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栗优
文章进度:连载状态,2021-06-29 正文完,番外待更~
全文字数:367013字
章数:90章
主角:初穗
内容标签: 时代奇缘 爽文 校园
一句话简介:我替女主角攻略了她的全部男神?
阅读指南:
1、全文基调是狗血苏爽,二周目才开始女主角的事业线,总体来说是雄竞文
2、咯噔文学,脚趾抠出城堡的文学,全文架空,勿代现实
3、女主属于真·万人迷·女神,她是单身,婚约只是游戏给她的设定。好多人都喜欢她,她谁都不喜欢,爱她咬牙切齿到不正常的人也有,部分角色性格心理不正常
4、#游戏进行了好多周目了,并且接下来也会周目叠加(3124倒叙),性格和剧情会慢慢发展,包括女主在内的角色在每个周目性格都会有明显的区别,质疑和接受不了都可以,但是改应该是不会再改啦
5、非v章节章均点击数:40637;总书评数:5953 ;当前被收藏数:20339 ;营养液数:4298 ;文章积分:385,948,160;
排个雷
1.本文属于完全捏造的君主立宪制背景,虚构架空,硬要说的话是大家看的美剧、英剧里那样的校园,并非采取高考制度而是推荐制,所以各种狗血刺激玛丽苏夸张剧情都会有,再次严重声明,架空架空,跟三次元生活毫无关系~
2.有些男主起初很不遵守男德,但是后面都会成为男德班班长,大家一起雄竞,本文有个叫做宿临的绿茶就是这样的,后面还有个小时候被说丑然后整容的,以及有些的确脑子和行为不正常的,大家都会乖乖守男德请放心,不要骂了不要骂了,
3.如果觉得女主弱智,可以把她理解为刚刚苏醒的那种AI,对什么都不清楚,以及女主在游戏的设定的确是只有一张脸的豪门傻白甜,没有女孩子对她下绊子,也没有雌竞剧情,女孩子们贴贴
4.……这篇文我的大纲设定是多周目循环,女主目前处于第一个周目(但是游戏已经进行了非常多、非常多周目了,并且每一周目里的南樱都是不同的角色操作来攻略,南樱和宿临在游戏中是官配,宿临是游戏男主角,但是因为多周目剧情的启动,身为男主角的宿临以及其他攻略角色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意识了,并且想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剧情,但是女主并没有这个意识,她只觉得剧情是崩坏+部分角色不对劲,这个感觉就相当于原本乙女游戏的角色们变成了Gal游戏的男主去攻略女主,所以才会在初期用各种办法吸引女主注意力)第一周目设计的是女主最后在一群人中选择了对她最好的人,所以第二周目开始,大家才拼命对她好,但是女主还是选了和第一周目相同的人,第三周目才进入到黑化剧情,女主的人格也是在多周目当中不断填充完善的~
虽然我知道这个排雷毫无卵用,但是希望点进来看的小伙伴们可以耐心看下我的解释和排雷,评论区当然也有,但是我觉得还没写出来的剧情就被曲解,还是想解释一下的,谢谢大家看完到这里哦,希望你可以在这篇文里有个愉快的体验
看文是大家的权利,轻松愉快些就好,看到不太舒服的剧情或者是理不清的剧情都是作者没写清楚,大家去留随意,负分随意,不要因为小说让自己气坏或者不开心 ̄へ ̄,花了钱的就是有底气,耶
作者:挽剑添星
文章进度:2021-06-30 完结
全文字数:247728字
章数:72章
主角:杜楚澜,裴井修
内容标签: 欢喜冤家 重生 甜文
一句话简介:帝后联手政斗
阅读指南:
1、女主性格前期很疯批,她被挚亲背叛,心态上很难接受,整个人都处在有些疯狂的状态里。
2、男主前期是有点傻白甜,孩子虽然聪明但是打小性子软,不过绝对不渣,后面经过社会的毒打之后就不傻了。所以如果雷的小可爱,可以避雷~
3、非v章节章均点击数:2816;总书评数:267 ;当前被收藏数:1679 ;营养液数:267 ;文章积分:21,811,748;
作者:关就
文章进度:2021-06-25完结
全文字数:282657字
章数:74章
主角:江枫,夏渔
内容标签: 破镜重圆 励志人生 甜文 时代新风
一句话简介: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能骗
非v章节章均点击数:2581;总书评数:1954 ;当前被收藏数:1688 ;营养液数:502 ;文章积分:97,394,304;
这里是小雯推文:喜欢这期的推文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排雷补充啊!!!想看更多精彩推荐记得关注、点赞奥!!你们的关注和点赞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持续推文,让你们远离书荒。
30
【学人追忆】
作者:田澍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蔡美彪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天津。1946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49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部,师从邵循正先生。1950年在罗常培先生领导的文科研究所担任助教。1952年转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195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第三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协助范文澜先生编写《中国通史简编》。先生曾任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是蒙元史的领军人物。在蒙元史领域取得斐然成绩的同时,他也为《中国通史》的编写殚精竭虑,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与罗常培先生合著《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独著《元代白话碑集录》《八思巴字碑刻文物集释》《成吉思汗小传》《辽金元史十五讲》《辽金元史考索》《学林旧事》《学林杂记》《中华史纲》等,主编有《中国通史》《中国通史简本》《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卷》《范文澜全集》等。在范老去世之后,他主持续写了《中国通史》第五至十二卷,这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也是迄今为止发行量最大的多卷本《中国通史》。
2021年1月14日,先生溘然仙逝。作为受业门生,追忆往昔问学的点点滴滴,他的音容笑貌和寒灯伴影的情景就会浮现眼前。
注重通专结合的典范
1993年9月,笔者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蔡美彪先生攻读元明清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后不久,我与先生商讨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他认为晚明的历史值得研究,建议可以作为选题的方向。在其启发下,我打算就张居正与万历政治进行专门研究。因为自己对明代内阁和张居正已经有一些前期的研究成果,比较熟悉和了解这一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学术研究中的不足,且对此有强烈的兴趣。先生认为此题可做,但强调要真正研究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嘉靖朝的历史。乍闻此言,笔者感到大惑不解。因为当时主流的观点将嘉靖政治与万历政治截然分开,且予以全盘否定,将其描绘成君昏臣庸、政治黑暗、党争激烈、经济崩溃的时代。深受此风的影响,笔者对嘉靖政治没有一点好感,所以不可能将其与张居正改革的研究联系起来加以认知。即使联系起来,也是以否定为前提,以便突出张居正的“改革”亮点。
而蔡先生提出要把嘉靖朝历史与万历政治联系起来考察,是与他主持编写《中国通史》所形成的宏观认识密不可分的。在1993年出版的《中国通史》第八册中,他完全改变了对嘉靖朝历史的传统书写模式,对“大礼议”中崛起的张璁首次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明代先后两张文忠,均以兴革为己任”,将张璁与张居正相提并论,突出了张璁等人的革新活动,首次对嘉靖时代及其与万历政治的关系予以全新表述,但此论当时并未引起学界的关注,笔者也没有认真理解此言的学术意义。在专心研究嘉靖朝历史之后,我才开始认识到该说深刻的学术价值。
要认识嘉靖朝的历史,“大礼议”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认识嘉靖朝历史的钥匙。如何理解这一事件,直接决定着人们对嘉靖朝及其后明代历史的认知程度和走向定位。而要重新认识嘉靖朝的历史尤其是明代革新的历史,首先必须要重新认识“大礼议”,否则,只能责备世宗没有按照杨廷和等旧臣的主张改换父母,并将张璁等人视为“小人”,忽视嘉靖前期的革新活动,无视张璁等“大礼新贵”的崛起和对嘉靖朝历史的重要影响,将长达45年的嘉靖历史简单地描绘成漆黑一团,混乱不已,腐败不堪。这样一个具体事例,恰恰从侧面反映了先生治史通专结合的特点。
蔡先生在强调关注新材料的同时,反复强调研读基本史料的重要性,主张要用常见史料来解决历史问题,结论要从史实中得出,不能“以论代史”。同时,他要求尽可能地全面掌握学术研究的成果,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要了解和尊重,要认识其错误的原由,避免走弯路。他提及一位美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藏传佛教时,得知《青海日报》上有一篇短文,但在美国找不到原文,便专程来到中国查找此文。因为看不到该文,就不了解作者的观点,故不能下笔。假如作者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相同,那就没有必要再从事这一问题的研究了。故在学术研究中,一定要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以表明自己的研究并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进的。因为学术研究本来就是讨论问题的,而不是目中无人,天马行空,自说自话。随着当代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尽可能全面掌握前人研究成果就成为治学的必然要求,蔡先生在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这一点。
践行“二冷”精神的表率
范文澜先生于1969年7月底去世,《中国通史简编》才完成了四卷。此后,由蔡先生负责续写工作,改名为《中国通史》。为了完成这一特殊使命,先生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终于完成了《中国通史》的写作。其中的艰辛和付出,可谓冷暖自知,他曾作诗抒怀:“书成十卷鬓如丝,雪夜寒灯伴影时。”“夜读常嗟人易老,金鸡为我报晨迟。”但即使寒灯伴影,他依然乐此不疲,皓首穷经,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毅力,续成范老的未竟之业。
有人认为“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的说法最早出自范文澜先生。但蔡先生认为范老不会提出这样不切实际的主张,而是强调范老所提出的“坐冷板凳,吃冷猪肉”的“二冷”精神的合理性。他认为只有“专心治学,不求闻达”,甘坐“冷板凳”,才能吃上“冷猪肉”(古代道德文章出类拔萃之人去世后可入孔庙,歆享祭祀时的冷猪肉),即只有道德高尚,静心笃志,潜心学术,追求卓越,才能取得举世瞩目和影响深远的成果,并为人们所牢记和敬仰。而要做到这一点,显然不是十年八年所能实现的,而是需要“苦苦干,慢慢来”,需要一生的奉献。这就是他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八思巴字碑刻文物集释》出版后记中,他称赞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研究奠基人和引路人包培教授(祖籍俄国,生在中国,长在俄国,死在美国)“奉献平生的敬业精神”,这一精神“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一想起“他年近九十清苦攻读的情景,便增添了工作动力”。先生在同年出版的《学林旧事》一书中说:“活到老,学到老,生活就是学习。”在2012年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又说:“我在近代史所坐‘冷板凳’算来已有六十年,倘若天假以年,还得坐下去。”可以看出,蔡先生老当益壮,孜孜矻矻,以实际行动对“坐冷板凳”做了最好的诠释,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蔡先生看来,学术文章的书写只是个人一时思考的表达,充其量只是一家之言,除了立场、方法、视野外,所依据的资料是否可靠,所提出的结论是否客观,还要经受各方面长期的检验,所以“不写一字空”是根本做不到的。当然,要把研究的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是需要强调写作能力的。在观点表述中,要尽可能做到融会贯通、论述缜密、主次分明,即要尽可能突出“主干”,减少“枝蔓”。而对写作能力的要求,其实就是要逐渐提高剔除“枝蔓”的能力。而要做到简明扼要、主次分明,需要向前辈学者学习写作经验,需要常读短小锋利的杂文。《中华读书报》的记者在1995年的采访稿——《四十三年磨一剑书里书外见功夫》一文中写道:“在文字上,蔡美彪也尽量向范文澜学习。范老的文字很有特色。他化古代汉语为现代汉语,驱遣自如;化专家之学为人人可读的史书,举重若轻。这是《中国通史》发行量大的最主要的原因。”
像范老一样,蔡先生能够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来描述复杂的问题。但即使如此,先生也不敢说《中国通史》就无错讹。他在2008年所写的《〈中国通史〉新版前记》中描述了多次修订过程,并指出:“这次出版合装十二册新版,对全书又作了一次修订,但自属稿到排印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错误,依然难以尽扫”,希望“大家多评论一下缺点”。在十二卷本《中国通史》完成后,蔡先生就把精力集中在《中华史纲》的编写上。在写作过程中,极力追求“叙事酌取要旨,文字务求简约”,尽可能地让读者满意。尽管该书出版后“奖誉过多”,但他也不敢以“不写一字空”自许,而是认为“书中的问题是少不了的”。他在2013年出版的《中国通史简本》编印说明中也说:“其间取舍不当,轻重失宜,在所难免。”蔡先生经常谈起读者给他来信所指出的问题,自己在认真接受的同时,还回信表示感谢。他对写作中难免存在问题的认识是清楚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映了对学术的敬畏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当然,蔡先生也始终以“不写一字空”来要求自己,他的文字洗练是学界所公认的。
蔡先生在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的近代史所上班,家住建国门内大街的东总布胡同。除周末外,他每天坐公交车到单位上班,中午在所里的食堂用餐,并在办公室的简易床午休一会。如此年复一年,以所为家,直到2016年10月底在下班回家时摔伤住院为止,时年已88岁。
献身史学研究的楷模
蔡先生生活俭朴,甘于清贫。他与师母胡文彦(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志同道合,相敬如宾。师母与先生为同班同学,在工作之余,全身心地支持先生的工作。她于2012年去世之后,先生拿出积蓄,在母校设立了“南开大学胡文彦助学金”,专门资助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女生。师母逝世之后的近十年间,先生孑然一身,在自己料理生活的同时,依旧潜心治学,成果不断。在耄耋之年,他虽然在生活上要比常人付出更多,但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丝毫未减,可谓“壮心不已”。
蔡先生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史学研究之中。在范老之后,每卷《中国通史》都是蔡先生与相关领域有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合作撰写,最后由他字斟句酌,或重新改写,尽可能与范老的前四册保持一致,注重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在中国通史的编纂中独树一帜。在《中国通史》出完十卷之后,先生曾赋诗一首:“百代兴衰数卷纸,千秋争战几人雄。书成十卷霜添鬓,愈信人间向大同。”
蔡先生在践行“二冷”精神、以身作则的同时,对青年学者的成长也十分关心,他认为“那些善于独立思考、不受外界利诱的有志青年,必能甘于冷漠、不避艰苦,坚持不懈地攀登科学的高峰,取得前人不曾取得的辉煌成就。”他特别告诫青年学者要珍惜国家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的大好环境,要认真读书、夯实基础,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追逐名利。同时呼吁对青年学者的考察要注重学术水平,而不要过于强调成果的数量。他反复强调一个课题的完成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要甘于奉献、持之以恒。
蔡先生曾风趣地说道:“如有来生,我仍将选择史学研究。”这一平常之言,是他对自己一生甘坐“冷板凳”的深刻表述,也是他热爱史学研究的真情表露!在我看来,先生此言,可以作为他的“墓志铭”!
先生通变古今,知行合一,笔耕不辍,著述等身,既是通专结合的典范,也是献身学术的楷模。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所践行的“二冷”精神将薪火相传,垂范千秋!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9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问答
偶然之下被逼入绝境的爱卡尔拉特公主一行,被突然从天而降的绀救了。这之后,他们告诉绀也许到了都城就能找到回到原来世界的方法。就这样绀与公主一行人一起踏上...
[回答]这是出自老子《道德经》28章中的引文,原文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出自宋代吕蒙正的《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有先...
出自仇圣写的《男儿行》。原文:杀一人为罪,杀万人为雄,杀百万为雄中雄!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义名,但使今生逞雄风。美名不爱爱恶名,杀人百万心不惩...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唐泽雪穗在...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当中,曾诞生过数不清的名人轶事,有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然而在这些名人轶事之中,其实有不少都是虚构的。接下来,便...经...
[最佳回答]12.B13.B14.C15.D16.⑴(我)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不是平常时代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为”“平世法”“驰”各1分句意2...
《杀一是为罪,屠万方为雄,屠得九百万,方为雄中雄.》是哪首诗中的,全文是什么登录注册?题目作业帮用户2016-11-23文字搜索太麻烦,试试下载APP拍照搜题问老师广...
《沧桑红尘千古悲》文/@汉子诗人【原创】沧桑红尘千古悲,日月天地悄轮回。万缕锦瑟断梦魂,苍穹人间泪纷飞。〈汉子诗人~2019年9月5日*八月初七日*凌晨...
做雄鱼头炖汤的做法如下:材料:-雄鱼头1只-姜片6片-葱白2棵-料酒1汤匙-盐适量-水适量步骤:1.将雄鱼头清洗干净。2.取一个锅,加入适量的水,将锅烧开。...