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五十四: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身是菩提树全文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五十四: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原文:

先生曰;“诸公近见时少疑问,何也?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

译文:

阳明先生说:“诸位近来相见时,很少提问,为什么呢?人如果不用功,没有不自以为已经知道如何治学了的,认为只要遵循所知道的做就行了。却不知道私欲天天都在生长,就像地上的灰尘,一天不扫就又有一层。而实实在在用功,就会发现(持心之)道无穷无尽,愈探索愈深,必使此心精粹纯洁没有一丝夹杂的私欲才行。

解读:

《传习录》中的内容,以别人提问,阳明作答的居绝大多数,这段却是阳明见诸生少疑问,主动“开示”,先生诲人不倦之情昭然纸上。

应该是这样一个场景,平时总被弟子们围着问这问那的阳明觉察最近几日没人向自己提问了。倍感失落的阳明决定主动出击,敲打一下这些“闷葫芦”们。

在反问过弟子们为何连问题都没有后,没有等人回答,阳明就开始了训诫,“人不用功”这句中的“用功”当然是指的克制心中不正念头的克制之功。人没有在这上面用功,也只能生活在一种日久成习的习惯当中,此时所谓的循而行之,也只是行那些人最习惯知行,而不是依照良知而行。

源于人性固有的惰性,人很容易溺于旧习,犹如地上的尘土,一日不扫,便有一日的积累,日日不扫,月月不扫,成年累月下来,终归有一天你会懒得连笤帚也不想拿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这样被荒弃的。但人若诚心诚意用功,就会觉得心学的大道,愈探愈深,一定要将功夫练到精纯方可。

南北朝时,慧能禅师和神秀禅师的一段公案,放在这里谈一下可以作为这段最好的注脚。当年,佛教禅宗主持弘忍大师打算从弟子中挑选一个继承衣钵的继承人。在其中最有才的两个徒弟才艺展示的PK中,有两首相映成趣的禅诗流传下来,他的这两个徒弟一个叫神秀,一个叫慧能。我们先来看一下获胜方慧能禅师的诗,请看大屏幕: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首超凡脱俗的禅诗,意境那是相当地高远,历来被文人骚客们所津津乐道,几乎成了禅诗的一个样板。再请看大屏幕,请导播将画面转到亚军神秀禅师的诗上: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通常的看法,都认为慧能的诗要比神秀的诗好,当年弘忍禅师也是这样认为,所以最终将衣钵传于慧能。但问题是,达到那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境界的,世间又有几人呢?阳明曾经将人分为圣人、贤人、凡人三类,慧能的诗,适用的也只能是圣人这一类。至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修心过程,要适用于神秀的诗了,而这首诗的意思,也正好和阳明这段表达的意思相吻合。

“身是菩提树”这句中的“菩提”是“烦恼”的意思,人有此身,即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心是明镜台”和阳明常挂在嘴边的那个人心似镜的比喻是完全一样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其中的“拂拭”正是阳明说的“用功”,“尘埃”正是那些偏移了良知的私心杂念。

镜要勤勤拂拭,保持常明可以朗照。这就是神秀的境界,也是绝大多数修习心学的人应该效仿的修习方式。而慧能的境界更像是直接把镜放在了“无尘真空”的外太空去,超凡脱俗是肯定的了,但其境界非我等血肉凡夫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拿着抹布擦镜子吧。

所以,在我看来,这两首诗适用的对象不同,慧能说的更像是修心的一个目标,而神秀说的更像是修心的一个功夫。

欢迎关注我:

“一生伏拜王阳明、曾国藩,想交一起知行合一、修身养性的朋友”

佛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身是菩提树全文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五十四: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我们每天脚步匆匆,于熙熙攘攘、忙忙碌碌中承受着太多的累、烦和苦,但只要善待我们的心,懂得在红尘纷扰中时时自省,勤拂拭心头的尘埃,我们就能保持一颗洁净的平常心,从而保持平和的心态。

带着一颗明净的心行走于滚滚红尘中,就能够泰然处世,遇事不钻牛角尖,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看淡金钱名利,豁达笑对各种不如意。也便能时时保持一份好心情,从容面对每一天,享受生活,热爱生命。

前些日子一直使用的笔记本电脑犯毛病了,动不动就死机,重启后没一会又罢工了。对于只会用电脑工作的我来说,实在搞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只好拿去请专业人士诊断。

身是菩提树全文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五十四: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人家只一眼就下了结论:电脑内部灰尘太多,导致不能很好的散热,所以电脑运行不畅,或者干脆自动关机。对方一边清理电脑内部的灰尘,一边对我说:“想要电脑顺畅工作,就要记着每隔一段时间为它清理一下灰尘。”

这让我想起那句佛家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电脑需要时时勤拂拭,方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而我们的心灵就像电脑一样,也需要时时勤拂拭,以保持明净。

佛家称“人世”为“尘世”、“凡尘”。我们身为一介凡人,行走于这尘世间,难免让心灵沾染上种种世俗尘埃。比如对名利、金钱的追求,比如忧郁痛苦,比如嫉妒仇恨等等,这些负面情绪、压力、欲念就如尘埃,蒙在凡心之上。

若不时时勤拂拭,一颗心就会像堆积过多灰尘的电脑,渐渐变得阴暗凄冷、迟钝麻木、狭隘沉郁,而看不到心之外世界里的阳光,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身是菩提树全文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五十四: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贰.

我们置身于快节奏高效率、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常常因为忙于生计、忙于升迁、忙于应酬、忙于应对竞争和压力,而忽略了对心的看护。很多人因此而困惑,为什么现代人的生活很难找到快乐?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因为没有自省的时间,忽视了为心做扫除 。玻璃蒙尘会变得灰暗不清,阳光就难以投射进来;心灵蒙尘会变得灰暗低沉,幸福快乐就难以走进心间,人生就会迷失方向。

因此,当你感到疲惫不堪、烦躁不安、焦虑抑郁、恐惧痛苦的时候,不妨停下赶路的脚步,检视自己的心,清除心间的杂质和灰尘,以恢复心灵的纯净,从而为快乐腾出空间。

程菲因为好胜心强,以至于嫉妒别人的成绩,仇视那些超越自己的人。当同事因为生病请假被扣了考勤奖,当同事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她会在心里暗暗高兴,十足的幸灾乐祸;当同事因为业绩突出而被奖励,她会明里暗里奚落对方,说一些讥讽的话。

身是菩提树全文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五十四: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即便对身边那些和自己不相干的人和事,程菲也总是喜欢往坏处想,比如看到年轻的女孩子开着跑车,她就认定对方一定是被大款包养的二奶;看到男人有钱,就认定他一定花心,不可能对老婆专一。

最让大家反感的是,程菲对别人总是心存戒备。在办公室里,很多时候大家出于好心想帮她,她总认为别人是另有目的,并且常常毫不掩饰自己的猜忌之心。

渐渐地,同事都疏远她,认为她是个心理阴暗的人。如此的心理状态,当然让程菲难以感受到快乐。她的心灵因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而日渐阴冷。

孙先生原本是上班族,拿着有数的工资,过着简单的生活。后来买彩票中了50万,从此一发不可收,疯狂地痴迷上了买彩票。可上天仿佛有意捉弄他,不但那50万全部投了进去,就连素日积攒的买房子的钱,甚至还有后来东拼西凑借来的钱,都只换来一组组毫无意义的号码,大奖再不肯造访他。

身是菩提树全文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五十四: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孙先生的生活失去了原有的简单快乐,他的心蒙上了对金钱的追逐,对财富的贪欲等灰尘,而日渐沉重、不快乐。

无独有偶,近几年因中了巨额彩票而走极端的新闻也是多如牛毛,这个也不得不令我们反思——中了意外之财本是皆大欢喜之事,而很多人因为心灵的不纯净,而导致福事变成祸事,轻者导致如南柯一梦,巨额钱财短时间化为乌有,重者触犯法律身隐囹圄,甚至家破人亡,落得成人家茶余饭后的笑谈。

为什么有命中奖,而无福消受呢?答案就是内心没有修炼到能承受与这笔财富相等的境界,可见,有些东西看似是意外横财,说不定却是飞来横祸。

肆.

有的女人离婚了,但每每想起前夫的出轨,对自己的伤害,还是会恨得咬牙切齿,心意难平。她让一颗心蒙在仇恨的尘埃中,快乐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还有的女人总为小事烦恼,上班时丝袜抽丝了,烦;老公不对自己嘘寒问暖,烦;看上一件衣服,刚要买,被别人买走了,烦。

身是菩提树全文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五十四: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还有人每天从起床开始,仿佛就没有一件开心的事,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他的心被琐碎的小小不如意纠扰,日积月累,若不“时时勤拂拭”,势必导致心理疾患产生。

猜忌嫉妒也好,追求金钱名利也好,忧虑烦恼仇恨也罢,一时堆积于心也是正常的,毕竟我们不是孔孟圣贤,能超然物外。但不可任这些尘埃长久堆积在心头,“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是获得快乐心境的积极方法。

拂拭尘埃需要时间 。于堆成山的文案中抬起疲惫的头,放下手里的表格、数字,抛开那些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给自己一大段休闲的时光,用来和自己对话。

看清自己的内心,清理掉那些杂质,保留下美好的东西。就如给用久了的电脑除尘,定期给心灵来一次这样的大扫除,因为清理掉了负面情绪,整个人会神清气爽,豁达开朗。

身是菩提树全文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五十四: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拂拭尘埃需要睿智和坚持 。能够睿智地看清自己心里的尘埃来自哪里,从而从根源上清除掉它们;能够睿智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快乐。而坚持能够给我们拂拭尘埃的力量。

要知道很多时候那些负面情绪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轻易驱逐出内心的,所以需要有坚持的力量。要时时告诫自己,放下痛苦烦恼,让快乐住进来。

伍.

拂拭尘埃需要学会一些调适情绪的方法 。比如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听一听舒缓的音乐,读一些修心养性方面的书,还可以听两段相声,看看喜剧小品,让自己畅快地笑一笑,将心中郁结的浊气宣泄出去;

还可以出去走一走,以闲看云卷云舒的恣意情怀去赏花草、戏山水,回归自然,让那颗惹尘埃的心在旷野、山林的清新空气中涤荡掉尘埃,恢复洁净;

或者去看一场电影,在电影院黑暗的角落里,让自己的情绪随着影片中主人公的命运跌宕而时悲时喜;

再或者邀三五好友到茶馆里闲坐,聊一聊体己话,发发牢骚,让友人的劝慰轻抚自己的心,擦拭掉痛苦、抑郁的尘埃……

身是菩提树全文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之五十四: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拂拭尘埃需要学会转换思维和角度,学会自我开导、调整心态 。我们常说,境由心造,相同的环境和事物,由于心境不同,感受也会不一样。

开心的时候,看花开千娇百媚,听鸟鸣婉转动听。可忧郁的时候,看花开会想到凋零时候的落败,听鸟鸣会觉得是哀鸣阵阵。所以,当我们改变不了生活,杜绝不了挫折失败,那就改变自己的心境。告诉自己,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想得开放得下,豁达坦然度过每一天呢?

很多事情既已经发生,再为之痛苦烦恼,也难以改写过去,那就说服自己擦拭掉痛苦烦恼忧愁等负面情绪,不要让悲观的心境影响到当下的生活。

作者: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相关问答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首诗叫什么名字?_作业帮

[最佳回答]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和尚神秀和慧能一段对话.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什么寓意呢_...

[最佳回答]还是未达传付禅宗衣钵的造诣,不要忘记我们上面所列举的情形,因为“本来无一物”的情况,正如雪月梅花的境界,虽然清冷而美妙,到底是空寂孤寒的一面,...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请问这是谁做的诗揭!那个客官知道?

这是禅宗五祖最为出色的弟子之一神秀的偈句。当时五祖想寻找衣钵传人,出了题目要众弟子作答,神秀自恃修为高人一筹,写了此偈句,但境界不如六祖惠能的高,所以...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作者是谁?有何现实意义?

神秀国师,积量变能质变,领会而安住当下,观察专注,观心,观内心,观……神秀国师,积量变能质变,领会而安住当下,观察专注,观心,观内心,观……

何必惹尘埃全诗?

全诗词是:世间三千事,烦恼在人心,红尘本过客,何必惹尘埃。意思是,想太多,心就会太累。想太多,就多了欲望。人简单,生活就简单;最好的生活,就是最简单的生...

莫使染尘埃古诗意思?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意思是:要经常擦拭它,不要让它沾上尘埃。“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出自唐代高僧神秀所作的诗偈《无相偈》。原文:《无相偈》...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什么意思?

前句讲:人就像菩提树一样,心好比是明如镜子的台子,需要时时擦拭,不要让它上面有太多的灰尘污垢。意思是要告诉世人,不要蒙蔽了自己的心志。后句则讲:人本...

问: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日日勤擦拭,莫使惹尘埃?

是需要每日面对自己的心。反省自己一天的所做才能使自己清楚。自己干了些什么,应该的和不应该的。莫使惹尘埃。这样我们都能无杂念的成长`在阿赖耶识的空间里...

【“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表达...

[回答]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

为什么说“菩提本无树”比“身是菩提树”的参悟高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心经》全文如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