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晋鞌之战——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62)

原无/文

(公元前589年)

鞌(ān)之战是春秋中期齐国和晋国之间发生的一场大战。齐军攻打鲁国和卫国,鲁国、卫国都派人向晋国求援。晋国大夫郤克随即率军车八百乘,讨伐齐国以解鲁、卫之难。

齐国国君齐顷公亲自出马,齐晋两军在鞌(在今山东济南西北)摆开阵势。齐顷公由邴(bǐng)夏驾车,逢丑父坐在车右做护卫。晋军由解张为卻克驾车,郑丘缓做护卫。

齐顷公吹嘘说:“我们消灭晋军再吃早饭!”

他不给马披上甲就驱车进击晋军。士兵们都跟着冲杀过去。卻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但是进军的鼓声仍然没有停息。

卻克说:“我受重伤了!恐怕不行了。”

解张不客气地回答:“一开始交战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胳膊肘,我折断箭杆照样驾车,左边的车轮被血染得殷红,哪里敢说受了重伤?您就忍耐一点吧。”

郑丘缓说:“从开始交战以来,如果遇到险峻难走的路,我必定要下来推车,您是否知道这种情况呢?──不过您的伤势确实太严重了!”

解张说:“全军的人都听着我们的鼓声,注视着我们的旗帜,或进或退都跟随着我们。怎么能因受伤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受了重伤还没有到死,您就需要继续战斗!”

他们很快统一思想、打起精神,左手一并握住缰绳,右手取过鼓槌不停击鼓。马拉战车狂奔不止,全军跟着他们冲锋。齐军终于溃败。晋军追击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头天夜里韩厥梦见父亲子舆对自己说:“明天早晨不要站住兵车的左右两侧。”因此他就在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他是个君子。”

齐顷公说:“认为他是君子反而射他,这不合于礼。”

于是射韩厥的车左,车左坠掉在车下;射他的车右,车右倒在车中。綦毋张的兵车坏了,跟着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你的车。”上车后,綦毋张站在兵车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撞他,让他站在身后。

逃跑路上,逢丑父乘机同齐顷公互换了位置。将要到华泉,马车被树木绊住再也跑不动了,需要下去推车。但是头天晚上,逢丑父在栈车里睡觉时,一条蛇把他的手臂咬伤。他隐瞒了这件事,现在没有力量推车,结果被韩厥追上。

韩厥把逢丑父误当成了国君,拿着拴马的绳子站在他的马前,拜两拜,然后恭恭敬敬地献上酒杯和玉壁,谦虚地说:“我国国君派我们替鲁、卫两国请求齐国退兵,同时告诫我们不要让我们的军队深入齐国领土。我不幸恰巧遇上你们的兵车队伍,没有地方躲避,而且怕因为逃跑躲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所以,我就不称职地当了个战士。冒昧地向您禀告,我迟钝不会办事,只是人材缺乏才充当了这个官职。”

冒充齐顷公的丑父叫齐顷公下车到华泉去取水喝,自己则等待发落。郑周父驾御副车,宛筏为车右,载着齐顷公赶紧逃走而免于被俘。

韩厥把丑父交给元帅,卻克知道他不是国君后就准备杀掉他。丑父大喊道:“从今以后,恐怕再也不会有人替自己的国君受难了。因为做这样的人会被轻易杀掉。”

卻克听后马上改变了主意。他说:“一个人能牺牲自己的生命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掉他不吉利。”于是赦免了丑父。

齐晋鞌之战全文 齐晋鞌之战——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62)

孟云飞书法

典故来源:

①癸酉,师陈于鞍。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

齐侯曰:“余姑翦(jiǎn)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jù),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huàn)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bāo)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且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qí)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俯,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cān)絓(guà)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zhàn)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伐为右,载齐侯以免。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选自《左传 成公二年》)

②十一年春,齐伐鲁,取隆。鲁告急卫,卫与鲁皆因郤克告急于晋。晋乃使郤克、栾书、韩厥以兵车八百乘与鲁、卫共伐齐。夏,与顷公战于鞍,伤困顷公。顷公乃与其右易位,下取饮,以得脱去。(选自《史记 晋世家》)

附:作者简介

原无,本名吴志民。远祖籍贯春秋虞国,可怜的国君因为贪点小财,把江山就拱手交给了晋国。此后便成了晋地山西的子民。据说在明代,祖先从大槐树下迁移到河南上蔡,从此成了蔡民。1995年硕士毕业,落蹄中原某市,倒进媒体,成为躬耕的”卧槽马‘’,一晃二十余年,即将骈死于槽枥之间。曾以吴工平之名连缀一本《非礼春秋》

春秋晋齐鞌之战

中国历史进入春秋中期,角逐中原者只剩晋、楚、秦三强了,齐国自齐桓公死后,后嗣之君均未能继承齐之霸业,但齐仍不失一大国地位。晋国自邲之战(前597年)战败后,晋景公总结失败原因乃诸卿不和所致,于是痛加修省,君臣勠力同心,晋国霸业复兴,然此时之晋国,南受楚国威胁,西北有秦国困扰,北有白狄侵扰,东有赤狄盘踞,景公为肃清肘腋侧背之內患,于前594年,命荀林父兴兵伐赤狄,灭潞氏之狄;于前593年,命士会兴兵灭赤甲氏及留吁、铎辰诸族,尽收被赤狄所占领的卫国黄河以北之地,晋之疆域西起河西洛水、桃林、殽函,东达太行山以东黄河北岸之邢、邺,南达南阳,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遂与楚国成势均力敌之状。

楚国强盛于楚武王(前740年~前690年)时期;崛起于楚成王(前671年~前626年)时期。泓水之战(前638年)楚国战胜宋国后,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晋楚城濮之战(前632年),楚国北进锋芒受挫,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但城濮之败并未影响楚国国力。前613年,楚庄王继位,平若敖氏之乱、灭庸国(前611年)、借讨伐陆浑国之际“问鼎中原”(前606年)。楚灭庸,使楚之势力向西北延伸;楚灭群舒及蓼,使楚牢牢控制了江淮地区。

秦自殽函之战(前627年)以来,一直仇视于晋,秦晋战争不断,前625年,秦晋彭衙之战,秦再次败于晋,前624年,秦晋王官之战,总算为秦穆公挽回了面子,正是秦国东出的“碰壁”,反而促成了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前594年,秦派名将杜回领兵伐晋,达于辅氏,以牵制晋兵,当为晋将魏颗所击败。秦之“联楚抗晋”,使楚专心“北望中原”,促成了晋楚邲战楚之大胜。

此时中原郑、卫、曹、宋、鲁、陈等诸侯国呢?均抱有一种惟强者马首是瞻之态势。

以上是晋齐鞌之战前各国形势之分析。

会盟是春秋时期一种政治外交途径,也是诸侯图霸的方式方法之一,齐桓公就是依靠会盟,荣登霸主宝座的,到了春秋中期,会盟所起的作用已不能和桓公、文公之时同日而语,然,晋景公欲图霸,同样绕不过会盟,在晋景公完成并灭赤狄、驱逐白狄、疆土东扩第一步后,随即扩晋军为六军,第三步就是联齐抗楚、争取吴国、离间秦楚、孤立楚国。前592年,晋景公派郤克出使齐国,谋与齐顷公作断道之会,齐母萧同叔子耻笑郤克跛足而引发郤克力主伐齐,而晋景公和士会为长远计,并未采纳,但此一事件遂为尔后晋齐鞌之战之导因。虽晋齐间有所构隙,但晋景公联齐之念从未放弃,终在前591年春,齐顷公与晋景公盟于缯,但两年之后,即前589年,齐顷公深感缯之盟束缚了其对鲁、卫之侵夺土地,影响了扩张,遂背弃缯之盟约转而结楚。

齐鲁龙之战 。齐顷公撕毁缯之盟约后,于前589年,率军攻占鲁国北部的龙邑,继而进至巢丘。

齐卫新筑之战 。晋楚两国在中原频频对战之际,齐国趁机侵凌鲁、卫以扩张领土,然鲁、卫相邻,鲁危则卫忧,卫穆公于是使孙良夫率军救鲁攻齐,与伐鲁回师的齐军相遇,战于新筑,卫军大败。

齐鲁龙之战当为鲁国的自卫还击战,而齐卫新筑之战则是场遭遇战,鲁、卫均败于齐,于是,鲁臧宣叔、卫孙良夫同时来到晋国,找到晋国主持政事的郤克,请求晋国出兵,郤克欣然答应,借以报当年出使齐国受辱之仇,而晋景公看到联齐无望,挽救鲁、卫更是晋国担当所在,晋齐决战亦不可避免,此乃鞌战之直接导因。

前589年,晋景公派郤克、范燮(xiè)、韩厥、栾书等统率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卫,齐军闻晋军至,即撤军东退,晋军追齐军至莘地,晋军示弱,齐军小胜;六月十六日,两军在鞌地列阵交锋;次日清晨,战斗开始,晋郤克不顾伤势擂鼓进攻,齐军大败,韩厥追赶齐顷公战车,齐逢丑父冒充齐顷公逃离,战斗可谓十分激烈。

鞌之战以晋齐双方议和而宣告结束。齐顷公以晋国复强,乃亲往朝晋以结好。前583年,晋景公命鲁国将鞍战中所得汶阳之田复归于齐,齐晋之好益固。晋景公联齐计划至此完成。

晋景公于鞍战后,迅速进行联齐结吴以包围楚国,景公此霸业方略一直延续至厉公、悼公以及顷公、定公时代,前后共八十年,可谓规模弘远、眼光远大。

注释:

鞌:同鞍,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南米箕山西北侧,确切地点是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腊山街道任庄村。

潞氏之狄:今山西省长治市至高平县一带。

赤甲氏、留吁、铎辰:均狄族,今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黎城县一带。

邢:今河北省邢台市。

邺:今河北省临漳县。

若敖氏之乱:若敖氏,又称若敖族、若敖氏之族,是活跃于春秋时期楚国的芈姓家族,祖先为楚国国君熊仪,若敖氏即是以他的谥号若敖为族称,在其内部又分鬬氏(斗氏)和成氏两个支系。若敖族的成员,如斗伯比、斗廉、斗祁、斗勃、斗谷於菟(斗子文)、成得臣、成大心、成嘉等人在楚武王至楚庄王时代长期担任军政要职。若敖氏之乱是指横跨楚国三代君王,即楚成王、楚穆王、楚庄王时期的一系列由若敖氏族人引起的动乱。以公元前632年,成得臣在城濮之战前的一意孤行为开始标志,到公元前605年,斗越椒之乱被楚庄王平定而结束,时间的跨度达27年之久。主要事件有成得臣抗命、斗克之乱、斗宜申之乱、斗越椒之乱。经过楚庄王九年(前605年)斗越椒之乱后,若敖氏几乎被灭族,其地位迅速下降,但其后裔仍不时出现于春秋末期和战国的楚国政坛。

问鼎中原:出自《左传》,鲁宣公三年(公元前六零七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今河南省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祀,年也)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音邪)昬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音致)止。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洛阳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群舒:是指春秋时期分布在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周围的若干个舒族小国,可考的有舒、舒蓼、舒庸、舒鸠、舒龙、舒龏、舒鲍、宗、巢等九国,桐国与群舒邻近,也疑似群舒国,还可包括英和六。群舒故地在今安徽江淮地区,又可南及皖南沿长江地带。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可大体把群舒故地分为北部淮河流域区、南部长江流域区和东部环巢湖区。

蓼:位于今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其中心区域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境内,都城在今固始县东北的蓼城岗。

彭衙: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

王官:今山西省闻喜县南。

辅氏: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

断道:今山西省长治市沁县西之断梁城。

缯:今山东省阳谷县附近。

龙邑:又作隆,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

巢丘: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北。

新筑:地点有争议,一说今河北省魏县南;一说今河南省封丘。“魏县新筑说”难以融通卫军救鲁伐齐或趁齐军伐鲁之机而入侵齐国的行军路线,“封丘鞫( )居说”之鞫居具备齐军盘桓于此而翘首以待晋军支援的战略意义,齐卫新筑战场位于大改道后的黄河下游以东齐卫交界地带。

莘:时为齐地,今山东省莘县。

汶阳:今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

相关问答

齐晋鞌之战的宾语前置句

3.何由知吾可也?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句意:凭什么知道我能够呢?就鞍之战(鞌之战)的历史背景来说,公元前592年,晋国君主晋景公大臣郤克出使齐国。齐...

齐晋鞌之战癸酉原文注音版?

齐qi二声,晋jin四声,鞌an一声。之zhi一声。战zhan四声,癸gui三声,酉you三声,原yuan二声,文wen二声,注zhu四声,音yin一声,版ban三声。qi,jin,an,zhi,.....

齐晋鞌之战讲了什么故事?

前589年,齐顷公率齐军讨伐鲁国及卫国,鲁国及卫国派使者至晋国求援。郤克随即率晋军车八百乘,讨伐齐国以救鲁、卫。韩厥在出战前的那天梦见自己的父亲子舆警告...

齐晋鞌之战全部注音?

èrniánchūn,qíhóufáwǒběibǐ,wéilóng。qǐnggōngzhībìrénlúpújiùkuíményān,lóngrénqi...

鞌之战中齐晋双方胜负的原因?

这场战争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到了晋国的手里,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晋国与鲁国和卫国达成协议,争取到了他们的帮助,加速了晋国的胜利,攻下了齐国的城池。这一积极的...

齐晋鞌之战中包含之的句子?

原文: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逄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齐...

试析左传秦晋鞌之战的描写特色?

《左传》中的秦晋鞌之战描写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战争背景的铺垫:《左传》在描写战争之前,通过对战争背景的铺垫,展现了战争的起因和各方势力的利益纠葛。这...

齐晋鞌之战中的丑父是谁?

根据《左传》和《史记》记载,齐晋鞌之战中的逄丑父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是齐顷公统治下的齐国大夫,深受齐顷公的宠信。在《左传》和《史记》中都记载了关于逄...

三周华不注的词类活用?

三周华不注,这句话中的“周”,属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中的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环绕”;华不注,山名。这句话出自先秦史学经典著作《左传齐晋鞌之战...

初中课本中谁选自左传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