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谈铜元,谈谈我们的古钱,古钱圈里一直有这么一句话:“顺天易得,得壹难求”,这里的顺天、得壹,指的是唐钱“顺天元宝”和“得壹元宝”。
故事还得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讲起,天宝年间,虽然还是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但唐王朝却开始走向衰落。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安史之乱全面爆发。乾元二年(759年),叛将史思明杀死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篡夺安禄山大燕政权。上元元年(760年)六月,改年号“得壹”,铸造年号钱,初定钱文为“得壹元宝”。取“天得壹以清,地得壹以宁,王侯得壹以为天下贞”之意。
史思明销毁洛阳铜佛铸造“得壹元宝”钱,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流通使用,但因军事上的不利,史思明开始迷信“得壹”为不祥之兆,在使用不到一年的情况下,史思明觉得“得壹”似乎暗示着他的“大燕王朝”只能延续一年,很不吉利,就下令停止了得壹元宝的流通。史思明为了标榜自己反唐是顺从天意,于是将年号定为顺天,铸行“顺天元宝”。顺天元宝的形制、色泽,均同于得壹元宝。
顺天元宝背月孕星
然而,“顺天”不顺,史思明倒行逆施,惹得天怨人怒,登基不久,便死于非命。“安史之乱”不久即被平息,“得壹”、“顺天”未能流通多长时间。所以,钱币界素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的说法,“得壹”和“顺天”均是以一当百的大钱,但分量并不能等兑百文,却要抵百枚“开元通宝”平钱,叛军以暴利、敛财的用心昭然若揭。铸造仅数月后便下令收回改铸“顺天元宝”直至安史之乱平息。贼平后,大唐政府下令废除并“还将铸佛”。从当时流通的货币来看,史思明确实具有一定经济军事实力。得壹元宝、顺天元宝钱铸造精美,出土量极为稀少,即便在洛阳也难得一见,泉界也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可见其非常罕见。得壹元宝除背上月纹者其余皆罕见,更有背四月者堪称古泉大珍。
得壹元宝背四月
关于得壹元宝铸造的时间,钱币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铸于乾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59年,另一种认为铸于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而唐朝乾元二年九月之后,洛阳虽已被攻陷,但仍与唐军相峙,史思明不敢入城,只得驻兵于白马寺南,还未入东都,处于战争对峙阶段,又怎么能铸造钱币呢?直至上元元年六月,史思明进入洛阳城,其后开始铸行得壹元宝钱,才应该符合情理。得壹元宝的铸造期只有数月,其废止时间,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壹元宝’钱……既而又恶‘得壹’非长祚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由此推断,得壹元宝废止时间应在上元元年夏季。这说明,得壹元宝的铸行、流通,只是昙花一现。据《历代钱谱》记载,得壹元宝为“思明并销洛阳铜佛所铸”,与开元钱并用,以一当开元钱一百。有趣的是,据《钱录》说:“贼平之后,无所用焉。刀兵之家,还将铸佛。”安史之乱平息之后,毁佛所铸的得壹元宝,又被“还将铸佛”,真是耐人意味。1992年,在洛阳考古发掘的一座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墓葬中,出土有当时流通的4种钱,其中开元通宝10枚,乾元重宝16枚,得壹元宝3枚,顺天元宝7枚。得壹元宝数量最少,可见它后来传世极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顺天元宝背上月
得壹元宝制作工整,钱径约3.5厘米,重12.5克左右。其背面一般都有月纹。其中,穿上、下、左、右皆铸有月纹之币,尤为鲜见。据说,星月纹寓意“进步”和“成功”。史思明想讨吉利,在钱币上铸月纹,但封建割据不是历史的进步,更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其最终的失败下场,倒又为这枚古钱增添了一点历史讽刺的色彩。得壹元宝传世不多,早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因而得壹元宝素为泉界珍视。清代一本叫《古泉丛话》的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典当者将一枚得壹元宝典当给一个山西人,山西人爱不释手,给典当者“钱三万”。山西人说,这是自己故意抬高了它的身价,给了三万,这样典当者就别想再来赎回它;典当者却说,自己是故意贬低它的价值,只当了三万,正是为了以后能赎回它。可见此钱的稀罕程度。
注: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原名轧(一作阿)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中国唐代安史之乱的祸首。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精通六蕃语言。开元二十年(732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以其骁勇多机智,任其为捉生将,并收为养子。二十八年(740年),官拜平卢兵马使,以贿赂交结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后以战功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等职。天宝二年(743年),晋骠骑大将军。施小计,博得唐玄宗及杨贵妃欢心。因腹大垂膝,肥胖惊人,作胡旋舞。逐日升迁,赐铁卷,封柳城郡公,赠范阳大都督,晋东平郡王。天宝十四年(755年),于范阳(河北涿州)起兵叛唐,“安史之乱”起。至德元年(756年),自称雄武皇帝,国号燕,改元圣武。又发兵攻潼关,占长安。至德二年(757年),为其次子庆绪所杀,年五十余。安禄山为人阴险狡诈,且骁勇善战,发动的“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王朝从此朝不保夕,岁发可危,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亦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761年),本名窣干,营州宁夷州(今辽宁朝阳)人,突厥族。唐朝叛将,唐代燕国建立者。史思明骁勇,通六蕃语。742年,累立战功,官至将军、知平卢军事。752年,被安禄山荐为平卢兵马使。756年,史思明攻陷常山(治今河北正定),执太守颜杲卿。肃宗即位后,史思明被任命为范阳(今北京西南)节度使。757年,史思明率兵10万围李光弼于太原(治今山西太原西南)。安禄山死后,史思明归守范阳。同年冬,史思明遂以所领十三郡及兵8万降唐,受封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759年三月,杀安庆绪,还范阳。同年四月,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同年九月南犯,攻陷汴州(治今河南开封)、洛阳。761年二月,败李光弼军于洛阳西北的邙山,唐廷震恐,于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西)屯兵备御。史思明素爱少子史朝清,欲立之为太子,遂命长子史朝义攻陕州,不克。同年三月,史思明被史朝义与部将谋杀。从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到最终被平定,前后经8年之久,唐朝国土焦灼,百姓涂炭,北方民众不堪战乱,大量南迁,国家经济重心亦随之南移。唐朝因此由盛转衰,陷入持续不断的藩镇割据之中。
安庆绪
安庆绪(?~759年),字仁执,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粟特族。唐朝时期叛臣,平卢节度使安禄山次子,母为康夫人。性格内向,骑射一流,屡立功勋,授鸿胪卿、广阳太守,迁平卢军都知兵马使。天宝十四年(755年),参与安史之乱,攻破东都洛阳。安禄山建立大燕政权后,册封晋王。至德二年(757年),联合中书侍郎严庄弑杀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战争形势不利,退出洛阳,逃亡邺城。乾元二年(759年),为部将史思明所杀,谥号为剌。
史朝义
史朝义(?-763年),宁夷州突厥族人,唐朝时期叛臣史思明长子。唐朝安史之乱叛将,大圣燕皇帝。唐天宝十四年(755)冬,与父随安禄山起兵,率军留守冀州、相州等地。乾元二年(759年)四月,父称大圣燕帝,被封为怀王。上元二年(761年)三月,率师攻陕城不利,为父所责,又闻父欲立少子史朝清为太子(一说已立次子史朝兴为太子),既为辛氏生,遂遣将缢杀父,自立为帝,改元显圣。宝应元年(762年),唐回联军攻破洛阳,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市)。宝应二年(763年)正月,遭围攻,率骑五千,欲还幽州发兵回救莫因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皆降唐,其为唐军追击,叩城不纳,逃无所归,穷蹙自缢于温泉栅医巫闾祠中。一说为怀诱仙杀于范阳城东。
——部分引用自知乎用户a2yCBL《顺天易得,得壹难求—得壹元宝》及百度百科知识
端午粽香诱仙求
人间的美味味啊
香倾人海
中国的粽子
把人儿馋坏
那温馨满满香
飘到了远方
飘到了异乡客的心怀
恩乡的心儿闻到家的气息
笑容满脸心情愉快
粽香传情怀
承古创新
一片新欣的风采
一个祥和的时代
相关问答
俊男坊。《俊男坊》是一本起点中文网上连载穿越架空类小说,作者是末果,讲述了一个由现代穿越过去的女生和七个男人爱恨纠缠的故事。故事简介:他无休止的寻找...
中间还有其中一个美男泡温泉遇到女主,男主吃醋了。最后遇到的那个女的是男主父亲喜欢的人。貌似那女的身上有男主要找的什么东西。《诱仙》中间还有其中一个...
1,夜枭女帝,女主可以说是冷血了,残暴,杀人,最后竟然奇迹般的HE(完结)2,日薄空寒敛红袖,女主是穿越的,最开始也是很冷漠的,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点无聊,不过还是...
【诱仙】【八夫临门】【仙落卿怀】【美男十二宫】【俊男坊】(这个是所有np文里我认为感情发展最合理且情节不俗的)【尧天女帝】(女主暴强)这几部都是我看过且...
《仙落卿怀》《诱仙》唐七的三生三世系列《司命》《本王在此》《仙落卿怀》《诱仙》唐七的三生三世系列《司命》《本王在此》
天朝花都录,白露为霜霜华浓,天上第一,不知何事忆人间,狐如一夜春风来,三生系列,不寿,青山依旧笑春风,敦煌画境,花镜,香蜜饯饯烬如霜,重紫,花千骨,仗...天朝花...
我看完《西游记》发现了几个问题一,孙悟空到底是谁的孩子?传说中的孙悟空是皇母娘娘下凡,在一石上小息,经血滳在了石块上,该石块接收到日...2、孙悟空是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