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平日里看书,每看完偶有心得体会,将其记录下来。一是为了将书中的知识强化记忆;二是将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顺便分享出去。
本次所要讲的是《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计篇第一)》
相信许多人在初听到《孙子兵法》这本书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这本书里肯定讲了许多行军打仗的技巧法子,也就是我们常在古代战争片上听到的“计”这个字,这里也可以理解 为“诡计多端“的意思。
但这本书一开始就给出了不一样的说法,作者说《孙子兵法》里的“计“并非是”诡计“,正确的理解应该为”计算“的意思
该怎么理解呢?
作者说,在打仗之前需要“计算“好己方的胜算。如果胜算很大,那么这个仗就可以打,如果胜算不大,那这个仗就不能打。
乍一听,感觉这话讲得有些扯淡。能不能打赢,那不得打了才知道吗?不打怎么知道输赢呢?光是纸上谈兵,计算有个屁用啊。
作者说了,非也。其实一场仗在打之前,输赢这结果基本上已经定了。
估计很多人不信,这仗还没打呢,怎么输赢就定了呢?一开始我也有点迷糊,后来听接下来的“五事七计“解释确实有几分道理。
按《孙子兵法》里的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这便是五事
哪五事呢?很显示是:道、天、地、将、法
道,就是比较双方的政治,比较双方君主的领导力。简而言之,就是看老大怎么样。
天,地,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
将,就是将领了,就是统帅的意思。在军事上叫将军,放在企业里那就是高管。
法,就是军法,就是制度。
在和别人打仗之前,得先看看自己这“五事“怎么样?老大是否令人尊敬?是否占据天时地利?有没有才能出众的将领?制度是否完善?
这些是什么呢?我觉得这属于纵向对比,就是自己跟自己比,是否觉得很满意了?
如果以上这方面都没问题,那好,接下来再看看另外的“七计“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其实这“七计“依然还是围绕上面的”道、天、地、将、法“展开讨论的。
双方的老大谁更得民心?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双方派出打仗的将领谁更有才能?
天时和地利,谁更占优势?
军事和制度谁更加完善?
哪一边的士兵更加的强大?这里的“强“更多讲的是勇气,不怕死的精神,跟背水一战的意思有些贴近,也就是士兵想战斗的意愿要强烈。
而“士卒孰练“比的是双方的士兵对战斗技能的熟练度。光有一腔子热血是不行的,每个兵都需要有过硬的上阵杀敌的本领。
赏罚需要分明,它与法令孰行的区别,我觉得“法令“更多是在平时的训练中使用的制度,而真正战斗需要战士们冲锋陷阵时,需要一些激励制度,这里就需要赏罚分明。该赏的要立刻赏赐,该罚的也要即刻惩罚。如果拖着不赏,士兵们失去了那股子冲劲;同样的,要是因为”皇亲国戚“犯了错不罚,那同样也会让士兵们泄气。赏罚不光要及时,还需要适度,只有适度了,士兵们才能够感受到有赏有罚,这样赏罚才有意义。
关于赏罚这一条,我是有一些体会的。之前在一个销售型公司上班,到了年末冲业绩的时候,公司就会拿出一套激励政策出来,这时候的提成会翻倍。
这样一看“七计“很明显就是一个横向对比了,比较的是敌我双方在”道、天、地、将、法“这五事上的优劣。
将“五事七计“一比较,仗还没打,输赢就已经出来了。
这么一看,确实是很有道理。
但是却很颠覆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打仗输赢不应该就像诸葛亮那样靠的神机妙算的吗?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赤壁之战、气死周喻等,这些可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战役啊。而且很多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啊,多牛逼。
是的,确实没错,这些战役确实很传神。
但就是因为太传神了,所以往往一叶障目了。因为从古至今只有很戏剧性,很传神的故事人们才会喜欢,喜欢相互传播。
就这样的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被传得神乎奇迹。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还有一句大家所熟知的话,这句话叫做“结果是不会骗人的”
没错,过程可能会有欺骗性,但结果是不会骗人的。
那么诸葛亮的结果是什么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出师未捷身先死”
那诸葛亮的结果是败的,原因肯定是在过程中哪里“错”了
此时我们再回过头来对比一下,似乎就不难发现了。
在三国中,刘备的“道、天、地、将、法”都没办法跟别人比。
有人可能觉得,刘备是正统,他姓刘啊,他有“道”。可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没人规定这天下要一直姓刘。这里的“道”更多指的是“得道者多助”,是人心所向。
再说“将”,确实刘备手下有张飞和关羽这两员大将。可同样的,这两员大将跟诸葛亮差不多,就是因为太传神了。所以容易忽略了一点,别人也有名将啊。
而且可能是因为刘备手下的将领太少了,所以张飞和关羽才更显得突出。反而曹操和孙权手的将领太多了,却被忽略了。
至于“天、地、法”,那刘备更是没法跟曹操和孙权比了。
所以诸葛亮怎么算都不会赢,结局已经注定了诸葛亮只会败,而且这个结局是从他出山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的。(所以这里我在想,或许当年诸葛亮是不是因为知道胜算太小,所以刘备前两次请他,他才一直不肯出山的呢?最后还是被刘备给忽悠了?)
所以司马懿才骂诸葛亮是逆天行事,这话是有道理的。这里的“天”就是“五事七计”
诸葛亮确实打了很多漂亮的仗,但又有什么用呢?最后不还是依然败了。
这么一看,这些漂亮的仗也不过是会耍些“小聪明”罢了。
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会幻想着一夜暴富,或是想着哪天能踩着狗屎运来个“光辉时刻”。
但真实的生活中,除了极少数的幸存者偏差,哪有那么多侥幸。
那些真正有实力有本事的人,不管把他们放到哪个领域,哪怕是从头开始,他们依然会很出色。这些人之所以能比常人出色,不过是因为“日拱一卒”,每天在“五事七计”上比别人多进步一点点罢了。
正所谓“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要抱着幻想,脚踏实地,才是普通人走得更快更远的最好捷径。
最后附上《计篇》全文
"不得贪胜"是围棋十诀的第一条戒律,作为总纲统领后面九条,字面上意思是"越是对胜利存有贪念,越得不到胜利"。"不管棋艺高低,也不管是赢还是输,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尽情享受围棋的乐趣,这便是不得贪胜的境界",作者在自序中的这一句话应该是整本书的核心精神。对于人生也同样如此,巨贾与贫农,王侯与村夫,人生经历可能大不相同,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低谷和巅峰,看淡胜负、乐在其中才是恰好的人生。
书籍封面
《不得贪胜》是世界围棋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大满贯棋手——李昌镐的自传。李昌镐在围棋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李昌镐时代",获得过2007年以前举办的所有世界职业围棋大赛的冠军,是世界职业围棋比赛中真正的"大满贯"得主,统治棋坛长达15年。
1975年,李昌镐出生于一个比较有围棋氛围的家庭,围棋是儿时的玩具,8岁开始拜师学棋,11岁成为职业棋手,14岁获得第1个职业冠军,16岁获得第1个世界冠军,1990至1995年称雄韩国,1996至2006开创李昌镐时代。……
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神"一样的"明星",他们在某些领域具备天才般的超常实力,能够取得异乎寻常的"统治性"成绩,成为这一领域的标志性人物。比如今天我们提到足球基本上就会想到C罗、梅西,提到篮球就会想到乔丹、科比、詹姆斯,提到网球就会想到费德勒、纳达尔,提到台球就会想到奥沙利文,今天提起围棋,大家首先想到的估计是柯洁、阿尔法狗哈。但是,10年前提到围棋,那就只有一个人,韩国的李昌镐,外号"石佛"。
这本书出版于2012年,也就是在李昌镐基本结束了围棋巅峰阶段之后,对自己的围棋生涯的一个总结。我读这本书是因为翻看古典的《跃迁》一书,在推荐书单里面发现了它,要不然我这种棋盲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去看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李昌镐和所有的天才型选手一样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常人而非天才,他的成功都来自与自己艰苦的赛前训练、认真的赛后复盘。
整本书通读下来,会发现作者并没有花费篇幅讲述自己的获胜经历,毕竟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作者更多的是按照时间轴讲述自己从幼儿时代开始的失败经历以及失败之后的反思。
作者讲了他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儿童时期,爷爷带他启蒙,带他比赛,树立人生观念;少年时期,为了求学,克服不敢一个人睡觉的困难住到异地的老师家里;开始的升段比赛,连连失利,外人看不出他的表情变化,但是他自己却是会偷偷的哭泣;进入高段的职业比赛之后,会被"只善内战"的魔咒困扰,……,当然作者也讲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相应的"心法"与"做法"才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至于"不得贪胜"则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在李昌镐的棋风上,不求妙手,不求速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经常是半目胜。这种看起来老气横秋的棋风虽然观赏性不高,但却是李昌镐不断获胜的法宝。
1)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爱是实现对孩子人生引导的第一秘诀。
"要让孩子有一种信念,在我的背后一直有家人关注着、支持着、守护着我。才能是一棵树,它既贪婪又挑剔,与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为生。在家人用浓厚温暖的爱围成的城堡中自由成长起来的孩子思维会更加开阔,看待世界的角度也趋向柔和。"——孩子天性的养成家庭氛围至关重要。
"家里有一个围棋的环境,天天都会看到围棋和下围棋的人,围棋对我来说简直是和锅碗瓢盆一样的存在。"
"轻松的开始接触围棋,我坚信围棋子就是围棋,爷爷是想让我在正式学习围棋之前,首先能够和围棋盘棋子亲近起来,如果要更好的学习围棋,那就必须对围棋产生由衷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围棋"——顺其自然,而非刻意或者是压制型的引入围棋学习。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无论是大还是小,微不足道还是重要的东西,如果你想获取,那么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是世间生存的严格法则"。——来自爷爷的朴素的人生哲理。
"我并不是头脑聪明,我只不过是在有问题的时候比别人更长久的思考"。——爱因斯坦。
"但输也要坚持自己的风格方式,这一点我很满意"——田永善教练评李昌镐的棋风。"虽然我的棋风缺乏斗志,但是也一直在赢棋"——从小就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老棋,而且不为外人所动。
2)克服压力拒绝魔咒,高手对决的时候,心态是决定因素,
“不得贪胜”的要义就是说:"如果太执着于目标,则会一无所获,越想得到越容易失去"。——但是每一个参加比赛的选手都不可能无视胜负,只能通过自己的修炼、磨炼、修为去控制对胜负执念的"度"才能够更好的掌控比赛。否则,欲望太强则容易心态失衡;欲望太弱则不容易集中精力全神投入。
"崭露头角的时候,人们嘲笑我,说李昌浩只要一涉水就使不出力气,我一直是个摆脱不了"水诅咒"的世界第一旗手。1996年的富士通杯横渡大洋打破魔咒。"——刚刚步入棋坛,他也有"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状况。我觉得这可以理解为李是慢热的选手,把几年的比赛看成一场比赛的话,那么李昌镐则是在开场几盘很容易输掉,因为"认生"的缘故。这似乎可以印证他自己的说法——不断的复盘、思考是他获胜的原因,每一个时期能够达到顶级的选手就那么几个,当时棋界的每一个高手都过过招之后,那么每一次比赛可能遇到的都是"熟人",所以他的胜算就逐渐大了起来。
"可能那时候我的脑海里充斥着一定要赢的想法,阻碍了我的正常思维,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扔掉强迫选择投入之后,我才又找回了我以前平静的感觉。"
"能够无视整整诱惑,自始至终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是致胜的秘诀"。——在一次次的比赛过程中磨炼自己的心态。
令人印象深刻的反例:
中国选手王磊八段,他虽然已经是屡次打入世界级大赛决赛的老将,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他在抗压方面仍然有些力不从心,中国围棋方面可能也是了解了他的这种面对无路可退的意志之战是会表现不佳的特点,所以安排他先出战,目的是要他减轻心理负担,轻装上阵,然而看样子似乎正是这种带着关怀的刻意安排,让王磊八段自己背上了一定要赢的包包袱。围棋是能够作用于心理的精神运动,如果不能够有效的调节情绪,那么一个人将很难冷静的面对胜负角逐,无论才能有多么出众,假如不能够在惊险紧张的胜负场,用自己的坚韧坚持下来,那么终将会在自己犹疑的那一瞬间迎来失败, 这次对局的结果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对媒体提问评论:——无可奈何的事情。
"中国和韩国有很大不同对局中失败的一方也会被追问感想,虽然这对于失败者来说是很残忍的,但是其民们对失败者的所感所想总是充满了好奇,而新闻媒体为了迎合这种大众口味,自然不肯放过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李昌镐给出的调节心态的办法:
"克服冲动拒绝诱惑,明知道有危险也要不顾一切冲上去,并不能算是有勇气。能够克制住自己的冲动,拒绝外界的诱惑,默默的走自己的道路,这种选择才是勇气的表现,这时决胜点在于丧失忍耐力 "。
3)复盘的力量——撕开伤口,思考失败,在磨砺中锋芒!
"针对败局的研究检讨,本质上是将已经愈合的伤口重新撕开,整个过程需要极大的忍耐力,如果想要坚持下去,就必须要忍受心口插把刀的痛苦而,忍,字头上一把刀如同这个字的结构一样,忍就是要承受同心头刀刺般的痛苦"。
"所以我要战胜棋才非凡的棋手,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努力,除了比别人精力更集中,思考的更多之外,没有其他的捷径,围棋有复盘这样一位好老师,如果你获胜了,那么复盘可以让你养成"胜利的习惯",如果你失败了,那么复盘可以让你做好"胜利的准备""。
"我所知道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一遍又一遍的翻出那些失误的地方,不断反刍回味,以杜绝类似失败的呈现,为什么自身的优势一点都发挥不出来呢?为什么只能被动地按照瑞九段的节奏行棋呢?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复盘一遍再复盘一遍,最终我找到了答案,虽然不是什么新发现,但我又一次认识到这一点:"没有付出努力的汗水就不会有丰硕的果实"。我找到了那个症结所在,虽然心中口头从未承认但是不知不觉中我在小看自己的对手。……自满过后是败招"。
自我剖析不断获胜的原因:——持久的努力!
"在职业棋手的胜负里,没有人可以走一条舒舒服服的道路,我从做内地子时期开始就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不断的研究败局"。
"我虽然没有天才般的才能,但是我有持久力,我不断将失败的对弈诚心复盘,找出失败的原因,类似于这样的努力,我自认为比任何人付出的都多持久力和努力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能不懈的努力,就再也没有必要害怕那些天生具有某些才能的人了"。——其实这也是"不得贪胜"的一个绝佳的体现,不求妙手,每一手只追求51%的胜率的棋风,可以通过持久的训练、复盘不断强化。
4) 国家荣誉重于泰山——唯一提到的绝对贪胜的例子,而且他在这种压力下能够很好的发挥,足见其心理素质之强大——越压越强。
这是本书中作者唯一着重描写的获胜经历——代表国家,以一当十,为韩国带回应氏杯冠军。"国家荣誉重于泰山,没有什么能够像责任感一样使人强大,当时只剩下我了,全靠我了,这种意识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刺激着我的大脑"。——其实他的心理素质已经是超强的了,不然也就不会有"石佛"的绰号了。而每次在有国家责任的时候,或者是在周围的人都不看好的他额时候,他往往能够更加冷静的开战,逆转局面。
5)再说不得贪胜——围棋是人生缩影,围棋是凝结的宇宙。
"围棋是缩小了的人生,在行棋过程中所蕴含的哲理,亦是人生的哲哲理不得贪胜并不只体现在围棋这个领域,它更是一种具有人生指导意义的胜负哲学,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试着以不得贪胜的心态来应对人生中的多种压力和挑战,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悟和收获"。
李昌镐常说的一句话是:"棋局如人生,下棋时,布局越华丽,就越容易遭到对手的攻击,生活中,少犯错误的人,要比华而不实的人更容易成功 "
书最后的一段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绝不承认自己已经到到达极限,在追逐胜负的路上,我的脚步永不停息"。——我感觉这似乎是整本书的败笔,最后还是要表达一下对胜利的热望,似乎还是放不下"胜"的执念。想要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以,只是,世间万物都得遵守自然规律。
1)读完这本书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李昌镐的下棋策略与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 "很相似,都是不取巧的战术,看起来很"笨拙"、很难看,但是实际效果却很好,这里面有"大巧若拙"的大智慧!
2)在我看来,"不得贪胜"有两重含义:其一,是在比赛过程中要"平衡"心态,不能对"胜负"过于执着,这一个方面在这本书中作者表达的非常深入而透彻;其二,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新老更迭的必然趋势,这一点在书里似乎没怎么谈及。也许当时的作者还没有到"退隐江湖"的阶段,所以不想说出这种"廉颇老矣"的话来……
人生如棋,不得贪胜,前提是得曾经"胜"过,只有胜将军才有资格说这句话。一个人只有把"胜"这个大目标放在心里,放手去追,人生才会精彩!终有一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然而然,不贪胜!
相关问答
比如你去赌球,英国对荷兰,结果英国1:0胜,但是庄家赌注英国--1,那么就要在实际比分基础上减去英国进的那一球,重新计算结果变为0:0,结果平局比如你...
1、街舞斗舞比谁跳得帅,谁的花样多,谁的动作厉害,没有记分牌,由现场观众的呼声来判断输赢。斗舞时要不断地侵略对方,不断地挑衅,不断地反击。2、街...
围棋的胜负判定方法中国与入韩是不同的,但是过程还是很相近的。中国规则,黑棋要贴7.5目,日韩是贴6.5目,但是结果是一样的,黑棋185或白棋177胜。久益...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判断自己官司的输赢可以从证据、代理律师...1,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是否能证明观点、是否都有原件、是否形成完成证据链...
[回答]九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80分钟,共10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积累运用(30分)1.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邹忌(zōu)昳丽(y...
【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翻译】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只有真正了解...
这个问题真的是见仁见智了,《孙子兵法》成书较早,读这本书并灵活运用的又很多,比如说几个比较有名的吧,唐李世民,汉曹操,还有毛主席都是《孙子兵法》的忠实...
“如果你想成为作家,两件事首先必须做得到:多读、多写。据我所知别无捷径,绕不开这两回事。”只是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里的金句。读再多书,不...
百战百胜虽败犹荣成王败寇胜不可骄败不可馁伟德体育开户
谢邀!记得我以前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曾引用过一句俗语——“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究其原因就是文章不像武术那样,可以通过两个人的现场对决直接分出高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