把一辆汽车砍成两截吧。”

“哼,根本不用做成刀,用那种材料做一根只有头发丝百分之一粗细的线,拦在路上,就能把过往的汽车像切奶酪那样切成两半……啥不能用于犯罪?刮鱼鳞的刀都能!”

史强把面前的文件从袋中抽出一半又塞了回去,显然没了兴趣。“说得对,鱼都能犯罪呢!我办过一个杀人案,一个娘们儿把她丈夫的那玩意儿割下来了。知道用的是什么?冰箱里冷冻的罗非鱼!鱼冻硬后,背上的那排刺就跟一把快刀似的……”

“我没兴趣,怎么,让我来开会就是为这事儿?”

“鱼?纳米材料?不、不,与那些都没关系。”史强把嘴凑到汪淼耳边,“别给这帮家伙好脸,他们歧视咱们,只想从咱们这里掏情报,但什么都不告诉咱们。像我,在这儿混了一个多月,还和你一样什么都不知道。”

“同志们,会议开始。”常伟思将军说,“在全球各战区,我们这里现在成为焦点。首先把当前情况向与会的同志们介绍一下。”

“战区”这个不寻常的术语令汪淼迷惑,他还注意到,首长好像并没有打算向他这样的新人介绍来龙去脉,这倒是印证了史强的话。在常将军这简短的开场白中,他两次提到了“同志们”,汪淼看看对面的两名北约军人和两个美国中情局官员,感觉将军似乎漏掉了“先生们”。

“他们也是同志,反正这边的人都是这么称呼的。”史强低声地对汪淼说,同时用手中的烟指了指那四个外国人。

在迷惑的同时,汪淼对史强的观察力留下了些印象。

“大史,你把烟熄了,这儿的烟味够浓了。”常伟思说,低头翻着文件。

史强拿着刚点着的烟四下看看,没找到烟灰缸,就“吱啦”一声扔到茶杯里了。他抓住这个机会举手要求发言,没等常伟思表态就大声说道:“首长,我提个要求,以前提过的信息对等!”

常伟思将军抬起头,“没有任何一个军事行动是信息对等的,这点也请到会的专家学者们谅解,我们不可能给你们介绍更多的背景资料。”

“但我们不一样。”史强说,“警方从作战中心成立之初就一直参与,可直到现在,我们连这个机构到底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而且,你们正在把警方排挤出去,你们一步步熟悉我们的工作,然后把我们一个个赶走。”

与会的另外几名警官都在低声制止史强。史强敢对常伟思这样级别的首长这么说话,汪淼有些吃惊,而后者的反击更犀利。

“我说大史,现在看来,你在部队上的老毛病还没改。你能代表警方吗?你因为自己的恶劣行为已被停职好几个月了,马上就要被清除出公安队伍。我调你来,是看重你在城市警务方面的经验,你要珍惜这次机会。”

大史用粗嗓门说:“那我是戴罪立功了?你们不是说那都是些歪门邪道的经验吗?”

“但有用。”常伟思对史强点点头,“有用就行,现在顾不上那么多了,这是战争时期。”

“什么都顾不了了,”一位中情局的情报官员用标准的普通话说,“我们不能再用常规思维。”

那位英军上校显然也能听懂中文,他点点头,“Tobeornottobe……”

“他说什么?”史强问汪淼。

“没什么。”汪淼机械地回答。这些人似乎在梦呓,战争时期?战争在哪儿?他扭头望向大厅的落地窗,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远处大院外面的城市:春天的阳光下,街道上车流如织;草坪上有人在遛狗,还有几个孩子在玩耍……

里面和外面的世界,哪个更真实?

常将军讲道:“最近,敌人的攻击明显加强了,目标仍是科学界高层,请你们先看一下文件中的那份名单。”

汪淼抽出文件中最上面的那张纸,是用大号字打印的,名单显然拟得很仓促,中文和英文姓名都有。

“汪教授,看到这份名单,您有什么印象?”常伟思看着汪淼问。

“我知道其中的三人,都是物理学最前沿的著名学者。”汪淼答道,有些心不在焉,他的目光锁定在最后一个名字上,在他的潜意识中,那两个字的色彩与上面几行字是不同的。怎么会在这里看到她的名字?她怎么了?

“认识?”大史用一根被烟熏黄的粗指头指着文件上的那个名字问。见汪淼没有反应,他迅速作出反应,道:“呵,不太认识。想认识?”

现在,汪淼知道常伟思把他以前的这个战士调来是有道理的,这个外表粗俗的家伙,眼睛跟刀子一样。他也许不是个好警察,但确实是个狠角色。

那是一年前,汪淼是“中华二号”高能加速器项目纳米构件部分的负责人。那天下午在良湘的工地上,一次短暂的休息中,他突然被眼前的一幅构图吸引了。作为一名风景摄影爱好者,现实的场景经常在他眼中形成一幅幅艺术构图。构图的主体就是他们正在安装的超导线圈,那线圈有三层楼高,安装到一半,看上去是一个由巨大的金属块和乱麻般的超低温制冷剂管道组成的怪物,仿佛一堆大工业时代的垃圾,显示出一种非人性的技术的冷酷和钢铁的野蛮。就在这金属巨怪前面,出现了一个年轻女性纤细的身影。这构图的光线分布也很绝:金属巨怪淹没在临时施工顶棚的阴影里,更透出那冷峻、粗糙的质感;而一束夕阳金色的光,透过顶棚的孔洞正好投在那个身影上,柔和的暖光照着她那柔顺的头发,照着工作服领口上白皙的脖颈,看上去就像一场狂暴的雷雨后,巨大的金属废墟上开出了一朵娇柔的花……

------------

第2章 科学边界(2)

“看什么看,干活儿!”

汪淼吓了一跳,然后发现纳米研究中心主任说的不是他,而是一名年轻工程师,后者也和自己一样呆呆地望着那个身影。汪淼从艺术中回到现实,发现那位女性不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因为总工程师陪同着她,在向她介绍着什么,一副很尊敬的样子。

“她是谁?”汪淼问主任。

“你应该知道她的,”主任说,用手划了一大圈,“这个投资二百亿的加速器建成后,第一次运行的可能就是验证她提出的一个超弦模型。要说在论资排辈的理论研究圈子,本来轮不到她的,可那些老家伙不敢先来,怕丢人,就让她捡了个便宜。”

“什么?杨冬是……女的?!”

“是的,我们也是在前天见到她时才知道。”主任说。

那名工程师问:“她这人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障碍,要不怎么会从来不上媒体呢?别像是钱钟书似的,到死大家也没能在电视上看上一眼。”

“可我们也不至于不知道钱钟书的性别吧?我觉得她童年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经历,以致得了自闭症。”汪淼说,多少有一些酸葡萄心理。

杨冬和总工程师走过来,在经过时她对他们微笑着点点头,没说一句话,但汪淼记住了她那清澈的眼睛。

当天晚上汪淼坐在书房里,欣赏着挂在墙上的自己最得意的几幅风景摄影,他的目光落在一幅塞外风光上那是一个荒凉的山谷,雪山从山谷的尽头露出一抹白;山谷的这一端,半截沧桑的枯木占据了几乎三分之一的画面。汪淼在想象中把那个萦绕在他脑海中的身影叠印到画面上,让她位于山谷的深处,看上去很小很小;这时汪淼惊奇地发现,整个画面苏醒过来,仿佛照片中的世界认出了那个身影,仿佛这一切本来就是为她而存在。他又依次在想象中将那个身影叠印到另外几幅作品上,有时还将她那双眼睛作为照片上空旷苍穹的背景,那些画面也都苏醒过来,展现出一种汪淼从未想象过的美。以前,汪淼总觉得自己的摄影作品缺少某种灵魂;现在他知道了,缺的是她。

“名单上的这些物理学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自杀。”常伟思说。

晴天霹雳,汪淼的大脑一片空白。后来这空白中渐渐有了图像,那是他那些黑白风景照片,照片中的大地没有了她的身影,天空抹去了她的眼睛,那些世界死了。

“是……什么时候?”汪淼呆呆地问。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常将军重复道。

“你是指最后一位吧。”坐在汪淼旁边的大史得意地说,然后压低声音,“她是最后一位自杀者,前天晚上,服过量安眠药。她死得很顺溜,没有痛苦。”

刹那间,汪淼居然对大史有了那么一丝感激。

“为什么?”汪淼问,那些照片上死去的风景画仍在他的脑海中幻灯似的循环浮现。

常伟思回答道:“现在能肯定的只有一点:促使他们自杀的原因是相同的。但原因本身在这里很难说清,也可能对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根本就说不清。文件中附加了他们遗书的部分内容,各位会后可以仔细看看。”

汪淼翻翻那些遗书的复印件,都是长篇大论。

“丁仪博士,您能否把杨冬的遗书给汪教授看一下?她的最简短,也最有概括性。”

那个一直低着头沉默的人半天才有所反应,掏出一个白色的信封隔着桌子递给汪淼,大史在旁边低声说:“他是杨冬的男友。”汪淼这才想起自己在良湘的高能加速器工地中也见过丁仪,他是理论组的成员,这名物理学家因在对球状闪电[1]的研究中发现宏原子而闻名于世。汪淼从信封中抽出一片散发出清香的东西,形状不规则,不是纸,竟是一片白桦树皮,上面有一行娟秀的字:

一切的一切都导向这样一个结果:物理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但别无选择。

连签字都没有,她就走了。

“物理学……不存在?”汪淼茫然四顾。

常将军合上文件夹,“有一些相关的具体信息与世界上三台新的高能加速器建成后取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很专业,我们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我们首先要调查的是‘科学边界’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这个组织就是在这一年国际物理学界频繁的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中逐渐诞生的,是一个松散的国际性学术组织。丁博士,您是理论物理专业的,能进一步介绍一下它的情况吗?”

丁仪点点头说:“我与‘科学边界’没有任何直接联系,不过这个组织在学术界很有名。它的宗旨是:自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物理学古典理论中的简洁有力渐渐消失了,理论图像变得越来越复杂、模糊和不确定,实验验证也越来越难,这标志着物理学的前沿探索似乎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和困难。‘科学边界’试图开辟一条新的思维途径,简单地说就是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找出科学的局限性,试图确定科学对自然界的认知在深度和精度上是否存在一条底线底线之下是科学进入不了的。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似乎隐隐约约地触到了这条底线。”

“很好。”常伟思说,“据我们了解,这些自杀的学者大部分与‘科学边界’有过联系,有些还是它的成员。但没有发现诸如邪教精神控制或使用违法药物这类的犯罪行为。也就是说,即使‘科学边界’对那些学者产生过影响,也是通过合法的学术交流途径。汪教授,他们最近与您有联系,我们想了解一些情况。”

大史粗声粗气地开口说:“包括联系人的姓名、见面地点和时间、谈话内容,如果交换过文字资料或电子邮件的话……”

“大史!”常伟思厉声制止了他。

“不吱声没人拿你当哑巴!”旁边一位警官探过身去对大史低声说,后者拿起桌上的茶杯,看到里面的烟头后,“咚”的一声又放下了。

大史又令汪淼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刚才那一丝感激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他还是克制着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与‘科学边界’的接触是从认识申玉菲开始的,她是一名日籍华裔物理学家,现在为一家日资公司工作,就住在这个城市。她曾在三菱电机的一家实验室从事纳米材料研究,我们是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技术研讨会上认识的。通过她,又认识了几位物理专业的朋友,都是‘科学边界’的成员,国内国外的都有。和他们的交往时,谈的都是一些很……怎么说呢,很终极的问题,主要就是丁博士刚才提到的科学底线的问题。

“我一开始对这些问题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作为消遣。我是搞应用研究的,在这方面水平不高,主要是听他们讨论和争论。这些人思想都很深刻,观点新颖,自己感觉同他们交流,思想开阔了许多,渐渐变得很投入了。但讨论的话题仅限于此,都是天马行空的纯理论,没有什么特别的。他们曾邀请我加入‘科学边界’,但那样的话,参加这样的研讨会就变成了一项义务,我因为精力有限就谢绝了。”

“汪教授,我们希望您接受邀请,加入‘科学边界’学会,这也是我们今天请您来的主要目的。”常将军说,“我们希望能通过您这个渠道,得到一些这个组织的内部信息。”

“您是说让我去卧底吗?”汪淼不安地问。

“哇哈哈,卧底!”大史大笑一声。

常伟思责备地看了大史一眼,对汪淼说:“只是提供一些情况,我们也没有别的渠道。”

汪淼摇摇头,“对不起,首长。我不能干这事。”

“汪教授,‘科学边界’是一个由国际顶尖学者构成的组织,对它的调查是一件极其复杂和敏感的事,我们真的是如履薄冰。没有知识界的帮助,我们寸步难行,所以才提出了这个唐突的要求,希望您能理解。不过我们也尊重您的意愿,如果不同意,我们也是能够理解的。”

“我……工作很忙,也没有时间。”汪淼推托道。

常伟思点点头,“好的,汪教授,那我们就不再耽误您的时间了,谢谢您能来参加这次会议。”

汪淼愣了几秒钟,才明白他该离开了。

常伟思礼貌地把汪淼送到会议室门口时,大史在后面大声说:“这样挺好,我压根儿就不同意这个方案。已经有这么多书呆子寻了短见,让他去不是‘肉包子打狗’吗?”

汪淼返身回去,走到大史身旁,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愤怒,“你这么说话实在不像一名合格的警官。”

“我本来就不是。”

“那些学者自杀的原因还没有搞清楚。你不该用这么轻蔑的口气谈论他们,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

“你是说他们比我强?”大史在椅子上仰头看着汪淼,“我总不至于听人家忽悠几句就去寻短见。”

“那你是说我会?”

“总得对您的安全负责吧。”大史看着汪淼,又露出他招牌式的傻笑。

“在那种情况下我比你要安全得多,你应该知道,一个人的鉴别能力是和他的知识成正比的。”

“那不见得,像您这样的……”

“大史,你要再多说一句,也从这里出去好了!”常伟思严厉地呵斥道。

“没关系,让他说,”汪淼转向常将军,“我改变主意了,决定按您的意思加入‘科学边界’。”

“很好,”大史连连点头,“进去后机灵点儿,有些事顺手就能做,比如瞄一眼他们的电脑,记个邮件地址或网址什么的……”

“够了!够了!你误会了,我不是去卧底,只是想证明你的无知和愚蠢!”

“如果您过一阵儿还活着,那自然也就证明了。不过恐怕……嘿嘿。”大史仰着头,傻笑变成了狞笑。

“我当然会一直活下去,但实在不想再见到你这号人了!”

常伟思一直把汪淼送下了楼梯,并安排车送他,在道别时说:“史强就那种脾气,其实他是一名很有经验的刑警和反恐专家。二十多年前,他曾是我连里的一名战士。”

走到车前,常伟思又说:“汪教授,你一定有很多问题要问。”

“刚才您说的那些,与军方有什么关系?”

“战争与军方当然有关系。”

汪淼迷惑地看看周围明媚春光中的一切,“可战争在哪儿?现在全球一处热点都没有,应该是历史上最和平的年代了。”

常伟思露出了高深莫测的笑容:“你很快就会知道一切的,所有人都会知道。汪教授,你的人生中有重大的变故吗?这变故突然完全改变了你的生活,对你来说,世界在一夜之间变得完全不同。”

“没有。”

“那你的生活是一种偶然,世界有这么多变幻莫测的因素,你的人生却没什么变故。”

汪淼想了半天还是不明白,“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嘛。”

“那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偶然。”

“可……多少代人都是这么平淡地过来的。”

“都是偶然。”

汪淼摇头笑了起来,“得承认今天我的理解力太差了,您这岂不是说……”

“是的,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做好思想准备吧。”

汪淼还想问下去,但将军与他握手告别,阻止了他下面的问题。

上车后,司机开口问汪淼家的地址,汪淼告诉他后,随口问道:“哦,接我来的不是你?我看车是一样的。”

“不是我,我是去接丁博士的。”

汪淼心里一动,便向司机打听丁仪的住处,司机告诉了他。当天晚上,他就去找丁仪。

------------

第3章 台球

推开丁仪那套崭新的三居室的房门,汪淼闻到了一股酒味,看到丁仪躺在沙发上,电视开着,他的双眼却望着天花板。汪淼四下打量了一下,看到房间还没怎么装修,也没什么家具和陈设,宽大的客厅显得很空,最显眼的是客厅一角摆放的一张台球桌。

对汪淼的不请自来,丁仪倒没表示反感,他显然也想找人说话。

“这套房子是三个月前买的,”丁仪说,“我买房子干什么?难道她真的会走进家庭?”他带着醉意笑着摇摇头。

“你们……”汪淼想知道杨冬生活中的一切,但又不知该如何问。

“她像一颗星星,总是那么遥远,照到我身上的光也总是冷的。”丁仪走到窗前看着夜空,像在寻找那颗已逝去的星辰。

汪淼也沉默下来。很奇怪,他现在就是想听一听她的声音,一年前那个夕阳西下的时刻,她同他对视的那一瞬间没有说话,他从来没有听到过她的声音。

丁仪一挥手,像要赶走什么,将自己从这哀婉的思绪中解脱出来。“汪教授,你是对的,别跟军方和警方纠缠到一块儿,那是一群自以为是的白痴。那些物理学家的自杀与‘科学边界’没有关系,我对他们解释过,可解释不清。”

“他们好像也做过一些调查。”

“是,而且这种调查还是全球范围的,那他们也应该知道,其中的两人与‘科学边界’没有任何来往,包括杨冬。”丁仪说出这个名字时显得很吃力。

“丁仪,你知道,我现在也卷进这件事里了。所以,关于使杨冬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我很想知道,我想你一定知道一些。”汪淼笨拙地说道,试图掩盖他真正的心迹。

“如果知道了,你只会卷得更深。现在你只是人和事卷进来了,知道后连精神也会卷进来,那麻烦就大了。”

“我是搞应用研究的,没有你们理论派那么敏感。”

“那好吧,打过台球吗?”丁仪走到了台球桌前。

“上学时随便玩过几下。”

“我和她很喜欢打,因为这让我们想到了加速器中的粒子碰撞。”丁仪说着拿起黑白两个球,将黑球放到洞旁,将白球放到距黑球仅十厘米左右的位置,问汪淼,“能把黑球打进去吗?”

“这么近谁都能。”

“试试。”

汪淼拿球杆,轻击白球,将黑球撞入洞内。

“很好,来,我们把球桌换个位置。”丁仪招呼一脸迷惑的汪淼,两人抬起沉重的球桌,将它搬到客厅靠窗的一角。放稳后,丁仪从球袋内掏出刚才打进去的黑球,将它放到洞边,又拾起那个白球,再次放到距黑球十厘米左右的地方,“这次还能打进去吗?”

“当然。”

“打吧。”

汪淼再次轻而易举地将黑球打入洞内。

“搬。”丁仪挥手示意,两人再次抬起球桌,搬到客厅的第三个角,丁仪又将黑白两个球摆放到同样的位置,“打吧。”

“我说,我们……”

“打吧。”

汪淼无奈地笑笑,第三次将黑球击入洞内。

他们又搬了两次台球桌,一次搬到了客厅靠门的一角,最后一次搬回了原位。丁仪又两次将黑白球摆到洞前的位置,汪淼又两次将黑球击入洞内。这时两人都有些出汗了。

“好了,实验结束,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结果。”丁仪点上一支烟说,“我们总共进行了五次试验,其中四次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和不同的时间,两次在同一空间位置但时间不同。您不对结果震惊吗?”他夸张地张开双臂,“五次,撞击试验的结果居然都一样!”

“你到底想表达什么?”汪淼喘着气问。

“你现在对这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做出解释,用物理学语言。”

“这……在五次试验中,两个球的质量是没有变化的;所处位置,当然是以球桌面为参照系来说,也没有变化;白球撞击黑球的速度向量也基本没有变化,因而两球之间的动量交换也没有变化,所以五次试验中黑球当然都被击入洞中。”

丁仪拿起撂在地板上的一瓶白兰地,把两个脏兮兮的杯子分别倒满,递给汪淼一杯,后者谢绝了。“应该庆祝一下,我们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物理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均匀的。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物理学理论,从阿基米德原理到弦论,以至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科学发现和思想成果,都是这个伟大定律的副产品,与我们相比,爱因斯坦和霍金才真是搞应用的俗人。”

“我还是不明白你想表达什么。”

“想象另一种结果:第一次,白球将黑球撞入洞内;第二次,黑球走偏了;第三次,黑球飞上了天花板;第四次,黑球像一只受惊的麻雀在房间里乱飞,最后钻进了您的衣袋;第五次,黑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出,把台球桌沿撞出一个缺口,击穿了墙壁,然后飞出地球,飞出太阳系,就像阿西莫夫描写的那样[2]。这时您怎么想?”

丁仪盯着汪淼,后者沉默许久才问:“这事真的发生了,是吗?”

丁仪将手中的两杯酒都仰头灌下去,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台球桌,仿佛那是个魔鬼,“是的,发生了。近年来,基础理论研究的实验验证条件渐渐成熟,有三个昂贵的‘台球桌’被造了出来,一个在北美,一个在欧洲,还有一个你当然知道,在中国良湘,你们纳米中心从那里赚了不少钱。

“这些高能加速器将实验中粒子对撞的能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这是人类以前从未达到过的。在新的对撞能级下,同样的粒子,同样的撞击能量,一切试验条件都相同,结果却不一样。不但在不同的加速器上不一样,在同一加速器不同时间的试验中也不一样,物理学家们慌了,把这种相同条件的超高能撞击试验一次次地重复,但每次的结果都不同,也没有规律。”

“这意味着什么呢?”汪淼问,看到丁仪盯着自己不做声,他又补充道,“哦,我搞纳米,也接触物质微观结构,但比起你们来要浅好几个层次,请指教一下。”

“这意味着物理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匀。”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往下您应该能推论出来吧,那个将军都想出来了,他真是个聪明人。”

汪淼看着窗外沉思着,外面城市的灯海一片灿烂,夜空中的星星被淹没得看不见了。

“这就意味着宇宙普适的物理规律不存在,那物理学……也不存在了。”汪淼从窗外收回目光说。

“‘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但别无选择。’”丁仪紧接着说,“这是她遗书的后半部分,您无意中刚说出了前半部分,现在多少能够理解她吧。”

汪淼从台球桌上拿起刚才他打过五次的那个白球,抚摸了一会儿轻轻放下,“这对一个前沿理论的探索者确实是个灾难。”

“在理论物理这个领域要想有所建树,需要一种宗教般的执著,这很容易把人引向深渊。”

告辞时,丁仪给了汪淼一个地址。“你如果有空,拜托去看看杨冬的母亲。杨冬一直和她住在一起,女儿是她生活的全部,现在就一个人了,很可怜。”

汪淼说:“丁仪,你知道得显然比我多,就不能再透露一点吗?你真的相信物理规律在时空上不均匀?”

“我什么都不知道……”

丁仪与汪淼对视了好长时间,最后说:“这是个问题。”

汪淼知道,他不过是接下了那位英军上校的话: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三体(第一部,上)

#我在头条搞创作#

三体一的故事内容由主人公汪淼展开,首先他遇到的第一个谜题就是自杀谜团,在"科学边界"(国际知名知识组织)里的众多成员连续自杀,汪淼受军方之命,调查这些事件。自杀的物理学家的未婚丁仪,从他口中得,杨冬可能是因为粒子对撞失败,而绝望自杀。了解到杨冬死亡的第二天后。汪淼的眼前出现了一组挥之不去的数字,这是第二条线索,幽灵倒计时。于是他找到"科学边界"的成员申玉菲交流后,他暂停了自己在纳米实验,幽灵倒计时,从此在眼前消失。可是他又托关系,宇宙微波辐射图,发现也有倒计时,这才知道宇宙中仿佛有一种超自然能力阻止人类研究,再与申玉菲交流时发现他沉迷于一款游戏,便记下了网址 (这是本书重要线索,揭露三体文明),汪淼回去搜索网址,这是一款需要V装具才能玩的游戏,于是他找来V装具,打开了这个游戏,他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叫做海人,打开后看见的是一片极寒之地,又看见了周文王和随从,三体世界如地狱般的场景后,他也看见了三体人的独特技能"脱水",三体能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在酷暑和严寒中生存(将身体脱水长一张人皮),之后他没有找到纣王,说要制造一种万年历(文中分乱纪元和恒纪元)但是失败了,随着137号文明的毁灭,汪淼退出了游戏,被游戏吓出冷汗的他去找到了已故科学家(杨冬之母,叶文洁,其实她才是真正的主人公),在学生沙瑞山的描述下,叶文洁的人生由此展开(几乎占了全文的2/3)。她先经历了第一件大事"丧父",1964年,文革时期,因为他的父亲叶哲泰坚持科学真理,被冠以"反动学术之"名,被她的四名女学生用皮带抽死,顿时,悲痛涌上她的心头。后来他又经历了另外一件大事"冤枉"在丧父后的两年,叶文洁被调到了大兴安岭的某建设兵团,他们将想杀敌人的热血,放在破环环境上,无数林海变荒山二,在这件事中,他遇到了一个思想进步的记者"白沐霖",他将一本进步书籍给了叶文洁看,让他代笔写一封信,那这位记者自以为洞察政治神经的行为,却有严重后果,当领导查起此事,他竟将此事推给叶文洁,被关进了看守所。第三件大事"出卖",领导,尽量他在诬陷自己父亲的材料上签字,这家深了,叶文洁对人性丑恶的认识,这也加深了他渴望外星文明降临地球,救赎人类的希望。第四件大事"红岸基地"叶文杰在飞机上醒来,发现一位自己父亲指导过的研究生杨卫宁,通过“红岸”计划解救了她,取而代之的代价是,她将一辈子,关在红岸基地之中(雷达峰),在对人性的丑恶与外面社会的认识后,他毫不犹豫地签下了保密协议,意味着他将一辈子关在红岸基地之中。

相关问答

三体一能读多久?

认真阅读的话需要一周。这不能像看网络小说儿那样,看个高兴就行了。毕竟三体一是对三体二的全面铺垫。如果吃不透,就很难明白三体二中所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

科幻小说《三体》怎么样?适合哪些年龄段的阅读?-懂得

本书适合小学五六年级及中学生食用如果是目前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基本没人有意见。本身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年龄段的话,因为风格偏硬,14+比较合...

如何评价刘慈欣的《三体》?是不是世界上最牛的科幻小说呢?

震撼不?震撼仅仅是来自科学上的脑洞,剧情无聊到爆好吧,说好的跌宕起伏呢?人类的星舰也没有和三体舰队大战,就被一个小水滴虐杀了。拍成电影你就只能看到人类...

三体的正确顺序是什么-152****9113的回答-懂得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作者刘慈欣。该系列小说由《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说组成,于2006年至2010年由《科幻世...

《三体》中罗辑既然已经成为了执剑人,那么罗辑和庄颜那段幸福时光是怎样来的呢?

——罗辑利用雪地工程建立起来的核弹链路,成功威慑住了三体人。完成任务后感觉疲惫异常的罗辑,把威慑控制权交给了联合国和太阳系联合舰队。——既然威慑机制...

《三体》尾声、遗迹中的叶文杰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题主说的是《三体》第一部里的最后一句话。那时,ETO组织已经被捣毁,叶文洁归案。在被审讯的同时,她也被告知了从伊文斯那里缴获的关于三体世界的海量信息。当...

为什么有的人说云天明的三个童话是《三体Ⅲ》最精彩的地方?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专业回答,因为自己不是属于这个领域的。这边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宝宝们可以参考一下~大刘在《三体》三部曲中...(结果...

用光粒打击消灭三体的高级文明和歌者文明哪一个更厉害?

感谢“霾是家乡浓”的邀请!其实这个问题无从考究,因为在《三体》中并没有说明到底是谁毁灭了三体,但硬要去分析的话从小编个人而言我倾向于歌者更强一些,原...

中国科幻小说除了《三体》还有哪些到达世界级的作品?

真的太多了,如果喜欢科幻作品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号,我专门整理推荐科幻小说,每一本都是自己亲自读过的。大家可以根据我写的书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目前单...推...

看完《三体》后迷上了科幻小说,大佬们有没有很经典很好看的科幻小说推荐下?

《三体》是中国科幻小说里程碑的著作,也是中国最早的经典科幻小说。特别是后两部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凝聚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其实中国不乏三体这样经典的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