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原本是在酒桌等社交场所常听到的一句话,但也是一种低调为人的行事原则。
的确,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到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但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若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他人。
为了个人的目的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是一个不道德的不可取的行为。
尊重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更是一种谦逊为人的体现。
相反,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是不会走得很远的,逞一时之快,自私自利的人,是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与认可的。
总之,尊重别人不代表你的懦弱,蔑视别人也不能表示你的强悍。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需要理解、信任与尊重。你对他人的尊重必当换来他人同样甚至更多的“回敬”。
为此,从现在起,你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多审视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因为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
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因此,待人处事,要多审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逐渐变得谦卑。
其次,学会热情待人。热情是傲慢的天敌,与人交往,形成良好印象时,热情是第一个被对方感知到的品质,这也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规则。
因为人们总是有这样的感觉,那些热情的人肯定会有一些其他良好的品质,如有爱心,乐于助人,对生活保持乐观态度,容易接近等,而这些都是人们在交往中希望看到的。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以诚待人。这是赢得信任的最基础条件。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真诚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真诚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一旦具备了真诚的人格品质,你在别人印象中就会与信用、善良、美德结缘。
人们常说,人生本是一出戏,其实,人与人之间原本也是一场游戏。
游戏自有游戏的规则,想要和谐相处,闯关成功,那必定要遵循这一场场游戏的规则。
如果有人最先破坏了这一规则,那么必将在这场游戏中首先出局。
其实尊重别人很容易,尊重了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即使那个人是你不喜欢的,那么请你尊重他的语言,把他的话当成“话”来对待,受到帮助时不妨说声“谢谢”,做了错事说声“对不起”。
尊重他人,其实也是尊重自己。让我们都能拥有这种美德,让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吧!
一、人称的特殊用法
2022年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①。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答案:c
文中画横线处的“你”不确指听话的一方,而是指任何人。
A.“你”指听话人一方。
B“你”和“我”是用两个不同的人称代词前后呼应,不确指某人。
C.“你”指任何人,与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
D.“你”指听话人一方。
知识拓展
人称代词中“我”“我们”“你”“你们”的特殊用法
(1)单数人称代词“我”或“你”作定语时常用来代替“我们”“你们”。例如:我厂王建同志前往你处联系工作,请协助。
(2)有时说话人为了表示谦恭或有意不突出自己,可以用“我们”代替“我”。例如:上周我们讲完了第九课,现在我们讲第十课。
(3)有时为了表示亲切,说话人可以把自己置于听话人之中,用“我们”代替“你们”。例如:老师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4)“你”“他”也可以用来不确指说话的对方或第三者,而是指任何人。例如: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5)用两个不同的人称代词前后呼应,不确指某人,这种用法可使语言简练生动。例如: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正在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人称的交互使用
2017年全国Ⅱ卷散文阅读《窗子以外》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阅卷评分标准:
A.必须给分的情况:每方面分人称作答 1 分,关键词+分析 2 分。
a.对自己(我):反思、自嘲、反省、自我拷问、追问。
b.对所有人(你):审视、冷静客观、批判、讽刺、忠告、劝诫、警示、告诫、引起读者反思、教导、建议。
注:没有分开作答只算一点;只在同一人称上作答,不管有多少关键词也只算一点。
B. 酌情给 1 分(不能出现分值叠加)。
a.用你:无奈、厌倦、不满。
b.用我:希望人们能改变(打破)现状。
C.不给分的情况。
a.答人称作用不给分:如拉近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增强真情实感。
b.答出希望、向往、渴望等词不具体不给分。但若答出“渴望改变窗内的生活,渴望打破现有生活的现状”酌情给 1 分。
大而话之是很难得高分的,唯有分析有条理,表达规范准确才能受到阅卷教师的赏识。
附录
人称题常考的答法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①“我”是见证人。
②“我”是重要人物。
③“我”是主人公。
④“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文章中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或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发生种种关系,并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
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就是第二人称的叙述。
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三人称的叙述。第三人称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各种人称的优劣
①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其次是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②第二人称在作品中很少使用,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③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较自由、灵活,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的叙述那样亲切自然,
人称的交互使用,可以使叙述手段丰富变化,更有利于表情达意,使行文更加活泼,产生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
例如:
阎连科《清水湾》文章的第③④⑤自然段在叙述清水湾时,多次变化了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①第③段先用第三人称的“它”,然后转为第一人称的“我”;第④自然段中用的是第一人称的“我”;第⑤自然段中先用第一人称的“我”,然后用第三人称的“它”。
②用第三人称的“它”来叙述清水湾的现状与历史,这种叙述采用全方位的视角表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客观地展现了清水湾,说服力强。而用第一人称的“我”,抒发出对清水湾的情感,亲切自然。
③不同人称的转换,有利于更好地叙述、描写与抒情,使行文更加活泼,产生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关问答
[回答]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
[回答]出自电影《剪刀手爱德华》: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Iloveyounotforwhoyouare,butforwhoIamwithyou.出自电影《....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意思是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对延安,枣园,南泥湾等具体事物的歌颂,间接讴歌了延安精神,抒发了追寻延安...
[回答]我是:Im。例:我是一个直播的广播节目的主持人。Iamthepresenterofaliveradioprogramme.扩展资料例句:1、I'mabigfanofh...
我们把钱放在银行,银行有没有拿钱借给房地产,导致房价高,很多人成为房奴,活的累。有多少买不起房的,被拆散爱情嫁给物质?之后有没有因此婚姻不幸福...
【出处】元.管道升《我侬词》【全文】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
该诗出自武汉大学三行情诗作品,全诗原文如下:螃蟹在剥我的壳,笔记本在写我漫天的我,落在枫叶雪花上而你在想我这首诗处读时会觉得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不...
[最佳回答]这首诗全文应该是:“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那是于谦的同乡好友郑通给他送礼时,于谦于是作这首诗以明志...
[回答]原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断章》
大家好,我是乔冠钧。“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出自墨绪2012年6月一首歌曲《寄芸》,作者坦言创作灵感源于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