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管男女成年未成年,仅私下交往互送礼物,就已引人遐想。
但黛玉张口而说这句话时,的确是没顾忌许多。她和北静王非亲非故,他以一介王爷之尊,事无巨细,路途照顾颇周,明日即将分别,她是真的想对他表达一下谢意。
听了她要送礼物,北静王初觉得意外,他低了头,细细看着她,目光显得潋滟幽远。他顿了顿,小心翼翼问道:“哦?不知林小姐要送我什么?”
“我随身携带物品不多,闲暇之余,喜欢打几根蝴蝶结子。王爷若不嫌弃,这根蝴蝶结,就送了给王爷吧!”黛玉说着,从香囊中掏出自己一个下午编织的络子。
北静王一见,黛玉手里的蝴蝶结,松花色的络子,天青色的穗,这些颜色都是他画水墨丹青时爱着的色,因此见了非常喜欢。他笑了笑,沉吟而道:“其实你要谢我,只是见外了。”
黛玉听了便道:“我是一片诚心,王爷是收不收呢?”
“收。我当然收,并将收之如宝。”北静王好生接了过来,从怀中取出玉笛,将蝴蝶结系在了笛子的尾稍。黛玉见了他这番别出心裁,看着系了结子的玉笛,竟有些飘逸出尘之感,不禁赞道:“这样好的笛子,还真的要这样颜色的结子来配!”
“嗯。我也以为是。”北静王赞同地点了下头,看着才够他肩膀的黛玉,心中忽然升起一种难言的情愫。她年方十二,他亦不过双十年华,他有足够的耐心,等她长成。
“林小姐,到了金陵,咱们自是能后会有期。”北静王想了想,还是加了这一句。
既已经到了金陵郊外,寻了驿馆安歇,待第二日中午,北静王一行便到了金陵城内。北静王骑着马,遥遥对着车里的黛玉,笑道:“我终于放心了。待将你送进荣府,我就给林大人修书一封,让他不必挂忧。”
黛玉在车内听了,只是叹了叹,随即将帘子放下。方才车子一路在大街迤逦,她已知就快到荣国府了。此时的她,真的是心乱如麻。有些人,她已然不想再见的了,可是还不得不见。上苍让她重生一回,究竟要给她怎样一段未知的命运?
北静王见她放下帘子,只当她又乏累了。待到了荣府门口,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车辆久候了。北静王看着荣府前蹲着的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的仆人,心里却在思怔:现今的贾府,因他家大小姐元春被封了贵妃,正得圣宠,说是烈火烹油,锦上添花也不为过。
只是,这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如今新皇即位,所行政令皆和之前不同。贾府和老废太子,素来有旧,今上登基前,一向态度轻慢。而今上城府颇深,心思叵测,做事只喜斩草除根。虽宠爱贾贵妃,但后宫其他美人亦不少。北静王思虑着,究竟皇上要下一步怎样的棋?
正沉思间,就见门口匆匆走来一人,笑着对他行了一个礼,口道:“王爷,您可来了!我们老太太正盼着您呢!”
作者:今古传奇
读小学时,镇上很多人家养狗。那时候狗还不是宠物,主要是养来看家的。小孩子大多很怕狗,不过有个办法,说见到狗追过来,只要往地下一蹲,狗以为人要拣石头砸过来,就会马上逃走。
虽然有这个好办法,但有个叫朱前进的小朋友却特别怕狗。别人怕狗,嘴上还不肯承认,他是根本不去掩饰,甚至连狗叫都会怕。有淘气的小孩遇到他就学两声狗叫,他马上缩到一边,一动不敢动,连看都不敢看。
他越是这样,那些淘气包就都来欺负他,有时甚至会追着他,在他家门口“汪汪汪”地乱叫。说也奇怪,不但他怕狗叫,他父亲也怕,小孩子一到他家门口装狗叫,父子俩都不敢出门,朱前进的妈妈倒不怕,冲出来骂道:“哪来的小鬼头,没教养!”把小孩子赶开后,他们父子才敢出来。
那时候我不知道朱前进父子为什么会这么怕狗,有一次,看大人们玩扑克牌,那些人边打牌边聊天,不知怎么说起朱前进怕狗的事来了。有个人说怕狗怕成这样,当真少见。另一个人道:“你们不知道,他们家的奶奶更怕狗,都是有原因的。”
原来朱家在镇上也算是个大户人家,特别是清代中叶,他们家相当富裕,据说在江南一带都排得上号。到了朱前进的祖父这一代,也就是当时朱家的二少爷,家道虽然没先前那么富,但也不是寻常人家。朱家虽是商人,但当时朱家二少爷却是个读书的苗子,别人都说他若是在过去,准能中举。那时已是民国初期了,科举早已废除,二少爷想考的是燕京大学。由于过去人的身份地位是按“士农工商”排列,商人的地位最低,只比娼妓高一点。这时候虽然观念已经变了,但朱老太爷还是满脑子旧思想,也想换换风水,希望后代里有人能从第四排到第一去,因此很支持二少爷读书。
由于二少爷嫌家里读书太吵,于是朱老太爷给镇外一家寺院捐了笔香油钱,寺院则腾出一间禅房让二少爷读书。去寺院读书,在过去亦是常事,二少爷住在寺院里,每天专心复习,准备迎考。那时大城市风气已开,戏馆影院都开放了,全是会让人分心的地方,不过小镇上都没有,二少爷读书累了的时候,就爱去茶馆听两段小书散心。
所谓小书,就是苏州弹词。当时弹词艺人全都在各处巡演,称为“跑码头”,某地若是唱得叫座,连唱个半年都有可能。若是不叫座,一两天就走人,换个地方再来。
二少爷虽说有新知识,但对这些弹词甚是痴迷,一些开篇也是张嘴就来。有一次,他又去茶馆散心,见天水牌上用粉块写着几行字,大意说的是新晋女先生胡小玉。那时对弹词艺人都称为先生,女艺人便是女先生了,不管年纪大小。这书虽说流行,弹词中唱这个还真没听过,二少爷便叫了壶茶坐了下来。等那女先生胡小玉一出来,他在心底便喝了声彩。原来这胡小玉年纪不过十六七岁,长得真如花朵儿似的,嘴角有颗俏俏的美人痣。待她启朱唇、发皓齿,二少爷更是在心底大大叫了声好。
原来是胡小玉的声音如乳莺初啼,脆比哀梨。她唱的这亦大为稀奇,竟是将改编成时事,贾宝玉是公子,一次春郊试马,正好碰上黛玉,两人一见倾心,又在另一个表妹薛宝钗之间摇摆不定。虽然故事仍是耳熟能详的老路子,但这样一改却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不过小镇上的人哪听过这个,因此胡小玉虽然唱得极好,却不甚叫座。
二少爷见打赏的人很少,心中便起了不平,拿出一块银元来。胡小玉见有个少年赏得这么多,便也抬眼示谢。两人一对眼,当真是前世冤孽,很快就处上了对象。
风声传了出来,在那个年代还根本没有谈朋友一说,在旁人看来,朱家二少爷是在玩戏子,朱老太爷很是生气,便想去和胡小玉的爹妈说说。胡小玉那时就住在茶馆后面一间闲置的房里。朱老太爷去了那儿,才知道胡小玉竟是孤身一人出来跑码头的。
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姑娘,孤身行走江湖,朱老太爷更不放心了,又不好直接找胡小玉,正在犯愁时,正好有个生意场上的外地朋友赶来见他。
这朋友叫敬半塘。敬半塘见朱老太爷忧心忡忡,便问究竟,听完,他惊道:“糟了,二少爷怕是碰上狐妖了!”朱老太爷思想虽旧,但这话听来未免太离谱,他半信半疑地说:“难道那个胡小玉不是人?”敬半塘道:“确实不是人。前几年,松江出过一个大新闻,也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看上了一个唱书的女先生,想把她娶回家来,结果在成亲的当晚,宾客听得新郎发出一声惨叫,进去一看,新郎浑身是血倒在地上,心被挖掉了,新娘却没了踪影。听说,新娘的嘴角有颗小痣。”
朱老太爷顿时吓得魂不附体,问该怎么办?敬半塘说还好这事儿让他碰上。他要朱老太爷假意答应,让二少爷带着胡小玉来拜见公婆,到时就知端倪。于是朱老太爷依计行事,等二少爷领着胡小玉上门,正在盈盈下拜时,敬半塘突然走了出来,嘿嘿笑道:“小狐妖,你总算落到我手里了。”胡小玉抬头见是他,脸色顿时变了,骂道:“吃屎的奴才!”敬半塘也不还嘴,从袖子里拿出一根六七寸长的骨头往胡小玉头上一敲,胡小玉立时委顿在地,衣服褪尽,化成了一只狐狸,被敬半塘关在了一个小笼子里。敬半塘本来马上就要告辞,朱老太爷感激他救了自己一家,非要请他吃了酒席再走。敬半塘也不推辞,酒到喝干,吃得不亦乐乎,当晚醉倒在朱家。
第二天一早,朱老太爷却不见二少爷露面,心下着急,连忙叫醒了敬半塘。敬半塘醒后,忽然骂道:“该死!居然被她逃了!”原来那个笼子已经空了,定然是二少爷晚上放走了胡小玉。朱老太爷不见了儿子,焦急万分,敬半塘却不管这些,急匆匆告辞了。
事后,听那晚服侍敬半塘进屋歇息的佣人偷偷说,敬半塘身上长满了毛,还有一根尾巴,好像也是个妖怪。到底是不是妖怪,朱老太爷后来也没有再见到他,没办法对证了。不过在朱老太爷快要去世的时候,二少爷却带着妻子回来了,还带着个儿子,就是朱前进的爸爸。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二少爷已经去世,朱前进的奶奶却还在世,人们都说等她去世后肯定会变回狐狸。
不久后,她当真去世了,当时还要大出殡的。那回牌桌上的一个人也被叫去帮忙,别人问他亲眼看过了,朱前进的奶奶是不是死后变回狐狸?他说包得很严实,看不出来。不过朱前进虽然怕狗,心性却很聪明,学习也刻苦,后来出国留学去了,定居国外,再没有见到他。
相关问答
谢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个华夏子民的必须。华夏几千年来的经典数不胜数,以下就列举最精华的部分。我觉得最经典的还是《道德经》,如果道德经排第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